父母的小动作能给宝宝安全感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父母的小动作能给宝宝安全感

父母的小动作能给宝宝安全感

2015-11-12

如果父母在安抚宝宝害怕的情绪方面配合一些特定的小动作,效果或许会更好,也更容易增强宝宝的安全感。

怕天黑:拽拽被角

解析:宝宝在两三岁左右容易怕黑,此时宝宝神经发育不完善,黑夜又会使视线更加模糊,宝宝以丰富的想象力来补偿视觉的缺失,想象出各种妖魔鬼怪吓唬自己。

提示:临睡前,当孩子怕黑时,和宝宝手拉着手睡觉,并不时地紧握一下。对独睡一室的孩子,妈妈可以偶尔进入他的房间给他拽拽被角,让孩子感觉父母就在自己身边,从而确定自己处在真实的世界中而不再害怕虚幻的场景。

怕打针:捏他的小鼻子

解析:幼小的宝宝触觉神经非常敏感,银针扎入皮肤的痛觉印象强烈,小宝宝自我缓解的办法就是大哭。这和成人一样,在情绪压抑时,会产生某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眼泪会将这些毒物带走。所以,妈妈不必害怕宝宝哭。

提示:打针之前,妈妈轻轻捏一下宝宝的小鼻子,再轻拍一下宝宝的脸蛋,让宝宝感受稍稍的随意和放松。要知道,宝宝的肌肉越是绷紧,打针也就越疼。

怕生人:抚摸宝宝后背

解析:这类宝宝通常比较敏感,安全意识比较强,他们往往不会做出格的事情给自己惹麻烦。

提示:在宝宝害怕时,妈妈不妨拍拍他的后背,让他感到妈妈的手抚摸所带来的抚慰,并拉着宝宝的手一起进行游戏,宝宝在妈妈的热情感染,并有来自妈妈肢体触碰的支持,内心就会安定下来。

怕动物:紧握宝宝肩膀

解析:如果妈妈表现得胆子小,没有给孩子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也会加深孩子的胆小。所以怕小动物的宝宝往往有怕小动物妈妈。即使有的父母不怕小动物,但是如果在这种场合过度地保护宝宝,也会使宝宝感到恐惧。

提示:妈妈最好不要让宝宝躲到自己背后,而是让宝宝站在自己腿前,双手扶住宝宝的肩膀,紧紧握一下宝宝的肩膀以给孩子力量;妈妈也可以蹲下身来,把自己的脸和孩子的脸并列在一起看小动物,这样可以增强孩子战胜恐惧心理的信心。如果是只温顺的小动物,还可以拉着宝宝的小手一起摸摸小动物。

小提示:三类宝宝易胆小

内向且敏感:这类宝宝性情谨小慎微、顾虑重重。

营养吸收少:如果宝宝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使大脑始终处于抑制状态,就会使宝宝陷入胆怯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受父母吓唬:要是父母在心烦意乱时吓唬孩子说我不要你了,宝宝容易感受恐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与“父母的小动作能给宝宝安全感”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父母的小动作能给宝宝安全感”还看
良好习惯,从小养成
怎样看待宝宝的破坏行为?
宝宝抠鼻子妈妈要喊Stop
婴儿吃手行为需要强制?
宝宝乱扔东西
猜你喜欢
怎样培养幼儿的早期情商教育
儿童滑板车的教育
懂得交流的孩子更快乐
早教的五个阶段
爱孩子的正确做法
孩子常见的行为心理分析
乐观外向孩子的培养
让孩子能够自律的学习方法
孩子要的不仅是温饱
从小培养快乐的孩子
对孩子的说话方式
好的教育让孩子懂得回报
离婚——对孩子的可能影响
让孩子快来学习的方法
外国培养有灵性的孩子的建议
挫折教育的正确行使方法
父母必读!育孩宝典
对独生子女的正确教育
孩子也要懂得责任的承担
不要否定你的孩子
父母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养料
8大关键让孩子认识自我
怎样正确与孩子沟通
孩子不吃药怎么办?
怎样选择宝宝的代步车呢?
专家建议:培养优秀孩子
玩游戏培养好兴趣
优秀父母必备的育孩36计
孩子专注精神培养的建议
玩起来的早教
培养孩子劳动习惯
教小朋友背乘法口诀
伤害孩子的六个关键词
怎样正确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使用电脑要正确积极引导
内向的孩子怎么缓解?
12种方法让你的孩子聪明又快乐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好方法
教会幼儿阅读很重要
父母怒火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孩子的暴力倾向来源
怎样培养好的少儿口才
怎样才是正确的爱孩子?
让孩子更聪明10个方法
让孩子一生顺风顺水的秘诀
小孩身高体重标准,你的孩子达标
游戏开发宝宝智力
一定要告诉孩子的大道理
教育孩子的来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