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付幼儿三大常见情绪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如何对付幼儿三大常见情绪

如何对付幼儿三大常见情绪

2015-11-12

别看幼儿年龄不大,但是闹起情绪来动静却不小,总是让父母感到无可奈何。其实,情绪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只要父母多用心观察,就一定就能了解幼儿闹情绪的真正原因。

在掌握了“PK幼儿3大情绪”的法宝之后,父母担心幼儿闹情绪的压力将大大缓解。

3大幼儿常见情绪处理法

焦虑

在幼儿情绪的发展过程中,焦虑问题相当常见。在幼儿5个月至1岁期间,就开始出现“陌生人焦虑”现象,到了1~2岁则出现与主要照顾者的“分离焦虑”现象,只要一眼看不见父母,就会开始哭闹,并且感到不安,这都是正常的情绪发展现象。一般而言,在进入幼儿园1个月后,分离焦虑就会逐渐缓解,如果持续太久还未见改善,父母就需带孩子就医评估。

专家建议

造成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多半与幼儿生活环境以及亲子互动有关。一般来说,如果家长平日保护过度,凡事都帮孩子处理好,很少给他自己做的机会,就很容易造成幼儿的依赖心理过重,自然很难与父母分开。另外,亲子互动过于缺乏也是分离焦虑的原因之一。根据临床观察发现,幼儿正是因为过度渴望父母的关爱与呵护,才出现比其他同龄孩子更为严重的分离焦虑。所以,父母应特别注意幼儿的情感需求,以免加重幼儿的分离焦虑。

如果幼儿的先天气质比较细腻、敏感,那么焦虑情况也可能比较严重,建议父母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方式教导幼儿,以免加剧焦虑现象。焦虑通常有许多表现形式,例如分离焦虑、抗拒上学、特定畏惧症、社交恐惧症等,如果幼儿的焦虑情况已严重到影响与人正常互动,则建议尽快采取治疗措施。

从医学角度来看,并不建议对6岁以前幼儿实施药物治疗,心理疗法的成效反倒更为理想。具体方式可分2种,即“洪水法”和“逐步减敏法”。就“洪水法”来说,假如幼儿怕蛇,那么就让孩子一次性看见很多蛇,那么今后再看见一两只蛇的时候,他的恐惧感就会下降。不过,考虑到“洪水法”对精神的刺激较大,所以一般多采取后者,即用渐进性方式改善幼儿焦虑问题。比如幼儿有分离焦虑症,那么刚一开始入园时,父母就坐在一旁陪读,每天都逐渐拉远一点距离,直到幼儿能够自己上学为止。

耍赖

当大多数孩子刚刚表现出“耍赖”的情绪反应时,其实基本都是希望表达“反叛”的想法,并且以此获得家长注意。毕竟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都愿意得到他人的关心和注意。不过,如果幼儿长期持续以这种行为来索取他希望获得的人、事、物,那就有可能是完全不懂如何利用正面方式去达到目的。

专家建议

如果孩子一直持续利用“耍赖”这种负面方式寻求关注,那么父母首先应该自我检查一下,平时多留心亲子互动的过程,注意孩子是否出现了太多负面情绪,以至于他根本不懂得如何寻求正面渠道来表达自身需求。如果情况果真如此,家长就要及时改变对孩子行为的回馈方式,避免只对孩子的负面行为表示关注。一旦孩子出现值得鼓励的行为,要马上给予足够的正面回馈。不论是纠正还是肯定,都要尽量以简单直接的方式告知孩子,渐渐帮助孩子学到如何以正面方式获得别人关心。

当孩子出现耍赖情绪时,父母或老师不能坚持一贯的原则,反而与孩子妥协而满足他的无理要求,这更是造成幼儿长期耍赖的一大原因。父母一直没有对幼儿的耍赖行为采取有效措施,正好导致他持续使用这种方式来满足自身需要。

虽说幼儿的逻辑观念尚未完全成熟,但是他既然能够长时间地不停耍赖,那就说明他已经从单纯的回馈反应发展到自主行为阶段,也就是说他的耍赖是来自内心的自发行为,并不是主要由外因所触发。要克服幼儿长期耍赖的弊病,家长可尝试用“忽略”的方式来处理,同时避免给予任何负面关注,直到幼儿停止无理取闹行为后,才给予正面关注并继续与之沟通,这就能让幼儿逐渐明白,用耍赖的方式并不能从父母身上得到任何关注,于是耍赖情形便能慢慢改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与“如何对付幼儿三大常见情绪”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如何对付幼儿三大常见情绪”还看
猜你喜欢
幼儿语言教育的培养误区
传统vs域外:洋为中用的育儿观
莫把早教变成对宝宝的早虐
解析三大育儿“慢”养攻略
中国宝宝最欠缺的早教是什么?
王菲:父母为什么需要学习?
书法家王羲之劝子于学
父母,别拿别人家孩子说话
中土VS西洋育儿观念对对碰
宝宝七宗罪父母必须说不!
让宝宝的听力更灵敏的方法
别为宝宝的错误找理由
父母在亲子游戏中的6种错
教得越多可能越糟
母爱或影响孩子恋爱心理
孩子跌倒,不扶就完了吗?
父母容易误解孩子的几个细节
有趣的各星座BB挨批评反应
孩子“成人化”到底谁的错
幼儿情商教育3大误区
兴趣班4误区,你犯了几个?
别嫉妒孩子“黏老人”
少儿英语并非“上班”越早越好
童趣:人生起跑线的着力点
危机教育让小公主理解生存压力
兴趣班不应是快乐童年的负担
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力水平更高
你对孩子说善意的谎言吗?
规矩与爱成就宝宝未来
父母4种行为,孩子伤不起!
现代教育讲究“穷养”宝宝
别老说“不要你了”
不要让孩子替你完成理想
多元智能让学习成为乐趣
5种游戏方式逗宝宝很危险
莫教孩子学唱成人歌曲
别让夫妻教养不同调伤了孩子
李开复:“给家长的育儿妙方”
家庭教育存在的极端问题
子宫里面的多胞胎世界(图)
拼养孩子有风险需谨慎
情绪管理优质父母的第一堂课
血型不同读书方法也不同
有一种伤害叫“无微不至”
国外大亨对孩子的“苛求”
3D电影,儿童不宜?
向犹太妈妈学习智慧育儿经
“穷养儿,富养女”OUT了吗?
影响孩子成长的10大误区
人前教子不利孩子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