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太强势,影响孩子性别取向!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妈妈太强势,影响孩子性别取向!

妈妈太强势,影响孩子性别取向!

2015-11-12

在很多孩子心中,妈妈要求高、管束多、爱责备,甚至言语粗暴,父亲则比较幽默、宽容,甚至慈爱,传统的“严父慈母”家庭关系被颠覆。但母亲过分强势,对孩子的性格成长非常不利。

“孩子很怕我,从来不跟我说心里话。”“我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却被她数落太唠叨。”在近日妈妈俱乐部举办的妈妈沙龙上,妈妈们交流的最多的话题是,自己的付出不被孩子认可。在很多孩子心中,妈妈要求高、管束多、爱责备,甚至言语粗暴,父亲则比较幽默、宽容,甚至慈爱,传统的“严父慈母”家庭关系被颠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表示,咨询过的案例中,70后、80后家庭中有七成以上是这种情况,但母亲过分强势,对孩子的性格成长非常不利。

孩子眼中的“凶”妈妈:

小伟:希望爸爸强势些,妈妈温柔点

在12岁的小伟看来,妈妈样样管着他,不让他放学和同学玩,不让他去学喜欢的舞蹈,不让他看课外书……如果他打破了妈妈立的规矩,妈妈就会来个“河东狮吼”。他在日记里称妈妈为“母老虎”“霸王龙”,把自己称为笼中困兽,希望有一天撕裂笼子跑出去。

小伟说,爸爸很温柔,很有涵养,但就是不够强势。很多时候,爸爸想支持小伟的做法,可常常被妈妈吼回去。“妈妈张嘴闭嘴说是为了我好,我真想求求她,别为我好,别管我了。”小伟无奈地说。

雯雯:妈妈这么凶,我想换一个

上三年级的雯雯说,妈妈对她非常严格,不仅从幼儿园开始逼着她学舞蹈,学钢琴,现在更是给她报了五个兴趣班,每天她下了课就是直奔兴趣班,周末更是全天上课。“最可怕的是,她特别爱唠叨,从我一进门一直唠叨到我睡觉。如果我考试考得不好,或钢琴弹错了,她还会发飙摔东西,骂我,掐我,特别可怕。”雯雯说,她现在特别讨厌学习,讨厌考试,为了能安全通过考试,她甚至拿钱给前后位的同学来作弊。

爸爸则是雯雯心里最好的人,不仅从来不打骂她,在妈妈发脾气的时候还会站出来护着她。平常,也会偷偷带她去吃肯德基,偷偷给她零花钱。

妈妈委屈:“凶”并非我本意

雯雯妈妈:父亲缺席教育,妈妈被迫强势

雯雯妈妈说,她从来没意识到女儿这么害怕自己,直到老师给她打电话说,女儿用钱买通同学作弊,才知道女儿是那么怕她,怕考不好自己打骂她。“我也是没办法,老公常年在外出差,孩子的学习全落在我肩上,就怕太惯着她,学习跟不上。”雯雯妈说,她对女儿这么严,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能让女儿在婆婆面前争口气,“婆婆重男轻女,总觉得女孩是赔钱货,我就是要雯雯出人头地给她看

小伟妈妈:希望儿子成才,不得不扮黑脸

“我对孩子严格,还不是为了他好。”小伟妈聊起儿子对她的不满,自己也是一肚子委屈。她说,自己当年就是吃了学习不好的亏,大专毕业后没找着好工作。

如今,她希望儿子能好好学习,将来替自己一圆大本梦。“老公忙得没空管孩子,就知道纵着孩子的性子来,我要不扮‘黑脸’,真怕孩子被宠坏了。”小伟妈说。

在采访中,不少妈妈都表示,自己之所以被孩子讨厌,很大程度上和自己在孩子教育中承担了过多责任有关。“都说干得多,错得多。孩子爸甩手不管,我们管的人自然在孩子面前不落好。”孩子上四年级的王女士说。还有的妈妈表示,自己脾气大有时候和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回家有关,“工作压力很大,孩子再不听话,就很容易发作。”

双重压力下,母亲变“坏人”

“‘严母慈父’和现在中国的社会分工以及家庭分工有关。”心理专家杨清说,现在家庭中男性的主要任务还是“主外”,女性不得不肩负起更多孩子的教育责任。在教育中,母亲更能体会宠溺对孩子成长的负面作用,只能板起面孔化身“严母”。而没时间管又心疼孩子的爸爸,出于补偿心理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慈父”。此外,大多数母亲除了在家庭中承担持家和扶养孩子的责任外,她们也有自己的工作,也要承担职业压力,这样在内外双重重压下,母亲与孩子相处时难免脾气急躁成为“坏人”。

注意:母亲太强势,影响孩子“性商”

在家庭教育中,“严母慈父”的模式存在怎样的问题?杨清表示,这一模式对孩子的性格成长有着致命的伤害。“孩子眼中看到的母亲是强势的,父亲是温柔甚至是软弱的,但这和社会或影视作品中男女的形象又是截然相反的。于是,孩子困惑了,他不知道男性和女性哪种形象是正常的,从而无法确定自己的性别取向。”杨清说,很多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的“第三性”孩子就是这样出现的。而这样的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他们的自我性别模糊,“性商”不高,不会和异性交往,不懂得应该如何做男人和女人,一部分孩子甚至因此性别错乱,发展成为同性恋或双性恋。

杨清表示,虽说“严母慈父”有弊端,也不是说“严父慈母”就一定好。不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应该多参与孩子的教育,使孩子获得相对平衡的父爱和母爱。同时父母要注意,回家的时候,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回归父亲、母亲、妻子、丈夫的家庭角色,不把社会身份和压力带回家。“关键还是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做父母,学会如何做个好父母,这样才能让孩子获得最理想的家庭教育。”杨清建议说。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与“妈妈太强势,影响孩子性别取向!”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妈妈太强势,影响孩子性别取向!”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猜你喜欢
你经常对孩子说的词都有哪些?
教养·学习:父母勿失信心
一位北美校长的育儿方略
小故事大道理:培养孩子很简单,
教养·学习:从根本处教孩子
这样早教,不会错!
言而有信:3.15热议儿童诚信
一次逃生教育可能让你的孩子免于
杨澜谈育儿:身教比言传更有说服
周玥赟: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
伟大的母亲,操劳的一生
让孩子失去安全感的4句话
小心!这些花草有毒,孩子千万别
最强大脑:林丹不是一个好榜样
早教机的315维权
中国父母的反思:孩子,我不欠你
乐活·视野:华德福,幼儿教育四
什么是爱?美国妈妈不解中国式“
揭秘世界各国的儿童节
德国:宝宝学外语,最好2岁开始
最新发现:3岁孩子都会“以貌取
家庭教育中需注意的“三应三忌”
早教,从“模仿”开始
孩子:你的人生有三件事千万不能
无痕教育,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不做“低头族”父母,亲子关系更
隔代教育:外婆抚养出来的美国总
让我的爱陪你一起成长
探索·解读:活的出色,生命何妨
“最强大脑”:失去快乐的成功值
韩国:周末带孩子到乡间寻找快乐
日本家庭作业:每天拥抱妈妈三分
石岚:唯有“爱”与“陪伴”,换
乐活·视野:全港10大最贵直资
陪伴宝宝成长是一个甜蜜的过程
教养·学习:十招让子女开心快乐
带孩子安全乘坐飞机与自救逃生攻
乐活·视野:荷兰零下4度幼儿园
穷养富养,都不如好好教养
探索·解读:让孩子用新鲜的眼光
母爱最伟大,每个妈妈都有超能力
德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小心!家里危害宝宝的三种东西
父母十种态度让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过年了,该怎样给孩子送礼物?
且行且谨慎:海外生子可享受的福
时间都去哪了?不做“失陪族”父
妈妈须知的几个“什么时候”
乐活·视野:五岁孩子携勇气,登
美国“带孩子上班日”,了解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