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效应的早教启示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潘多拉效应的早教启示

潘多拉效应的早教启示

2015-11-12

古希腊有个神话,说宙斯给一个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个盒子,告诉她绝对不能打开。“为什么不能打开?还要‘绝对’?里面该不是稀世珍宝吧?”潘多拉越想越好奇,越想揭开真相憋了一段时间后,她终于把盒子打开了。谁知盒子里装的是人类的全部罪恶,结果让它们都跑到人间了。心理学把这种“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现象,叫“潘多拉效应”。

潘多拉效应的早教启示1

潘多拉效应告诉我们:要求人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必须有相对充分的理由。

倘若宙斯给潘多拉盒子时,告诉她盒子里装的是人类的罪恶,想必潘多拉是不会打开盒子的,反之,倘若不加令人信服的说明和解释,或说明和解释不能为人们所领会,只是简单地“禁止”,那么,禁止的结果必然引起人们各种各样的疑虑、揣度、猜测,并为探究为什么不许做而跨越禁区。结果人们偏偏要犯禁。

例如,章回小说中每章结尾:“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就是运用潘朵拉效应,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再如,电视连续剧每集的结尾都落在最引人注意的节骨眼上,将悬念留给观众,调动起观众的好奇心。

潘多拉效应的心理实质是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在起作用。

潘朵拉效应-故事

苏轼和苏辙小时候非常顽皮,不肯读书。为了引导他们喜欢读书,他们的父母苏洵夫妇不仅晓之以理,喻之以义,而且施之以“魔法”:每当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时候,他就躲在旮旯(gala)里读书,孩子们一来,他就故意把书“藏起来”。父母“偷偷摸摸”、“神神兮兮”的举动让孩子们好奇不已。他们猜想父母一定阅读什么好书。满怀追根究底的欲念,他们乘父母不在家时,把父亲藏起来的书“偷”出来读。日复一日,读书竟成了苏轼和苏辙的乐趣。苏轼、苏辙热爱读书,发奋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与父亲苏洵被誉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潘朵拉效应-生活启示

孩子中存在的逆反现象,部分就源于“潘多拉效应”。孩子们的好奇心强,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情绪失控,道德观念和社会化发展不成熟。他们不迷信、不盲从,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和实践意识。但家长或教师在教育孩子时,为了让孩子不走弯路,常用自己的所得经验阻击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受好奇心的驱使,听不进大人们忠告,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样,孩子不听劝告的逆反行为就形成了。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的抱怨:“这孩子才这么大,都不听话了,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你说东他偏要说西,长大了还怎么得了……”这句听似平常的话却道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孩子们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用心理学理论上讲就是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接受的阈限,而使个体产生的一种相反体验。

好奇是求知的基本动机,孩子们喜欢新鲜事物和新知识是他们学习的基本动机,探究精神更是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法宝,如果善加利用,是难得的优点,但是如果忽视孩子的好奇心,压制孩子的探究欲望,就会出现问题,心理学家却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屡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

所以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引导“潘多拉现象”积极的一面,多一句鼓励,多一句赞美,就少一个背离者。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与“潘多拉效应的早教启示”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潘多拉效应的早教启示”还看
如何改善孩子“漫不经心”
如何正确纠正孩子挑食
宝宝优秀的观察能力要怎么培养
切记不要“拔苗助长”
这些品质需要从小培养
猜你喜欢
宝宝被忽略会变焦躁
读懂儿童心理5个主要标志
最容易伤害孩子的十句话
父母如何应对宝宝的坏情绪
孩子的乐观态度需从小培养
父母必知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家长绝对不能纵容孩子的几件事情
心理健康专家谈孩子心理教育
婴儿虽小也有复杂情感
给“望子成龙”思想做手术
赞美是给孩子的最好的爱
宝宝为什么和亲爸不“亲”
孩子最爱&讨厌的7类父母
测测你家宝宝心理健康程度
父母情绪失控酿孩子灰色人生
早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及培养
解密宝宝的五种典型性格
不要把孩子当成“小屁孩”
孩子自我探索心理的规则
那些以电子保姆为伴的宅童
帮宝贝战胜成长中的恐惧
究竟是谁在左右孩子的情商?
错误“鼓励”让孩子更自卑
教你做处理情绪的高手父母
中国式家长的十大“硬伤”
勇敢者游戏打开BB害羞情结
对宝宝的心灵惩罚危害大
宝宝心灵伤不起不能打
五种家庭精神垃圾侵袭孩子
父母如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
孩子装爱病,因为缺少爱
如何对待宝宝的坏情绪
吃饭催三遍就是心理虐待
如何进行幼儿期的心理教育?
从脸型解读宝贝的性格密码
怎样才能拥有安全型依恋心理
父母攀比孩子长大会嫉妒
如何解开宝宝的怕生情结
培育孩子开朗性格七项注意
孩子最害怕的100件事
转折期是心理发展必经阶段
聊天是亲子“精神脐带”
心理学家解读宝宝心情密码
夸孩子当心夸出表扬瘾
怎样应对闷闷不乐的孩子?
认生是孩子不可避免的吗?
怎样调教嫉妒心强的宝宝
3岁前宝宝身心健康比智商更重要
孩子不该过早介入成人世界
“心理医生妈妈”的教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