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吃手时就吃手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该吃手时就吃手

该吃手时就吃手

2015-11-12

吃手是宝宝成长过程一种心理需求,是宝宝一种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法,做父母不必担忧,也不必打扰。

我的孙子小虎从2—3个月开始,最喜欢做的一个动作,就是吃手。一开始,他吸吮整个手,后来灵巧地吸吮每个手指头。你看他吃手时满足陶醉的样子,好像是在自我安慰。如果你把他的手拿出来,他会很不高兴。趁你不留神,他马上又会把手指伸进嘴里,尽情地吸吮起来。后来开始吸吮脚趾头,吃得津津有味。

每当他吃手的时候,我们从来不打搅他,而是帮他把手洗干净让他吃。我和他的妈妈会在一旁说:“真香!”

有的妈妈觉得,婴儿吃手很脏,吃了会拉肚子,还会养成坏习惯,会让牙齿不整齐,该立刻制止。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对婴儿的发育是有害的,因为这样做,违背了宝宝的成长规律。

“该吃手就吃手!”这是我对年轻父母的忠告。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吃手”是婴儿期获得满足的最佳、最主要的途径。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婴儿出生后第一年称为“口腔期”,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医学专家认为:2~3个月宝宝正处于口唇快感期,如果吸吮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他的身心发展,长大以后,很容易出现咬指甲、吸烟等不良习惯,甚至容易产生脾气暴躁、心理焦虑、对人产生信任危机等不良现象,有的还会产生早恋倾向。

仔细观察小虎,我发现,吃手会镇静他的情绪。当小虎烦躁不安时,只要他把自己的手指放入嘴中,立刻会安静下来,专心地吸吮手指了,他好像获得一种安全感,找到一种不依赖母亲安慰自己的好方法。看得出,吃手是宝宝成长过程一种心理需求,是宝宝一种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法,做父母不必担忧,也不必打扰。

再说了,婴儿长乳牙时,手指还是很安全的“磨牙棒”呢!

那么,孩子吃手到底应该吃到几岁呀?

你也没必要多虑,1岁之后,孩子吮吸的欲望会逐渐消失。许多婴儿只是偶尔吮吸手指。在3岁前大多数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放弃这种习惯。但是如果孩子还要反复地吸吮手指,父母就需要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再吃手了。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对孩子施加压力,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婴儿身心发育程度是不一样的,父母不应该强迫他们做他们做不到的事。对于吃手的孩子,不能采取强硬措施。

所以,父母不必把孩子吃手这个问题看得太重。大人长时间孩子吃手指的行为神经过敏,会使你的家庭气氛变得紧张。简单粗暴的方法和单纯的施加压力,一定会给孩子造成恐惧,这种后果往往比吮吸手指造成几颗乳牙易位更严重。

如果你的孩子到了三四岁还吃手,你倒要注意了,这说明,你的孩子有焦虑、紧张的情绪,他倒回到婴儿时期,用吃手来满足口腔的欲望,减少内心的忧虑。

怎么办呢?这里给你介绍几种方法:

一是去医院检查。有的孩子吃手的潜在原因是体内缺少微量元素,像锌、铁等,去医院查查微量元素很有必要。

二是看心理医生。有的孩子心理不够健康,表现为压抑、焦虑、强制、逆反等,请心理医生帮助调适解压大有必要;

三是当他吃手时提醒他。比如对他说:“大孩子都不吃手,你都是男子汉了,怎么还做小孩子的游戏?”

四是及时鼓励他。当他把手放下,你一定鼓励他:你真棒!你是男子汉了!你是大孩子了!

五是培养他多种兴趣。如画画、写字、下棋、玩球,玩过家家、做游戏,转移他的注意力。

六是忽视他吃手的行为。注意:越描越黑!如果你整天在冲他喊:“别吃手了,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吃呀!烦死了!”孩子会认为,你要从他嘴里抢他最爱吃的东西,更强化了他保护意识,于是会拼命地吃起来,拽都拽不出来。

七是给他做牙齿按摩。用食指朝孩子吃手时手指的反方向,做缓慢的按压动作,前提是,你的手要洗干净!

最重要的,父母多陪陪孩子,别让他因为无聊而一个人独自“吃手”。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与“该吃手时就吃手”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该吃手时就吃手”还看
猜你喜欢
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荷兰夫妇育儿经
怎样解决宝宝认生的问题
父母总是挑错会挫伤孩子
男孩调皮不爱学习怎么办?
走出“不打不成才”的教育误区
溺爱会让孩子变得无情
啃老族和不当育儿方式有关
谨防“挫折教育”步入误区
谨防早期家庭教育误区
两个“坏孩子”的启示(上)
一个国际家庭的早教经
“懂”和“不懂”的区别(下)
专家谈:孩子做恶梦的成因及安抚
5个育儿“伪真理”(上)
欧美家教的四大法宝
别让家庭氛围毁了孩子
请给宝宝一种简单的生活
“80后”妈妈育儿方式大不同
“丢女教育”不可取
13个教育难题,13个怎么办(
一句话的力量有多大?
蒙特梭利和公文教育哪个适合你的
林怡:我所推崇的早教理念
两个“坏孩子”的启示(下)
儿童的七种天性之二:模仿
职场妈妈的育儿小窍门!
13个教育难题,13个怎么办(
美国宝宝的自信教育
“懂”和“不懂”的区别(上)
外国父母培养领袖儿童的秘诀
玩耍,培养宝宝社交能力
别急着帮助孩子
家长要接受孩子说不(下)
加拿大的早教体验之旅
教育孩子是门“艺术科学”
外国家长注重言传身教(下)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应答者
这些不是1岁宝宝的坏习惯
5个育儿“伪真理”(下)
分享比尔盖茨的教育新观念
家长必看!“爱”可能毁了孩子的
华人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
婴儿早期教育专家有妙招
让你的宝贝舒适又开心
早教到底要多早
警惕对孩子的“情绪暴力”
宝宝永远没有错
向比尔盖茨学习“坏孩子思维”
儿童的七种天性之六: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