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自助入睡”好习惯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培养孩子“自助入睡”好习惯

培养孩子“自助入睡”好习惯

2015-11-12

培养孩子“自助入睡”好习惯1

睡眠时间因人而异

长期睡眠不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为许多重要的生长激素都在深睡眠期分泌。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不好,还会引起儿童情绪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冲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等等。

那么,科学的睡眠时间到底是多少呢?

其实,每一年龄阶段对睡眠的时间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新生儿因为脑组织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神经系统的兴奋活动持续时间较短,容易疲劳入睡,每天的睡眠时间至少要20个小时;而1周岁左右,睡13至14个小时就可以了。学龄前儿童的睡眠时间通常在12小时左右,小学生需要10小时睡眠,中学生需要9小时睡眠,而大学生或成人则需要8小时左右。

而从每个个体的角度来讲,睡眠时间又是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的。睡眠充足与否,首先看孩子早晨是否很容易被唤醒或能自然醒?醒来后是否精力充沛?孩子白天的情绪及行为是否比较稳定?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以佳佳为例,如果孩子虽然睡得少,但精力充沛,注意力和情绪都很稳定,说明10小时左右的睡眠对他来说已经足够。这是专家给出的判断。

睡眠不足普遍存在

当然,睡眠时间不足在学龄期儿童中的发生率正在明显上升。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我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的调查,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睡眠不足的现象。一般说来,现在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是10小时,中学生是9小时。而从生理角度讲,青少年在青春期开始会出现一个生理性节律延迟,即昼夜节律往后调整了2小时,比如原来晚上9时的睡觉时间可能延迟到11时左右,相应的早晨醒来的时候也会延后2小时。

但与这一生理调整不匹配的是,中小学生的上学时间通常在早晨8时左右,大多数学生6时30分左右就要准备起床,这势必导致其睡眠不足。专家对此忧心忡忡。

另外,课业压力的增加、课外兴趣的学习、夜间娱乐,尤其是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的普及使得学生的睡眠时间越来越少。

如何养成良好习惯

科学睡眠不仅与时间有关,更与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关。

给家长提出3条建议,希望从孩子小时候就应该以科学的方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入睡习惯,学会自助入睡。

首选,要坚持严格的入睡前行为限制。新的入睡前行为规范,应该由父母与孩子很好地沟通,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孩子希望他(她)在睡前做到哪几点,如睡前不再玩游戏、不再吃东西、不再看电视等,只要做到这几点就能睡个好觉。

其次,设定一个合适的上床时间。家长一旦根据孩子的作息时间帮助设定好上床时间,就一定要每天保持一样,不要轻易改变,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调整内在的生物钟。

再则,建立良好的入睡前常规,包括平缓、舒适的活动,如洗澡和入睡前的故事等,尽量让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入睡。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完成入睡前常规后,家长应该在孩子还清醒的时候离开。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学会靠自己入睡。

家长要告诉孩子,会在他睡觉的时候离开他的床或房间,但过会儿会再回来。离开的时间可逐渐延长,期间不要去哄孩子,也不要去跟孩子说很多话。反复几次后,就会奏效。

家长还有两个误区

儿科门诊中,临床医生碰到的睡眠障碍患儿家长普遍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一是年轻父母十分担心新生儿在夜间惊醒、哭叫等现象,认为孩子得了大病。其实,这样的情况在3~4岁以前的婴幼儿十分常见,不必过分担心。只需让孩子避免在白天过度兴奋,夜惊的现象就会减少。

二是针对中小学生睡眠减少,家长会采取睡上一整天这样集中补眠方式来弥补。长期使用这种方式会造成昼夜节律混乱,进而产生真正的睡眠障碍,对身心造成影响。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与“培养孩子“自助入睡”好习惯”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培养孩子“自助入睡”好习惯”还看
边学边玩教孩子认识时间这样做
婴儿为什么不能看电视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节约习惯
鼓励孩子自己动动手
孩子遇到挫折灰心怎么办?
猜你喜欢
早教3要诀教育不是填鸭式灌输
幼儿翻书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育孩子,教在前还是养在前?
送宝宝上“兴趣班”的3原则
“厨房教育”,我家行得通吗?
3岁前认人比认字重要
幼儿“圣人训”切忌死记硬背
父母教育的一致性对孩子很重要
亲子共读的3种方式
“虎妈”“猫爸”与“别人家的孩
婴儿早教的四种常用方法
父母应为孩子建立心智功能
谈谈家庭教育中奖惩的度
早教5不要:给中国家长的提醒
不要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
给孩子一个年味儿十足的春节!
选购玩具需避开哪些陷阱?
玩具过多容易影响宝宝智力
孩子说话越晚越聪明科学吗?
学习知识≠开发智力
“早笑”的孩子更聪明
幼儿园小朋友需要多少证书?
防小三女性教育从娃娃抓起?
法国加拿大:给孩子更多自由
低龄娃娃“上学”热潮何时休
教材露骨英性教育从5岁娃抓起
“听话”的孩子难成才
父母巧调教,早教不“烧钱”
最伤孩子自尊的4句鼓励话
孩子早学外语的好处多多
多元智能品质在儿童早期设定
教育重英语轻母语不可取!
如何检验孩子是否不专心?
“家庭主夫”令宝宝更聪明
春节拜年,孩子很烦心!
“逗”孩子,还是“捉弄”孩子!
宝宝看动画片的度怎么把握呢?
耐心训练让孩子学会等待
孩子的早教到底要多早?
买不买玩具先听孩子“说”
“糖衣”后妈PK“严管”亲妈
警惕!宝宝看电脑弊大于利
初生儿的“瞌睡早教”可行吗?
3岁前宝宝认人比认字更重要
小魔术可以提高孩子注意力
父母打骂孩子实乃不可为之事
笑是宝宝聪明的秘密武器
浅谈中国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两会代表犀利观点谈入园难
妈妈太勤快孩子“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