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病包儿”脾气大?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为什么“小病包儿”脾气大?

为什么“小病包儿”脾气大?

2015-11-11

为什么“小病包儿”脾气大?1

家长来信:

我儿子轩轩1岁半以后,几乎1个多月就会发烧一次,每次要住院治疗1周。轩轩一吃药就反胃,只好依赖打针。但是打针也很困难,轩轩手臂上的肉比较厚,打点滴的时候不好找注射血管,只好从头皮上注射,或者采用肌肉注射。不管怎样,都需要父母绑架,使他动弹不得,才能接受治疗,每次都折腾出满头大汗,内衣湿透。我和他爸爸轮流请假带轩轩治病,身心疲惫,每过1个月就胆战心惊一次,生怕稍微有点闪失宝宝又会生病。

看着宝宝这么受罪,我们的内疚感也很强烈:都怪自己太没有经验、太粗心了,都怪自己不会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于是轩轩大病后获得的待遇很丰厚,比如我们会带着他到玩具店,轩轩手指什么,就买什么。因为家里的玩具太多了,客厅、儿童房、卧室里摆放的都是玩具,轩轩对玩具似乎不怎么感兴趣,总喜欢拿着玩具用脚踢,或者往地上摔打。平时吃饭的时候,吃多吃少、什么时候吃都由着他,怎么睡觉、什么时候睡觉也由着他。我们不敢惹轩轩生气,怕他一生气就旧病复发。偏偏轩轩脾气特别大,很容易就生气,一生气就非得把家里人折腾得都求饶才肯罢休。

现在,轩轩上了幼儿园,他的身体还真强壮了很多,不再经常生病,也愿意去幼儿园,就是脾气太难琢磨了。有时他跟小朋友玩得正高兴,突然就没来由地推别人一下、抓别人一把、跺别人一脚。我们真的很纳闷:宝宝的身体不招病了,不会是心理又出问题了吧?轩轩妈

宝宝是父母的心头肉,时时牵挂、疼爱有加。宝宝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或者小伤小病,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恨不得疼在自己身上。有时一场疾病之后,宝宝瘦了,父母也累坏了。许多宝宝大病一场之后,连性格也发生了转变。

疾病是影响宝宝的重要生活事件,不但表现在身体健康上,还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进而造就宝宝性格的雏形。虽然疾病是人力无法抗拒的,但是疾病对人的心理和性格方面的消极影响,是可以尽力避免的。

走出小病包儿的心理阴影

性格是后天形成的

父母对生活事件的态度雕刻宝宝的性格,如果你认同性格即命运的人生方程式,那么性格对打造一个人的成功与幸福的重要意义就不言而喻。幼儿是性格形成的萌芽期,宝宝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多还是消极因素多,在幼年时期就左右着他的同伴关系质量、心理素质水平,其实也在左右着他一次次成功或幸福的体验。

轩轩的爸爸妈妈所担心的就是宝宝的性格问题。轩轩常常显得喜怒无常、自制力差,执拗起来让父母觉得在众人面前露怯,可是他丝毫感觉不到自己露怯了。父母发愁了,宝宝没有自知之明怎么行呢?宝宝的性格是通过什么渠道形成的呢?性格是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是人与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先天气质对人的性格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形成的。

生病是重大生活事件

宝宝的性格就是在一个个生活事件中形成的,其中疾病作为宝宝生活事件中举足轻重的大事,对宝宝性格的影响很大。有病的人未必就是性格消极,没病的人未必就是性格积极,关键是他人和自己对待疾病的态度,可以形成一个人的基本观念和行为方式。

宝宝生病作为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父母的情绪、态度和行为使宝宝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并因此建构一个印象特别深刻的镜像自我,即宝宝把父母当成自己的镜子,从他们的反应和言行中形成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

什么是镜像自我?

研究表明,婴儿24个月以后就会出现镜像自我,3~4岁幼儿是镜像自我稳定形成阶段,他们主要通过亲身经历、重要他人、家庭环境等渠道获得我的地位和意义。因此,3岁前是儿童形成自我、奠定性格萌芽的关键期。而3岁前正好是宝宝疾病的多发期,宝宝通过疾病这种亲身经历,从父母非常时期的教养方式获得了性格形成的重要素材。

我们看到大多数家庭经过一场场疾病走向阳光和健康,但也有的父母像轩轩的爸爸妈妈那样,在疾病面前自己先变成了弱者,总在心里向疾病求饶,替宝宝负罪,失去了一颗平常健康的心态,给宝宝的性格打上一些特殊的烙印:疾病是一个砝码,可以换来我想得到的一切,尤其是有需要就能满足的优越感。因此,我们常听见有的父母说:宝宝刚刚大病一场,现在变得特别娇气,有点要求不满足,就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有的父母则说:生完病,宝宝的脾气特别大,不像以前那样乖,总想迫使大人让着他。

可见,如果父母有所疏忽,疾病成了宝宝脾气转变的里程碑,里边很可能渗透一些消极性格因素。

宝宝生病期心理维护三部曲

第一部曲:病前别让紧张情绪吓着宝宝

初当爸爸妈妈的时候,可能宝宝一病,做父母的就显得手忙脚乱,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随着时光的推移,父母渐渐地就可以主动训练自己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了。宝宝不会对父母的话进行条理分析,但是他们特别善于解读父母的情绪和家庭的氛围,并且信息含量越综合,他领会得越透彻。

当发现宝宝生病的时候,父母可以有意把自己想象成大夫,理智地处理宝宝的疾病:该检查就检查,该住院就住院,把焦虑和紧张掩藏在心里,不让宝宝受这种情绪的感染。

第二部曲:病中教育宝宝勇敢面对困难

很多父母说:宝宝病了以后,好像长大懂事了。正如老人说的:生病的宝宝长见识。这是因为父母能够利用疾病这个特殊事件,比较理性地教育宝宝:要做一个勇敢的宝宝!爸爸妈妈喜欢勇敢的宝宝!于是,宝宝在大人的鼓励下,战胜了疾病带来的生理痛苦和心理压力,变得坚强起来。

疾病确实是训练宝宝勇敢、坚强性格的好时机。在健康状态的生活事件中,还真是很难找到这么好的素材来培养宝宝勇敢、坚强的性格品质。可是,我们常常发现,有的父母在宝宝接受治疗的时候悲悲凄凄,甚至眼泪还不时地在眼眶里打着转。父母尚且不勇敢,宝宝怎么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第三部曲:病后与宝宝一起恢复平常心

宝宝病愈后,父母心疼宝宝是自然的仁爱之心,但是在这之后父母要主动调整自己,和宝宝一道走出疾病笼罩的阴影。当然,父母对宝宝生活上的照顾也还要细心一些,更重要的是渐渐消除宝宝在生病期间的脆弱情绪,让心情宝宝恢复阳光男孩和阳光女孩的本来面目,把疾病转化为宝宝形成积极性格因素的契机!文/张欢(学前教育学博士)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与“为什么“小病包儿”脾气大?”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为什么“小病包儿”脾气大?”还看
猜你喜欢
和孩子“算账”要慎重
电子时代的育儿选择
如何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
父母鼓励孩子的18个高招
宝宝的自私从何而来
适合不同血型的最佳早教
父母不得不告诉孩子的3事
孩子学外语最好在几岁?
如何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专家给父母的七条早教建议
识字真的是越早越好么?
养育快乐孩子的12诀窍
孩子不喜欢的五类妈妈
“月嫂代母”不利宝宝发育
培养自理能力四有效方法
男孩变弱需要大惊小怪吗?
挨打做“羊”还是“狼”?
表扬成绩,还是表扬努力?
"教养"好坏取决父母态度
隔代教育如何做到"三赢"?
名人成功背后的别样家教史
强势的妈妈使孩子变弱
感情指导型父母有利于家教
妈妈妙招让宝宝告别磨蹭
最利孩子成长的七种早教
宝宝哭了,你抱还是不抱?
鼓励孩子表现力的妙招
教育出优秀宝宝常说五句话
父母教育分歧最好"藏着点"
教养男孩的几点注意
教出优秀孩子的10大妙计
注意:不要做"乌鸦嘴"妈妈
为什么说现在的孩子不能打
伤害宝宝自尊心的几件错事
宝宝爱打人三大根源
孩子与父母争辩有益成长
隔代育儿的利弊全解析
培养自信宝宝的几条秘诀
父母该如何善待孩子的提问
家有男孩你该怎么养?
1-3岁自我保护能力锻炼
让宝宝学会面对现实
学围棋,开发智力培养品格
穷养儿,富养女是否明智?
夸奖孩子的五个技巧
小小绕口令练就孩子好口才
4妙招教会幼儿“识字”
孩子言行不良,家长之过
教养方式与性格的形成
抱大的孩子更聪明真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