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再啃指甲的5个方略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宝宝不再啃指甲的5个方略

宝宝不再啃指甲的5个方略

2015-11-11

很多人认为啃指甲是一种因为精神紧张而导致的行为,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对于2岁左右的宝宝来说,精神紧张仅仅是他啃指甲的一个可能因素,还有很多别的因素也会导致宝宝的这种行为习惯。

宝宝为什么啃指甲?

一旦发现宝宝啃指甲,我们首先想到的原因可能就是他因为某件事情在焦虑。很多人认为啃指甲是一种因为精神紧张而导致的行为,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对于2岁左右的宝宝来说,精神紧张仅仅是他啃指甲的一个可能因素,还有很多别的因素也会导致宝宝的这种行为习惯。比如对指甲产生了好奇,厌倦了某项活动而感觉很无聊,感受到某种压力,或者仅仅是某一次啃了一下指甲,突然对啃指甲发生了兴趣,因为指甲过长,没有及时修剪而感觉不舒服等,所有这一切都可能让宝宝养成这样一个习惯。

与其他因为精神紧张导致的行为习惯,比如吮拇指、抠鼻子相比而言,啃指甲是一种更常见的现象。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过啃指甲的习惯,不少孩子的这种习惯甚至延续到成人期。大约有1/3的小学生,过半数的青少年都保留着啃指甲的习惯,虽然很多仅仅是偶尔为之。宝宝啃指甲并不会延续终身,等到进幼儿园或者上学后,因为别的小伙伴的嘲笑,或者因为有更多更有趣的事情吸引注意力,他很可能突然对啃指甲这个事情失去兴趣,进而改掉啃指甲的习惯。

让宝宝不再啃指甲的5个方略

1、别让宝宝的小手闲着

仔细观察,看看宝宝在什么情况下会热衷于啃指甲,比如看电视的时候、坐在车上感觉很无聊的时候等。每逢这个时候,给宝宝一些替代品,比如手指偶、可以挤压的软球或者他喜欢的其他玩具等,将这样的玩具塞进宝宝的手里,他就会有些事情可做,从而忘却啃指甲。

当宝宝的指甲过长或者凹凸不平时,他会感觉不舒服,大点的宝宝可能觉得指甲的模样太丑,所以他可能想要啃啃他的指甲,用自己的小牙把他们修剪得更加舒适一些,更加漂亮一些。所以,父母一定要记得及时给宝宝修剪指甲,防止因为指甲带来的不舒服刺激这种行为。另外,只要宝宝啃指甲的行为还没有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及时修剪指甲还可以在他想啃指甲的时候没有东西可以啃。慢慢地,他就会对啃指甲的行为失去兴趣。

2、别过分在意宝宝啃指甲的行为

对2岁左右的宝宝来说,啃指甲更多的是一种无意识行为,也就是说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干什么,直到你注意他的行为,用你的方式,比如呵斥他、把他的小手拿开,让他意识到原来他是在啃指甲。因为无意识,因此父母的唠叨和惩罚对改变这一行为习惯不会有什么大的帮助。相反,过分关注这一行为习惯只会让他啃指甲啃得更加频繁。时间长了,父母的唠叨和惩罚会让他不堪负重,于是他会更加依赖这种行为来排解自己内心的压力。

给宝宝的指甲上面涂上带苦味的药物对改变这一行为也没有什么帮助,因为对于2岁左右的宝宝来说,根本就理解不了这是父母的一种惩罚措施,相反,这种古怪的味道会更多地提醒他反复回味啃指甲的快乐,使他的行为朝着父母期望的相反方向发展。大一些的宝宝会因为父母的这种惩罚措施而感受到更多的心理压力,他会更加依赖这种行为来排解压力。所以,一旦发现宝宝有啃指甲的行为,一定不要大惊小怪,而要看淡,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帮助他忘却这个行为习惯。

如果父母实在无法忍受宝宝的这种行为,那就明确地告诉他:我知道你忍不住想啃你的指甲,但是我不喜欢看到你这样,所以我要到别的房间待一会儿。当父母离开宝宝的视线,他的注意力就会从指甲转移到父母的身上,于是他可能会停止啃指甲,去寻找父母。并且这种处理方式也不会因为父母给予他压力而加重他的这种行为习惯。

3、消除导致宝宝紧张的因素

搬家、父母离异、幼儿园新生不适应园内生活、受到父母的冷落、在幼儿园被老师训斥、被小朋友们冷落等,都可能导致宝宝产生心理压力。对大一点的宝宝,父母可以耐心地和他聊聊天,引导他说说自己经历的事情,给他一些心理疏导。同时,还可以问问他啃指甲的感受,如果父母能理解他的感受,他可能心里会觉得好受一些。

小的宝宝还不懂得怎样表达自己,父母要多一点时间与精力关注他,通过观察或者询问他周围的人,比如保姆、幼儿园老师等,了解他可能经历了哪些对他构成压力的事情,然后想办法帮助他摆脱这些压力。比如,搬家后多陪伴他,带他熟悉周围的环境,父母离异后,父母双方都要给予宝宝更多的关爱,在幼儿园遇到困难可以和幼儿园老师沟通,和老师一起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4、和宝宝联合起来克服啃指甲的习惯

大一点的宝宝已经明白一些道理,父母可以给他讲讲类似啃指甲这样的习惯有什么不好,和宝宝一起商讨怎样去改变这一习惯,然后大家一起努力来达成目标。当宝宝啃指甲的时候,可以跟他约定一些提醒他的方式,一旦宝宝忘记了,就可以通过这些约定的方式,比如轻轻地碰碰他的小身子,发出某种声音等来提醒他。也可以通过一些替代的动作来帮助宝宝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一旦宝宝想要啃指甲,赶紧做一个假装骑自行车的动作,或者学某个动物的动作等。以这样的方式提醒宝宝,他就不会有心理压力,自然也就比较容易接受。

5、必要时带宝宝看医生

大多数2岁左右的宝宝都会沉溺于一个类似啃指甲这样的行为习惯中,比如吮拇指、抠鼻子等,就像有一天他们不再需要尿布或者安抚奶嘴一样,总有一天,他们会自动摆脱这些行为。当然,如果宝宝啃指甲的同时伴随其他行为,比如常常把指甲撕咬掉,甚至把手指尖啃得血淋淋的,把指甲啃下来嚼碎了往下咽,或者伴随有其他自残行为,比如老是拔自己的眉毛、头发甚至啃自己的皮肤等,这可能表示宝宝正在经历他这个年龄无法承受的一些心理压力,或者精神上感觉过分紧张,这时最好带宝宝去看医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与“宝宝不再啃指甲的5个方略”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宝宝不再啃指甲的5个方略”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猜你喜欢
美国的儿童阅读
宝宝成长的本能
吓唬会影响孩子心理正常发展
校园童谣二十首《智慧礼物》
婴儿潜在的天赋音乐运动
什么时候开始教孩子读书?
勤擦口水少舔嘴宝宝才不烂嘴
选择合适的尿布让宝宝学步更方便
怎样缓解宝宝便秘?
要面对的孩子五个成长危机
一岁半后从大到小的连续圆圈
宝宝的脸型可以透露性格特质
BB从小“不吃亏”好吗?
美国儿童如何护牙
夫妻吵架被孩子看到咋化解
妈妈,你听得懂我的哭声吗?
造成孩子成绩差的8宗罪
好孩子的成长绝大部分靠妈妈
孩子看电视的十大禁忌
张思来:关于早教的几个观点
六岁前该发展哪些心理能力
孩子出生20天能学啥?
阅读能带来什么好处?
孩子遇事退缩原因何在?
我朗读,孩子进步
解读一岁宝宝心理
怎样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
经济又好玩的纸类游戏
帮助宝宝顺利换牙的7个重点
幼儿EMBA早教靠谱吗?
BB为何难带?在反抗爸妈?
如何降服家里的"小淘气包"
日常推拿可使宝宝身体强壮
什么玩具才算是好玩具
如何对付孩子的哭闹
孩子爱说谎父母怎么办
"家庭妇男"带孩子智商更高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宝宝抬头训练好处多
父母必须教给孩子三项技能
将音乐变成宝宝的社交活动
朗读让世界变得清明
儿童画廊记录成长的点滴
宝宝烫伤家长“冷处理”
父母怎样控制好情绪?
选择幼儿音乐有无注意事项
1岁宝宝的情绪和社交能力
影响孩子长个的六因素
处理孩子心理问题三妙招
如何让宝宝爱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