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宝宝恐惧做个智慧妈妈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面对宝宝恐惧做个智慧妈妈

面对宝宝恐惧做个智慧妈妈

2015-11-09

在蹒跚学步或是更早的时候,宝宝就可能体验到恐惧。当宝宝感到害怕时,如果父母处理得当,可以不断帮助他面对恐惧,宝宝幼小的心灵也会在不断克服恐惧的过程中慢慢成长;反之,如果父母对宝宝的恐惧漠不关心或者过度保护,则会使他的心灵在某一点上停滞不前,给日后的成长投下阴影。

宝宝都会怕些什么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恐惧体验。曾有专家说:“对待孩子有三种表达爱的方式:提供安全感,帮助孩子合理地达成心愿,还有运用爱的语言。”在这三种方式中,提供安全感是首要的。我们不仅要了解和理解孩子内心的恐惧,还要帮助孩子打造自己心中的“安全圣地”。

0~1周岁

宝宝的心里话:“爸爸妈妈呢?我熟悉的人到哪里去了?” “天啊,怎么这么大的声音?这样的吵闹声会伤害到我吗?”“什么东西在我眼前一闪一闪啊?,我真的很害怕……

典型恐惧:环境因素的突然改变。当宝宝熟悉的照料者发生更换时,当声音的分贝突然增强时,当身体感觉猛然下坠时,或遭遇刺眼的光线(如闪光灯)时……宝宝都会觉得很害怕,18个月后基本缓解。

恐惧解析:

●0~1岁是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期,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孩子所依恋的对象将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此在更换照料者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

●周围很多非自然的现象,像噪声、闪光灯,都是小宝宝无法抗御的,他能作出的反应,只能是因为害怕而哭闹。

巧妈妈对策:

★丰富孩子的各种生活体验,以刺激大脑的发育。在改变环境因素之前,尽可能有一个过渡。比如:增加新照料者在宝宝面前出现的频率,或让原照料者再跟随一段时间。

★减少或避免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如:控制居室声音,拍照时尽量别用闪光灯。

★宝宝7~8个月时可玩一些相关运动游戏,如:宝宝精神状态较好的情况下,伴着柔和的音乐,扶着孩子的腋下,慢慢举过头顶,接着快速下降至妈妈胸前。开始时幅度不宜太大,慢慢地,可以适当加大幅度。这个游戏不仅可以缓解孩子内心的恐惧,还可以促进感觉统合功能的协调发展。

1岁半左右

宝宝的心里话:“我没有见过你,不要靠近我”,“你是谁呀?你不会把我给抢走吧?你快点走吧……” “妈妈到哪去了,我看不到她了,她会不要我吗?”……

典型恐惧:与父母分离以及与陌生人相处。诸如“我们带你妈妈走喽”、 “你妈妈不要你了,今天跟我回去吧”、 “陌生人来了”之类的话,会令1岁多的宝宝惊慌失措,恐惧万分。3~4岁时,这种恐惧感会逐渐减弱和消失。

恐惧解析:

●生活中,母亲往往是孩子最强烈和最早的依恋对象。如果硬将母子分开,或让陌生人介入,孩子会产生极强的负性情绪和行为反常,甚至造成无法弥合的情感创伤。

●一般而言,1岁半到2岁左右是宝宝产生分离焦虑的高峰期。1岁半的孩子非常可爱,但尚未分清什么是玩笑,什么是真实的,如果对不恰当的玩笑信以为真,将加深恐惧感。巧妈妈对策:

★事先尝试与父母分离,是帮助宝宝克服分离焦虑的最佳方法。在时间安排上,宜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慢慢增加分离的时间。在离开的时候,您需要明白无误地告诉孩子离开的原因、之后的安排以及妈妈什么时候会回来。请选择宝宝比较熟悉的成人,如:爷爷、奶奶来照顾宝宝。

★重复玩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躲猫猫”,通过游戏告诉宝宝:妈妈不见了,妈妈又回来了。当他相信“不见的妈妈总会出现”时,分离焦虑这一关也就过得差不多了。

2岁左右

宝宝的心里话:“天黑了,有很多怪物会出来”, “这是什么东西?会吃掉我吗?”……

典型恐惧:害怕某些动物、怪物和黑夜。夜里的时候,宝宝可能会对阳台上的一盆花、窗帘上的装饰或图案表现出毫无理由的恐惧,4~5岁时减弱。

恐惧解析:2岁左右,宝宝会特别害怕独自面对黑暗,这并不是没出息、怯懦的表现,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逃避危险和求得生存的本能。此时,若采取强硬措施,或者保护过度,会使宝宝无法逾越这道坎儿。

巧妈妈对策:

★允许过渡。一旦决定让孩子独自面对黑暗,就要温柔地坚持。温柔表现在睡前会陪伴一小会儿,并告诉孩子,父母的门始终是敞开的,没有条件分房的家庭至少做到分床;坚持表现在当孩子半夜爬回您身边的时候,一定温柔地不厌其烦地把他送回去。

★丰富黑暗的概念。在孩子心中,黑暗代表的就是潜在的危险,那么我们平时可以玩一些黑暗中的小游戏,如吹灭生日蜡烛会得到礼物,在黑暗中玩手电筒、荧光棒等,让孩子觉得黑暗除了令人恐惧之外,还意味着惊喜、奇妙、探索等别的意义。

3岁左右

宝宝的心里话:“我害怕,不要把我扔到水里”,“我不敢过去,我害怕后面有个大妖怪!” “窗帘后面是不是魔兽”……

典型恐惧:怕水、怕妖怪、魔怪等。水和宝宝想象中的强大对象,往往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

恐惧解析:

孩子的想象力极其丰富,常常会把想象和现实混淆在一起,对他们来说,那些想象中的恐惧是真实存在的。如果大人表现出完全不信,甚至恼羞成怒,会把孩子推向更孤独恐惧的境地。

巧妈妈对策:

★接纳宝宝的恐惧。需要父母认可的,并不是宝宝描述的怪物,而是他当时的情绪。不要随便打发他的恐惧,而应仔细倾听,引导宝宝用语言,或者用画笔详细地描述恐惧的对象。描述得越仔细、越明白,恐惧就会越少,因为人害怕的大多是未知的东西。

★和恐惧对象打招呼。引导宝宝和恐惧对象简单交流,哪怕只是打个招呼。如可以让他和躲在床底下的“大灰狼”喊话:“大灰狼,你好啊,这么晚还不回家啊?你的宝宝在等你讲故事呢,快回去吧!”然后问他,大灰狼说什么?通常,宝宝的反应是“他回去了”,而他心里大部分的恐惧感也就随之消失了。

4~5岁

宝宝的心里话:“要是我输了怎么办”, “我不跟你玩了”……

典型恐惧:对失败充满恐惧。处于这一年龄段时,大部分孩子会害怕失败,在竞技游戏中表现得“输不起”。

恐惧解析:

孩子会对游戏中的错误耿耿于怀,会对失败感到害怕,这种感受可以理解为孩子长大了,说明他的自我意识正在形成,内心渴望获得成功。父母要了解这一点,并避免向孩子施压。

巧妈妈对策:

★尝试从简单的、可以从反复操作的游戏入手,强化训练,适当降低孩子对失败的敏感度。如:在纸上玩“井”字游戏,一方在空格中画圈,另一方画叉,三个同一符号连成串者为赢家。开始时,父母不妨适度“放水”,别太顶真了。

小提醒:这类游戏每次耗时不到半分钟,孩子还来不及咀嚼自己的失败,马上就进入第二轮。几轮之后,他会逐渐明白:原来失败和成功是轮流来的呀!这样的认识有助于帮助孩子克服内心对失败的恐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与“面对宝宝恐惧做个智慧妈妈”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面对宝宝恐惧做个智慧妈妈”还看
宝宝不太合群父母需反思
“孩奴”越来越多源于攀比
上班族妈妈幸福育儿十项法则
一千个孩子,有一千种个性
五种情形父母要坚决说NO
猜你喜欢
5个育儿“伪真理”(上)
什么是亲子沟通
谨防早期家庭教育误区
儿童偶像前十名除雷锋都是明星
选择早教班的几大要素
父母总是挑错会挫伤孩子
教育孩子是门“艺术科学”
13个教育难题,13个怎么办(
家庭缺陷对婴儿心理的影响
外国家长注重言传身教(下)
婴儿期补充足量DHA,宝宝智力
这些不是1岁宝宝的坏习惯
让你的宝贝舒适又开心
5个育儿“伪真理”(下)
专家谈:孩子做恶梦的成因及安抚
理想的早教班是什么样的?
两个“坏孩子”的启示(上)
别让被动成长毁了孩子主动性
啃老族和不当育儿方式有关
职场妈妈育儿实用小窍门
让孩子学会欣赏别人
职场妈妈的育儿小窍门!
聪明宝贝再造智力最佳阶段
欧美家教的四大法宝
玩耍,培养宝宝社交能力
儿童的七种天性之六:合群
别让家庭氛围毁了孩子
解开心结看电视
林怡:我所推崇的早教理念
如何发现和培养宝宝的才艺
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13个教育难题,13个怎么办(
两个“坏孩子”的启示(下)
“懂”和“不懂”的区别(上)
儿童的七种天性之二:模仿
美国宝宝的自信教育
从金宝贝早教看中西方育儿观念的
早教班课程体验谈
“80后”妈妈育儿方式大不同
解读宝宝的面部表情
分享比尔盖茨的教育新观念
蒙特梭利方法论(二)──导师
走出“不打不成才”的教育误区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应答者
警惕对孩子的“情绪暴力”
“懂”和“不懂”的区别(下)
宝宝永远没有错
父母千万不要这样夸奖孩子
家长要接受孩子说不(下)
职场妈妈育儿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