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赏教育滥用容易惯坏孩子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奖赏教育滥用容易惯坏孩子

奖赏教育滥用容易惯坏孩子

2015-11-05

[导读]受赏识教育的影响,现在许多的父母都懂得夸奖、赞美孩子,但是盲目地、过度地奖赏会惯坏孩子,请一定要警惕。

现在都提倡“赏识教育”,对孩子要多鼓励、多赞美、多奖赏,但是,现在的家长有时候却常常容易走到另一个极端。我们都有可能成为无意中惯坏孩子的那个好妈妈。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往往是爱哭闹的孩子会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同样的,在家里,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时候:当我们因为疲惫或是心烦失去耐心时,就塞给正在哭闹的孩子几块糖果、或者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以换来片刻的安静?

任性是怎么来的?

小故事1:

晚上睡觉时间到了,妈妈提醒4岁的晨晨早点上床,可是晨晨还没玩够,就开始大发脾气,拖延时间。妈妈最受不了晨晨这样了,于是就说,如果他能安静下来,就让他再玩半小时。在晨晨妈妈让步的时候,她无意中就是在奖励和强化爱晨晨发脾气的做法,这类行为在今后很可能会再发生。

所以,不要奖励孩子的不良行为或是父母不希望发生的行为。尽管很多时候,父母奖励的做法,是无意的,但是这种无意中的奖励,将有可能致使孩子形成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任性。孩子一哭闹和发脾气,往往会让父母感到烦躁、生气或者歉疚,为了让孩子停止哭泣、发脾气,一些父母会妥协让步,答应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任性,养成通过制造父母情绪上的痛苦和烦躁、来让他们让步的不良习惯。

如何面对孩子不良行为?

小故事2:

妞妞5岁了,有一次爸爸妈妈带她去外面餐厅和亲戚一起吃饭。饭菜上来的时候,因为还有一位重要来宾没到,大家都没吃,等待人到齐了一起用餐。妞妞看着桌上的白灼虾很想吃,就对妈妈说:“我想吃虾,妈妈你给我剥虾仁。”妈妈说:“等一下,我们和大家一起吃。”妞妞顿时大哭起来,奶奶赶紧说:“让孩子吃吧!别等了。”这个时候,妞妞的妈妈有两种选择,但是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后果--

选择一:妈妈为了不让妞妞哭,就答应妞妞,给她吃虾。但是这样做,今后妞妞很可能还会采取类似的做法来达到目的。久而久之养成任性的习惯。

选择二:妈妈温和但是坚定地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想吃,但是我们要等客人到齐后一起吃。”如果妞妞还是继续哭,妈妈可以让她哭一会,如果不想影响别人,也可以带她出去,让她在外面哭够了再回去。孩子的哭泣,是表达负面情绪的一种做法,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她将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采取哭泣之外的方式来宣泄情绪,比如用语言表达。

任性的孩子,在父母连续不断地强化了他的不良行为后,会变得相当有能量、很熟练很有效地控制父母,为了随心所欲达到目的,可能会无休止地喊叫、哭闹、发脾气甚至打人。只有当她得到想要的东西时,才会停止这些给别人带来紧张和烦恼的做法。

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具备足够的心理能量来应对,不要为了让自己图一时清净、一见到孩子发脾气就给予满足,同时也要避免另一种极端做法,就是打孩子。打孩子不能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只会让不好的情绪越来越多,而且,孩子还会和父母学会以暴制暴,不会通过思考和用语言表达来解决问题。

避免奖励错误的一个有效做法

下面介绍一个避免奖励错误的有效做法,这个做法被心理学家称为“故意忽视”,适用于学龄前孩子发脾气。这一做法的含义是,当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父母不去注意孩子的不良行为,把注意力转向别处。比如孩子趴在地上大声哭闹的时候,妈妈在旁边整理书架,做出不关注孩子的姿态。这对于那些想要通过哭闹和发脾气引起父母的注意行为,是非常有效的。

孩子发脾气时,如果父母加以责备或者给予关注,就可能在无意中起到奖励这种不良行为的作用。这个时候,可以转过身去,假装专注于其他事情,如果孩子是在安全的地方,也可以离开房间,直到孩子停止发脾气。此时父母不要和孩子解释、责备,也不用显出很生气的样子。但是,当孩子的不良行为停止时,一定要及时给予充分的关注。

如何奖励孩子的好行为?

避免奖励孩子的错误行为的同时,还要坚持另一个教养孩子的重要原则,那就是,及时奖励孩子的好行为。当孩子因为某一具体的行为而得到奖励时,这种行为被强化了,易于让孩子继续做出同样的行为。

这里所说的奖励,不一定是物质奖励,而且,心理学家发现,对于大多数孩子,象微笑、拥抱、表扬等社会性奖励,比物质奖励更加有效。即使在给予物质奖励的时候,同时也要给予社会性奖励,才更有作用。有的父母不习惯经常表扬孩子,怕那样会“宠坏”孩子,让孩子总是期待表扬,那是因为表扬的方法不得当。

有一个很重要的表扬原则是,应该表扬某种具体的行为而非孩子本身,这样的表扬才会有效。比如,当孩子帮助妈妈择菜洗菜之后,妈妈说:“你帮我节省了做饭的时间,这样我们饭后就有更多时间玩了,我真开心。”这样的表扬就比“你真是个好孩子!”要有效得多。父母需要养成表扬孩子的具体行为、描述行为结果的习惯,而不是空洞的表扬。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在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后,要立即给予表扬或奖励,而不是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后再做。比如孩子自己系上鞋带,当时就要给予肯定,而不是过了好长时间才想起来说,那样就起不到强化的作用了。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在孩子做出良好行为之前就给予表扬和奖励,这会让孩子有不劳而获或者为了利益去行动的感觉,失去原本对好行为的追求。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与“奖赏教育滥用容易惯坏孩子”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奖赏教育滥用容易惯坏孩子”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猜你喜欢
初为父母需要注意的八方面
宝宝光脚玩耍的两大好处
初为人父告急求救
婴幼儿马牙不属于病态
教你调理宝宝睡眠失调好方法
爬出健康宝宝
爸爸育儿测试
日常生活中提高BB智力的细节
宝宝学爬要掌握的要点
父母如何正确地向宝宝“示爱”
家长必知宝宝学步期的关键问题
父母要多为宝宝交友创造机会
宝宝睡眠的六大黄金法则
0-1岁宝宝的应该怎样抚养
新生宝宝怎样抱最好
细数中国父母最易犯的错误
“伪娘时代”我们如何养儿子
“朋友”带给孩子的交往乐趣
测测您是哪一类型的妈妈
睡眠对宝宝发育的影响
新生儿的气质及其分类
怎样教宝宝轻松识字
从玩玩具看宝宝的性格
教你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8招
0-7岁孩子心灵的发育过程
如何通过眼神来了解宝宝的心思
天生丽质从摇篮时代塑造养护
新爸爸在育儿方面有哪些优势
父母是最权威的育儿专家
孩子八大难搞行为破解法
让小宝贝入睡的睡眠训练法
宝宝的几个“什么时候”
为何男婴普遍比女婴“恋母”
孩子变笨,只因父母的3个错误
新生儿父母的5个必修课
10条建议帮助宝宝学走路
父母需要掌握的七大早教方法
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的四大误区
婴幼儿早教引起多方关注
爸爸哄宝宝的10高招
0-1岁宝宝发育全过程
谨防新生儿的八种条件反射受阻
新生儿与父亲肌肤接触有助成长
培养孩子情商九个小技巧
几种常见的新生儿特征常识
做个高情商的新手妈妈
父母教子方法遵循六大要素
为宝宝营造优质的睡眠空间
儿童早教切忌求贵求洋
幼儿教育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