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对待宝宝的10大“坏习惯”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理性对待宝宝的10大“坏习惯”

理性对待宝宝的10大“坏习惯”

2015-11-05

新生命的降临,给全家带来无比的欢乐与喜悦!但随着宝宝一天天的成长,我们又不得不为宝宝不断出现的“坏”习惯而困扰。可是慢慢你会发现,这些行为并非真的都是“坏”习惯,而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作为爸爸妈妈,不应该随意遏制这种自然的行为,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宝宝开启无限的潜能。

坏习惯1:吃手指

4-5个月大的宝宝什么都不会,却总喜欢吃手指,发展到后来便会将自己能拿到的东西统统放到嘴里咬一咬。

根源探究

婴儿出生第一年为“口腔期”,宝宝通过吸、吮、咬等方式来认知事物。强制禁止宝宝吃手会给宝宝造成阴影,易发脾气,缺少安全感。

见招拆招

◆转移注意力:尽可能多的抚摸宝宝,转移注意力到玩具或图画上,让宝宝认识更多事物,开发宝宝大脑。

◆睡后拔手指:趁宝宝熟睡,轻轻地将他的手指拿出来,避免长期吸允手指习惯导致牙齿咬合不良。

◆水果替代法:如果宝宝见什么咬什么,可能是因为牙齿引起牙龈痒,妈妈可将水果切成条,给宝宝去咬。

坏习惯2:扔东西

七个月大的宝宝,开始有了扔东西的“坏”习惯。他总是故意把手里的东西扔到地上,然后让你捡起来递给他,他再扔到地上。

根源探究

扔东西对宝宝而言是个好玩的游戏,是成长必经阶段。在不断扔东西的过程中,强化了对各种物体环境的认知,锻炼眼手协调能力。

见招拆招

◆了解原因:若宝宝因生气而扔东西,就要了解生气原因,理由正当可以哄抱,不当的话要转移其注意力。

◆增加关爱度:有时宝宝扔东西是为了引起注意,所以要增加对宝宝的关爱程度。

◆自己捡回来:让宝宝知道自己扔的东西要自己捡回来,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宝宝扔东西的毛病。

坏习惯3:到处爬

宝宝长到七、八个月大时就已经能够爬来爬去了,而有些父母却有意无意绕过了这一环节,迫不及待地催熟孩子直接由坐进入行走。

根源探究

爬行可加强宝宝的手、眼、腰、腿等全身部位的协调,还能够较早地让宝宝主动接触和认识事物,促进认知能力的发育。

见招拆招

◆场地选择:宝宝爬行的场地最好能开阔一些,这样才能提高宝宝爬行的积极性。

◆排除危险障碍物:桌椅的尖角、电插头等位置要事先检查并排除其对宝宝的危险。

◆铺设胶垫:地毯清洁不当易滋生螨虫,而且地毯上的毛线易被宝宝吞食,最好用胶垫代替地毯。另外,弹簧床垫等弹性太好的垫子,或过软的垫子会令宝宝难以用力,同样不适合宝宝爬行。

特别提示:面对爬行这种带有危险性的游戏,作为父母不能一味阻止,而是应该鼓励宝宝自己去挑战。当然,面对精力过于充沛的宝宝,看护工作也是尤为重要的。

坏习惯4:用手抓饭

10个月大的宝宝经常用手抓饭吃,这次阻止了还会有下次,这让很多妈咪不知怎办好!

根源探究

宝宝喜欢抓饭其实是学吃饭的一种方式,用手抓饭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食物的熟悉度,逐渐培养他们的兴趣,还能避免宝宝长大挑食的毛病。

见招拆招

◆限定时间:给宝宝一个规定时间,在时间范围内抓着吃,超过时间就把食物收走。

◆放任自流:只要手干净想抓就抓吧。

◆抓小块食物:8个月大的宝宝可以自己抓饭吃,家长挑些小块食物,例如香蕉、面包等,让他抓着吃。

◆玩食物游戏:1岁左右的宝宝可以让他接触些蔬菜、土豆等食物,一边玩一边加强他对吃的兴趣。

特别提示:在处理宝宝用手抓饭“坏习惯”时,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宝宝弄脏衣物。

坏习惯5:认生

宝宝九个月大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脾气变得很大,一有陌生人看他,就开始哇哇大哭,别人抱他更是不行。而之前,他对看到的每个人都会露出纯真甜美的笑容,谁抱都让。

根源探究

“认生”这种行为表明宝宝已经开始有惧怕、警觉反应,他会对熟悉的人表现出好感,对生疏的人表现出陌生感。

见招拆招

◆多接触陌生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带宝宝去亲戚朋友家、逛街购物、外出旅游、饭店吃饭,目的是让他适应不同的环境,接受丰富的刺激,让他感受不同人的声音和男女老少的不同面孔。

◆与同龄人玩耍:鼓励他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通过各种方式让他长“见识”,减少对陌生事物的恐惧心理。

坏习惯6:走路撞头

1岁大的宝宝通常把头往床边撞,即便床头是软的,爸妈也免不了担心,害怕宝宝撞坏脑子。

根源探究

家长不必担心,这种行为通常是宝宝学习走步时练习身体协调性引起的,也可能是宝宝想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方式,不会伤害他们的身体。

见招拆招

◆耐心等待:这种情况一般到宝宝18个月大以后就很少有了。

◆拒绝责罚:不要责罚宝宝的这种行为,这样会让宝宝认为可以引起爸妈的注意,更加重复撞头。

◆保证安全:把床周围包上衬垫,以免撞的更厉害。

坏习惯7:藏东西

1岁多的孩子喜欢藏东西,自己的玩具、爸爸的钱包、手机,搞得全家人到处找,很麻烦。

根源探究

15个月左右的宝宝特喜欢玩藏东西找东西的游戏,在这样的游戏中宝宝记忆力会增长,宝宝会记得东西藏在哪里。

见招拆招

◆物品远离法:将家中贵重物、易碎品收好。

◆玩具就近法:把宝宝玩具放到容易触摸到的地方,便于其藏秘。

◆亲子互动法:爸妈可以多和宝宝玩藏东西找东西游戏,这样可以摸清宝宝藏东西的地方。

坏习惯8:咬指甲

有些1岁的宝宝喜欢不停的咬指甲和表皮,父母尝试各种办法也不见效,不知如何是好?

根源探究

小宝宝有吮吸本能,断奶后依然习惯吮吸手指,自我安慰,这类宝宝有可能发展成咬指甲或手指皮肤的行为。

见招拆招

◆分散注意力:在刚要吃手时,提供些有趣的东西分散注意力,如睡前亲亲宝贝给他额外关注。

◆妙用绒玩具:给宝宝个绒玩具抱着入睡,这样便能占据他整个胳膊。

◆戴手套:睡前给宝宝带手套,能大大降低咬手的发生几率。

坏习惯9:爱探索

在公共场所,宝宝总是爱乱摸东西,看见什么摸什么,似乎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没有脏的概念。就这样不一会儿功夫,他们的小手、小脸脏兮兮的不说,连衣服也是“惨不忍睹”。

根源探究

宝宝之所以喜欢到处乱摸,是因为他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去探索、认识和了解世界。

见招拆招

◆不要怕脏:不要因为害怕宝宝变脏而对他说“不”,脏了洗干净就可以,重要的是要让宝宝自己在玩中学会思考和观察。

◆耐心讲解:对于宝宝绝对不能触碰的东西,要耐心讲解不让他摸的原因,切记不能大声哄吓斥责。

◆适时传教:对于宝宝特别感兴趣的东西,要适时传授更进一步的知识,加深印象,开发智能。

坏习惯10:挖鼻孔

3岁大的女儿在参加聚会时挖鼻孔,爸爸批评她说:“这样不是好习惯。”此时,令人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女儿无辜地说:“为什么呢?爸爸,你不是也经常这样做吗?”

根源探究

挖鼻孔行为无论对成年人还是小孩子都会存在,而小孩子的行为完全是仿照大人学来的哦。

见招拆招

◆递上纸巾:告诉孩子不要在公共场所挖鼻孔,如果不舒服要学会用纸巾擦拭。

◆保持鼻孔湿润:冬天天气干燥,尤其是北方的冬季,家里都有暖气;可以在卧室给孩子放个加湿器,有助于避免宝宝在睡觉时鼻子因发干而引起不适。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大班歌唱活动《冬天的花儿》优质课-女教师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与“理性对待宝宝的10大“坏习惯””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理性对待宝宝的10大“坏习惯””还看
猜你喜欢
抱怨孩子不好教?10个妙招为你
五种教育方法轻轻松松让你的孩子
这四种“坏行为”都是宝宝在变聪
睡前是跟孩子沟通的黄金时间
10个教育案例专治最让爹妈头疼
厨房中的亲子互动锻炼BB感知
早期教育应注重“吃喝玩乐睡”
日本华人妈妈的十大家规,最后一
乱涂乱画是好事,因势利导更重要
最易被忽视的三大早教误区
父母多陪伴,孩子智商更高
很多人养孩子输在缺少仪式感
抓住9大敏感期让宝宝更聪明!
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法
宝宝的这8种行为家长如何去搞定
宝宝益智玩具推荐越玩越聪明!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给孩子更多的
通过生活细节让宝宝变得更聪明
孩子上兴趣班要遵守3原则
想要孩子出人头地这3事就别做
孩子的3大坏习惯,父母千万不能
打死也别让孩子跟这几种人做朋友
《欢乐颂2》:让孩子从小见世面
激发2岁宝宝好奇心的小妙招
强化早教会让孩子变“笨”?
如何促进宝宝的语言发育
把握宝宝语言爆发期引导宝宝说出
7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及释义,
切记!别用命令的语气跟孩子说话
德国家庭的好习惯和好品质(永久
这张家庭教育表,值得为孩子收藏
5句话,搞定孩子所有的磨蹭
如果你是丧偶式育儿,那么这篇文
3-6岁幼儿的智力开发攻略
开发幼儿右脑的八个小游戏
3个方法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
一位妈妈写给叛逆儿子的信,一定
想要娃EQ高这些误区别陷入
孩子“3岁看老”究竟对不对?
孩子玩耍也是在成长
如何“刺激”幼儿的智力发育
如何纠正宝宝浪费的观念?
来呀,一起来涂鸦吧!
如何培养孩子社交能力这里有策略
针对宝宝血型制定早教攻略
7种小方法教您轻松锻炼宝宝手指
父母怎样做才是成功的早教?
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四招见
帮宝宝学数学这6招简单又高效
三岁看大把握两到三岁宝宝的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