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对待宝宝的10大“坏习惯”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理性对待宝宝的10大“坏习惯”

理性对待宝宝的10大“坏习惯”

2015-11-05

新生命的降临,给全家带来无比的欢乐与喜悦!但随着宝宝一天天的成长,我们又不得不为宝宝不断出现的“坏”习惯而困扰。可是慢慢你会发现,这些行为并非真的都是“坏”习惯,而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作为爸爸妈妈,不应该随意遏制这种自然的行为,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宝宝开启无限的潜能。

坏习惯1:吃手指

4-5个月大的宝宝什么都不会,却总喜欢吃手指,发展到后来便会将自己能拿到的东西统统放到嘴里咬一咬。

根源探究

婴儿出生第一年为“口腔期”,宝宝通过吸、吮、咬等方式来认知事物。强制禁止宝宝吃手会给宝宝造成阴影,易发脾气,缺少安全感。

见招拆招

◆转移注意力:尽可能多的抚摸宝宝,转移注意力到玩具或图画上,让宝宝认识更多事物,开发宝宝大脑。

◆睡后拔手指:趁宝宝熟睡,轻轻地将他的手指拿出来,避免长期吸允手指习惯导致牙齿咬合不良。

◆水果替代法:如果宝宝见什么咬什么,可能是因为牙齿引起牙龈痒,妈妈可将水果切成条,给宝宝去咬。

坏习惯2:扔东西

七个月大的宝宝,开始有了扔东西的“坏”习惯。他总是故意把手里的东西扔到地上,然后让你捡起来递给他,他再扔到地上。

根源探究

扔东西对宝宝而言是个好玩的游戏,是成长必经阶段。在不断扔东西的过程中,强化了对各种物体环境的认知,锻炼眼手协调能力。

见招拆招

◆了解原因:若宝宝因生气而扔东西,就要了解生气原因,理由正当可以哄抱,不当的话要转移其注意力。

◆增加关爱度:有时宝宝扔东西是为了引起注意,所以要增加对宝宝的关爱程度。

◆自己捡回来:让宝宝知道自己扔的东西要自己捡回来,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宝宝扔东西的毛病。

坏习惯3:到处爬

宝宝长到七、八个月大时就已经能够爬来爬去了,而有些父母却有意无意绕过了这一环节,迫不及待地催熟孩子直接由坐进入行走。

根源探究

爬行可加强宝宝的手、眼、腰、腿等全身部位的协调,还能够较早地让宝宝主动接触和认识事物,促进认知能力的发育。

见招拆招

◆场地选择:宝宝爬行的场地最好能开阔一些,这样才能提高宝宝爬行的积极性。

◆排除危险障碍物:桌椅的尖角、电插头等位置要事先检查并排除其对宝宝的危险。

◆铺设胶垫:地毯清洁不当易滋生螨虫,而且地毯上的毛线易被宝宝吞食,最好用胶垫代替地毯。另外,弹簧床垫等弹性太好的垫子,或过软的垫子会令宝宝难以用力,同样不适合宝宝爬行。

特别提示:面对爬行这种带有危险性的游戏,作为父母不能一味阻止,而是应该鼓励宝宝自己去挑战。当然,面对精力过于充沛的宝宝,看护工作也是尤为重要的。

坏习惯4:用手抓饭

10个月大的宝宝经常用手抓饭吃,这次阻止了还会有下次,这让很多妈咪不知怎办好!

根源探究

宝宝喜欢抓饭其实是学吃饭的一种方式,用手抓饭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食物的熟悉度,逐渐培养他们的兴趣,还能避免宝宝长大挑食的毛病。

见招拆招

◆限定时间:给宝宝一个规定时间,在时间范围内抓着吃,超过时间就把食物收走。

◆放任自流:只要手干净想抓就抓吧。

◆抓小块食物:8个月大的宝宝可以自己抓饭吃,家长挑些小块食物,例如香蕉、面包等,让他抓着吃。

◆玩食物游戏:1岁左右的宝宝可以让他接触些蔬菜、土豆等食物,一边玩一边加强他对吃的兴趣。

特别提示:在处理宝宝用手抓饭“坏习惯”时,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宝宝弄脏衣物。

坏习惯5:认生

宝宝九个月大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脾气变得很大,一有陌生人看他,就开始哇哇大哭,别人抱他更是不行。而之前,他对看到的每个人都会露出纯真甜美的笑容,谁抱都让。

根源探究

“认生”这种行为表明宝宝已经开始有惧怕、警觉反应,他会对熟悉的人表现出好感,对生疏的人表现出陌生感。

见招拆招

◆多接触陌生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带宝宝去亲戚朋友家、逛街购物、外出旅游、饭店吃饭,目的是让他适应不同的环境,接受丰富的刺激,让他感受不同人的声音和男女老少的不同面孔。

◆与同龄人玩耍:鼓励他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通过各种方式让他长“见识”,减少对陌生事物的恐惧心理。

坏习惯6:走路撞头

1岁大的宝宝通常把头往床边撞,即便床头是软的,爸妈也免不了担心,害怕宝宝撞坏脑子。

根源探究

家长不必担心,这种行为通常是宝宝学习走步时练习身体协调性引起的,也可能是宝宝想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方式,不会伤害他们的身体。

见招拆招

◆耐心等待:这种情况一般到宝宝18个月大以后就很少有了。

◆拒绝责罚:不要责罚宝宝的这种行为,这样会让宝宝认为可以引起爸妈的注意,更加重复撞头。

◆保证安全:把床周围包上衬垫,以免撞的更厉害。

坏习惯7:藏东西

1岁多的孩子喜欢藏东西,自己的玩具、爸爸的钱包、手机,搞得全家人到处找,很麻烦。

根源探究

15个月左右的宝宝特喜欢玩藏东西找东西的游戏,在这样的游戏中宝宝记忆力会增长,宝宝会记得东西藏在哪里。

见招拆招

◆物品远离法:将家中贵重物、易碎品收好。

◆玩具就近法:把宝宝玩具放到容易触摸到的地方,便于其藏秘。

◆亲子互动法:爸妈可以多和宝宝玩藏东西找东西游戏,这样可以摸清宝宝藏东西的地方。

坏习惯8:咬指甲

有些1岁的宝宝喜欢不停的咬指甲和表皮,父母尝试各种办法也不见效,不知如何是好?

根源探究

小宝宝有吮吸本能,断奶后依然习惯吮吸手指,自我安慰,这类宝宝有可能发展成咬指甲或手指皮肤的行为。

见招拆招

◆分散注意力:在刚要吃手时,提供些有趣的东西分散注意力,如睡前亲亲宝贝给他额外关注。

◆妙用绒玩具:给宝宝个绒玩具抱着入睡,这样便能占据他整个胳膊。

◆戴手套:睡前给宝宝带手套,能大大降低咬手的发生几率。

坏习惯9:爱探索

在公共场所,宝宝总是爱乱摸东西,看见什么摸什么,似乎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没有脏的概念。就这样不一会儿功夫,他们的小手、小脸脏兮兮的不说,连衣服也是“惨不忍睹”。

根源探究

宝宝之所以喜欢到处乱摸,是因为他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去探索、认识和了解世界。

见招拆招

◆不要怕脏:不要因为害怕宝宝变脏而对他说“不”,脏了洗干净就可以,重要的是要让宝宝自己在玩中学会思考和观察。

◆耐心讲解:对于宝宝绝对不能触碰的东西,要耐心讲解不让他摸的原因,切记不能大声哄吓斥责。

◆适时传教:对于宝宝特别感兴趣的东西,要适时传授更进一步的知识,加深印象,开发智能。

坏习惯10:挖鼻孔

3岁大的女儿在参加聚会时挖鼻孔,爸爸批评她说:“这样不是好习惯。”此时,令人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女儿无辜地说:“为什么呢?爸爸,你不是也经常这样做吗?”

根源探究

挖鼻孔行为无论对成年人还是小孩子都会存在,而小孩子的行为完全是仿照大人学来的哦。

见招拆招

◆递上纸巾:告诉孩子不要在公共场所挖鼻孔,如果不舒服要学会用纸巾擦拭。

◆保持鼻孔湿润:冬天天气干燥,尤其是北方的冬季,家里都有暖气;可以在卧室给孩子放个加湿器,有助于避免宝宝在睡觉时鼻子因发干而引起不适。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与“理性对待宝宝的10大“坏习惯””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理性对待宝宝的10大“坏习惯””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猜你喜欢
幼儿敏感期的教养四重点
孩子犯错,家长怎么应对?
应多鼓励男女孩一同玩耍
13件小事让家庭教育不可小觑
"冷暴力"家庭容易生弱智儿
妈妈应了解孩子的“成长危机”
"虎妈"后"猫爸"再引热议
让BB用自己的方式感知世界
请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10种不负责任的教育方法
不要在孩子面前争论4件事
亲子沟通,四种方法最有效
过度挖掘可能把孩子教傻
教孩子守规矩的几个游戏
如何做孩子各阶段挫折教育
地震过后,如何教育孩子?
BB聪明过人父母必做九事
妈妈太好强是BB没主见的真凶
孩子最大三个天性您了解吗
呵护创造力小妙招
不同性格的宝宝的教育方法
宝宝的幸福来自妈妈的表扬
孩子胆小,错在父母
教育孩子哪些禁语要注意?
9计绝招让孩子听话
面对宝宝任性该如何处理
教好孩子夫妻该怎样合作?
未来宝宝长相预测与遗传与多大关
帮孩子找适合的五类朋友
3岁宝宝教育是个槛
女儿嫁错了人,可能因为爸爸
应对淘气宝宝的四妙招
让宝宝“爱”上打招呼
如何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教育孩子避免6种错误态度
根据宝宝的玩具看宝宝性格
对付“磨人”宝宝四方法
新生儿健康成长需全方位护理
"带坏"BB的父母10大坏习惯
小心“父爱失调症”
生活小事折射的育儿大问题
有心父母留给孩子五大投资
宝宝摔倒的5种心态
好家长的“十大习惯”
8个不得不玩的亲子数学启蒙游戏
警惕!毁掉BB心理健康6因素
聪明妈妈的4个育儿故事
孩子快乐性格10招培养
心智发育需要“特殊养分”
天性不同教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