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爱吃饭与家长行为有关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宝宝不爱吃饭与家长行为有关

宝宝不爱吃饭与家长行为有关

2015-11-05

[导读]宝宝不爱吃饭与家长有关。有统计显示百分之三十的儿童都有偏食的不良习惯。造成这些饮食的不良习惯,还要追究到过于溺爱孩子的家长身上。

偏食

“我每天不得不追在宝宝屁股后面喂他吃饭!”、“宝宝吃得很少很慢,喜欢含在嘴里,饭菜全部冷了他还没吃完!”面对许多父母的困惑,中美两国医学专家表示:家长本身的一些不恰当行为,如喂养过度关注、强迫进食、饭桌上的逼哄骗等,都可能加剧儿童挑食、偏食现象。而如果父母本身就挑食的话,孩子就会“有样学样”,更加挑食。

儿童偏食比例高达30%

专家指出,挑偏食现象好发于6个月~6岁各个年龄段的儿童,比例高达30%。

常见问题包括吃得少而慢,对食物不感兴趣、不愿尝试新食物、强烈偏爱某些质地或某些类型的食物等。何少茹强调,现在不少独生子女家庭存在喂养过度关注、饭桌上逼哄骗的紧张气氛,孩子在压迫气氛当中进食心理负担沉重、更加厌恶反感其挑剔的食物。

父母挑食 宝宝容易“有样学样”

此外父母本身的挑食行为等,都有可能加剧儿童挑食偏食现象。专家就此特别指出,如果家长自身存在偏食行为,儿童下意识“模仿”也会导致偏食行为难以控制。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效应。

何少茹教授表示,儿童问题饮食行为,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系列健康问题。而对于挑偏食,药物治疗疗效甚微,行为矫正更加重要。何少茹教授就此开出以下“药方”:可以让宝宝适度体验饥饿,如果吃饱可以允许他(她)不吃,减少进餐分心(电视、故事、玩具)。此外,用市面上各种类型的模具把食品做成有趣的形状等能从色香味上刺激孩子食欲。何少茹指出,必要时,父母应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幼儿口腔运动进行必要训练。

现行条件下,父母可以参考采取以下方法解决儿童挑食、偏食行为:

1.让宝宝体验饥饿,随后获得饱感。

2.限制两餐之间的热量卡路里,餐前一小时不喝饮料和吃点心。

3.进餐时间少于25分钟,每餐间隔3.5~4小时。

4.当孩子推开碗筷、哭闹、转头时,家长采取暂时隔离法,移开食品,把孩子放进餐椅不理他。

5.到菜场或超市,由孩子决定采购食品。

6.让孩子多次尝试新的或不喜欢的食物。

7.用趣味名称称呼食品。

8.营造快乐进食气氛。

蹲食

在关中,吃饭的时候,村头树下,房前屋后,大人小孩都喜欢蹲着吃饭,这被称为八大怪之一。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不仅会影响胃肠对食物的消化,而且,还容易使食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病从口入”。

蹲着吃饭,腹部受到挤压,除胃肠不能正常蠕动外,还会使胃肠中气体不能上下畅通,造成上腹部胀满,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蹲着时间长了,腹部和下肢受压迫,全身血液循环不畅通,下肢酸痛麻木,胃的蠕动量和张力增加,需要大量的血液,而蹲着血液对胃的供应受到影响,就会直接减弱胃的消化功能。

如果坐在高凳子上吃饭,腹部肌肉松弛,血液循环不受阻,胃肠功能有规律地正常工作,对消化食物是非常有利的。

此外,蹲着吃饭,把碗碟放在地面上,人们走来走去或遇刮风时,都会把尘土扬起来落到饭菜上,尘土上的脏物及其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便会污染食物,极易引起疾病。

因此,从卫生保健角度来讲,蹲着吃饭这种不良习惯应该纠正。

暴食

宝宝可因暴饮暴食和气候湿热等原因引起的肠胃疾病。

表现:

呕吐、腹胀、胸闷、厌食。

食疗方法:

脱脂奶——将牛奶煮沸,冷却后去除表面漂浮的脂肪膜,反复几次后即成脱脂奶。可治疗宝宝呕吐,但不太适合婴幼儿。

苹果泥汤——将熟透的苹果捣成泥状,放入淡茶中。苹果纤维较细,对肠道刺激小,富含的果胶有收敛作用。

淡茶水——少量红茶用开水冲泡,每天给宝宝饮4-5次,对急性肠胃炎有很好疗效 。

胡萝卜汁——新鲜的胡萝卜洗净捣碎,加少量水煮10—15分钟,过滤后再加水和少量白糖,煮沸后倒入容器中,隔水煮10分钟即可饮用。

山楂、大米、红糖汁——将山楂在沙锅内煎成浓汁,然后放入大米、红糖煮粥,上下午给宝宝食用。切忌空腹食用。

咸食

百味盐为主,食盐可谓调味品中的老大。在现代膳食中,儿童钠盐摄入量逐渐增加,其中既有家庭一日三餐的盐超量,也有零食中含钠盐增多。最近,儿童保健专家指出,无论是健康儿童,还是病儿,不宜摄入过多的盐,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

太咸引发呼吸道感染,据调查统计,儿童患上高血压的越来越多,而这些儿童在婴儿时期绝大多数经常吃过咸的食物。过咸食物导致血压增高,引起水肿。另外,小儿吃盐过多还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诱因。

首先,高盐饮食使得口腔唾液分泌减少,更利于各种细菌和病毒在上呼吸道的存在;

其次,高盐饮食后由于盐的渗透作用,可杀死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群,造成菌群失调,导致发病;

第三,高盐饮食可能抑制粘膜上皮细胞的繁殖,使其丧失抗病能力。

这些因素都会使上呼吸道粘膜抵抗疾病侵袭的作用减弱,加上孩子的免疫能力本身又比成人低,又容易受凉,各种细菌、病毒乘机而入,导致感染上呼吸道疾病。

吃盐影响锌吸收,儿童的口味是跟随家长的,若父母饮食习惯偏咸,小孩子也会爱吃咸的食物。吃得过咸,直接影响儿童体内对锌的吸收,导致孩子缺锌。但是许多人有喜欢吃梅干菜、咸鱼和腊肉等习惯,这些食物含钠量普遍高,小儿应该尽量避免。除此之外,豆瓣酱、辣酱、榨菜、酸泡菜、酱黄瓜、黄酱(大酱)、腐乳、咸鸭蛋、罐头、腊肠、猪肉松、油条和方便面等也应该尽量避免。

快食

目前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着吃饭过快的现象,尤其是早餐和午餐。

调查显示,20.3%的少年儿童在5分钟之内吃完早餐,有85.5%的少年儿童在15分钟以内吃完早餐;午餐也是速战速决,18.3%的少年儿童在10分钟之内吃完午餐,72.5%的少年儿童吃午餐所用时间不超过20分钟。

只有晚餐可稍微从容一些,但也有近一半的少年儿童在20分钟内吃完晚餐。

研究人员指出,进食过快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吃得过快,孩子们就不能细细品尝和欣赏食物的味道,使吃饭只起到填饱肚子的作用,既起不到激发和培养饮食乐趣的作用,也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吃得过快,食物不能被充分咀嚼,也就不能通过唾液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这样就加重了胃肠的消化负担,从而延长了消化时间,降低了营养被消化吸收的比例。此外,吃得过快,还容易导致饮食过量,吃得过多,从而造成肥胖。

一般来说,孩子吃每顿饭的时间最好不要少于20分钟。

甜食

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糖有白糖、红糖、冰糖、水果糖等,这些都是从甘蔗或甜菜中提炼出来的,统称为蔗糖。小孩子虽然喜欢食用甜食,但糖不宜多吃。

过多吃糖能使宝宝发生营养不良。糖是一种纯热能食物,它几乎不含其他任何营养成份。据测定,每1克糖在体内可产生4千卡热量,所以往往吃糖使人减少食量。结果身体里所需要的热量虽然不少,但所需要的其它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就不够了,时间长就会造成营养失调。

糖大量消耗宝宝体内的钙。糖为酸性物质,它会中和体内的碱性物质钙。体内缺钙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使孩子”个子长不高,更突出的危害是引起骨质疏松及佝偻病。

常吃糖容易引起龋齿。糖为口腔内的细菌提供了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这些细菌和残糖一起能使牙齿、牙缝及口腔里的酸性增加,由于牙齿经常受酸性侵蚀就容易引起龋齿,久之则形成龋洞或口腔溃疡。因此日本口腔科医生建议,预防龋齿的前提首要的是少吃糖类食品。

多吃糖还会削弱人体抵抗力,使宝宝容易患各种疾病。

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那么孩子究竟每天吃多少才合适呢-近年来国内外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每天每公斤体重控制在0.5克左右为宜,就是说,成人每天不宜超过50克,小儿不宜超过20克,10公斤以下的孩子不应超过10克。

看食

第一,容易影响食欲

食欲除了生理因素可以引起食欲外,外部因素也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来增强食欲。如果边吃饭边看电视,人们往往以电视为主,忽视了食物的味道,使本来已经出现的食欲因受到电视的抑制而降低或消失,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现象。

其二,影响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的吸收

人在吃饭时,需要有消化液和血液,帮助胃肠消化食物。吃饭时看电视,大脑也需要大量的血液。这样,相互争着血液的供应。结果,两方面都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就会吃不好饭,也看不好电视。时间长了,还会发生头晕、眼花。

所以,在家中不要边吃饭边看电视,最好是饭后20-30分钟再看电视。如果一定要看电视时,在选择电视节目时,少看或不看紧张刺激情绪的节目。

走食

乘车走路吃东西很不卫生,也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久而久之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车上、路上,人来人往,尘土飞扬,吃的东西很容易受到污染,尤其是孩子乘车吃东西,容易通过手,使车扶手上的细菌、病毒污染食物,吃入引起疾病。

另外,食物的营养素被人体吸收利用,要经过两种消化过程,即物理、化学消化。牙齿咀嚼、舌头搅拌,胃肠蠕动等属于物理消化;唾液中的淀粉酶、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胰液中的胰蛋白酶,以及胆汁等,对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进行消化,属于化学消化。

而这两种消化都是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完成的。但是乘车、走路时吃东西,大脑既要指挥消化系统,又要指挥运动系统,精力分散,因而往往咀嚼不细,消化不好。而且还会发生呛食、咬舌,使食物误入气管,引起气管异物,尤其是乘车吃带核的东西,更易发生意外。

笑食

小孩吃食时嬉笑打闹、老人吃饭时分神,或吃药时因反射功能退化,都会造成器官吸入异物造成窒息。倘若发生这种情况,应及时用急救法快速排出异物,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否则几分钟之内就可夺人生命。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此时不要让孩子的身体做大幅度的运动,家长一般是不能通过自救将异物取出的,应立即将孩子送往医院。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与“宝宝不爱吃饭与家长行为有关”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宝宝不爱吃饭与家长行为有关”还看
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
如何对付幼儿常见情绪
培养孩子的情商的六大要点
防止孩子产生过分依恋有妙招
婴儿心理特点有哪些
猜你喜欢
你带男宝宝去女澡堂洗澡吗
溺爱可让孩子发育成低能儿
看美国家庭让孩子了解的应急预案
切记家长绝不能说的四句话!
新生儿身心特点科学早教
不要扼杀宝宝说话的欲望
李阳幼时常被打骂是家暴重要原因
莫把童趣当做宝宝才艺之路的祭品
孩子遭遇了校园暴力怎么办?
拒绝孩子时最容易犯的3个错误
如何开拓孩子的才智
早教视频有碍幼儿语言发展
正话反说要讲技巧
中国家教三大“悲哀”
“不管”妈妈“外向”宝宝
美国幼儿的素质教育
影响儿童智力发育9个变量
学会分享也是一种能力
三种“早教错误”有益宝宝
孩子漂亮到底该不该夸?
电子儿童,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
带孩子上班双赢的职场早教
谁是扼杀孩子天性的刽子手?
注意低情商宝宝的三种表现
父母最爱做10大“蠢事”排行榜
3个月婴儿已能察觉他人情绪
6妙法帮BB顺利度过认生期
父母错误心态毒害宝宝心灵
感悟郑渊洁的瘸腿信鸽获奖
超级奶爸60万字记录儿子成长历
一岁前的孩子每月学个动作
关于早期阅读,园长答疑时间
教育BB抓住10个最佳时机
教育孩子时,请控制你的废话
14个行为扼杀宝宝创造力
看“海绵宝宝”的孩子学习差
巧妙训练你的新宝宝
养育出色女儿父母各不同
新妈妈要学会适当忽视孩子
贵族运动能培养孩子贵族气质?
“好孩子”的定义是什么?
警惕伤害孩子身心10种溺爱形式
适合0-1岁宝宝的7语言游戏
数学启蒙给宝宝数数123
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宝宝的数学能力发展游戏
细数2岁孩子4大怪癖
孩子迷上化妆家长很纠结
最容易伤害宝宝自信的口头禅
美国女孩瑞秋慈善之水感动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