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训练自控的好习惯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让孩子训练自控的好习惯

让孩子训练自控的好习惯

2015-11-04

给孩子平台,让孩子训练自控的好习惯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2000多年前,老子说的这句话,在美国被一代船王哈利演绎出一个自控力教育经典案例。并创造了一句教育格言:“你要先赢你自己!控制住自己,你才能做天下真正的赢家。”

有一天,老哈利对儿子小哈利说:“等你到了23岁,我就将公司的财政大权交给你。”可谁也没想到,儿子23岁生日那天,老哈利竟然把儿子带进赌场,给了儿子2000美元,并叮嘱他,无论如何不能把钱输光,一定要剩下500美元。

小哈利拍着胸脯答应了父亲。但进了赌场后,很快赌红了眼,把父亲的话忘了个一干二净,最终输得一分不剩。

老哈利继续鼓动儿子:“你还要再进赌场,不过本钱需要你自己去挣。小哈利打工挣到了700美元。当他再次走进赌场时,他给自己定下了规矩:只能输掉一半的钱。当他输掉一半的钱时,脚就像被钉子钉在地上抬不起来,他又输个精光。而老哈利则在一旁看着,一言不发。

走出赌场,小哈利对父亲说:“我再也不进赌场了,我的性格注定了是个输家。”

没想到,父亲却鼓励他再进赌场:“赌场是世界上博弈最激烈、最无情、最残酷的地方,人生亦如赌场,你怎么能不继续呢?”

小哈利只好再去打短工。他第三次走进赌场,已是半年以后的事了。他又输了。但他冷静沉稳地面对,当钱输到一半时,他毅然决然地走出了赌场。虽然他还是输掉了一半,但在心里,他却有了一种赢的感觉,因为这一次,他战胜了自己。

老哈利看出了儿子的变化,便对儿子说:“你以为走进赌场,是为了赢谁?你要先赢你自己!控制住你自己,你才能做天下真正的赢家。”

从此以后,小哈利每次走进赌场,都给自己制定一个界线,在输掉10%时,一定退出牌桌。再往后,熟悉了赌场的小哈利竟然开始赢了。站在一旁的父亲警告他,马上离开赌桌,而小哈利正赢在兴头上,舍不得走。眼看手上的钱就要翻倍,形势急转直下,小哈利又输得精光。

这时,他想起父亲的忠告。如果听父亲的话,他将会是一个赢家。

一年后,老哈利再去赌场时,小哈利俨然像个老手,输赢都控制在10%以内。即使是最顺的时候,也会退场。

老哈利毅然决定,将上百亿的公司财政大权交给小哈利。听到这突然的任命,小哈利倍感吃惊:“我还不懂公司业务呢。”

老哈利却一脸轻松地说:“业务不过是小事。世上多少人失败,不是因为不懂业务,而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船王哈利给了儿子一个富有刺激和挑战性的平台,鼓动儿子去博弈,让儿子在输赢中领悟:一个人能够控制情绪和欲望,意味着掌控了成功人生的主动权。

一个人能在赢时退场,等于能驾驭头脑和心灵。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是帮助孩子赢得成功人生的关键。

和孩子图解“想要、需要、能要”三段式

美国对自控力做了专项的科学研究,研究对象覆盖1000名儿童,从出生一直追踪到32岁,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儿童期显示出良好自控力的孩子,成人后,极少成瘾或犯罪,比那些冲动型、宣泄型的孩子更健康,更富有。

欧美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小时候自控力强的孩子,到初高中阶段,学习成绩比同等智商的孩子要高20%。同时提出:自控力比智商更重要。

培养孩子的自控力,首先要帮助孩子学会分辨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欲望,在消费者行为学中,老师经常要求学生理解三个词:“want”“need”“desire”,也就是“想要”、“需要”和“欲望”三个状态,财富教育需要父母帮助孩子划清“三要”的界限,避免孩子在成长中因辨不清自己的真正需求,因缺少自控力而误入歧途。

在孩子的意识里,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我想要的。“我想要”几乎成了孩子对父母发出的一道命令。所以,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分清“想要”和“需要”的区别,不是所有想要的都是需要的。

对2—6岁的孩子,不能讲大道理,我创意了一种图解游戏法,先和孩子一起画出他想要的东西。然后,进一步引领孩子思考,自己想要的+自己需要的+自己口袋里的钱=学会自我控制

游戏1:你想要什么?画出你想要的东西

让孩子说出他想要的,写在纸上列个清单,然后,和孩子一起画一张商品图。让孩子尽情地画,不会画的可以创意出一种符号来代替,等孩子画完了,可以用线连接起来,帮助孩子连成一个购物图。

一盒巧克力,一包饼干,一瓶酸奶,一个冰激凌

一双红舞鞋,一条粉色裙子,五本小人书,一盒彩笔

一个布娃娃,一顶小凉帽,一个书包,一把小伞

游戏2:你现在最需要什么?画出你需要的东西

告诉孩子你什么都可以想要,但不是什么你都需要。比如,你想要一个布娃娃,可你已经有了3个布娃娃。这个就是可要可不要的。然后,一步步引导孩子找出生活中最需要的东西。从“吃穿住行”四件事开始绘制家庭需要的商品图。

让孩子说出他最需要的,也写在纸上,和孩子一起画一张商品图。(如图)

数一数,每天我们需要哪些东西:

吃:食物是每天的第一需要,不吃饭就会饿,人饿了就没有力气。

穿:穿衣服是每天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衣服保暖,穿漂亮的衣服心里高兴。

住:每天要回家,家是睡觉休息的地方。家是一个房子。

行:每天除了走路,还要坐车。乘坐什么车费用不一样。

除此之外,家里还有电灯、电话、水、做饭的煤气,这些东西天天需要花钱来买。

游戏3:你能要什么?摸摸口袋里的钱,找出自己能要的

让孩子说出他能要的,他能要什么呢?这就要和孩子讨论钱,你能要什么,完全取决于口袋里有多少钱,而不是心愿和欲望。和孩子一起画出根据自己兜里的钱,可能购买的商品。

口袋里只有100元钱,让孩子从自己想要的东西里,找出可以买的东西。

通过3个游戏和3幅购物图,给孩子直观的记忆,让孩子懂得“我想要的”、“我需要的”和“我能要的”之间的渐变关系。人想要的很多很多,其实,真正需要的很少,因为受钱的制约,能要的就更少。

和孩子一起做这3个游戏,不但可以帮孩子启动左脑,理性分析和判断,还能帮助孩子管理消费情绪和欲望。

科学理财,首先要管理好情绪。不让孩子掉进盲目消费、追风跟潮,死要面子活受罪,被名牌和奢侈品牵着鼻子走的商业陷阱。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与“让孩子训练自控的好习惯”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让孩子训练自控的好习惯”还看
好妈妈心声:给刚出生孩子的一封
婴儿过早教育易患自闭症
孩子爱动≠多动症
关于二胎,父母如何公平对待两个
儿童自闭症的表现需警惕
猜你喜欢
学会巧妙调教省去早教费
亲子互动开心游玩小宝典
爸爸独特的6个育儿妙招
《妈妈,请这样爱我》连载
美国"虎妈"教育方式大转弯
妈妈误区让儿子变懦弱
爸爸越参与育儿宝宝越聪明
毁掉孩子一生的N种烂教育
"在家上学"是富人的传奇?
咋判断幼儿是否有自卑心理
艺术教给孩子为人之道
儿童教育怎样去规划和规定
平等沟通:现代家教之本
管理压岁钱培养BB财商
浪费时间对孩子有益?
怎样面对BB圈里的攀比现象
"隐性单亲家庭"伤宝宝
假期孩子如何过最划算
宝宝节后怎样恢复精神状态
教育孩子要避免的7个禁语
五岁孩子要iPad嫌妈穷
不愿上学或是分离性焦虑
教育BB哪些话不能说?
表扬BB需掌握四大技巧
怎样防止孩子产生过分依恋
单亲妈加班让儿能多吃粽子
从小缺乏母爱BB很可怜
父母,怎么让孩子读懂你?
信任宝宝才能有效沟通
八种做法会让孩子成绩差
别让孩子产生过度依赖行为
好胜宝贝也能输得起!
妈妈态度决定BB大部分性格
法国妈妈如何让BB安睡
10种宝宝必学的生活技能
不给孩子安全感孩子才粘人
单亲家庭教育小心3个误区
孩子在不同年龄的心理变化
李嘉诚教子做成功的人
单亲家庭的5大早教策略
爸妈太溺爱,孩子易低能
苏洵教子有方
这些孩子是不能打的
母体环境可改变BB性格
中西教育目的有何不同?
2岁前满足孩子对亲人依恋
头等大事:请个好保姆
春节后让闹宝宝变回乖宝宝
老人带孩子究竟哪儿不好
"另类虎妈"造就华裔"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