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宝宝音乐启蒙_才艺培养-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才艺培养 >0~3岁宝宝音乐启蒙

0~3岁宝宝音乐启蒙

2015-11-03

音乐启蒙不仅可增进宝宝的乐感,还能开发宝宝的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功能平衡,犹如给宝宝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记忆力安上一副展翅飞翔的翅膀,使宝宝的智能发展更卓越。早期婴幼儿的音乐启蒙更多的是在生活和游戏中,由父母随时随地进行的。通过音乐培养宝宝的想象力、对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利用音乐进行交往的能力,能让宝宝生活得更幸福,更有色彩。

0~1岁——让宝宝聆听美妙的声音

宝宝一出生,就开始捕捉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爸爸妈妈应逐渐引导他聆听周围的声音及音乐,让他拥有一对“音乐的耳朵”。美妙声音来自能发出悦耳声音的玩具,房间里挂一个能发出清脆声音的风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邻居的声音,妈妈每次喂完奶一边轻轻推动摇篮一边哼唱摇篮曲等等。

宝宝呆在父母怀抱里的时间最长。当宝宝完全依赖父母的时候,父母可对他哼哼唱唱,同时伴随颠簸、摇晃、拍打、轻抚宝宝的身体,如手心、脚心、脸蛋、屁股等。伴随着哼唱或者念儿歌,还可讲一些有趣的事情。父母温柔的声音,充满了爱和感情,是宝宝最好的音乐。1~2岁——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

1~2岁的宝宝开始学习说话、走路,参与音乐活动的路径可以拓宽一些。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明快、短小活泼的歌曲或乐曲,帮助宝宝随音乐有节奏地做拍手、招手、摆手、点头等动作,然后逐步增加踏脚、走步等动作。随着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教宝宝有节奏地说儿歌,也可以拍着节奏说歌词,在会说歌词的基础上,家长可教唱适合宝宝歌唱能力的一些幼儿歌曲。父母还应自始至终参与宝宝的音乐活动,要用自身对音乐的敏感和理解有针对性地引导宝宝喜欢音乐、感悟音乐。

2~3岁——和宝宝在游戏中感受音乐

当宝宝稍微大一点,还是应该创造机会让宝宝和父母有一种身体上的亲密接触。要宝宝坐在你身上,父母可颠簸、摇晃、拍打、抚摸宝宝的身体,这些都是在传达一种爱。宝宝耳朵里听到的是一种节奏,身体感觉到的是一种运动,这种节奏和运动本身充满爱和想象。而且这还不单是一种节奏,还有强弱起伏、音高、音调的变化。宝宝小的时候你主动,大了一点后,可以让他主动,让他来拍打你,摇晃你。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与“0~3岁宝宝音乐启蒙”相关文章
学演讲可以提升孩子的创造力
六种音乐启蒙智力的方法
“2018小小世界杯”—超萌兔
孩子学篮球的最佳年龄你真的知道
2-3岁培养绘画能力关键期
看过“0~3岁宝宝音乐启蒙”还看
如果你的孩子是下一个刘翔……
田亮晒女儿绘画背影照宝宝学画画
本周热议:田径世锦赛:中国健儿
李湘晒女儿作业照王诗龄写名字字
【育儿头条】如果你的孩子是下一
猜你喜欢
娇惯溺爱最易教子误入歧途
九招判断孩子音乐天分
父母必须注意的教养习惯
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如何辨别早教机构是否正规
掌握儿童成长九大敏感期
朱永新:与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早期阅读的训练
BB不合群多数与家庭影响有关
教育孩子需要“因地制宜”
巧用七招解决家长教育烦恼
好的社会性参考你给孩子了吗
诺贝尔奖获得者谈开明父母
关于宝宝长牙齿以及护理
怎样养育出有道德感的孩子
五个不同成长期的儿童性教育
五招正确激发女孩最佳潜能
“独带独”时代的时尚教育
袁岳:请看爸爸带小孩的书
家长七大妙招避免娇惯宝宝
儿童教育应如呼吸般自然
10个绝佳小策略培养勤快孩子
别让妈妈唱育儿“独角戏”
早期阅读怎么“读”
家庭: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初生儿“瞌睡早教”可行吗
0岁教育原点“才能递减法则”
"2岁开始看新闻联播"成天才?
分享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九招培养BB过硬的心理素质
不妨在孩子面前“装聋作哑”
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颠覆传统教育—看国外妈妈教育孩
新生宝宝的护理注意事项
这六类孩子智商高出常人
“小辫子”与性别角色引导
新妈妈该如何选择育儿书籍
美国人的12条家教法则
法国妈妈成功育儿诀窍
女孩富养长大就一定嫁得好吗
子不教谁之过?
关注:如何让女童远离性侵害
新生儿黄疸早期症状有哪些
宝宝出牙顺序图解及症状表现
早教教育孩子也教育家长
从0岁起,培养自信宝宝
新生宝宝的护理经验二十条
处理“问题”的几个原则
直面中国式隔代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