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步期宝宝的3个注意事项_早教资源-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早教资源 >学步期宝宝的3个注意事项

学步期宝宝的3个注意事项

2015-10-23

当宝宝晃晃悠悠踏出第一步的时候,父母往往既期待又紧张。其实,走路就是宝宝进入另一个成长阶段的象征。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只要父母在3个方面多加注意,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1. 注意时机

学走路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随着宝宝肢体运动能力的日益增强,在经历翻身、坐、爬、站之后,走路就被提到日程上来。

每个宝宝开始学走路的时间都不相同,甚至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因此,学走路并没有所谓最适当的时机,必须视自身的发展状况而定。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宝宝在11~14个月时开始学走路。如果在11个月以前就有学走路的意愿,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只要宝宝在1岁6个月之前能独立走路,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宝宝还没有到达学走路的年龄,而且本身也缺乏走路的意愿,那就不能强迫宝宝去学走路,否则很可能对肢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 注意姿势

在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但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大多会慢慢自行调整,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

偏内八字的姿势可说最为常见。除此之外,有些宝宝也可能出现脚板重心偏内而出现脚丫外侧翘起的现象。这是由于宝宝的筋很柔软,而且还不会完全控制脚板的肌肉,所以会在脚板内侧发力,造成外侧有些翘起,对此父母不需要过于担心。

在宝宝刚出生时,小腿多会向内弯。另外,在人体发育初期,大腿骨会偏向内旋,导致宝宝两腿与膝关节向外远离,形成O型腿,也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膝内翻”。在开始学站或学走路时,宝宝O型腿的情形会更加明显,但随后便渐渐好转,会自行调整回来,在1岁半以前几乎都会恢复正常。如果宝宝的O型腿超过2岁仍未改善,就需要请医师诊断治疗。

有些宝宝学走路时经常跌倒,让父母十分担心。事实上,这是由于宝宝的平衡感及肌肉运动协调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容易出现重心不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请在平时多多观察,只要宝宝跌倒的情形在逐渐改善,或是跌倒次数日益减少,那就表示宝宝一直在进步,也就不用太过紧张。

TIPS:宝宝不敢往前迈步怎么办?

对宝宝来说,学走路是一段新的发展历程,为了让宝宝能勇敢地试着往前走,父母应该多多鼓励。当宝宝害怕踏出脚步时,您可以用温和带着微笑的口吻告诉他“宝宝加油,你可以做得到”“妈妈在这里陪着你”,这样宝宝就有动力继续走下去。当宝宝走到目的地时,父母可以抱抱他或为他拍拍手,让宝宝更有信心。

3. 注意异常

O型腿大多属于生理性的表现,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自然恢复正常。不过,仍有小部分宝宝是因为腿部发育异常所导致,必须接受治疗。如果O型腿现象持续到2岁以上,或是发现有其他不正常症状出现,例如宝宝走路时膝盖部位的稳定性不佳、走路时有疼痛的感觉等,就应该尽早就医诊断,必要时还要转诊到小儿骨科,做更详细的检查与治疗。

在宝宝学走路时,父母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原则,来检测宝宝腿部发展是否出现异常。最基本的就是观察宝宝的双腿(整个下肢),看外观有无异常,比如单侧肥大、大小肢、长短脚等。一旦发现宝宝双腿皮肤的纹路出现不对称的情形,那就很可能出现了长短脚。另外,注意宝宝的髋关节在走路时是否能顺利张开、有无发出声响。如果有这种情形,很可能是有先天性的问题,比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在经过检查确诊之后,如果宝宝腿部发育的确出现异常,医师会根据骨骼异常程度以及年龄来选择最适当的治疗方式。一般来说,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穿戴矫正支架和手术矫正。需要手术矫正的情形大多由疾病所引起,并不常见。

TIPS:扁平足大多不需担心

扁平足是指足部内侧脚弓在站立时出现消失的情形。在刚刚出生之后,宝宝双脚的脂肪一般都比较多,而且韧带松弛,因此几乎都有扁平足的现象。尤其到了学走路的阶段,看起来就更为明显。不过,大多数宝宝的脚弓在长大后会自然出现,不需要特别治疗。因此,建议父母不妨先观察,如果宝宝2岁以后还有扁平足的现象,再带宝宝到小儿科或小儿骨科检查也不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与“学步期宝宝的3个注意事项”相关文章
这篇教男人如何带孩子的好文!转
中国的孩子早已变了,老师和家长
常跟孩子“绕口令”,孩子聪明又
每天看电视超过1小时,3年后孩
章莹颖事件,背后真相让人深思!
看过“学步期宝宝的3个注意事项”还看
宝宝防秋燥多吃哪些蔬菜?
宝宝性别教育从什么开始
新生儿穿衣有哪些注意事项
别纵容孩子用奶瓶喝水
妈妈们请管好自己的化妆品
猜你喜欢
准妈妈必知:优质胎教三原则
宝宝要看书父母怎么选
别耽误了咱家娃的体商
经典民间儿歌精选大盘点
如何应对孩子的不合理请求?
让游戏训练宝宝触觉敏感
如何对胎儿进行英语胎教
千万别总跟孩子说我生气了
动画歌曲宝宝成长的最佳伴侣
别让特长教育走入误区
要不要让娃学武术?
幸福家庭必备7要素
二月二龙抬头给娃讲讲老祖宗的习
怎样挖掘小孩的兴趣爱好
促进宝宝大脑发育的平衡游戏
别让孩子的玩具成为定时炸弹
准爸爸如何将欢乐胎教进行到底?
1岁内宝宝图书挑选原则
7个月宝宝的亲子游戏
《粉红信封》——杨红樱儿童情商
0-6岁宝宝才艺的最佳启蒙年龄
出生时间觉得宝宝性格?
适合孩子的动物主题电影学会感恩
宝宝心因性疾病妈妈知多少?
这几种胎教方法孕妈不容错过
警惕雾霾对孩子的伤害环保从BB
幼儿园礼仪教育三字经史上最全
2-3岁的亲子游戏天天做
和宝宝一起约会在春天
培养1-3岁宝宝的注意力
5个月宝宝的亲子游戏小手抓抓抓
美育教养从胎教抓起
抚摸胎教对宝宝温柔以待
8个月宝宝的亲子游戏促进大运动
Stop!太多玩具会损害宝宝智
孕晚期的光照胎教不可少
惟有孩童不可辜负—《杨红樱儿童
孩子一定喜欢的12种益智游戏
宝宝的睡前故事你选对了么?
不可错过宝宝的绘画敏感期
准妈妈必知:优质胎教三原则
千万别这样和孩子开玩笑
宝宝儿歌你选对了吗?
知道这些让家有快乐琴童
儿童情商教育,让孩子成功并快乐
孩子要不要学国学?
父母的境界,你在第几层?
请给自闭症儿童更多关爱
美术胎教的好处
熊孩子怎么教育沟通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