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步期宝宝的3个注意事项_早教资源-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早教资源 >学步期宝宝的3个注意事项

学步期宝宝的3个注意事项

2015-10-23

当宝宝晃晃悠悠踏出第一步的时候,父母往往既期待又紧张。其实,走路就是宝宝进入另一个成长阶段的象征。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只要父母在3个方面多加注意,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1. 注意时机

学走路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随着宝宝肢体运动能力的日益增强,在经历翻身、坐、爬、站之后,走路就被提到日程上来。

每个宝宝开始学走路的时间都不相同,甚至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因此,学走路并没有所谓最适当的时机,必须视自身的发展状况而定。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宝宝在11~14个月时开始学走路。如果在11个月以前就有学走路的意愿,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只要宝宝在1岁6个月之前能独立走路,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宝宝还没有到达学走路的年龄,而且本身也缺乏走路的意愿,那就不能强迫宝宝去学走路,否则很可能对肢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 注意姿势

在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但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大多会慢慢自行调整,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

偏内八字的姿势可说最为常见。除此之外,有些宝宝也可能出现脚板重心偏内而出现脚丫外侧翘起的现象。这是由于宝宝的筋很柔软,而且还不会完全控制脚板的肌肉,所以会在脚板内侧发力,造成外侧有些翘起,对此父母不需要过于担心。

在宝宝刚出生时,小腿多会向内弯。另外,在人体发育初期,大腿骨会偏向内旋,导致宝宝两腿与膝关节向外远离,形成O型腿,也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膝内翻”。在开始学站或学走路时,宝宝O型腿的情形会更加明显,但随后便渐渐好转,会自行调整回来,在1岁半以前几乎都会恢复正常。如果宝宝的O型腿超过2岁仍未改善,就需要请医师诊断治疗。

有些宝宝学走路时经常跌倒,让父母十分担心。事实上,这是由于宝宝的平衡感及肌肉运动协调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容易出现重心不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请在平时多多观察,只要宝宝跌倒的情形在逐渐改善,或是跌倒次数日益减少,那就表示宝宝一直在进步,也就不用太过紧张。

TIPS:宝宝不敢往前迈步怎么办?

对宝宝来说,学走路是一段新的发展历程,为了让宝宝能勇敢地试着往前走,父母应该多多鼓励。当宝宝害怕踏出脚步时,您可以用温和带着微笑的口吻告诉他“宝宝加油,你可以做得到”“妈妈在这里陪着你”,这样宝宝就有动力继续走下去。当宝宝走到目的地时,父母可以抱抱他或为他拍拍手,让宝宝更有信心。

3. 注意异常

O型腿大多属于生理性的表现,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自然恢复正常。不过,仍有小部分宝宝是因为腿部发育异常所导致,必须接受治疗。如果O型腿现象持续到2岁以上,或是发现有其他不正常症状出现,例如宝宝走路时膝盖部位的稳定性不佳、走路时有疼痛的感觉等,就应该尽早就医诊断,必要时还要转诊到小儿骨科,做更详细的检查与治疗。

在宝宝学走路时,父母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原则,来检测宝宝腿部发展是否出现异常。最基本的就是观察宝宝的双腿(整个下肢),看外观有无异常,比如单侧肥大、大小肢、长短脚等。一旦发现宝宝双腿皮肤的纹路出现不对称的情形,那就很可能出现了长短脚。另外,注意宝宝的髋关节在走路时是否能顺利张开、有无发出声响。如果有这种情形,很可能是有先天性的问题,比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在经过检查确诊之后,如果宝宝腿部发育的确出现异常,医师会根据骨骼异常程度以及年龄来选择最适当的治疗方式。一般来说,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穿戴矫正支架和手术矫正。需要手术矫正的情形大多由疾病所引起,并不常见。

TIPS:扁平足大多不需担心

扁平足是指足部内侧脚弓在站立时出现消失的情形。在刚刚出生之后,宝宝双脚的脂肪一般都比较多,而且韧带松弛,因此几乎都有扁平足的现象。尤其到了学走路的阶段,看起来就更为明显。不过,大多数宝宝的脚弓在长大后会自然出现,不需要特别治疗。因此,建议父母不妨先观察,如果宝宝2岁以后还有扁平足的现象,再带宝宝到小儿科或小儿骨科检查也不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与“学步期宝宝的3个注意事项”相关文章
这篇教男人如何带孩子的好文!转
中国的孩子早已变了,老师和家长
常跟孩子“绕口令”,孩子聪明又
每天看电视超过1小时,3年后孩
章莹颖事件,背后真相让人深思!
看过“学步期宝宝的3个注意事项”还看
睡前故事:小蜜蜂的伤心事
睡前故事:小老鼠忙碌的一天
幼儿动物故事:小白兔和熊奶奶
幼儿动物故事:不忍心的大灰狼
幼儿动物故事推荐:小狗待售
猜你喜欢
让宝宝一生快乐无忧的小建议
不宜与猪肉搭配的食物汇总
导致宝宝反复咳嗽的诱因分析
双子座妈妈该如何与孩子相处?
白羊座妈妈与孩子的相处之道
家庭教育的六大黄金原则曝光
好妈妈心声:给刚出生孩子的一封
宝宝患矮个症的原因分析
导致宝宝害羞的四大原因
餐桌上猪肉的绝佳拍档盘点
对宝宝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解析
宝宝出生前必须办理的证件汇总
准妈最佳生育年龄的选择问题
专家支招:向儿童十大危险运动说
准妈最佳生育季节的选择分析
宝宝情景转移能力培养的方法汇总
幼儿注意力“差”的解决之道
宝宝敬老教育的正确方法
做一个快乐宝宝的秘诀分享
高叶黄素的蔬菜推荐
三大中国式逗小孩弊端盘点
宝宝听力开发必入的玩具
金牛座妈妈与孩子的相处模式
巨蟹妈妈养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关于宝宝注意力问题的详细分析
准爸妈孕前心理辅导指南
阻止中国式逗小孩的方法汇总
降低宝宝咳嗽概率的措施解析
给宝宝营造优良环境的重要性分析
孩子的四大坏习惯妈妈中枪了吗?
培养宝宝分享意识爸妈还需从小培
月子酒下奶靠谱吗?
宝宝常吃酸性食物的“坏处”汇总
准爸妈备孕姿势科普贴
睡前故事分享:小蝌蚪找妈妈
母乳小常识大科普
准爸妈备孕详细指南
中国式逗小孩的形式大盘点
宝宝护牙从生活细节抓起
避免新手妈妈患乳腺炎的方法汇总
乳汁多与少的关键原因一览
温度变化大竟是宝宝咳嗽元凶?
宝宝护眼5大行动指南
正确引导中国式逗小孩的措施指南
最优宝宝睡觉姿势指南
妈妈须知:孩子害羞的六大应对策
备孕环境选择标准汇总
避免宝宝做事“半途而废”的方法
妈妈正确催乳方法汇总
避免宝宝近视的食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