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训孩子越多,孩子就越逆反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父母教训孩子越多,孩子就越逆反

父母教训孩子越多,孩子就越逆反

2014-03-18

教训孩子是每个父母都经常做的事,有些父母一天要给孩子说好几遍"你要成为有礼貌的孩子。""一定要使用敬语。""要学会关心别人。"孩子天天听,可是听到心里吗?要知道父母用这种教训孩子的方式教育孩子,就相当于严厉地批评孩子。这怎么能让孩子快乐的接受呢?是的,我们应该学习换种方式跟孩子交流,对孩子进行教育,说不定又良好的效果,家长们可以试试。

孩子能明白"有礼貌的孩子"的含义吗?礼貌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因此孩子们根本不知道怎样才能成为"有礼貌的孩子"。如果盲目地要孩子有礼貌,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因此只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

假设你在路上遇到了以前的朋友,兴奋地大声寒暄。这时,如果路过的大叔对你说:"要注意公共道德!"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你不仅不会听大叔的话,反而会生气地埋怨对方:"哼,怎么还有这种老古板!"其实,孩子也有同样的感受。在没有任何说明的情况下,如果受到父母的"训斥",孩子就会感到委屈,因此内心会受到严重的创伤,而且这种创伤会持续很长时间。对于0?4岁的孩子来说,能否维护自尊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他们比任何人都更容易受到伤害。

如果要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传递某种价值观,就应该采用以身作则的方法。如果要孩子说话有礼貌,妈妈就应该对别人说话有礼貌,然后告诉孩子:"你看到了吗?长辈们看到你说话有礼貌,有多高兴啊!"这样孩子们就很容易模仿父母。

不管怎么样,教育4岁或不到6岁的孩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不要轻易教训孩子,否则说不定会失去更重要的东西呢!

"威胁"得不到预期效果的原因

有一位2岁孩子的妈妈,特别担心孩子受伤,为此成天跟在孩子的后面,每一天都在忙碌中度过。

只要一有机会,该年龄段的孩子就会在墙壁上涂鸦,打别的孩子,乱碰烫手的热水壶。不管父母怎样阻止,孩子们总会制造同样的事端,因此大部分父母都不知道该怎样告诉孩子"不该做的事情"。只要重复几次同样的事情,父母就忍不住打孩子,严厉地训斥孩子:"你到底在想什么?为什么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每当遇到这样的父母,我就给他们一个忠告:"理由是永恒的,恐惧是瞬间的。"

有人曾经做过一项与此相关的心理学实验。首先把孩子分成两组,给每组孩子一个箱子,然后温柔地跟一组孩子说:"不要乱摸箱子里的东西喔!"相反的,严肃地威胁另一组孩子:"如果乱摸箱子里的东西,就会受到惩罚的。"在本次实验中,调查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摸箱子的孩子数。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孩子中摸箱子的孩子各占30%。过了3个月后,再让这些孩子重新回到放箱子的地方,但是这次没有威胁孩子。实验结果显示,曾经被威胁过的孩子中,摸箱子的孩子占70%,而另一组孩子中摸箱子的孩子依然只有30%。

此实验证明了"威胁"的效果是短暂的。孩子们因恐惧而做出的行为只能保持短暂的瞬间,但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的行为将维持很长的时间。

因此,制止孩子的行为时,如果经常威胁孩子,反而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当孩子惹麻烦时,大部分妈妈都会很生气,这是妈妈自己需要克制的问题。在孩子不攻击妈妈的情况下,生气就有可能是非正当行为。由此可见,需要制止孩子的行为时,尽量不要生气,应该耐心地说明父母反对的理由,但是不要用"这样才是好孩子"之类的语气,必须言简意赅地表达父母的感受。

"如果你捣乱,妈妈又得重新整理屋子。""如果你推朋友,小朋友会很疼的。""如果乱碰这些东西,你会受伤,这样妈妈会很伤心的。"如果具体地说明理由,孩子就更容易理解妈妈的话。很多妈妈喜欢说:"你一定要好好听话。"但是"如果这样下去,妈妈会很伤心"的表达方式其实具有更好的说服力。

在自我的萌芽时期,尽量认可孩子的自律性

曾经有一个人到附近的两个牧场挑选赛马。其中一个牧场里的马匹比较温顺,但是缺乏霸气,因此怎么也跑不快;而另一个牧场里的马匹野性很强,但是跑得快,而且能严格地遵守赛跑的规则。这个人就决定购买有野性的马,便向牧场主人咨询了养马的秘诀,牧场主人回答:"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秘诀,我只是让这些马匹靠自己自然地成长。"

这个人带着好奇心,在两个牧场观察了一天。首先,培养温顺马匹的牧场里设有马匹的专用通道,而这些马匹在主人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主人的命令,只沿着专用跑道奔跑;但是培养有野性马匹的牧场内没有专用通道,而且除了喂饲料的时间外,所有的马匹都能自由自在地奔跑。

其次,两个牧场的明显区别就在于围栏的高度。培养温顺马匹的牧场围栏比较矮,而平时温顺的马匹经常趁主人不注意跑出围栏。这时,主人就会赶紧加强对马匹的监视;培养有野性马匹的牧场围栏很高,没有一匹马能跑出围栏,因此牧场主人就没有理由监视马匹。总而言之,通过高墙保护马匹,同时让马匹在牧场内自由地奔跑,这就是培养有野性马匹的秘诀。在教育孩子时,也可以使用上述秘诀。

有些父母经常要求孩子遵守所有的规则。当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有很多必须遵守的规则。例如,按时吃饭、不打别人,都是孩子必须遵守的规则。但是,不伤害孩子的自律性和自信心也是父母必须遵守的规则。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自律性将达到顶峰。一般情况下,出生15?18个月后,孩子开始逐渐形成自我,而这种自我都通过"不喜欢"、"不想做"、"我来做"等语言来表达。大部分妈妈听到这些话时,就会认为这个孩子"没有礼貌"、"脾气倔犟"、"撒娇",而这些语言恰恰就是孩子们表达自己想法的很有意义的话。

当孩子说"不"、"我不做"时,父母就应该尽量认可孩子的意见和想法,而当孩子表现出坚定的意志时,就应该尽量支持孩子的选择。如果强行制止孩子的行为,孩子就容易变成过于依赖父母的孩子或反抗社会的孩子。当自己的想法、心情和意见被别人接受时,孩子就会产生"我也行"、"我来做"等自信心。在孩子的人生中,这些自信心将成为宝贵的财富。

但是对于威胁人身安全的事情或伤害他人的行为,必须筑起高高的围栏,明确地制止这些行为的发展。如果放任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或者无规律地就餐,就容易变成被孩子支配的无能父母。在子女教育中,认可孩子自律性的同时,必须明确地制止不该做的事情,这才是教育孩子最明智的方法。

首先要关心孩子的情绪

1岁的孩子是如何跟妈妈建立关系的呢?下面的实验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首先,让妈妈和孩子共处一个房间,然后让妈妈突然离开房间,过一段时间后让妈妈重新回到房间。那么,妈妈离开房间和重新回到房间时,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有些孩子发现妈妈消失后,便放声大哭,而有些孩子却若无其事地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当妈妈重新回到房间时,原先哭闹的孩子马上露出笑脸,开心地跑到妈妈身边,而没有反应的孩子依然只忙于自己的事情。

但有趣的是,当妈妈消失时,这两组孩子的脉搏和大脑变化都很相近。换句话说,没有任何反应的孩子只是回避了内心的慌张,虽然包括大脑在内的生理信号都显示该孩子感到"恐惧和慌张",但是这些孩子不知道自己的情绪,更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其实,没有任何反应的孩子几乎没有经历过"认生"的过程。如果想"认生",就必须跟妈妈建立亲密的关系,但是对于经常更换养育者或因妈妈而感到不幸的孩子来说,妈妈和陌生人没有任何区别,因此就不会"认生"。长大成人后,这种孩子很难适应社会,而且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不关心他人的感情。不仅如此,这种孩子也很难关爱一个人,更不能得到身体或感情上的亲密感,尤其是很难跟配偶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关系。由此可见,1岁左右的孩子跟妈妈的关系将决定这个孩子一生的人际关系。

在出生10个月后,不会用眼睛向妈妈征求同意的孩子,或者乱摸危险物品的孩子,容易变成不会关心他人的孩子。另外,出生15?18个月后还不会用语言或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心情的孩子,很难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到2岁后还要事事看妈妈的脸色,完全依赖妈妈的孩子,容易变成缺乏独立心的妈妈Boy或者妈妈Girl。

那么,这些孩子为什么不能经历正常的成长过程呢?其实只要不妨碍孩子的正常活动,孩子就能自然地长大成人,但是很多妈妈不理解孩子的成长,因此经常给孩子带来意外的刺激,或者放任孩子,这样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成长。如果不按时给孩子喂奶,或者孩子需要跟妈妈建立感情的联结时身边没有妈妈,或者当孩子要"我自己做"时被妈妈训斥,孩子就会产生压抑、不愉快的心情。如果不能及时地改变这种状态,孩子就没有勇气踏上正常发育的台阶,因此容易攻击别人或过于忧郁,或者容易哭闹,一时一刻都离不开妈妈。

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所有的4岁孩子都能成为优秀的对话对象,只有不断地观察孩子的状态,关心孩子的情绪,才能保证正常的发育。因此,当孩子生气时,要及时地安慰孩子;当孩子受惊时,必须及时地关心孩子;当孩子忧郁时,应该让孩子开心。由此可见,"关心孩子的心情"是该时期妈妈们的首要课题。

总之,父母要注意跟孩子说话的方式,不要总是用教训孩子的语气在交谈,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否定的情绪。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与“父母教训孩子越多,孩子就越逆反”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父母教训孩子越多,孩子就越逆反”还看
如何选择合适的早教产品?
宝宝睡眠的真相
哪种睡姿适合宝宝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七个好习惯
家长怎样帮孩子摆脱“亚学习状态
猜你喜欢
美好人生,规划先行
孩子到底能不能“一心二用”?
借课本教BB学拼音有无必要?
适合17-18个月宝宝的游戏
做到这7点,才能算是称职的父母
宝宝入园哭闹多久?
养育快乐宝宝把握10个细节
如何让宝宝了解自己的性别?
如何让宝宝成为"万人迷"
妈妈,请别来打扰我!
宝宝总摸自己的生殖器怎么办?
学习德国的“善良教育”
小宝宝迷上电脑怎么办?
孩子智力的八次飞跃有哪些?
孩子不听话?可能是大人的错
别让尊重孩子变为顺从
多多写信给妹妹暖心解释中秋来源
幼儿园“奇葩”作业引吐槽家长“
教育孩子千万别大声打骂
外国人眼中“午睡”是奇葩?
隔辈育儿常遇的10矛盾
强化早教孩子会变“笨”
专家释疑家长的早教问题
早教早得太离谱宝宝会糊涂
惩罚孩子要掌握的智慧
性早熟造成孩子哪些伤害?
笑是宝宝智慧感情发展的标志
看《功夫熊猫》学育儿
隔代教育,你担心吗?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改善BB害羞要做好六件事
奥巴马教子五大锦囊
你不知道的“惩罚”教育
预防儿童性侵犯的错误观念
该花多少时间来陪BB?
动起来一起来玩趣味游戏
父母犯哪些错会让BB"变笨"
不要让孩子过早陷入"竞争"
美国父母育儿五原则
家长溺爱孩子10大“典型”
7种有效惩罚让宝宝更优秀
与宝宝交流的神奇瞬间
父母怎么搞定爱耍赖皮的孩子?
揭露五个育儿“伪真理”
哪些户外运动能使孩子增高?
智商和情商主要取决于母亲
认识愤怒
别让早期教育成为心理虐待
婴儿真的无忧无虑吗
适合21-22个月宝宝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