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一”家庭宠出的坏脾气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四二一”家庭宠出的坏脾气

“四二一”家庭宠出的坏脾气

2015-10-15

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召集来一批四五岁的幼儿,摆上一桌子的糖:然后告诉他们:我要出去一下,这些糖都放在桌上。要是能做到等我回来再吃糖,你就可以吃上两块;如果想在我一走就吃的话,那就只能吃一块。说完,心理学家便躲进另外一个房间进行观察,他看到很多小朋友都在抓耳挠腮地思索着,不久一部分的小朋友开始去抓糖吃了,另外一部分小朋友开始了苦苦等待。这个心理学家后来跟踪了这两部分人群二十余年后发现:不能等待的那些小朋友,在择业、婚姻、收入等诸多角度都远远没有后者优秀。因此,他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延时满足的培养对于一个优秀人才意义重大。

延时满足,即延长时间来满足愿望、需求等。如今家长对孩子欲望的满足大致可以分为5种:延时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专家提倡,对孩子要有意识地让其接触延时满足和适当不满足的情况,经常处于即时满足的宝宝,容易性格急躁,且因为所有的东西都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而不会珍惜,无法感受到幸福,长此以往,还会让他觉得唯我独尊,不懂得尊重他人。而能够坚持等待的孩子,在成人后更容易获得成功和幸福。

四二一家庭宠出的坏脾气

你家孩子是否有要求就必须马上满足,否则就大发脾气?这是近日网上出现的一个调查,此帖一出现,立马受到了年轻爸妈们的热捧。

不到半天时间,此帖就成为头条。仔细翻阅回帖,不难发现年轻爸妈在面对孩子哭闹时常以即时满足孩子的愿望而告终。殊不知,如此对于孩子的成长其实是一剂毒药,最终导致不良后果。

专家指出,现在不少家庭,尤其是四二一结构的家庭几乎对孩子予取予求。时间一长,孩子便没了耐性和自我控制力,一旦要求不能立马满足,便又哭又闹,让家长无所适从,最后只能束手就擒。更重要的是,如果家人总是一味顺从孩子,却不培养其对他人的体谅、对事物的忍耐及宽容,一旦孩子长大,这些从小养成的坏习惯可能会让他在面对社会时显得格格不入,甚至难以适应。面对孩子的要求甚至哭闹,家长应该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能为了让孩子在短时间内恢复情绪而纵容妥协,除了涉及生理需要的一些紧急事件外,一般可以找个理由,等上一段时间再满足他。可别小看了这种延时训练,它对磨炼孩子的耐性、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Tips

延时满足操作法

对孩子进行延时满足教育的过程说长不长,但说短肯定不短,从婴儿时期到进了小学都可以进行,只是家长们应该清楚的是,如何进行延时满足训练。最典型的方式莫过于家长带孩子游玩时,引导其学会等待、学会排队,等游戏完成时再询问其感受,顺势引导其产生经过等待的东西在得到后才更美好的概念。

当然,一开始对孩子进行延时满足训练的结果往往会引发一场不小的哭闹。对此家长要坚定自己的意志,切不可因心软而妥协,此外还可以想方设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并且让他明白哭闹是不起作用的。以下建议也许会起到些作用:

1.等待时间由短而长:

因为很多孩子已经有了小金口的倾向,让他等待很久也许有些残忍,爸妈们可以从1分钟开始训练。几次下来,孩子对等待有了适应,妈妈们就可以让等待的时间不经意地慢慢延长,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孩子们的耐心也会随着等待的时间延长而增强。

2.父母必须言而有信:

延迟满足必须有一个理由、一个承诺,这就要求年轻爸爸妈妈们言而有信,否则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不讲信用,延时满足反而成了孩子怀疑父母信用的道具。

3.态度明确,口气坚决:

爸爸妈妈要求孩子等待时的语气必须坚决,让其感觉到没有商量的余地,对于孩子的哭闹也要想办法分散其注意力,让他明白哭闹无助于达到自己的目的。

4.延时满足不能一刀切:

虽然一直强调延时满足的重要性,但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采取延时满足政策。爸爸妈妈要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加以判断,决定哪个能马上满足,哪个需要等待,哪个根本就不能满足,将延时满足与即时满足、适当不满足灵活应用。

家长应该了解宝宝对事物是抱有一种怎样的心理,适当地干预宝宝的思维也是未尝不可的,让孩子懂得雨后的阳光更美丽。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与““四二一”家庭宠出的坏脾气”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四二一”家庭宠出的坏脾气”还看
别再跟孩子灌输“养儿是多么艰辛
宝宝吃手指的利与弊
学点心理学:读懂BB行为背后的
放养而非放任科学育儿三原则
千万别这样和孩子开玩笑
猜你喜欢
“不要碰”事关礼貌
宝宝爬行的作用
学习八种愉快的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三件礼物
宝宝转奶的原则和方法
教你治疗宝宝脱水的小妙招
父母要懂得教育布白艺术
家长态度建构子女世界
如何判断宝贝体重是否达标?
警惕“幼儿教育少了阳刚气”
怎样安排孩子的大小便训练
盘点《家有儿女》中的教子误区
用爱心呵护孩子们成长
怎样与固执的孩子沟通
抓好孩子的零岁教育
姜片煮水给孩子泡脚治鼻塞
一岁半前上亲子班等于白上
呵护小宝宝眼睛的五大行动
让早期阅读有成效的6原则
自由的早教让孩子轻松成长
家长对发烧的11个误解
四游戏帮助孩子提升平衡力
给孩子选塑料拼图别太鲜艳
迎接孩子的一岁
聪明父母惩罚孩子的学问
宝宝洗手除菌最好选择肥皂
令人惊讶的新生儿原始反射
给父母一张关于BB成长的地图
三成父母陪孩子时间没1小时
1-3岁宝宝各阶段发育特点
“古代”家长VS“现代”孩子
孩子的教育首先从母亲开始
父母需掌握哪些教育智慧?
学会给不到2岁的宝宝讲道理
一岁半前BB能力和猩猩差不多
培养逻辑思维塑造天才宝宝
为何宝宝需要光线充足的房间
做好家长的四十条建议
测试轻松鉴别宝宝“对眼儿”
3要点助你选择家庭早教套装
宝宝发烧了怎么办?
父母应更加重视生活式早教
0~2岁宝宝身高体重标准
怎样帮助BB区分“我你他”
85后父母的草根育儿经
凡事都要“从娃娃抓起”?
冬季不宜给小宝宝穿开裆裤
照料新生儿20个贴心做法
7月13日:降临人间
孩子感冒急需个性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