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不打不成才”的教育误区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远离“不打不成才”的教育误区

远离“不打不成才”的教育误区

2015-10-11

可是,经过对挨打受骂的孩子和快乐成长的孩子的长期跟踪调查发现,从小遭受太多太大挫折的孩子长大后更加害怕遭受挫折,而且容易形成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的性格。而那些从小就快乐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则更具有抵抗挫折的能力。

这主要与孩子所能承受挫折的量和强度有关。孩子在幼小的时候,也就是婴儿期,不能遭受太多挫折,否则容易形成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碍。到了孩子三四岁以后,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微小的挫折,使孩子既能够耐受,也能从中得到锻炼。

无论什么时候,粗暴的打骂教育都是不能培养孩子耐挫折能力的,当时看可能会有些效果,但那不过是表面现象,等孩子成年以后粗暴教育的恶果便会逐渐凸显出来。

相反,快乐长大的孩子不怕挫折。因为养育人在孩子小时候就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关注,包括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并在适当的年龄给予孩子适度的微小挫折。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比较自信,比较健康,看问题也比较积极,既能坦然应对外面的世界,又有与年龄相适应的耐挫折能力。

有些家长认为,如果孩子小时候不接受严厉教育,上学后就不会努力学习并应付学习中必然出现的困难与挫折,光快乐有什么用?社会看重的是成绩和学历,如果没有这些硬指标,将来怎么养活自己,如果生存都成问题,快乐又从何谈起?这种说法表面上看不无道理,但是家长要明白,您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将社会上的一切信息,包括优点和弊端、成就与挫折都放到了年幼的孩子身上,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感受,这样怎么能看到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呢?

有些时候,完全按照适应社会的想法去教育孩子,其结果也许恰好相反。在培养孩子抗挫折问题上,家长需要有更宏观的眼光,要能预先感知培养孩子心理素质、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按照科学的方法,顺应孩子的天性来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既快乐,又具有极强的耐挫折能力。

教育孩子至关重要的是家长要有更高更远的视野,这样才能在社会导向和社会现实中把握好平衡。

让我们的孩子都快乐健康的成长吧,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与“远离“不打不成才”的教育误区”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远离“不打不成才”的教育误区”还看
独生子女的优势是什么
宝宝吃饭时需要注意什么
宝宝睡眠有哪些禁忌?
教孩子学说话的方法
父母需要交给孩子的重要品质
猜你喜欢
爸妈莫急这些事宝宝不用太早会
专家呼吁:树立科学早教观
专家:爸爸的育儿经
蒙氏解读触觉敏感期
警惕“饭桌教育”的影响
这些年我们错信的育儿真理
家庭早教问题大调查
男孩子的缺点大多源自父亲
英文成学前儿童必修课?
给孩子报兴趣班常犯的四个错误
孩子不认错都怪教育方式惹祸
开学前赶走孩子“假期综合症”
让宝宝独睡父母容易犯3种错误
孩子6岁前不宜学写字
老外眼中不合理的中国式早教
不能让iPad“拐走”孩子
父母必知:要给女孩上自我保护课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受过胎教的宝宝会更加聪明
母亲为让子读公办校办假章被抓
婴儿在子宫里就开始学说话了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要点是
这些无心的育儿错误你犯了吗?
要让孩子学理财父母得先学
哪8种做法会让孩子成绩差?
宝宝听力发育特点妈妈们知道多少
亲子教育易忽略的七方面
透视新生儿5种有趣“潜力”
应该被“Pass”的八大幼儿教
早教比遗传更影响孩子智力
家庭早教究竟该如何开展?
早教五个方面,父母投入越早越好
严惩凶手让惨剧不再重演
全职奶爸更易培养出天才宝宝
宝宝性别教育需要家园共育
如何教育孩子防止性侵
解读世界十大名门贵族教子十训
研究显示:“7岁看老”有道理
父母注意:一句话会让孩子变笨蛋
早教的木桶效应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谈童年成
培养宝宝良好的情绪智力
犹太人独特的育儿方程式
不利于宝宝成长的12大早教误区
绘本阅读四个误区爸妈要避开
教育“逆反”宝宝勿入5误区
生活处处有教育
成都将剥离公办中小学附属幼儿园
育儿中的七个错误习惯
早教到底该教什么?——小天才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