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钱不是好的奖励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给孩子钱不是好的奖励

给孩子钱不是好的奖励

2015-10-08

中国有句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用实验证明。

请学生尽快用鼠标把计算机屏幕上的圆圈拖曳到一个正方形里,每拖曳一个圆圈,第一组给五毛钱,第二组给五分钱,只有第三组是被请求参加实验,没给任何报酬。结果第一组在五分钟内拖了159个,第二组101个,第三组却拖了168个。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知两个结论:第一,无报酬的请求帮忙效果可以和给付金钱的一样好;第二,钱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有那么大动力,给得不合适,效果也不好(如第二组的成绩)。

另一个实验也验证了这点。

2005年,美国四位经济学家和卡内基美隆大学实验人员接受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委托,去印度测试外在诱因,尤其是金钱对绩效的影响:是否薪水越高,表现越出色。

他们把87名印度人分成三组:一组付4卢比(相当于当地一天的工资),另外一组付40卢比(相当于两周的工资),第三组付400卢比(相当于五个月的工资),请他们做九种作业,如记忆数字、解字谜、掷飞镖,达到某个水平就可以领钱。结果发现,拿40卢比的人表现得并没有比拿4卢比的好,更令人惊讶的是,拿400卢比的人表现最差,在九种作业中,有八种低于其他两组。

研究者深感不解,不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吗?为什么不灵了?

2008年,两位瑞典经济学家把153名捐过血的人随机分成三组,请他们捐血。第一组没有酬劳;第二组可以得到50克郎的报酬;第三组也有酬劳,但是可以选择把钱捐给儿童癌症中心。结果第一组有52%的人愿意捐血,第二组只有30%,第三组有53%的人愿意捐血并把钱捐出去。

这几个实验都显示金钱非旦不是万能,有时反而误事。捐血本来是高尚的利他行为,但是一拿钱就变成卖血了。如果捐血可以帮助癌症儿童,人们又都愿意去做。人在吃饱穿暖以后,对精神层次的要求是高于金钱的。

另一个实验是请学生把一组字重新排列成一个有意义的句子,第一组成员的字重组成“冷天”等中性的句子,第二组的字组成“高薪”等跟金钱有关的句子,然后要他们做一个很难的拼图,拼不出来时可以请求帮忙。结果“冷天”组三分钟就求助了,“高薪”组坚持了五分半钟才求援。做完正要离开时,有人(另一实验者假扮的)不小心打翻一盒粉笔,“高薪”组的人视若无睹,没有帮忙捡。

很明显,金钱固然使人自立自强,却也使人不愿帮助别人。人一被金钱浸染,就变得自私自利了。

很多家长自己在小时候受过贫穷之苦,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快乐,就拼命赚钱,给孩子很多的钱,让他们不需要奋斗就有钱花。这样做其实正是消减了孩子的幸福感。

钱和肥料一样,用得对,可以长出丰硕的果实;用太多,会烧死植物;舍不得用,只会越堆越臭。过去经济学认为工作是负面,金钱是正面,现在发现正好相反,工作恰恰是保持身心健康最好的方式之一。不劳而获的东西不会长久,流过汗水的果实才最甜美。

这个道理不仅体现在教育上,也体现在社会管理上。

最近台湾当局针对一些海归学者又纷纷移民海外的情况,为挽留他们在台湾安心工作,提出学术界弹性薪资,最高可到年薪三百万的计划。虽然立意良好,但若配套措施没做好,则会变成“二桃杀三士”,反而不美。要知道,许多人回台教书并不是为了钱。台湾目前教授的薪水虽然比不上国外,但是温饱无忧。与其用钱挽住人才,不如改善台湾的科研环境,如改善计划报账流程,使教授觉得被尊重,不被一些小事情破坏心情,有大把时间能花在研究上。金钱对知识分子并不是最好的驱动力。使命感、生命的目的、人生的意义比金钱更重要。

真正使社会向前发展的是荣誉感、责任心、自我期许和成就感,金钱其实是最难激励人心的方式,它远不及这些有效。

节选自《好孩子》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与“给孩子钱不是好的奖励”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给孩子钱不是好的奖励”还看
生后30分钟吸吮乳头好处多
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来自父爱的影
家教要以“成人”为主要目的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
猜你喜欢
美国理想城,让孩子提前体验理想
日本妈妈这样教孩子自立
孩子太“娘”家长怎么办
德国爸妈教孩子学“规则”有妙招
面对宝宝的荒谬问题这样回答最好
谈美国的双语教育(下)
42个方法全面提升宝宝各类智能
让孩子远离暴力,父母应该做到的
如何在1分钟hold住不听话的
节日防儿童走失教育要重视
提升宝宝社交能力的小窍门
十大有趣办法教孩子辨别颜色
与捣蛋孩子谈判,你十拿九稳了吗
海外育儿:台湾教育家眼中的内地
培养孩子应挫力切勿老是挑错
孕期小知识
海外育儿:中国人最难以接受的三
教育独二代父母必看注意事项
拯救来自“毒雾”里的你——宝宝
谈美国的双语教育(中)
春节假日中5大策略预防宝宝走失
巧用心思让宝宝拥有“最强大脑”
培养BB想象力父母必学这四招
一个小女孩的“生气宣言”
训练宝宝爬行的八大好处
惩罚的艺术:适当的惩罚也是爱
4岁宝宝玩“洞房”性游戏有害吗
各有利弊:华人妈妈美式育儿体验
妈妈,请不要在我睡着后离开……
妈妈陪睡过久男孩易性早熟?
美国怎样防止孩子遭遇性侵犯
解密孩子的N种不听话行为
教养·学习:孩子常看电视会变笨
音乐是开启幼儿创造力的钥匙
外国的孩子假期都做些什么?
有意识打造宝宝的男子汉气概
跟“都叫兽”学习如何应对儿童依
亲子兵法:应对孩子的无理要求
太听话的孩子未必就好懂些道理更
宝宝“节后综合症”,调理有新招
蛋壳宝宝,内心如何变强大?
“中国雨人”的生命奇迹,如何对
育儿慢养三大攻略让孩子按自己的
教养·学习:不用骂孩子也能让T
外国小孩子眼中的爱情
这几样玩具BB越玩越聪明
重视宝宝的爬行阶段
胎宝宝也会发脾气
宝宝为何变身“收藏控”?
嘴笨的孩子智力类型大有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