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孩子的“懒”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正确认识孩子的“懒”

正确认识孩子的“懒”

2015-09-28

专家提醒,在结合孩子气质的同时,家长要注意在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不同能力,不能给孩子偷懒的借口和理由。

年轻妈妈们在一起聊天,都觉得现在的孩子怎么越来越懒,9个月的孩子,明明可以自己拿着奶瓶喝水,就是不拿,非要父母送到嘴边;2岁了,叫他去骑自行车,运动运动,可是孩子就是不动,宁愿窝在沙发里看电视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这孩子不是废了吗?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从小懒惰是个危险信号,其实,这些不能说明孩子懒,可能与孩子的天生气质有关,也可能是家长教育方式出现偏差,没有给孩子适时的锻炼机会,导致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适应能力差等。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专家提醒,在结合孩子气质的同时,家长要注意在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不同能力,不能给孩子偷懒的借口和理由。

自理能力达标幼儿不到两成

按照目前广州市各大医院儿保科通用的0~2岁神经心理发育标准,一般要求9个月大的婴幼儿就要开始学会部分生活自理,但是现在的孩子基本达不到要求,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医师林少勇介绍,12个月的孩子穿衣应该知道配合,15个月应该会自己脱袜子、穿鞋等,但基本上来做儿保的孩子都做不到,只有少数不到两成的孩子可以勉强应付。

林少勇表示,现在的孩子都不笨,这在早期智力测试里能体现出来,但是社交行为跟生活自理能力落后,能力在退化,主要原因就是家长没给机会,包办太多。

林少勇日前接诊过一个2岁的小男孩,其父母都在美国,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因为家里经济条件较好,小男孩一直穿纸尿裤,不会自己脱鞋,表示个人需要不会说,全部用手指。正常来说,1岁以后就可以完全不用纸尿裤了,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其定时排便能力。还有的小孩3岁不会说喝水等,很多家长不敢送孩子去幼儿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担心孩子在学校吃不饱,喝不好,这给孩子进入社会埋下了不小的交往障碍。

大多源于家长包办太多

一项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该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

隔代教育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一般老年人格外疼爱孩子,对隔辈的孙儿女容易溺爱和迁就。特别当孙儿女是独生子女时,老人更怕他们有所闪失,对不起儿女。于是,老人事事依着孩子,处处保护着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在吃的方面,给孩子做专利菜,让孩子享受餐桌的特殊待遇;包办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代替孩子穿衣,代替孩子整理玩具,用喂的方式代替孩子自己吃饭,甚至担心孩子摔跤,不辞辛苦抱着孩子上下楼梯老人的种种做法,造成孩子四肢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处处依赖家长,事事以我为中心,全家人都要为他服务,一旦遇到困难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生气、大发脾气。老人的过分保护,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使孩子变得极为自私,胆小娇气,弱不禁风。

父亲动感强应多参与教育

小区花园里,经常看见几个老人抱着小孩站在那里聊天,一聊几个小时,而抱在手里的孩子傻乎乎的,不动也不闹。

林少勇表示,其实这样的孩子是不太正常的,不应该这么安静,正常的表现是哭,闹着要走等。

他表示,由于老年人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因此老年人带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方式一般就是上街或者在小区里玩耍,一方面运动量小,身体缺乏锻炼,另一方面关在家里见识少,接触新鲜事物也少,可能导致孩子缺少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会自己处理事务等。这种情况下,父母尤其是父亲应该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一般父亲的动感强一些,可以更好地激发或调动孩子性格中的活泼因素。要多陪孩子做游戏,不仅是跑步、滑梯等动态运动,一些亲子游戏、智力游戏也很重要。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与“正确认识孩子的“懒””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正确认识孩子的“懒””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猜你喜欢
宝宝谁带跟谁亲吗?
孩子听觉信息采集的重要性
为何说小孩发一次烧学一次乖?
林达:祝福中国的孩子和家庭
信力建: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限时隔离”教育能不能用
让孩子变得更聪明的10个要点
当上爸妈一切都变了
职场妈妈如何才能工作孩子兼顾
这些不是1岁宝宝的坏习惯
从生理养育到精神养育
怎样表扬孩子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早教不能“急功近利”
给孩子洗澡消除爸爸育儿恐惧
育儿父母的抉择:读什么书
写给0岁到3岁孩子的父母们
7月18日:温和·元气·狗娃·
培育孩子倡导的自由的意义
父母学会三十六计教出好孩子
亲子同乐“抓周”礼俗趣谈(图)
爸爸也能全身心的教育孩子
献诗:创造美丽新天堂——给天天
五一亲子出游,如何更轻松?
北京妈妈的海外育儿日记
创建分辨性逻辑思维重要性
小儿厌食症怎么办
选玩具要根据宝宝的月龄
家长要尊重女孩的情绪
新妈:不要这样哄宝宝睡觉
3岁前宝宝要学的规矩
宝宝要独睡,这样安全吗?
自以为是的新妈妈易犯8错
80后父母:在电脑上养孩子
智慧引导:BB成长的隐形翅膀
为0-3岁宝宝必做99件事
《月子:一位父亲的札记》目录
0~1岁BB认知能力发展&训练
教育女孩,父母最易犯的错误
小儿上火认识误区
爸爸抱着孩子喂奶混个面熟
对幼女动粗,新爸产后也抑郁
婴儿也需要“性教育”
父母需要了解的知识和技巧
换尿布是爸爸亲子的好机会
训练宝宝如厕,有机可循哦!
和爸爸做游戏的4个好处
十个教子高招培养优秀孩子
宝宝学走路时间有差异爸妈别担心
家教8个关键问题决定BB一生
孩子脸型与未来性格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