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孩子的“懒”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正确认识孩子的“懒”

正确认识孩子的“懒”

2015-09-28

专家提醒,在结合孩子气质的同时,家长要注意在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不同能力,不能给孩子偷懒的借口和理由。

年轻妈妈们在一起聊天,都觉得现在的孩子怎么越来越懒,9个月的孩子,明明可以自己拿着奶瓶喝水,就是不拿,非要父母送到嘴边;2岁了,叫他去骑自行车,运动运动,可是孩子就是不动,宁愿窝在沙发里看电视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这孩子不是废了吗?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从小懒惰是个危险信号,其实,这些不能说明孩子懒,可能与孩子的天生气质有关,也可能是家长教育方式出现偏差,没有给孩子适时的锻炼机会,导致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适应能力差等。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专家提醒,在结合孩子气质的同时,家长要注意在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不同能力,不能给孩子偷懒的借口和理由。

自理能力达标幼儿不到两成

按照目前广州市各大医院儿保科通用的0~2岁神经心理发育标准,一般要求9个月大的婴幼儿就要开始学会部分生活自理,但是现在的孩子基本达不到要求,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医师林少勇介绍,12个月的孩子穿衣应该知道配合,15个月应该会自己脱袜子、穿鞋等,但基本上来做儿保的孩子都做不到,只有少数不到两成的孩子可以勉强应付。

林少勇表示,现在的孩子都不笨,这在早期智力测试里能体现出来,但是社交行为跟生活自理能力落后,能力在退化,主要原因就是家长没给机会,包办太多。

林少勇日前接诊过一个2岁的小男孩,其父母都在美国,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因为家里经济条件较好,小男孩一直穿纸尿裤,不会自己脱鞋,表示个人需要不会说,全部用手指。正常来说,1岁以后就可以完全不用纸尿裤了,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其定时排便能力。还有的小孩3岁不会说喝水等,很多家长不敢送孩子去幼儿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担心孩子在学校吃不饱,喝不好,这给孩子进入社会埋下了不小的交往障碍。

大多源于家长包办太多

一项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该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

隔代教育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一般老年人格外疼爱孩子,对隔辈的孙儿女容易溺爱和迁就。特别当孙儿女是独生子女时,老人更怕他们有所闪失,对不起儿女。于是,老人事事依着孩子,处处保护着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在吃的方面,给孩子做专利菜,让孩子享受餐桌的特殊待遇;包办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代替孩子穿衣,代替孩子整理玩具,用喂的方式代替孩子自己吃饭,甚至担心孩子摔跤,不辞辛苦抱着孩子上下楼梯老人的种种做法,造成孩子四肢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处处依赖家长,事事以我为中心,全家人都要为他服务,一旦遇到困难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生气、大发脾气。老人的过分保护,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使孩子变得极为自私,胆小娇气,弱不禁风。

父亲动感强应多参与教育

小区花园里,经常看见几个老人抱着小孩站在那里聊天,一聊几个小时,而抱在手里的孩子傻乎乎的,不动也不闹。

林少勇表示,其实这样的孩子是不太正常的,不应该这么安静,正常的表现是哭,闹着要走等。

他表示,由于老年人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因此老年人带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方式一般就是上街或者在小区里玩耍,一方面运动量小,身体缺乏锻炼,另一方面关在家里见识少,接触新鲜事物也少,可能导致孩子缺少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会自己处理事务等。这种情况下,父母尤其是父亲应该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一般父亲的动感强一些,可以更好地激发或调动孩子性格中的活泼因素。要多陪孩子做游戏,不仅是跑步、滑梯等动态运动,一些亲子游戏、智力游戏也很重要。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与“正确认识孩子的“懒””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正确认识孩子的“懒””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猜你喜欢
五岁孩子要iPad嫌妈穷
"在家上学"是富人的传奇?
亲子互动开心游玩小宝典
管理压岁钱培养BB财商
爸爸越参与育儿宝宝越聪明
八种做法会让孩子成绩差
爸妈太溺爱,孩子易低能
"另类虎妈"造就华裔"神童"
怎样面对BB圈里的攀比现象
2岁前满足孩子对亲人依恋
艺术教给孩子为人之道
毁掉孩子一生的N种烂教育
单亲家庭教育小心3个误区
头等大事:请个好保姆
教育BB哪些话不能说?
10种宝宝必学的生活技能
表扬BB需掌握四大技巧
老人带孩子究竟哪儿不好
儿童教育怎样去规划和规定
关爱百万农村留守儿童纪实
中西教育目的有何不同?
"隐性单亲家庭"伤宝宝
单亲家庭的5大早教策略
美国"虎妈"教育方式大转弯
法国妈妈如何让BB安睡
这些孩子是不能打的
咋判断幼儿是否有自卑心理
学会巧妙调教省去早教费
孩子在不同年龄的心理变化
教育孩子要避免的7个禁语
误用奖赏教育惯坏孩子
妈妈误区让儿子变懦弱
不愿上学或是分离性焦虑
好胜宝贝也能输得起!
宝宝节后怎样恢复精神状态
从小缺乏母爱BB很可怜
宝宝爱打人应该怎么教育?
老人带孩子溺爱也是害
别让孩子产生过度依赖行为
爸爸独特的6个育儿妙招
怎样防止孩子产生过分依恋
浪费时间对孩子有益?
父母,怎么让孩子读懂你?
单亲妈加班让儿能多吃粽子
信任宝宝才能有效沟通
李嘉诚教子做成功的人
春节后让闹宝宝变回乖宝宝
不给孩子安全感孩子才粘人
母体环境可改变BB性格
平等沟通:现代家教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