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行为最易伤害孩子的心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这些行为最易伤害孩子的心

这些行为最易伤害孩子的心

2015-09-24

家,就像冬夜里守候游子的一盏窗灯,父母对子女的拳拳爱心更让人温暖。但是,爱是一门需要学习和培养的艺术,殊不知一些不经意的疏漏,可能让家成为孩子的伤“心”之地。

问题一:

父母一唱白脸一唱红脸

《红楼梦》“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贾政为教育宝玉,对其实施“笞挞”,闻讯而至的王夫人上前阻拦,威胁道:“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勒死 我,再勒死他。”这一情节虽然是古人的文学创作,但在今天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教育孩子时,父母经常一方“唱白脸”,一方“唱黑脸”。这种教养方式埋下的隐 患十分担忧。

1、父母意见矛盾,孩子易养成逃避惯性。

父母对待孩子的立场分歧,容易让他们变得遇事就依赖别人,喜欢逃避,甚至养成回避性人格。人从小就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懂得“趋利避害”。当孩 子犯了错,父母中一方责罚他们时,孩子会本能地寻找庇护。此时如果另一方站出来跟爱人“唱对台戏”,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惯性思维 ——总会有人来帮我,即便我做错了。可以想见,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见了困难绕着走或者依赖别人,办了错事也为自己开脱,没有责任感。”

2、父母分歧影响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发展

此外,中科院心理所副教授李新影还指出,父母的分歧还可能影响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正常发展。自我控制能力从幼儿时期开始萌芽,比如孩子剩饭时, 如果父母多次一致地告诉他“剩饭不对”,孩子就会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错了,以后就会尽量把饭吃光。这种不断调整不当行为、发扬正确行为的过程就发展了自我控 制能力。反之,父母意见常常相左,这种能力自然无法发展。

改正办法:

虽然弥合父母教养方式上的鸿沟不是件简单的事,但一点点的变化却能让家长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一,在心理上突破“自以为是”的障碍,不妨放心地让妻子或丈夫一方管教孩子,相信对方跟自己一样,都是有道理的。

其二,如果短时间无法统一意见,那么也别当着孩子公然对抗。在对方教训孩子时,你可以出去转转,等到夫妻独处时,再跟爱人争论也不迟。

其三,如果实在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共同学习教育子女的知识,借“权威”调整两个人的认知,进而改变不当的行为。

问题二:

家长动辄相互埋怨

“你怎么当妈的?孩子老是表现不好,你看不见啊?”明明(化名)的父亲大声嚷嚷。“就知道说我,难道你当爸的不用负责任吗?你什么都不管,现在倒埋怨起我来了!”母亲也不甘示弱地反驳道。

而明明则直勾勾地盯着电视节目。于他,这样的情景早已见怪不怪。母亲见到明明这幅模样就来气,冲他吼道:“不争气的东西!就是因为你!”明明关掉电视,在父母的相互谩骂声中摔门而出

专家指出,父母互相埋怨,孩子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生在这样家庭的孩子,自卑是最为普遍的心理特点,最坏的情况则是让他们走上歪路。人生在世,孰能无错,更何况年龄尚小的孩子,他们在由一个自然 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用犯错误来获得成长。然而,有些父母就如赵明的家长一样,在孩子犯错后,就开始相互埋怨,把责任都推到对方的身上,孩子的心 理比较脆弱和敏感,他们看到父母因自己而吵架,就容易产生“这都是因为我”的想法,而一味自责下去,就在不自觉中放大了自己的缺点,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羞 耻感和无助感也油然而生。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压抑而自卑。自卑催生自暴自弃的情绪,从而“破罐子破摔”,让有些孩子真成了不良少年。

改正办法:

父母不要急着从对方身上找原因,应该把焦点对准孩子,就是要仔细想想孩子最近的所作所为,分析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然后,跟孩子好好谈谈,旁敲侧 击地问出他们的真实想法,如赵明的父母就可从“最近都常和哪些朋友在一起”、“他们是不是比以前的朋友更谈得来”等,以此来判断孩子是不是真像自己所想的 那样,结交了不良朋友。最后,才是要自我反省,并且和爱人交换一下想法,但千万不要过分埋怨对方或自己。

问题三:

管教一紧一松,孩子易走极端

家长心情好,就对孩子溺爱得要命;而一旦心情糟糕,看见孩子就觉得不顺眼,少不了训斥打骂。一紧一松的家庭教养方式实在有些糟糕。

很多人都认为严厉教养不好,其实,父母时紧时松的方式更是弊端重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家长对孩子严加管教是会起到正面效果的,能够帮助他们学会遵守既定规则,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而一紧一松,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孩子人格缺陷。

对此,专家解释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孩子效仿的对象。父母情绪的起伏变化直接作用于孩子,这会使孩子也不能很好地控制 自己的情绪,在成人之后,情绪也会起伏不定,忽冷忽热。轻则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重则可能会演变成边缘性人格,即看待事物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容易走极 端。

改正办法:

父母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在外面受了刺激,可以在回家前找个合适的途径进行排解,如找人倾诉、运动、转移注意力等,退一步说,如果父母心情正不好,孩子还惹是生非,那么教育时要对事不对人,别伤孩子自尊,而是教他们为错误承担责任。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与“这些行为最易伤害孩子的心”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这些行为最易伤害孩子的心”还看
生后30分钟吸吮乳头好处多
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来自父爱的影
家教要以“成人”为主要目的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
猜你喜欢
让0-3岁的宝宝自己玩的独立游
0~1岁宝宝的情感发展
女人"好色"源于童年缺父爱
10个月宝宝的成长游戏
宝宝非要你陪睡怎么办
你的孩子可以学钢琴吗?
父母看孩子日记的后果
童谣:跳皮筋
溺爱在中国流行的三大原因
舞蹈让女孩受益终生
如何建立安全的依恋感?
培养宝宝健全人格从十方面做起
让宝宝越玩更聪明
童谣:春天到
宝宝不会说,却听得懂
教你成为玩亲子游戏高手
怎样培养宝宝快乐的性格
不能少爸爸的亲子游戏
以平常心看待孩子自虐行为
宝宝玩具安全选购七大窍门
爸爸与9-12月宝宝做的游戏
爸爸与3-6个月小宝宝做游戏
3个月孩子可以做的游戏
小魔术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玩具不同消毒方法不同
童谣:蝴蝶美人满天飞
玩出宝宝的好视觉
别让爱扼杀孩子的内驱力
1-2岁宝宝的身心发展与智力开
孩子"没大没小"的原因
帮助宝宝在白天睡眠
“全能宝宝”必做家庭游戏
童谣:呵痒
扼杀宝宝创新思维的14种言行
教孩子学会分享
宝宝才艺启蒙三关键词
气质宝宝的培养秘诀
童谣:我保你
两岁起父母该教孩子识别男女
另类涂鸦造就创意宝宝
开发宝宝多元智能之语言智能
父亲在训导中的角色
1岁以内宝宝语言游戏
童谣:手指歌
如何让孩子更喜欢你?
新生婴儿有何心理特点
幼儿不宜学简笔画
最危险的儿童玩具排行榜
如何对宝宝进行依附性养育?
如何建立与新生儿的心理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