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爸妈要反思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孩子不合群,爸妈要反思

孩子不合群,爸妈要反思

2015-09-22

孩子为什么会不合群呢?不少父母都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其实孩子不合群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以下就来告诉你为什么吧!

一岁前的丁丁肥嘟嘟的,见人就笑,很讨人喜爱。满以为他会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没想到到了两岁,丁丁却越来越沉静,总是喜欢躲在爸妈和爷爷奶奶 身边,不愿参加同龄小朋友的游戏,对人家给他的新鲜玩具也不敢伸手去拿。就是胆子太小!丁丁爸妈言语中常常透着无奈,但心理专家表示,孩子胆小、不合 群往往是父母引导不善造成的,应该自我反思和纠正。

家长总对孩子说不行、不可以,就会使孩子从主动学习变为被动学习,从而更加依赖父母。广州众慧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资深心理咨询师黄家 良说。一两岁是孩子学习和模拟的重要时期,父母应该多鼓励他们去尝试,而不是禁止、阻挠。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要乱跑,就会编一个被坏人带走或被可怕动物吃掉的故事,结果老令孩子睡觉做噩梦,害怕外出,以致变得离群、孤单,对其心理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黄家良说,要锻炼孩子的胆量,首先要在安全的范围内适当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譬如有的孩子对灶台上的火感兴趣,建议家长拿着他的手慢慢地放在火 上,让他感觉一下高温再收回来,随后问问孩子痛不痛,告诉他离火更近手会更痛,所以不要随便玩火,等长大了再学用火,这样既不会让孩子过于害怕,又能让他 们了解火的危险性。

其次,要注意亲身示范。没跳过呼啦圈的孩子肯定很紧张,即使看人家跳得高兴,自己也不敢尝试。若是家长先跳给孩子看,再把孩子带上一起跳,在这个过程中教导他、帮助他,孩子很快就能学会并喜欢上这样的游戏。

专家提醒,当孩子不愿意与其他孩子相处时,家长不能硬逼着孩子去和小朋友玩,因为害羞的孩子比较喜欢一对一的交往;当孩子不愿意称呼别的长辈 时,家长不要勉强,因为这可能会增加孩子的恐惧感;当孩子不愿意在客人面前表现时,家长也不要胁迫他,因为这样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将来会以更多的沉默和拒 绝来应对,使害羞升级。千万不要给孩子扣上没用、胆小鬼的帽子,一味指责只会更加打击本就自卑的他(她)。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与“孩子不合群,爸妈要反思”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孩子不合群,爸妈要反思”还看
“孩子还小”的观念让孩子永远长
宝宝比较内向该怎么办?
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宝宝的性格
伤害孩子心理的牢骚话
婴儿生来就会"吃醋"
猜你喜欢
生二胎该不该征得老大同意家长深
超有趣的英语三字经,让孩子秒记
离异孩子的教育要点
适合宝宝的安全儿歌
爱孩子,就给他挫折教育!
四大才艺学习的最佳年龄父母要牢
如何教宝宝认知图形
孩子才艺培养的三大谬论
适合孩子的五部BBC纪录片
你真的会表扬孩子吗?
学学“懒家长”的育儿经
轻松提高宝宝记忆力
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
好品味是最好的家教
新生儿特有现象大揭秘
有效缓解孕吐的方法
家长必须告诉宝宝的安全教育
给爸爸的亲子游戏
11个月宝宝适合玩什么玩具
珠心算利弊大比拼
如何让宝宝做个合群的交际高手?
4个月宝贝的健身操游戏
惩罚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要宝宝幸福一生,请给他安全感!
蒙氏胎教-胎宝贝记忆训练
我国古代胎教中国古人的前卫思想
孩子学音乐的好处
二胎如何处理两个孩子的关系
宝宝学习小提琴5点事项父母应知
儿童性教育看世界各国怎么做
粉碎火热的八大“育儿谣言”
大脑发育高峰期正确胎教让BB更
让宝宝不迷动画片专家建议这样做
盘点那些帮助BB养成生活习惯的
你是“中国好父母”吗?
对孩子做这10件事的父母真是愚
不防做个不讲理的家长
正确教育爱哭闹的宝宝
带你解开胎教的神秘面纱
从小培养宝宝艺术感知
6个月宝宝的亲子游戏和妈妈更亲
别让强势妈妈毁了你的家庭
正确看待孩子偷东西
要不要逼迫孩子“分享”?
适合角色扮演的3本绘本让BB爱
0-2宝宝智力开发必备的10种
2015年寒假适合孩子看的电影
别让这些行为毁掉孩子一生
教你的宝宝学会走路
爱子七不责老祖宗的教诲你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