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改变宝宝“窝里横”的坏习惯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怎样改变宝宝“窝里横”的坏习惯

怎样改变宝宝“窝里横”的坏习惯

2015-09-21

家有一个窝里横的宝宝,责任多在爸妈,其实,解决方法也有很多,就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支招的吧。

回想涛涛的成长过程,我领悟了很多:其实窝里横的宝宝,多半生活在爸妈过分保护、溺爱的家庭中,特别是隔代带养的宝宝,更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这些爸妈总怕自己的宝宝受别人欺侮或出什么事故,不许宝宝出门与同龄伙伴交往,或者吓唬宝宝说外面有坏人,会把小宝宝卖掉,宝宝自然就胆小害怕起来;在家里,为了让宝宝安心玩耍,爸妈千方百计顺着他,以宝宝为中心,这样就培养了宝宝称王称霸的习惯。

这样的宝宝一旦走出家门,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中,往往会搬出在家里的作风来指使别人,但小伙伴可不吃这一套,宝宝这时不但指挥不动别人,反而会遭到小伙伴们的拒绝。经过几次这样的挫折,再加上自我能力不足,宝宝只好采取逃避,躲在一旁生闷气,拒绝跟小朋友一起玩耍。时间一长,当宝宝的不满情绪和怨恨累积到一定程度,需要发泄时,突破口自然转向家庭中的弱者,以自己在家里更加地横行霸道来补偿,达到心理上暂时的平衡。

家庭教育中的马太效应

家庭教育中的马太效应告诉我们,当给宝宝越多的时候,宝宝的索取也就越多。一方面,爸妈溺爱宝宝,宝宝要什么就给什么;另一方面,宝宝对爸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一点点小事就想要让爸妈帮自己做。一味迁就下去的话,宝宝会认为爸妈为自己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爸妈就该为自己服务,甚至会下命令来指使妈妈。随着宝宝的成长,需求越来越大,索取越来越多,直到爸妈无力支付的那一天。当要求不被满足时,宝宝甚至会对爸妈施加暴力,许多悲剧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由爸妈自己酿成的。

宝宝的心理分析

宝宝在外面感觉害怕,从心理学上说是典型的自我力量不足,窝里横的宝宝,缺乏与外界的碰撞,离开了窝以后,就不知所措了。当他处于陌生环境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应当怎么处理,只会躲在爸妈身后,没有任何行为来保护自己。宝宝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和外在的力量抗衡,只能粘在爸妈身边,期望成人能够保护自己。这种宝宝在幼儿园里无法和别的小朋友一块儿玩耍,总爱缠着老师不放。而老师又不可能只对付一个宝宝,于是宝宝便越发感到不安,渐渐地不想上幼儿园了。如此下去,宝宝的交友能力便成长不起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与“怎样改变宝宝“窝里横”的坏习惯”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怎样改变宝宝“窝里横”的坏习惯”还看
预防宝宝吸吮手指的妙招
宝宝爱吃鞋是患了异食癖?
宝宝爱咬人怎么办?
宝宝多动,长大后会肥胖?
一直抱着宝宝睡的坏处
猜你喜欢
不要让宝宝过早地受到“教育”
儿子最需要妈妈为他做的三件事
两岁前智力开发的要领
九招轻松教宝宝说话
家教要以“成人”为主要目的
宝宝羞于表达怎么办
36计教你带出好孩子
纸游戏让孩子心灵手巧
独立宣言,分床势在必行
李嘉欣重培养儿子EQ和责任感
1岁11个月宝宝的智力发展
五类妈妈易养出叛逆的孩子
音乐有促进智力发育的魔力
1岁7月宝宝的智能发展状况
宝宝的10个方位认知游戏
宝宝认知世界的基础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宝宝的自理能力要从小学起
了解宝宝记忆的奥秘(图)
家长应主动寻找孩子的特长
宝宝模仿能力发展及禁忌
智慧宝宝喜欢的小游戏
电视常开影响幼儿语言及大脑发育
宝宝的敏感期你抓住了吗?
父亲决定女儿的一生
培养16个月幼儿的能力行为
自由玩耍可培养孩子创造力
孩子探索能力的发展阶梯
十款锻炼宝宝手指的游戏
19-24个月:自我意识更加清
对付宝宝的16个“不愿意”
父母别错过宝宝的早教机会
0-1岁宝宝潜能开发的侧重点
小动作可以产生大智慧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宝宝学走路
教0-3岁的孩子认字有必要
快乐打电话识数字练记忆
妈妈们斗智斗勇对付顽皮宝宝
不要把孩子的缺点看得太重
堆叠小积木和会涂鸦了
鼓励宝宝自己穿脱衣服
知道吗?无名指长算术好
玩具使宝宝触觉更敏锐
父母该放手时就要放手
早期教育应该“教”什么
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来自父爱的影
“早教之父”的0岁方案
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
把握幼儿想像力的三大特点
如何开发孩子的数学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