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你学会批评孩子了吗?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宝妈,你学会批评孩子了吗?

宝妈,你学会批评孩子了吗?

2015-09-15

赏识教育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长会渐渐发现赏识教育带来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孩子只愿听好话,不愿听任何批评,也经受不起一点儿挫折。赏识和批评应是教育的双翼,只有赏识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至少是不完整的教育。那么,父母怎样批评孩子,孩子才会虚心接受呢?

1.批评孩子时要客观

美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认为,对孩子的批评,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心服口服。这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老卡尔威特认为,首先你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道理和事例去教育他们。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要给他们说一些容易理解的道理。不能用某种高深莫测的东西强行向他们灌输。书本上的道理应该给他们讲,但不能搬弄出那些晦涩的文字,那种学究式的大道理孩子是很难接受的。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父母都应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的思维,切忌在情绪异常的状态下轻易批评孩子。只有给孩子充分的说话机会,他们才能剖析自己的行为,触及灵魂的最深处,才可能使其心服口服。

有五种情况,父母不应该对孩子进行批评。分别是:

当孩子同你讨论某种个人问题的时候。

当孩子看上去非常激动而又没有说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时候。

当孩子为某件事而兴高采烈的时候。

当孩子需要人帮助他作出决定的时候。

当父母想让孩子解释或同自己讨论某件事的时候。

2.批评不要当着众人的面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当着众人的面批评孩子往往会让他觉得失去面子,从而产生抵触父母的心理。

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说: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人之所以变成了醉汉、赌徒、乞丐和盗贼,都是由于失去了自尊心的结果。父母经常絮叨孩子的过失,就有损于孩子的自尊心,这是不正确的。在他人面前揭露孩子短处的父母,不配做父母。

明智的父母要学会在众人面前称赞孩子,而在孩子遇到问题或犯了错误的时候,在家里单独进行教育。

3.用故事批评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是脆弱的,他们不喜欢父母赤裸裸地批评他们。如果父母能够采取委婉的手段,通过故事、寓言、名言等方式来批评孩子,取得的效果会更好。

在故事中,孩子自然领悟到了其中的道理,这比父母讲大道理的效果要好得多。可见,父母要积累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在孩子遇到相似情况时,用故事来教育孩子,不仅可以避免亲子冲突的产生,而且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涵养,进而更加尊重父母、崇拜父母,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

4.用孩子的语言来批评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讲大道理总是无法起到真正的效果,孩子们往往会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这不是代表孩子们故意与家长作对,而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理解高深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学会用孩子的思维思考问题,用孩子的语言来友善地批评孩子。

批评孩子是为了孩子的健康进步,鼓励孩子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进步。既然是为了相同的目的,手段的选择就是应以双方都乐于接受为原则。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如果父母善于运用孩子的语言,那就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用孩子的语言跟孩子沟通,这样,孩子与父母之间就比较容易获得共同的语言,从而更好地进行交流。

5.不要在饭桌上批评孩子

许多父母习惯于在吃饭的时候教育孩子,当然教育往往以批评为主。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是错误的。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误,父母都不应该在吃饭的时候批评孩子。这种批评方式往往会让孩子产生沮丧的心理,从而影响吃饭时的心情,影响身体健康。

大部分孩子都对父母的这种行为表示反感。一位孩子曾经说过:我妈妈总是喜欢在吃饭的时候批评我,有时候,还拿出我以前的错误再次批评,我只能默默地听着,如果我一反驳,爸爸就会拍桌子摔饭碗,让人无法忍受。为了避免在饭桌上挨训,许多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总是匆匆扒几口,即便饭桌上有他们爱吃的菜,但相对于父母的批评来说,他们宁愿放弃吃最好吃的菜。

所以,请家长们想想看,在饭桌上批评孩子是不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孩子吃饭本来是很开心的一件事,结果父母不停唠叨,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很容易厌食。同时,饭桌上的批评还会养成孩子极为敏感的心理,有些时候,孩子并不一定能理解父母的批评就是为了他好的,毕竟是小孩子,他的思维能力不可能达到成人的高度。而当孩子在家没有踏实的感觉,跟父母的沟通就会越来越少,这样一来,亲子沟通关系就会产生隔阂,时间越久,隔阂越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6.让孩子学会自我批评

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这点,而是把批评孩子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以通过惩罚来促使孩子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那么,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孩子犯错误固然应该教育,但是,教育的方式很多,并不只是惩罚。

对于父母来说,要心里避免惩罚孩子,只要孩子认识到错误,有改正的决心了,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惩罚性的措施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孩子往往在心里想:反正已经挨打了,这下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要改正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大不了再被打一次。就这样,对惩罚越来越麻木的孩子不仅无法改正自己的错误,而且对父母的情感也会越来越淡漠,甚至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

7.赏罚要分明

惩罚只是一种教育方式,其目的是通过惩罚性的措施,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避免下次再犯。因此,惩罚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做到赏罚分明,不要出尔反尔,让孩子无法判断父母的真正意思。比如,你要求孩子不要说谎,你首先不能欺骗孩子。如果说好孩子做了好事有奖赏,父母就一定要执行、兑现。

明智的父母一定要以教育引导为主,事先制定规则,让孩子明白违反规则需要受到怎样的惩罚,同时,不要盲目惩罚孩子,以免孩子受到心灵的伤害。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与“宝妈,你学会批评孩子了吗?”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宝妈,你学会批评孩子了吗?”还看
孩子遭遇了校园暴力怎么办?
幼儿园不是万能的家长必备功课你
主要看气质:不同气质宝宝的养育
宝宝不爱去幼儿园竟然是因为这个
幼儿园宝宝问这6个问题千万别答
猜你喜欢
如何让孩子学会爱其他人
学习障碍是一种疾病
疼孩子要让孩子明白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语言灌输不如亲身示范
早期教育不是“强行教育”
如何帮孩子生长发育长个子
利用颜色分析宝宝本质
新生儿早期教育的具体方法
唱摇篮曲,也有很多讲究
生活式早教,让家人成为老师
小宝宝也需要情感交流
早期教育可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摈弃目标——早教的最高境界
婴幼儿早期教育以哪些内容为主
四种气质宝宝教养方式
父母的行为对宝宝影响大
家庭中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早期教育
孩子教育家长要以身作则
培养宝宝优良性格是成才的关键
早期教育有必要吗?
早期教育需遵循的两个守则
宝宝最需要信任感
“生活式早教”成育儿新时尚
孩子的早期识字要适可而止
每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才
专家解密小宝宝的五种性格
儿童穿衣注意事项
家长不应把教育责任推学校
宝宝早教不等于早期“学知识”
早教不要急功近利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六大原则
宝宝气质类型与养育对策详解
早教的几个关键年龄段
早期教育应拒绝的问题
给学龄前孩子立“规矩”
家庭情感重心测试
1周岁的宝宝能理解什么?
宝宝发烧的4个护理要点
早期教育打开宝宝学习之窗
月龄不一样早教大不同
早期教育应该从何是开始
孩子独立开端
家长教育孩子“维权”的方法
新生儿的神奇本领
让孩子多体验真实的生活
2岁前对早教有益的事
家长常犯十种错
家庭教育孩子二“不得”
宝宝成长中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