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3类坏图书摧残孩子心灵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别让3类坏图书摧残孩子心灵

别让3类坏图书摧残孩子心灵

2018-07-03

阅读书籍能让儿童增长见识,提升思考能力,滋润精神世界,然而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如今市面上开始出现一些粗制滥造的儿童书籍,有的内容低俗,有的离奇怪诞,有的违背伦理……严重侵蚀着孩子们的纯真童心,家长应避免孩子接触以下3类不利于心灵成长的图书。

别让3类坏图书摧残孩子心灵1

毒药书籍一:鬼怪书籍

关键词:僵尸、幽灵、吸血鬼、恐怖、惊悚等

近些年《哈利波特》等魔幻书籍备受儿童欢迎,也许是为了迎合这股浪潮,市面上开始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魔幻鬼怪书籍,如果我们仔细查看内容,就会发现很多书 籍的内容已经偏向了离奇怪诞的方向,包括一些匪夷所思的细节描写,或者深具感官刺激的插图,都让人觉得除了渲染恐怖气氛之外无一是处。

存在危害:孩子如果读了一些过于诡异的书籍,可能会造成心理疾病,具体表现轻则惧怕黑夜,害怕独自上厕所等,重则经常做恶梦、终日狂恐不安等。

毒药书籍二:低俗成人化的书籍

关键词:黄色笑话、爱情、违背伦理、功利等

有些儿童笑话集充斥了许多黄色调情笑话,或者是一些成人化的低俗段子,比如“给男人戴绿帽子”、“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等。此外。一些标榜青春文学的书籍,其实是打着青春的名义,描述过早恋爱、打胎、乱伦、校园暴力等细节,并把这些事情称为青春必经的事情。

存在危害: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可能会效仿书籍里描述的事情,同时心灵被低俗事物摧残,过早失去童心而向往成人世界。

毒药书籍三:黑暗童话

关键词:现实、残酷、黑暗

在大家的印象中,童话故事都是美好的,主人公不管中间过程遇到多少磨难,最终的结局都是美好的。然而有一种童话叫做“黑暗童话”,它把原本美好的童话变 得充满现实和残酷,比如在黑暗版的“睡美人”中,公主并不是被王子叫醒,而是变成了邪恶的复仇女巫,而黑暗版的“灰姑娘”中,灰姑娘遭遇火刑成为了王子的 陪葬者。

存在危害:这样的童话故事书不仅没有传达美好,反而展示残酷结果,不利于幼儿在观看后感受美好。

网提醒:家长给孩子购买图书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先看过才能给孩子看,务必购买正版书籍,不要在路边摊买一些粗制滥造的盗版书籍。如果发现孩子看一些不良书籍,一定要进行干预,减少不良书籍对孩子心灵的影响。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与“别让3类坏图书摧残孩子心灵”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别让3类坏图书摧残孩子心灵”还看
爸爸育儿坚持每天4句话
如何做好孩子第一任老师?
“家庭妇男”带的孩子智商更高
儿子生命中的头号女人是谁?
家庭教育中“规矩”不能少
猜你喜欢
你知道吗?家长如何指导亲子阅读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习惯
进行挫折教育的正确方法
激发兴趣才能让孩子专注
爱和尊重是孩子成功的基石
你知道吗?培育孩子自尊的方法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
你知道吗?孩子心灵健康五元素
培养幼儿记忆力的方法
你知道吗?父母溺爱孩子的表现
决定孩子的进步的原因
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6种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注意:家庭中的礼仪教育
教孩子有教养,有气质
这样做让孩子“爱”上洗手
早教对大脑发育的好处
早教误区要注意
1岁内婴儿早教
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请让孩子担负自己的人生
性格形成与早期教育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孩子的零花钱问题
怎样不让孩子迷恋电脑?
你知道吗?不要恐吓孩子
你知道吗?试论“早教”
15——18个月宝宝的早教
爷爷奶奶抚养孩子的11个提醒
你知道吗?按年龄段管教孩子的最
四个能力早教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能力
把孩子变成财富
你知道吗?如何帮孩子克服妒忌?
8大战术让孩子不再任性
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6件事剥夺孩子安全感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
培养孩子乐观性格的方法
你知道吗?从兴趣入手培养幼儿的
早期运动胎教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培养宝宝学习能力
早教要持之以恒
帮孩子插上兴趣和阅读的双翼
新生儿智力开发方法
引导孩子正确交友
打造适合孩子的家庭游戏环境
解读孩子的负性情绪
与孩子沟通应注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