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的孩子,有必要砸钱上兴趣班吗?_才艺培养-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才艺培养 >普通家庭的孩子,有必要砸钱上兴趣班吗?

普通家庭的孩子,有必要砸钱上兴趣班吗?

2018-01-29

研究证明,非认知能力(能坚持、能吃苦、能自控、好奇心)的培养,比认知能力(成绩好、智商高、够聪明),更加能够预测一个人的成功;

加强孩子非认知能力的途径之一,就是培养一门爱好,并坚持深入练习。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孩子喜欢练”和“家长供得起”两个条件同时成立时,培养兴趣对非认知能力的加强,才可能更有效。

普通家庭的孩子,有必要砸钱上兴趣班吗?1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毫不怀疑地相信,一个人的成功主要倚赖于认知能力,也就是可以在IQ测试中测得出来的智力水平,以及各种学习能力,要提高这些能力,就是尽早让孩子开始付诸练习。

这种“认知能力决定成功”的观点,叫做认知假设(cognitivehypothesis)。

不过,随着经济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以及神经科学家对于人类发展的深入研究,认知假设学说开始被广泛地质疑。

大量研究发现,对于一个孩子长远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并非我们在儿童时期给他们大脑灌注进去的知识,和发展出的认知能力,而是我们可以帮他发展出的一系列应对未来社会的综合能力——由坚持力、自控力、好奇心、自省力、Grit、自信心、社交能力组成的“非认知技能”(non-cognitiveskills),也叫作个人特质或者性格。

1.美国的GED项目说明,仅有知识不足以让底层孩子实现人生提升。

来自于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JamesHeckman曾经参与两个对认知假设的研究。

美国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发起了一个针对高中辍学者的培训项目,叫做GeneralEducationDevelopmentprogram(GED项目)。

这个项目专门针对来自贫困家庭、少数民族的高中辍学者,无需读完三年高中,只要得到GED项目的知识培训,再通过一系列学术测试,只要成绩合格获得GED证书,美国官方就假设他们获得了一个高中毕业生应有的认知能力。

也就是说,他们可以用很短时间获得相当于高中文凭的GED证书,之后就可以进入大学或者去找工作了。

按照常理,既然这些辍学了的孩子通过了考试、得到了GED证书,那么他们的智商水平和认知能力理应与正常高中毕业者相同,未来发展也不应该有什么不同。

可是事实令所有人意外,在对获得GED证书的孩子做了长期跟踪调查后发现,即使这些辍学孩子获得了GED证书,依然只有3%的孩子进入四年制大学或获得大专文凭,而正常高中毕业者有46%进入大学。

不仅如此,在日后的年收入、失业率、离婚率、吸毒率方面,持有GED证书的孩子,与高中辍学、且没有获得GED证书的孩子毫无二致。

这就是说,通过GED测试后获得的证书,并没能帮助辍学孩子获得更好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仅有知识不足以让底层孩子实现人生提升。

普通家庭的孩子,有必要砸钱上兴趣班吗?2

2.佩里幼儿园的实验说明,高质量的早期教育,不能给贫困孩子们长期的智商提升,但可以提供非认知技能,让孩子未来更容易成功。

获得了知识的孩子,为什么还会一路堕落到底?

Heckman教授在一篇论文中写道:

“获得GED证书,却依然很堕落的孩子,其实都是聪明却缺乏非认知能力的孩子。他们虽然能够通过认知能力测试,却无法为自己长远考虑、为一件事坚持到底,也无法做到自律自控。缺失非认知技能,才是他们失败的根源。”

为了验证“非认知能力比认知能力重要”这一论点,Heckman教授又参与了一项研究。

这项研究开始于1960年,在美国底特律市的老工业区,一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从黑人区招募了一些低收入、低智商的家长和他们3-4岁的孩子,这个实验主要想观察,低收入家庭儿童经过高质量幼儿园的教育,认知能力是否会得到提高,因为佩里幼儿园是一所两年制、高质量的幼儿园。

这些孩子被分为两组,一组孩子进入实验者选择的PerryPreschool(佩里幼儿园),另一组则被自然放养。研究者对两组儿童展开长期跟踪调查,直到当时的小孩子成为40多岁的中年人,Heckman教授在实验中期加入研究组。

研究结果令科学家们十分不解。

在刚开始的阶段,进入佩里幼儿园的孩子毫无疑问地得到了能力的提高,他们在认知能力测试中,获得了更高的成绩。不过意外的是,这种“智商收益”并未持久,到了孩子们都进入三年级的时候。读过佩里幼儿园的孩子,智商测试成绩与被放养的那组孩子毫无二致。就是说,一段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并未给贫困孩子们长期的智商提升。

又跟踪了数十年,他们发现,虽然进入佩里幼儿园的孩子没有获得持续的智商提升,但与另一组被自然放养的孩子相比,他们的高中毕业率、成年后就业率更高,在40岁的年收入高于$25,000,且犯罪率更低、拿低保几率也更低。

这证明,经过两年高质量早期教育的孩子,终究还是拥有更好的人生。不过,如果帮他们过得更好的原因不是智商提升,而是从佩里幼儿园学到的这些非认知技能。

研究者们发现关键信息在于小学老师对两组孩子“个人行为”和“社交发展”能力的评估。“个人行为”记录孩子骂人、撒谎、偷窃、缺勤和迟到的频率;“社交发展”记录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与老师同学的关系。这些和IQ无关的元素称为“非认知技能”。

“非认知能力比认知能力重要”这件事,有了确凿的实证基础。

3.优秀学生、历史名人都有非认知能力上的共同特点。

并非学习成绩和认知能力不重要,但我们无需过于强调智商、认知,而忽略了同样至关重要的非认知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拥有坚毅品格、自律自控,并能时刻保持好奇心、专注力,不拖延、社交强,那么学业出众、工作优秀其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如果你去查看跨越身份、阶层逆袭成功的人物传记,就会发现他们都有非认知能力上的共同特点。

与此同时,主创团队抽样调查了国内2008~2016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在与这些学生、毕业生的访谈中,我们也觉察到,这些孩子都有极其自律、善于自省、高度计划、好奇心强,以及与老师同学关系融洽的共同点。

当我们在谈论普通孩子如何成功时,不应该仅仅抛给他“好好学习”四个字,而是要认真考虑,在努力学习的基础上,如何帮助孩子们获得宝贵的非认知技能。

普通家庭的孩子,有必要砸钱上兴趣班吗?4

练习一门爱好,可以磨炼非认知能力

未来孩子与孩子的区别,就在于谁的家长意识到了非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并及早开始培养这些能力。

其中,进行一项爱好的练习,就是培养非认知能力的不错途径之一。

为什么要把爱好放在第一项呢?

这是因为,“努力学习、考好大学、找好工作”,已经是人人都知道的前进路径。但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有了路,我们需要另辟蹊径,找办法提高孩子的非认知能力。其中,练习爱好就是一个有效途径。

1.坚持下来的人,成绩更好、能力更佳

根据多年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拥有兴趣爱好,再加上练习和坚持,可以对孩子的成绩、性格、能力、学历,甚至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曾有一项实验(Eccles,2003),收集了美国密歇根市来自10所学校的1800个六年级学生的数据,并对这些孩子跟踪调查到21-22岁、25-26岁,研究发现:

那些发展了爱好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未来各个年龄段行为问题更少,吸烟、酗酒、吸毒、逃课几率更小,而且更能够享受校园生活、厌学情绪较少,并且大学升学率更高,也比没有爱好的孩子更愿意追求高学历,未来职业成就更高。

此外,有爱好的孩子社交能力、团队协作意识更强,在校内外更受欢迎;遭遇逆境时情绪更稳定,韧性更强,抑郁几率更小,精神状态更好;自制力、自尊心、自信心更强,对于自我认知也更为成熟和清醒。

普通家庭的孩子,有必要砸钱上兴趣班吗?5

2.有爱好的孩子在学业、社交、性格方面发展得更好

一方面,音乐、艺术、体育等项目的学习,的确有助于开发大脑潜力,也就是获得认知性的“硬实力”。

这是因为,0-12岁时孩子大脑的“黄金窗口期”,除了基本的思维、语言、阅读能力的发展,艺术的学习也能事半功倍地增强大脑灵活性。

有研究表明,学习并掌握一门乐器的孩子,普遍在数学方面的表现更好。此外,大脑中掌管音乐和语言的区域有所重叠,音乐和语言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有韵律、音调和节奏,所以孩子对于音乐的学习、感知能力,又会促进他们语言、阅读能力的发展。

还有研究表明,学习音乐可以增强空间感知、逻辑计算能力,对于科学、地理、历史、英语、物理等学科,也会帮助孩子增强理解。

同时,由各种激烈活动(庆祝、比赛、演出等)引发的激烈情绪,通常有助于激发肾上腺素,而肾上腺素又可以帮助激活学习活动所需的记忆力。

所以,有竞争意识和好胜心不是坏事,不应遭到家长的打压,如果你的孩子喜爱运动,体育类的爱好可以增强孩子记忆力,不妨试一试。

另一方面,学习、练习爱好的过程中,孩子能发展出非认知性的“软实力”。

孩子能够从中获取自制力、尝到成就感、得到自尊自信,并发展出一些为人处事中基本的价值理念,比如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全力去赢的拼搏感,以及应对失败的韧性锻炼,在应对枯燥训练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出非凡的坚持能力。

那些需要竞争的兴趣活动,能够培养出领导力、沟通力、表达力,还有竞争意识和人性洞察力。

普通家庭的孩子,有必要砸钱上兴趣班吗?6

3.普通家庭的孩子,究竟要不要坚持爱好?

值得家长注意的是,练习爱好,并非培养非认知能力的唯一途径,通过爱好加强非认知能力,只有在满足“孩子喜欢练,家长供得起”两个条件的前提下,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而如果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家长就需要进行再次权衡。

第一个条件是,“孩子喜欢练”。

每个孩子可能都会在遇到困难、感觉乏味的时候,对爱好失去兴趣,那么这时候,什么样的孩子需要继续鼓励练习,而什么样的孩子,就应该适可而止、放弃练习呢?

如果孩子只是偶尔有情绪抵触,但通过家长给予放松时间、进行兴趣引导后,孩子依然愿意练习,或者孩子本身就希望在这个领域成为佼佼者,那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平台期,鼓励他们坚持不懈、继续练习,顺便培养一下孩子的坚毅力。

然而,假如孩子对于学习的乐器非常抵触,甚至到了茶不思、饭不想,一提起乐器就火冒三丈、怒发冲冠的地步,那么与其让练习爱好影响亲子关系,不如果断放弃,让孩子通过运动、读书,或坚持其他事情,加强孩子的自控力、坚持力。

第二个条件是,“家长供得起”。

就好比钢琴,不知从何开始,钢琴似乎成为了中产家庭的标配,仿佛不然孩子学个钢琴,那么就彰显不出这个家庭的高雅品味,也无法让人看出父母对孩子不遗余力的培养。

于是,“学钢琴”便成为了无数孩子童年的家常便饭,当然也是部分孩子的童年阴影。

就像文章开头的故事,S君家里有钱,父母供得起,学钢琴不会太影响家庭财产状况,而S君不想练的时候,其父母面对“钢琴费用、学费、时间”等高昂的沉没成本,做出了“及时止损”的选择,而没有因为过多的沉没成本,而继续做出无谓的投入。

不过,对于很多工薪家庭来说,钢琴的学习费用,着实占了家庭预算的一大部分,如果再想找更好的老师,恐怕预算更加吃紧。

而对于这样的家庭,如果孩子像故事中的L君一样,天赋异禀、吃苦耐劳、懂事听话,再招老师喜欢,那么家长做出孤注一掷的选择,牺牲掉自己的事业机会,忍受着孩子对自己的厌恶,用严苛到不近人情的手段,逼迫孩子练习,那么我们无话可说。

但如果孩子自身天赋平平,家庭负担过重,父母就不应该再紧盯着沉没成本的可惜,也不要为了营造一种“富足中产、高雅品味”的假象,而持续在钢琴上做无谓投入,更不应该以“我都花了这么多钱”为理由,逼迫孩子练习。

这就和明明年入10万,却一定要让孩子读一年20万的贵族学校一样,也许你表面上让孩子进入了一个精英环境,但20万只是学费,要想真正融入这个圈子,孩子可能还需要每年几次国外旅行、参加各种烧钱的生日派对,再多学习几门“贵族爱好”,这些你确定都能负担得起吗?

最后的结果,依然是不被高层圈子所接受。

普通家庭的孩子,有必要砸钱上兴趣班吗?7

结论:

练习爱好,家长需要以平常的心态,接受孩子可能天赋平庸的事实,并做好投入打水漂的心理准备。

如果两个条件都满足,那么家长可以投入足够多,爱好应该也可以成为孩子人生的一大亮点;但倘若两个条件有一个不满足,那么就应该再三权衡;而若是两个条件都不满足,那么就果断放弃,人生还有很多条路可以走。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与“普通家庭的孩子,有必要砸钱上兴趣班吗?”相关文章
学演讲可以提升孩子的创造力
六种音乐启蒙智力的方法
“2018小小世界杯”—超萌兔
孩子学篮球的最佳年龄你真的知道
2-3岁培养绘画能力关键期
看过“普通家庭的孩子,有必要砸钱上兴趣班吗?”还看
让孩子轻轻松松学懂音乐
怎样教孩子学习写字?
让孩子的童年插上想象的翅膀
过度培养不利于宝宝成长
要不要让娃学武术?
猜你喜欢
老人带孩子到底哪儿不好
"人前教子"摧毁自尊心
建立规则能让孩子成功
父母不设限孩子会更优秀
家长,犯过这些教育通病吗
教育投资要从宝宝0岁开始
孩子被欺负该鼓励他还手吗
让宝宝快乐的7个小秘密
美国礼貌补习班教小孩用餐及沟通
10种溺爱,种种危险
为宝宝制定规则的几条秘诀
没有责任感的孩子
5个早教常识父母得了解
儿童精神医师不足300人
好父母应具备九大特征
八大家庭教育让BB受益
不分床,对孩子是利还是弊
培养好性格宝宝八大策略
培养完美女孩培养秘籍
跟元首学如何培养女儿
女孩要精养6岁前很重要
别以为孩子听不懂你的话
美国宝宝识字有绝招
让孩子不高兴的六件事
不同年龄孩子不同的教法
宝宝教育,不宜在人前
四种不同性格宝宝教养法
你想成为哪种妈妈?
糟糕的父女关系,会影响几代人
宝宝对秩序也有敏感期
优秀宝宝都有的6个特点
父母过度教育是育儿大忌
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
BB受不了挫折的"病因"
男孩就该“放着养”
“新父亲”的8个标志
推测杀人犯的童年啥样
雪宁:培养孩子的独特气质
家庭教育“三应三忌”
父母要智慧地爱而非溺爱
测测宝宝是哪种依恋类型
家庭教育中不可忽略的13件小事
孩子10岁前不容错过3件事
让孩子成为优秀孩子的捷径
父女关系,女人生命里的必要成分
应对男孩淘气的三个策略
这四句话父母不要轻易说
透析家教背后爸妈谁更难当?
0-8岁幼儿心理发育的关键
父母的十个好心办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