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惯大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被惯大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被惯大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2018-01-29

“惯子如杀子,溺爱出逆子”,这句话带来的恐慌,曾经贯穿一代人的成长。

无数家长将它放大,极端化,然后作为自己的育儿座右铭,用它剥夺孩子被爱的权利,毁掉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陈姐每次上街,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和父母亲昵,就会远远地站着,看上很久,然后长长地叹气。

陈姐的女儿十二岁,品学兼优,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可就是性格特别孤僻,而且讨厌与人肢体接触。

有次一起过马路,陈姐想牵女儿的手,女儿竟像触了电一般,一下子就甩开了。从那次起,陈姐开始观察,她发现,同龄的女孩子都喜欢结伴,勾肩搭背牵手挽臂,而她的女儿,却总是踽踽独行。

陈姐夫妇询问女儿,可孩子拒绝与他们沟通。不得已,带她看了心理医生。医生和女儿聊了几次,初步得出结论:幼时孩子长期生活在思想紧张、精神焦虑的心理状况中,长此以往,就诱发了肢体接触恐惧症。

而罪魁祸首,竟是父母的严格。

陈姐对女儿,从没惯过。一岁多自己吃饭,摔倒了自己爬起来,上幼儿园起自己洗小衣服,和小朋友起冲突自己解决。每当女儿撒娇或者求助,陈姐都会将她推回战场:“不惯你这臭毛病!”

女儿八岁时,有一次回家哭着和她说:“妈妈,你帮我去打小武!”陈姐不仅没问原因,还一脸嫌弃:“哭什么!没出息的样子!早跟你说那家人不好,你招惹他们干嘛!”

后来,孩子再没为任何事情求助过她。

孩子越长大越顺从,可看上去一点都不快乐,亲子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太过严格,就变成了冷漠。想起过去对孩子的严格,陈姐后悔不已,然而现在想要孩子敞开心扉,已经没那么容易了。

陈姐说:“在我们带孩子的那个年代,大家都说惯孩子就是杀孩子。为了让她独立,我只好狠狠心把她推出去。谁能想到,是这样的结果。”

被惯大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2

惯子如杀子,可这里所说的惯,是极端化的娇惯,是毫无原则的宠溺,是纵容孩子去挑战别人和社会的底线,而不是,连最基本的爱和支持都不给。

被严格要求的孩子,短线上很容易赢过同龄人。可将时间线拉长,就会发现,那些曾经以“为你好”为由的过度克制,都会变成孩子成人后无法疗愈的心伤。

就像陈姐的女儿,她从骨子里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出于自我保护,便把真实的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在避免灰尘的同时也隔绝了阳光。

这样长大的孩子,对于爱的把握能力往往会矫枉过正。因为她们没被正确地爱过,自然也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爱自己,更别提爱他人了。

有位旁人眼中优秀无比的女生曾在微博写到:我羡慕所有在坦然的爱里长大的小孩,像我这种从小到大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自己哭完自己擦眼泪的人,别人给得多一点就会惶恐不安,为了想要多一点点爱,又要去飞蛾扑火。

我很感谢父母让我成长为独立自由的人格,但同时也会觉得可惜,我知道自己错过了人与人之间很重要的东西:表达和接受爱的能力。

而爱,恰恰是人世间最重要的东西。

得不到时就飞蛾扑火,得到时又诚惶诚恐。在爱里患得患失的成年人,他们的字典里缺这两个词:安全和平衡。

被惯大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3

中国的父母,素来内敛,不会在言语和肢体上对孩子表达爱意。唯一的出口,就是行为上的体现。

可还是有许多父母,因为害怕惯大的孩子没出息,“理性”地关闭了这一出口。

这是一代父母的认知局限,也是一代孩子的隐痛。

我的好朋友一一,母亲早亡,又自小家贫,所以从认识起,她就一直带着两个标签:“单亲家庭”和“贫困生”。

可她身上,完全没有我们想象的那种自卑、自怜、自怨、自艾,相反,她很开朗,也很热情。对于家中单亲、贫穷的状况,毫不忌讳,说起来云淡风轻;有时朋友们物质上的帮助,她也会坦然接受,真诚道谢。

有一次,她讲了一件儿时的小事,我听了触动很大。

那次有个亲戚来家,拿了一小包糖。亲戚走后,父亲把一小包糖都塞给她,然后带她下地干活。那一整天,她都坐在树下吃糖,后来舌头发疼吃不下了,就把剩下的糖,都剥了糖纸泡入水中。

父亲收工时,她正在拿糖水倒地上吸引蚂蚁,于是嗔怪了一句:“臭丫头,宁愿喂蚂蚁也不知道给我吃一块啊!”

说这件事时,一一的语气是自责的,她说:“那时我真是不懂事,都不知道主动分享一块给爸爸吃。”

可她的表情,却格外的温暖柔和,似乎回到了过去的情境之中,变成那个被父亲宠溺着的幸福小孩。

听完那个故事,我忽然找到了一一出身贫苦却能豁达平和的原因。因为“惯”,因为父亲从小无条件的爱,让她的内心丰富而充盈。

哪怕贫穷,哪怕单亲,来自父亲那份深沉又直接的爱,就能给她足够的安全感。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一个被爱包裹着惯大的人,有着充足的爱的库存,所以内心充实,没那么在意外界的评价和影响,心态平和坦荡。

在爱中长大的人,才会修得一颗平常心。

《爸爸去哪儿》播了这么多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第一期时,村长对石头的一次小采访。

村长问:“你觉得爸爸爱你吗?”

听到问题后,石头眼神飘忽,脸上写着不自信和不确定。

他犹豫了很久说:“有时候会爱我吧。”“不爱我的时候,就不理我呗。”

石头的表情和话语刺痛了我心中那个没长大的自己,也唤醒了已成为妈妈的我。

世间没有一对父母是不爱孩子的,可是如果父母一点都不肯惯着孩子,传达到孩子那里,就会变成不一样的答案。

因为孩子的逻辑很简单:你不惯着我,就是不爱我。

而“父母不爱我”这样的想法,会写入孩子的潜意识,令他终其一生都逃不出“身后空无一人”的孤独感。

孩子,原本就是用来“惯”的。

被惯大的孩子,内心才会有充足的安全感,也会有勇气,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他们知道,父母是他们永远的退路和归属。

所谓“惯”,不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而是用爱去富养孩子。容许孩子在父母前面偶尔撒娇、偶尔自私、偶尔无理取闹,放任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

父母之爱,应该理性,可不应该过于理性。

所有的严格,都应该建立在充分的爱的前提之下。而充分的爱,表现出来一定是娇惯。

请多多地“惯”着孩子吧!趁他还小,还需要,还依赖。

别等孩子大了,远了,徒留后悔。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与“被惯大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被惯大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还看
模仿秀让内向女儿开朗了
宝宝学习双语的9个途径
四大暗示让孩子乖乖听话
人格培养从零岁开始
父母三件无心事最伤孩子
猜你喜欢
如何与四岁孩子愉快相处?
“影子爸爸”该如何回归家庭?
好家长,温柔对待孩子的慢成长
赢在起跑线,可是起跑线在哪儿?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怎么给宝宝做胎教?
孩子的N个敏感期行为你懂几个?
训练2-3岁宝宝的精细动作的小
家庭教育重要性
孩子只喜欢玩一种玩具有问题吗?
父母的说话语气决定家教成败
孩子到底要不要上早教班?
锻炼宝宝记忆力的6个小游戏
父母带亲孙子也要给钱吗?
适合学步期宝宝的益智小游戏
给孩子好的玩具,多少都带温度
孩子5岁前必学的7件事
陪宝贝玩玩具的小技巧
与宝宝沟通的小技巧
这样陪宝宝玩有益心智成长
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会分享
适当让宝宝做家务活有利于成长
促进亲子关系的小游戏
无条件的爱是培养孩子道德的最佳
专属爸爸和孩子的亲子游戏
亲子共读要坚持多久?如果可以请
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要把握这三个
想要孩子更优秀,深挖孩子天赋
假期给孩子报兴趣班?这份攻略请
如何培养宝宝的专注力
父母不会沟通,可能会影响亲子关
早期教育4大误区影响宝宝智力发
如何让孩子学会正确地“玩”
隔代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吗?
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
爱玩“过家家”的宝宝更聪明!
亲子关系影响子孩子的一生
想让宝宝听话,不如先听他的话
培养会玩的娃,才是高质量陪伴
适合居家玩的五种亲子游戏
宝宝不愿意去幼儿园怎么办?
右脑开发的16则亲子游戏
早教的五招识字方法,招招对症下
幼儿园总出意外娃们怎么保护自己
给孩子讲童话故事,警惕负面价值
孩子上兴趣班的年龄汇总,家长必
家长要遵守的七大教养守则
想要孩子顺利分房睡,家长应避免
5种识字游戏让宝宝快乐认字!
联想胎教,把“美”传递给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