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原则的父母,才会总是满足孩子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没有原则的父母,才会总是满足孩子

没有原则的父母,才会总是满足孩子

2018-01-16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几乎每天都包围在孩子提要求的声音里:

“让我再看一个小时电视吧”

“我要吃冰激凌”

“我就要现在出去玩嘛”

类似这样“得寸进尺”,“无穷无尽”的要求常常让很多父母不知如何是好。你满足一个,后面又会有好几个等着你。

然而现实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总是满足孩子各种要求。

不以为然型

如今家庭条件越来越好,而孩子只有宝贝一两个,父母乐意满足孩子各种要求,觉得不能亏着孩子,孩子开心当父母的也看着高兴。

甚至还有一些条件跟不上的家庭,哪怕倾其所有也愿意满足孩子,博孩子欢心。正如前段时间引发广泛讨论的“全民富二代”的病态现象。

心理补偿型

有些父母忙于工作,或是与孩子聚少离多,对孩子照料不足,心中有愧疚、亏欠感,便以物质满足孩子的方式,作为对孩子的“补偿”,得到内心的宽慰。

手足无措型

一些父母缺少经验,没有自己的教育原则,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不知道哪些可以满足,哪些是要拒绝,哪些可以延迟满足,就干脆都满足。

 

其实,不分时间,不顾孩子的长远发展,一味全盘满足孩子要求,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

孩子会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贪心、自私,生活、学习习惯差、缺乏自律能力,最终表现为情商能力不足。

变形记里某一期的主人公,跟爸爸关系很差。一天晚上打电话让爸爸给他买最新的iphone回来,并声称“不买回来就死外面”,由于时间太晚爸爸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买回来,结果一回家就被这个儿子拳打脚踢,满嘴脏话。

还有社会上的啃老族现象,大学生毕业了还不愿意工作,依然索求无度,让父母供养着自己。

这些让人痛心疾首的例子,无不体现着毫无原则满足孩子要求对孩子身心的毒害。

想要孩子获得长久的幸福,父母就要对孩子的欲望有所节制。

1.尊重孩子,凡事平等交流

不要一味满足孩子所有要求不意味着全盘否定,孩子的某些要求或许不合时宜、或许有点过多、也有违反家中规矩的,但是是可以理解的,想多吃点冷饮,多看会电视,偶尔想偷个懒,都是人之常情,大人也有想放纵的时候。

关键在于父母的态度,不要像针尖对麦芒似地严辞拒绝,或是狠狠教训一顿,孩子感觉自己得不到理解,对这种拒绝方式十分不满,就喜欢用撒泼打滚、无理取闹的方式表达出来。

并且孩子下一次根本不敢来征求父母的意见,需求被压抑,或是偷偷去做根本不让父母知道。

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的这些需要,并采用温和的态度与他商量。孩子其实并不贪婪,很好协商,并且能够体谅别人。

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心理需求被认同,哪怕被拒绝了,也是感觉舒服的,并且比较容易接受这个结果。

2.适当满足,适当拒绝

成语“欲壑难平”,说的是如果纵容欲望,欲望将是无止境的。

无节制的孩子,吃喝玩乐只要说一声,随时都可以得到,没有计划性,也不需要为此付出努力,那么在孩子的世界里,这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提的要求只会越来越多

既不会因为得到而珍惜,更不会因此而感恩。

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要选择性满足,对于不恰当的要求坚定拒绝。不要因为孩子的无理取闹或是撒娇卖萌而轻易妥协。

有原则的家长,才能培养出懂得控制欲望的自律型孩子。

拒绝的方式很重要,态度温和而坚定,在尊重孩子、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拒绝孩子,更利于孩子接受,以后想提出什么要求时,敢于并乐于征询父母的意见,积极与父母商量。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3.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等待

美国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通过跟踪这些孩子整整20年,心理学家得出结论:能够克制欲望的学生,学习成绩要比那些受不了糖果诱惑的的学生好很多;参加工作后,他们从来不在困难面前低头,总是能走出困境获得成功。

人没有耐心不仅事业上难以成功,就是平时处理日常生活也会出现许多问题。由此可见,具备忍耐力,能够等待,可以帮助人们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成功。

家长要让孩子在期待中实现愿望,学会在等待中体验这既煎熬又幸福的过程。

比如孩子爱看电视,不要让孩子一直看好几个小时,而是规定每天只能看两集动画,让孩子期待每天的动画片时间;比如孩子喜欢吃冰淇淋,不要无限量供应,每天给孩子一支到两支,让他对美味有所期盼。

习惯了在期待中获得满足的孩子,才能学会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为自己的要求被拒绝或暂时被拒绝而“大动干戈”,将来也能学会面对诱惑,有自控力。

4.教孩子学会感恩

普通条件的家庭里,父母越是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越容易没出息,觉得啃老是理所当然,也越是虚荣自私。这些隐患多数都是家里从小就埋下的。

不少父母不遗余力地爱自己的孩子,倾其所有给孩子他们能给的一切,但他们的付出不仅没有换来孩子的满心感激,孩子还总觉得自己不幸福。稍有不如意,就怨天尤人。

学会感恩,孩子才能明确责任与担当,体味真情、感受幸福。

家长要引导孩子参与到感恩的行动中来,从最基本的待人接物中互道感谢,到帮妈妈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帮爸爸捶捶肩膀,日常的小事中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此外,一个人是否有感恩之心,与他所处的环境,所受到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父母也要做好榜样,尊老敬老,善待身边的人和事,对生活、对亲人朋友常怀感恩之心。

中国有句古话说“惯子如杀子”,当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想事无巨细都帮孩子承担的时候,其实就是在给他们的成长制造阻碍,忽视了他成长所需要的磨练和对欲望的选择、克制。

一个不曾被拒绝的孩子长大后是经不住挫折考验的,为了孩子的幸福,父母要学会理智满足、适当拒绝,不要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与“没有原则的父母,才会总是满足孩子”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没有原则的父母,才会总是满足孩子”还看
生后30分钟吸吮乳头好处多
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来自父爱的影
家教要以“成人”为主要目的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
猜你喜欢
巧施妙招让你如何培养孩子的耐心
依恋行为有利孩子心理健康
请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
如何让胆小的儿子变胆大?
夸奖是提升孩子自信的良言
让爱从小充满孩子的心灵
7-8个月宝宝都有哪些心理特征
孩子有自卑心理怎么办?
美国人是怎么带孩子的?
美国父母这样培养BB幽默感
家教过严孩子易患强迫症
让孩子克服怯生的游戏
幼儿学乐器多大最合适?
过分疼爱易引起宝宝心理障碍
爱哭闹宝宝的心理解读
抓住儿童性教育的5个关键期
父母怎样调教个性软弱的孩子?
家长如何矫正孩子的任性?
宝宝5大人际交往难题
莫忽视孩子的成长烦恼
宝宝逆反心理的处理方法
怎样防止孩子产生过分依恋?
顺应婴幼儿从依恋到独立的规律
开启宝宝社交能力的5个策略
每天给孩子三个拥抱
缺乏耐性孩子的特征
孩子的喜怒哀乐,家长你读懂了吗
父母离家早孩子心理健康差
家长应该让孩子“先爬后走”
必知:7个习惯决定孩子命运
婴儿心理特点
教给孩子交朋友的7大秘诀
孩子害怕时家长怎么做
宝宝学爬行你需要知道的5个问题
哪些声音给会给婴儿安全感
缓解叛逆期亲子冲突
宝宝未爬先走有隐忧家长需注意
如何与家里的犟孩子好好相处?
父母该怎样对待幼儿教育?
婴儿情绪,家长你知道多少?
宝宝怕生妈妈该如何应对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应注意十点
为胆小害羞的宝宝“壮胆”
用心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
绝不能迁就宝宝的4种坏习惯
亲子不应忽略“心理抚养”
1-3岁宝宝的人际交往特征
破解宝宝的8种难搞行为
要孩子听话,请先处理好他的情绪
3种行为危害儿童心理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