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不是爱,是以爱为借口的发泄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打孩子不是爱,是以爱为借口的发泄

打孩子不是爱,是以爱为借口的发泄

2017-12-06

这几天,微博和朋友圈被一个视频刷屏了。

一个4岁左右的小女孩在超市哭闹,被一个男子一巴掌打到鼻血狂流,超市工作人员见状帮忙擦拭,让人震惊的是,该男子二话不说,又是一巴掌……

打孩子不是爱,是以爱为借口的发泄1

图片来源:网络

事后据公安局的调查,打孩子的是孩子的亲爷爷。

看到这里,你一定和其他网友一样气愤:这是亲爷爷么?居然对自己的孙子下手这么狠!

其中一个网友的留言,分外刺眼:

幼儿园老师这么干会被拘留,爷爷对孙女这么干估计啥事也没有,这就是国情,这就是打出来的中国教育。

这是根植于文化的暴力式教育。

 

我小时候也老挨打啊,不是也很好么?

不用怀疑,视频里的爷爷,一定是在威权教育下长大的那一代。在他们甚至很多当代父母看来,「我小时候也被打过,不也没什么吗,还不是健健康康长大了?」

然而这背后逻辑是说不通的。

被打的孩子长大以后「没有人格扭曲」,并不能证明「家长打孩子是合理的」。

打骂对孩子并不是没有影响,而是有的家长选择忽视,选择认为没有影响。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被父母暴力对待过的中国孩子也会在成年后出现大规模的心理创伤吗?」,下面的4000多条回答里,是一个个儿时被父母打骂的故事。

其中一个知乎网友说,自己成年以后,性格中始终有胆怯、敏感甚至刻薄的成分,他总能在自己的行为中看到父母的影子,知道这样不好,但又改不掉。虽然整体上「还算是个好人」,但「本来可以变得更好」。

来自父母的伤害,可以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孩子的心头。

我们想让孩子记住大人给予的每颗糖,但孩子记忆最深的,却是鞭子和疤。

孩子不听话,打了就打了呗,还能怎么样?

能怎么样呢?

可能也就是像这个爷爷这样,打得孩子喷鼻血吧,最多也就是把孩子打死打残吧。

你一定会说,这太夸张了吧。

没错,也许大部分情况下,打骂确实不会对孩子造成很严重的身体伤害。有些文章甚至会告诉家长,「2岁以下、6岁以上的孩子不能打」「孩子哪些部位不能打」:

换言之,只要掌握好年龄、部位,就可以打孩子了?只要掌握好打孩子的「度」就行了?

不打不成器,不打不孝顺,不打不优秀。

崇尚拳脚教育的家长,本质上都只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我的孩子,我自己知道轻重。」

可是,孩子不是一本书,一个洋娃娃,不是猫猫狗狗,他是一个人。

总有一天,你的孩子将离你远去。下手前先想想,你希望离别的那一天他最后记住的是你打他吗?

 

不打孩子,我还能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

「说了很多遍都不听,不打根本记不住。」

「现在不好好教育,以后还会再犯。」

对于这类家长来说,打骂似乎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打完以后,看起来孩子是听话了,事情圆满解决。

就像这个爷爷一样,孙女哭太烦,说了不听?那就给你一巴掌,让你再闹。

但孩子顺从听话,不是因为觉得自己错了,她只是向恐惧屈服,她记住的,也只有你的愤怒。

图片来源:网络

一个朋友家里是个儿子,他经常说「男孩不能惯养,该打就得打」。每次孩子犯错,首先就是一顿「竹笋烧肉」。

就这样从幼儿园打了三年,直到他儿子上了小学一年级,上周有一天因为不想写作业和爸爸闹脾气,朋友拿起尺子扬手就要开打,他儿子哭着的说了一句:「爸爸,你一直打我,你还想打到什么时候?」

朋友当时就愣住了,放下了尺子。

「我意识到一个问题,不能再打了,等有一天孩子大了我打不过了,我该怎么办?」

打骂从来都不是爱,而是一种教育上的偷懒。那些靠打靠骂达成的目的,其实靠耐心和沟通都是可以做到的。只是,很多家长没有耐心或不愿意付出精力去学习解决。

我们甚至懒得去了解孩子每一个举动背后的原因,而只想要一个高效解决问题的办法。

打孩子不是爱,是以爱为借口的发泄5

我知道打孩子不好,但有时候情绪上来,真的控制不住。

你可能会说,上面这三种情况都很极端,你其实也不想打孩子,自己疼都来不及。

可有时候真的是情绪来了控制不住,孩子哭闹的时候,特别是公共场所众目睽睽下,腾的一下就怒了。

我们曾经也过好几篇关于家庭关系的文章,收到了很多父母的留言,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表示,每次忍不住打完孩子自己也万分后悔。

孩子小时候,担心被其他小朋友打不会还手;

孩子上幼儿园了,担心孩子被老师打;

孩子上学后,我们担心孩子在学校被欺负。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害的成长,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危险,孩子受伤后可以回家,家里有父母可以依赖。

但如果孩子在家里受了伤,他们能躲到哪儿去?

所以,再难,也请学着理解孩子,学着改变自己。下一次发怒的时候,快速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冷静一会。下一次,不要被自己的情绪支配。

郑渊渊洁在作品《父与子》里写:

「打骂孩子的爸爸都不是男子汉,是懦夫……孩子是你生的,如果你不满意,就打自己。打孩子算什么?又不是孩子非要让你把他生出来的。」

生孩子很简单,养育一个孩子却很难。

为人父母是很辛苦的,可我们既然已经选择成为父母,不就要承担吗?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与“打孩子不是爱,是以爱为借口的发泄”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打孩子不是爱,是以爱为借口的发泄”还看
零下10度,幼儿园坚持全天户外
孩子被打,却不敢还手
孩子在园里这些事情很重要
寒假不规划开学差距大
你知道吗?男孩的安全感来自于妈
猜你喜欢
别老说“不要你了”
母爱或影响孩子恋爱心理
兴趣班不应是快乐童年的负担
切忌:这些育儿“高频率语句”
别为宝宝的错误找理由
拼养孩子有风险需谨慎
让宝宝的听力更灵敏的方法
别嫉妒孩子“黏老人”
父母4种行为,孩子伤不起!
有一种伤害叫“无微不至”
血型不同读书方法也不同
多元智能让学习成为乐趣
父母容易误解孩子的几个细节
教育孩子的6种错误态度
宝宝双语教育的4大误区
3D电影,儿童不宜?
童趣:人生起跑线的着力点
国外大亨对孩子的“苛求”
让孩子做“不听话”的小朋友
规矩与爱成就宝宝未来
情绪管理优质父母的第一堂课
家庭教育存在的极端问题
有趣的各星座BB挨批评反应
少儿英语并非“上班”越早越好
父母在亲子游戏中的6种错
5种游戏方式逗宝宝很危险
中土VS西洋育儿观念对对碰
中国宝宝最欠缺的早教是什么?
传统vs域外:洋为中用的育儿观
幼儿情商教育3大误区
孩子跌倒,不扶就完了吗?
现代教育讲究“穷养”宝宝
当着孩子面能不能吵架?
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力水平更高
人前教子不利孩子自尊心
影响孩子成长的10大误区
教得越多可能越糟
向犹太妈妈学习智慧育儿经
宝宝七宗罪父母必须说不!
莫把早教变成对宝宝的早虐
解析三大育儿“慢”养攻略
“穷养儿,富养女”OUT了吗?
兴趣班4误区,你犯了几个?
李开复:“给家长的育儿妙方”
王菲:父母为什么需要学习?
你对孩子说善意的谎言吗?
子宫里面的多胞胎世界(图)
别让夫妻教养不同调伤了孩子
80后父母多陷养育焦虑
书法家王羲之劝子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