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就用食物奖励,这样很毁孩子!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听话就用食物奖励,这样很毁孩子!

听话就用食物奖励,这样很毁孩子!

2017-11-08

很多时候,家长会在不知不觉中把食物当成育儿工具,控制、诱惑、处罚……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和食物的关系变得扭曲而不健康,对孩子影响深远。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从食物中获得营养,能够与健康的食物做朋友,远离不健康的食物。可是,就像中了魔咒一般,长辈将食物作为工具的做法一不留神就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让我们陷入误区里。

常见误区1:食物当奖励

“只要你听话,我们就去吃XX。”

这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很多父母都会说:“宝宝乖,我们就吃一个冰激凌。”“宝宝今天睡觉好,奖励一个棒棒糖。”但是,他们不知道这样做会对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

用来奖励的食物常常是不健康的食物或零食。这些食物一般的特征是:高热量、没有太多营养、口感比较好,平时吃不到的。

这些食物由于平时稀缺,再加上积极的奖励,其实已经在宝宝的心理层面建立了关联——

他会觉得被奖励的食物是特别好的。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只是父母无意中给宝宝造成了这样一种不正确的关联。

听话就用食物奖励,这样很毁孩子!1

常见误区2:食物当慰藉

“把这颗糖吃掉,会让你心情好一点。”

还有些父母在孩子心情不好时,或者哭闹时,就用蛋糕、冰激凌或者糖果来哄孩子,这也是一个常见的误区。

人在心情不好时,由于生理机制的反应,本来就会多吃甜食,如果父母再进一步强化,就会让孩子产生不恰当关联。

孩子上小学或者成人之后,可能会出现遇到挫折或压力通过吃不健康的东西来缓解压力。这种牢固的心理慰藉就是小时候不恰当的关联所引起的。

现在有很多人失恋了或者工作压力大时,就开始暴饮暴食,或者吃高热量的食物来缓解压力,比如炸鸡、巧克力、热可可、蛋糕等。(原来院君的暴饮暴食是从小埋下的隐患……)

如果在孩子小时候,父母提供的慰藉食物是健康的食物,他长大以后也会偏爱这种食物。哪怕在压力比较大时,他也会选择健康的食物和方式,因为这种选择代表的是安全感,是心理抚慰。

常见误区3:把食物变成愧疚

“把盘子里的东西全部吃掉,还有很多小朋友在挨饿。”

还有很多家长会规定孩子吃一定量的食物,如果孩子吃不完,会告诉孩子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的小朋友没有饭吃,不能浪费粮食,必须把碗里的食物吃完。

确实,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但有时候家长给孩子的分量确实太多,超过了孩子的需求。如此下去,孩子不容易建立对食物的控制感,反而容易被食物控制。

现在都倡导吃到七分饱,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人不多。

这是因为我们常常缺乏对食物的控制感,很多时候虽然已经饱了,但是如果不把盘子里的东西都吃完,如果不感觉吃饱了,心里就会觉得不舒服。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是来自于小时候我们常常被告知:“这一盘东西你必须得吃完!”

于是,我们失去了食物的控制感,被食物控制了。这也是造成一些饮食障碍的原因。

因此,从小建立对食物的控制感,让孩子与食物建立良好的关系其实非常重要。建立吃饭的控制感,比较好的做法是让孩子自己来决定吃多少,而不是一定要限制他必须得吃完。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放到碗里的东西必须吃完。但是,我不知道你可以吃多少,所以,你自己可以每次都少一点,如果不够吃,可以多来几次,直到你自己觉得够了为止。”

听话就用食物奖励,这样很毁孩子!2

常见误区4:食物当处罚

“把蔬菜都吃光,否则别玩游戏。”

还有一个常见误区就是把食物当做处罚。我们发现,把食物当作奖励时,奖励给孩子的都是零食或不健康的食物,而把食物当作处罚时,处罚孩子的食物往往是孩子不喜欢吃的健康食物。

奖励不健康食物:巧克力、蛋糕、冰激凌……

惩罚健康食物:胡萝卜、苹果、大白菜……

如此一来,孩子跟健康食物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更加恶劣了。有些孩子会在大人的强迫下吃掉食物,但他的心里非常抵触。此时,跟食物相关联的是孩子的负面情绪。

基本上可以预料,如果以后没有人强迫,孩子是绝对不会吃曾经被逼迫吃的食物的,因为这个食物在他的心里已经象征着处罚与痛苦了。

甚至,他会将这种厌恶情绪泛化,如果一盘菜里有某种食物,或者像某种食物都会觉得厌恶,而且会非常敏感。

这其实也是人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起作用。孩子一旦讨厌某种事物,这种厌恶的泛化比积极的泛化会更快,而且影响更大。

人有独特的学习语言的能力,能够把事物的概念、意义、功能进行关联,所以我们可以把健康食物与积极的情绪、情感、乃至积极的认同,转移到吃健康食物这件事情上。

如果父母希望能够培养宝宝一些较好的心理品质,或者说希望宝宝能够吃一些健康的食物,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关联,而不是让不健康的食物与好的情绪情感关联,或者让健康的食物与不好的情绪情感关联。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与“听话就用食物奖励,这样很毁孩子!”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听话就用食物奖励,这样很毁孩子!”还看
教你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8招
父母需要掌握的七大早教方法
“伪娘时代”我们如何养儿子
0-1岁宝宝发育全过程
宝宝睡眠的六大黄金法则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父母要不要统一战线?
玩具噪音会损伤宝宝听力
5个特征说明孩子被宠坏了请立即
儿童智力认识的三大误区
埋没聪明宝宝的4大误区
常见的错误育儿用语
让孩子吃苦受累的好处有哪些?
幸福家庭必备7要素你家有么?
10本,可以“玩”的图画书
日本培养天才的13绝招
早教的原则妈妈们都知道了吗?
教你如何读懂婴儿的肢体语言
让宝宝在家即可拥有全英语环境
最好不要让婴幼儿看电视
男宝女宝大不同做合格的“守望者
孩子上早教要防被“忽悠”
儿童学英语启发兴趣更重要
美术班害了孩子吗?
早教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什么要进行
伊顿蒙台梭利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体商,宝宝健康成长的基石
脸型也能反映宝宝智商
教育路上你是第几层父母?
孩子的玩具,不要太复杂
儿童成长不可缺少运动
依赖书本将扼杀孩子创造力
世界名人与蒙台梭利
中国家长的4大早教误区
涨姿势:男孩节的习俗你造吗?
别忽略宝宝体商培养敏感期
国外教育的成功典范!
教育孩子失败的原因
应试教育让孩子累死在起跑线
瑞典幼儿园里的“强盗逻辑”
宝宝扔摔玩具也是学习
幼儿英语学习窍门先游戏后开口
三个爸爸的育儿经
避开家庭教育中的“坏苹果效应”
注重提高孩子“体商”
电子产品让孩子很受伤
隔代教育必须纠正的那些误区
宝宝认字,怎样教才是更好
走出孕育“神童”的误区
早教误区,家长你有木有?
如何让宝宝感受音乐节拍
让1岁的宝宝疯狂爱上英语
出生时间决定宝宝性格?
开发幼儿智力谨防三误区
早期教育注意四个误区
宝宝才艺怎样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