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自己放假,对家庭教育很重要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妈妈给自己放假,对家庭教育很重要

妈妈给自己放假,对家庭教育很重要

2017-10-24

一个完全把自己完全牺牲掉的母亲,对孩子和家庭反而是压力,这些压力最后都会回到家人身上。

妈妈尝试给自己放假,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放手”、懂得适当“交棒”给爸爸。

 

每周六的上午,我带孩子去参加兴趣班,总会看见这样一位爸爸,这位爸爸独自坐在小小班(3-4岁)教室的门外。

要么把电脑放在腿上,忙一会自己的工作,要么带一本书来,一个人安静的看书。

每每儿子下课出来,他总是牵起儿子的手问:“一会你想去哪玩啊?我们去骑单车?滑轮?还是踢球?”

班上有个妈妈好奇,问他:“怎么总是见你一个人接送孩子啊,他妈妈呢?”

爸爸回答:“我们家有个传统,就是每周给孩子妈妈放一天假。她跟朋友去聚会,我带孩子出去玩。”

同班几个妈妈听完爆赞:“天啊,你这爸爸也太好了!觉悟太高了”,“瞧瞧,这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爸爸”……

这位爸爸腼腆笑着答:“没有你们说的这么好,但这确实是我们家自己长期的‘实战经验’得来的……如果家里有一个人长期为主带孩子,那么建议每周至少要给她们放真正意义上的一天假。”

这个爸爸给我们讲起了他们家的故事:

孩子半岁那年,本来帮着一起照顾孩子的外婆,因老家有事不得不回去。

一时没有人可以再过来帮忙,养孩子的重任就瞬间落在妻子身上。

“她本来自己有工作,可为了孩子,就先辞了工作。

一开始还算好,可没多久我发现本来为人处世特温和、圆融、得体的一人,却也经常情绪失控、气急败坏。

好几次我下班回家,都明显感觉她在强忍着、压抑着自己的怒火和烦躁。”

大概是因为这位爸爸家里没有老人帮忙,自己参与分担的家务事也多。

对于带孩子的繁琐和凌乱,他懂:

“我发现带孩子、尤其照顾小宝宝,真的特别琐碎具体。

你刚收拾好的房间,他转眼就能给你弄乱;

你试着跟他沟通,他完全不懂你在哪一国;

他只要醒着,就精力特别旺盛;

还特别不愿意自己玩,分分钟都要人陪着。

要是再遇上生病或者夜里不睡……

所以,真不奇怪我老婆原先那么好的脾气,那时也常常崩溃”。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位爸爸开始反思:

与其周末总是两个人一起带孩子,倒还不如自己多担当一些。把老婆解放出来,争取每周给她一天假。

“真的,长期带孩子的人神经崩得太紧了。

且一直处于高压、高强度、高焦虑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危险”,这位爸爸强调原因。

所以他励她一定要有休息,而且是“彻底的休息”。

“不是在家歇着、帮着看着,而是要‘抽离’出去,和朋友一起聊天逛街、看场电影、换个心情……

毕竟她的心情好了,孩子才能真正得到快乐嘛。”

如今,他们的孩子上幼儿园了,妈妈也重回职场了。

但家里却依然延续了这个“传统”。

“其实你看着她每周能有一天,从工作和家务中解脱出来,把自己打扮的神采奕奕的出门、再开开心的回来,作为丈夫也挺有成就感。”

这位爸爸继续说道:“况且,有时我遇到周末加班或者连续出差几天,都是他妈妈在后方全力担当和支持。”

懂得给妈妈适当放假的爸爸,不过是懂得:

妈妈的好心情,才能带出快乐的孩子,更是幸福家庭的重要基础;

爸爸主动关怀,也能得到更多体贴,更是一家人合力向上的关键。

美国知名作家琼·安德森也曾写过一本《好女人,翘家去》的书,倡议作为妈妈,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小假期。

哪怕只是从小的片刻开始,也需要暂停工作和家务,真正留点时间给自己。

因为,天生的母性、社会的期待,很容易让新手妈妈在进入这个角色后,不自觉的陷入一种“无我”模式,对孩子投入过度的、无止尽的爱……

而这样无论对妈妈、孩子,还是整个家庭,都是一件太过恐怖的事情。

我想起我身边的一位宝妈,这位妈妈一直性格要强。

生了孩子后,为了努力平衡家庭和事业,她几乎是倾尽全力。

从生了女儿还在做月子起,就每天用小笔记本记录孩子的喝奶时间,在固定的时间内给孩子洗澡、听音乐、擦拭肚脐;而自己只是潦草的扒饭、冲澡、小睡一下。

产假结束后,她每天一下班又进入另一种“紧张状态”。

她坚持要求奶奶做育儿笔记,一下班就严格查看。之后自己继续按照日程表,不辞辛劳的给孩子讲故事、做辅食、上早教……

可据我所知,她五岁的女儿如今并不“领情”。经常在家大哭大闹、调皮叛逆。

还曾说“我最讨厌的是妈妈”。

为什么?

因为一个完全把自己完全牺牲掉的母亲,对孩子和家庭反而是压力。

这些压力最后都会回到家人身上。

妈妈懂得给自己放假,爸爸懂得给妈妈放假。

其实就是希望她在工作和孩子之余,也能有一小块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兴趣爱好;而不是把所有的精力和情感都聚焦于孩子,让孩子无辜承担着莫大压力。

一个好的妈妈,也永远是一个好的自己。

其实现在,妈妈们每年有一两次约上闺蜜的“翘家度假”,已成为一种既时尚、又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的好多朋友都有过这类的经历:

找一个忙里偷闲的周末,不带孩子、不带老公,穿上压箱底的大长裙和高跟鞋,去某个角落来一场致青春式的行走、嬉闹和夜聊……

摆脱固化的生活模式,首先是对自己的一种刷新和补给。

同时,也能让亲子关系在短暂分离中,既更加亲密又相互独立。

如今,大部分的传统家庭依然以妈妈带孩子为主。

而妈妈尝试给自己放假,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放手”,懂得适当“交棒”给爸爸。

我朋友的一位姐姐,两个儿子的二胎妈妈,去年因为一次难得的晋升机会,不得已每周末需要抽身三小时,去参加一期职业培训。

爸爸和哥哥体恤妈妈这些年为家庭的付出,决定全力支持。

可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每周她缺席的那个下午,家中三个男人一台戏,且还上映的很精彩。

哥哥点菜、爸爸做饭;

哥哥读书、弟弟听书;

哥哥擦桌子、爸爸洗尿布;

弟弟玩玩具、哥哥总调度……

他们在分工和互动中,相互学着照顾、妥协、等待和理解。

其实,一段好的家庭关系,不是伴侣始终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孩子永远是个嘤嘤待哺的孩子;而是每个人都能在这段关系中,既有所成长又相互成就。

而每一次成长的惊喜,就藏在爸爸给妈妈的假期里。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与“妈妈给自己放假,对家庭教育很重要”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妈妈给自己放假,对家庭教育很重要”还看
幼小衔接:家长可以通过游戏进行
幼儿园开学季,幼教专家送爸妈一
母亲逼4岁女儿每天拿刀做菜原因
儿童多动症的饮食调整
幼儿园宝宝冬季穿衣指南
猜你喜欢
孩子天生都是心灵感应大师?(2
掌握向孩子示爱的25种方法
父母是儿童道德品质第一责任人
测试宝宝是不是天才
解析宝宝的“恋物”情结
激活孩子的语言能力
测测你家小宝属于哪种气质
家长不良心理暗示让BB变坏
爸爸九大秘诀巧赢BB“芳心”
避开5误区练就巧嘴宝宝
让保姆带孩子有哪些坏处?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
关于按摩
宝宝性格由指纹决定?
父母越溺爱孩子越叛逆
孩子心里有3个小人儿
透视宝宝的“七情六欲”
当BB遭遇嘲笑父母该怎么做
4招解决孩子争宠问题
BB语言发展家长能做15件事
孩子的儿语,你懂吗?
宝宝8大行为分清情况再制止
如何巧答孩子的性问题
孩子睡眠发展的里程碑
孩子越小,情绪感受力越强
家有淘小子家长们别掉以轻心
揭秘0-6岁宝宝9大聪明预示
让孩子最没安全感的四句话
家有宝宝爱生气怎么办?
认生的孩子更聪明?
建立良好的就寝流程
五大窍门让孩子拥有良好心态
让孩子开朗乐观的8点建议
韩国妈妈不怕孩子摔
该不该教孩子早点识字?
七妙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掌握表扬小技巧避免负效应
早教机构怎样选才更合适
男女宝宝的智力有什么差距
关于语言爆发期与个体差异
宝宝“3分钟热度”其实非坏事
历数十二星座宝宝谁更聪明
培养宝宝三大动漫典范气质
孩子天生都是心灵感应大师?
如何对待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10种“默爱”让宝宝加倍幸福
5原则+5场景转移BB注意力
3岁前的记忆去哪儿了?
文静宝宝不等于没有多动症
四招让男宝宝远离娘娘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