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改善亲子关系 10句话就搞定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怎样改善亲子关系 10句话就搞定

怎样改善亲子关系 10句话就搞定

2017-09-1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常常会听到一些孩子对父母的不满或者家长对孩子的抱怨。和谐的亲子关系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围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定居美国的资深教育研究者、专栏作家南桥参加了一个关于亲子关系的课程。在课上,南桥不断听到一些同样的主题在重复,他将其浓缩为十句话,基本概括了美国人的家庭观念,对其他文化家庭同样有借鉴意义,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Icare.(我在乎。)

家庭成员之间说我不在乎(Idontcare.)可能是很危险的事。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和无所谓。父母和孩子之间,理应相互关心对方的福祉,看有什么事情让对方开心,尽量避免让对方难过,让对方摔跟头。如果一切都不在乎,家庭成员之间就会各顾各,相互孤立,如水上浮萍。而在乎,如同纽带,让家庭成为一个紧密的集体。

2、Youcanhaveyourspace.(你可以拥有自己的空间。)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空间,孩子不需要你的24小时环绕立体声包围。孩子非常珍惜自己的生活空间,有时候需要和父母保持适当距离。有些话,没有必要一再唠叨。给他人一点空间的同时,也给我们自己一点空间。有安全的距离,反而会让关系更亲密。就好比树一圈篱笆,反而能让邻里相处更和谐一样。

3、Letstalk.(我们聊聊。)

孩子和父母发生矛盾,不如找个双方都很放松的场合,比如咖啡馆,茶楼,用我们来谈谈开始,推心置腹谈谈。话闷在心里,误会了他人看不见,委屈了他人也看不见。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不会长脚跑。回避是不行的,因为一转角,问题接着又和你撞见。不如直面问题,面对真相,那真相让你自由。可是在生活里,多少人在过着捂着耳朵吃炒米--自己哄自己的日子啊!与其在背后论他人的短长,使得话传来传去传走样,不如直接和对方说。这很难,可是谁许诺过关系的经营容易呢?

4、Letsforgetandforgive.(尽量忘记并原谅。)

宽宏大量的大道理谁都懂,但落实到具体人身上就难了。家庭内部,相互之间有所得罪,要是计较下去,一环套一环,错误和冒犯相互纠结,没有理得清的时候。外人往往都明白清官难断家务事,不多插手,可是自己怎么办呢?快刀斩乱麻的办法,只能是忘却和原谅。记仇可耻,原谅高贵--这种品质,违反我们的本能和人性,如逆水行舟,但也往往是我们摆脱关系困境的唯一办法。这是日后夫妻关系中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但对大部分人来说,这胸怀是练出来的。得从小就让孩子练习,使得他们把忘却和原谅当成理所当然的事,这样他们以后的各方面人际关系更和谐。

5、Youvegotanangerissue.(你好像有怒气问题。)

很多家长忽略青少年发怒这些性格上的因素。当今社会戾气很重,人人都一肚子愤怒。有时候,表现出义愤,使得我们显得富有正义感。美国人往往把愤怒看成是一个不好的品质。常发怒的人,被视作有怒气问题(angerissue),严重的被视作心理疾病。雅各书1章19-20节称: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20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人被怒气控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也不一定说明我们内心正直。我们必须学会面对自己的愤怒,甚至将它管制住,不让其产生负面影响。这是孩子童年时代所需培育的修养。

6、Wearealldysfunctional.(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不正常。)

在视野狭隘的时候,我们担心自己的家庭和别人的不一样,并因此难为情。跟人一样是不少家长鼓励、鞭策自己和孩子的一个说法。问题是没有一个家庭是正常的,家家都有自己的问题。让孩子接纳家庭的不完美非常重要,这会让他们学着接纳以后势必也不完美的单位、婚姻和他们自己的孩子,比在此基础上寻求改进。我们也不能过早给孩子们灌输宿命感,让孩子认为自己生在某样的家庭里,结果就一定先天决定。不要告诉他们,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人是可塑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样的家庭里,都可以成长出杰出的、健康的、高效能的人。同样,也不要把任何失败,怪罪给自己的家庭,或自己的父母,形成一种走不出去的无助心理的泥沼。

7、Mykidsareprobablyjustaverage.(对自己说的:我的孩子或许很普通。)

我们常听美国小孩夸孩子特别,出色,等。为了这样的出色,美国一些中产家庭对孩子推得很厉害,不亚于虎妈,只不过可能他们是在体育方面推,而不像我们在文化课和音乐方面。据说美国小孩打棒球的时候,那些儿童棒球联赛(LittleLeagueBaseball)能激发出孩子身上最优秀的东西,比如团队协作和队友之间的关爱,同样也能激发出家长身上最坏的东西,因为家长求成心切,会催逼自己的孩子,甚至对其他孩子或者对方球队话语粗鲁。但我也发现,大部分美国家长,在孩子失落的时候,对他们的平凡非常包容。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但有时候我们需要放松一些,允许孩子普通,这样就更容易接受他们的方方面面,包括他们的挫折和失败,这反而能拉近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我们也能在孩子最脆弱的时候去接受、关心他们。不要做势利的爸爸妈妈,孩子有出息了才去关注他们。

8、Letscreatesomememories.(我们制造一些回忆吧。)

美国家长非常重视给孩子创造一些未来能回忆的事件。这包括打破生活的常规,去别的地方度假。但这未必要花钱。一些蓄意制造的亲子机会,作用不比花钱度假小。中国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比较顺其自然,但美国人强调一些有结构的活动。比如我记得我孩子上学的时候,学校安排DoughnutswithDad(和爸爸一起吃多纳圈)、MuffinswithMoms(和妈妈一起吃松饼)、MomandSonDay(妈妈和儿子亲子日),DadandDaughterParty(爸爸和女儿亲子日)这些活动。有些活动还是颇有必要的,我发觉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时候父母一方可能会和孩子疏远,比如青春期的女儿,有时候会跟爸爸疏远。这些刻意安排的活动,有助于让这些关系更亲密,也能创造留给未来的记忆。当然,记忆总是有好有坏,我们不能光当摄影师,还要学会当剪辑,把不好的地方给编辑掉。带着垃圾往前走,生活是无法精彩的。

9、llbethereforyou.(我会永远做你靠山。)

当小孩有所需要的时候,没有什么比父母亲都不在、不管更无助的事了。父母不必任何时候都得在孩子身边围绕着转,有时候他们只需要没油的时候,你像一加油站一样,等在他们的下一个出口。幼子在,不远游,能守护在孩子身边,非常有必要。不要把自己的离开,说成是生活所逼的无奈。这样的无奈其实比我们想像地要少得多,很多是个人选择,我们归结给外部原因,以求内心安宁而已。你真有心,总是有办法。

10、Theparticularsgetus.(细节定成败。)

上述大道理可能大家都知道,你给孩子讲的大道理孩子也知道。可是你要告诉他们:魔鬼在细节中。任何一件可能会影响亲子关系的细节上,我们如果先别急着顺着自己的性子和本能,而停下来想一想再说,再做,可能会好很多。孩子们也一样,不要让他们赢在道理,输在实践的细节上。带孩子成长大不易,珍惜吧。有朝一日,回头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已经长大了,离开了,我们想影响他们,再无机会。作为父亲,我在以上任何一条上都需要进步,不过还是先写下来,或许他人会得到些许启发,咱们影响一个是一个。我也意识到,关于亲子关系的道理现在网上传得满天飞,可是具体该怎么做?或许我们可以从这具体的说法中找到一些启示。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与“怎样改善亲子关系 10句话就搞定”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怎样改善亲子关系 10句话就搞定”还看
宝妈必知,幼儿园能教会孩子的十
孩子遭遇了校园暴力怎么办?
幼儿园不是万能的家长必备功课你
主要看气质:不同气质宝宝的养育
宝宝不爱去幼儿园竟然是因为这个
猜你喜欢
性早熟造成孩子哪些伤害?
盘点全球最具争议的教育方式
强化早教孩子会变“笨”
宝宝“把尿”知识你懂多少?
教你成为宝宝的好朋友的八招
揭露五个育儿“伪真理”
慢跑能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
宝宝总摸自己的生殖器怎么办?
父母教育孩子的一些原则
孕妇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
妈妈,请别来打扰我!
男孩的听力不如女孩
教育孩子千万别大声打骂
低收入家庭里书是奢侈品
婴儿真的无忧无虑吗
美国父母育儿五原则
甜馨不舍妈妈出差大哭李小璐坦言
婴儿语言训练5误区
宝宝和老爸约会的9个好地方
哪些户外运动能使孩子增高?
小心玩具太阳镜伤害孩子眼睛
外国人眼中“午睡”是奇葩?
如何让宝宝了解自己的性别?
幼儿园“奇葩”作业引吐槽家长“
父母犯哪些错会让BB"变笨"
父母批评孩子应该注意什么呢?
宝宝不穿开裆裤的理由
借课本教BB学拼音有无必要?
妈妈的语气影响孩子一生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父母的阻止会让孩子跟损友更近
预防儿童性侵犯的错误观念
家长和孩子不要轻易“算帐”
孩子智力的八次飞跃有哪些?
做到这7点,才能算是称职的父母
美好人生,规划先行
隔代教育,你担心吗?
父母怎么搞定爱耍赖皮的孩子?
宝宝入园哭闹多久?
控制孩子体重的错误观念
孩子到底能不能“一心二用”?
难管教不只是孩子的问题
“幼小衔接”要上学前班?
孩子不听话?可能是大人的错
孩子几岁学外语比较合适
不要忽略孩子的“傻问题”
学习德国的“善良教育”
宝宝听觉信息采集的重要性
笑是宝宝智慧感情发展的标志
多多写信给妹妹暖心解释中秋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