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猥亵案 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些事!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儿童猥亵案 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些事!

儿童猥亵案 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些事!

2017-09-15

近日,儿童猥亵案频频刷屏朋友圈,再一次激起公众对孩子“性教育”的讨论。下面让我们先通过两个新闻事件来回顾一下发生了什么?

案件一

时间:8月12日

地点:南京南站候车室

事件:

一年轻男子在大庭广众下将手伸进一女孩的裙子内,反复抚摸女孩的胸部实施猥亵,女孩没有任何反抗行为。

经调查,该男子是女孩的哥哥,两人无血缘关系,女孩是男子父母的“养女”。

案件二

时间:8月14日

地点:重庆某医院

事件:

一中年男子将双手放进一未成年女孩的裤子内摸其身体,女孩无任何反抗。

警方通报,该男子系女童姑父。

儿童猥亵案 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些事!2

尽管以上两个案件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但两者之间的某些高度相似点却让人细思极恐:

相似点1:受害者是女童

先来说说受害者是女童。看了这两则新闻,很多人可能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女童更容易受侵害,她们比男童更需要保护。

事实上,一些研究表明,男童被性侵的案例也不少,只是大多数没有被曝光出来。在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侵害还在继续发生,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局限在女童身上。

相似点2:熟人作案

此次的两个案件,之所以能触碰到公众的敏感神经,无疑是“熟人作案”四个字,更何况还是“亲人”。

我们从小就教育孩子要提防陌生人,可是从来没提醒他们提防熟人,因为我们美好地相信“熟人”会像我们一样爱护孩子。然而,现实却狠狠地给了我们一记耳光:“熟人”也会伤害我们的孩子。

相似点3:无反抗行为

这个关键词值得每一个家长深思:为什么孩子不反抗?

她们都是害怕到不知所措忘了反抗吗?不!她们只是不懂!

她们之所以不懂,一是家长没告诉她们要拒绝别人那样做;二是在孩子的眼中,被别人摸一下好像也没有什么损失,更何况那个人是“哥哥”、“姑父”这些“熟人”呢;三是她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别人的这种抚摸行为其实正是对自己的侵害。

而更可悲的是,面对接二连三发生的儿童猥亵案,我们当中的大多数父母依然不知道孩子的性教育应该从何开始,怎样开始。

当中原因除了传统文化的影响,还有我国儿童性教育的滞后。

这让朵妈想起了今年3月份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它本该成为我国小学生性教育的范本,可是因为某些家长吐槽“尺度过大”,纷纷抵制学校和出版社、甚至上升到对课本主编的人身攻击,最终该课本在家长们的口诛笔伐中被全部撤回。

当这些家长沉浸在保护孩子免受“黄色课本”荼毒的胜利喜悦中时,中国的儿童性教育又退回到了原点,再被人们热烈讨论时,却是在5个多月后的现在,又一批孩子受到了侵害的现在。

比起孩子的懵懂无知,家长对性教育的无知无为才是不法分子们最大的助攻。

为了让孩子学会反抗性侵害,我们作为家长的再也不能只是当个“吃瓜群众”了,孩子的性教育,必须立刻马上提上到日程中来。

有家长可能会抱怨:“这太难了,如何开得了这个口啊!”

看到了吗?其实重点不是太难,而是家长们根本就不知怎么开口跟孩子谈“性”。

针对这部分家长,“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一句让朵妈印象深刻的话:“只有性教育不能转弯抹角一定要直白。”

是的,不要羞于启齿,孩子的性教育越早开始越好,说得越简单直白越好,越晚开始芥蒂反而越大,孩子的好奇探索心越强。

一般来说,3岁~学龄前是一个比较适合进行性教育的时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在经历性蕾期,会对自己的器官产生好奇,家长最好是让孩子独立睡觉、洗澡,从而帮助他们建构起自己的身体界限,认识到自己的性器官是别人不可侵犯的。

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细节,却对孩子的性观念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与“儿童猥亵案 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些事!”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儿童猥亵案 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些事!”还看
不知道怎么选择幼儿园?来看看幼
孩子放学,早接还是晚接?会影响
父母的陪伴有利于宝宝发育
幼小衔接:家长可以通过游戏进行
幼儿园开学季,幼教专家送爸妈一
猜你喜欢
14个月宝宝的情绪发展笔记
小孩子的屁股为何打不得?
如何和宝宝交心?
投掷游戏改善宝宝怕生
如何训练宝宝的主动创造意识
宝宝的行为发展过程很神奇
十二星座宝宝的性格抢先看
怎么让“小气”宝宝变大方?
孩子的重复罗嗦预示着什么?(图
顽皮妈妈与宝宝斗智斗勇
帮2岁宝宝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
对付“哭闹大王”妈妈妙招
教育孩子绝对不能用“吓唬”
妈妈如何跟幼儿交朋友
宝宝独自玩耍好处多
培养宝宝独处的9个方法
如何帮助发音不准的宝宝
别让圣诞老人吓到孩子
三招让宝贝不怕生
帮孩子合理宣泄情绪三方法
假装游戏促进宝宝心灵发育
如何“修理”爱动手的宝宝
六招让宝宝不再“害羞”
宝宝哭时要不要去抱
过度的焦虑对宝宝影响深远
淘气的男孩好调皮的女孩巧
按摩有助控制孩子行为
帮助宝宝戒掉“手指棒棒糖”
如何帮助宝宝面对恐惧?
16-18个月的宝宝爱观察
宝宝为啥比同龄孩子说话晚?
依恋:孩子心理发育的“营养剂”
破译BB常见行为之“人来疯”
重新培养孩子的“认同感”
左撇子宝宝易出现心理问题
独处,宝宝自我发展的好时机
五招轻松训练宝宝的专注力
男宝爱摸妈妈的咪咪怎办?
培养孩子健康生活的好情绪
女儿“叛逆期”爸妈各显神通
正确看待两岁孩子的占有欲
儿化语不利于宝宝语言发展
孩子的情绪发展到较为复杂的情感
培养孩子“自助入睡”好习惯
让宝宝不再和父母唱反调
宝宝为什么会怕“生”
孩子粘人源于缺乏安全感
小宝宝哭闹抱与不抱有讲究
怎么办,我家宝宝怕理发
近两成儿童有心理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