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猥亵案 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些事!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儿童猥亵案 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些事!

儿童猥亵案 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些事!

2017-09-15

近日,儿童猥亵案频频刷屏朋友圈,再一次激起公众对孩子“性教育”的讨论。下面让我们先通过两个新闻事件来回顾一下发生了什么?

案件一

时间:8月12日

地点:南京南站候车室

事件:

一年轻男子在大庭广众下将手伸进一女孩的裙子内,反复抚摸女孩的胸部实施猥亵,女孩没有任何反抗行为。

经调查,该男子是女孩的哥哥,两人无血缘关系,女孩是男子父母的“养女”。

案件二

时间:8月14日

地点:重庆某医院

事件:

一中年男子将双手放进一未成年女孩的裤子内摸其身体,女孩无任何反抗。

警方通报,该男子系女童姑父。

儿童猥亵案 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些事!2

尽管以上两个案件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但两者之间的某些高度相似点却让人细思极恐:

相似点1:受害者是女童

先来说说受害者是女童。看了这两则新闻,很多人可能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女童更容易受侵害,她们比男童更需要保护。

事实上,一些研究表明,男童被性侵的案例也不少,只是大多数没有被曝光出来。在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侵害还在继续发生,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局限在女童身上。

相似点2:熟人作案

此次的两个案件,之所以能触碰到公众的敏感神经,无疑是“熟人作案”四个字,更何况还是“亲人”。

我们从小就教育孩子要提防陌生人,可是从来没提醒他们提防熟人,因为我们美好地相信“熟人”会像我们一样爱护孩子。然而,现实却狠狠地给了我们一记耳光:“熟人”也会伤害我们的孩子。

相似点3:无反抗行为

这个关键词值得每一个家长深思:为什么孩子不反抗?

她们都是害怕到不知所措忘了反抗吗?不!她们只是不懂!

她们之所以不懂,一是家长没告诉她们要拒绝别人那样做;二是在孩子的眼中,被别人摸一下好像也没有什么损失,更何况那个人是“哥哥”、“姑父”这些“熟人”呢;三是她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别人的这种抚摸行为其实正是对自己的侵害。

而更可悲的是,面对接二连三发生的儿童猥亵案,我们当中的大多数父母依然不知道孩子的性教育应该从何开始,怎样开始。

当中原因除了传统文化的影响,还有我国儿童性教育的滞后。

这让朵妈想起了今年3月份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它本该成为我国小学生性教育的范本,可是因为某些家长吐槽“尺度过大”,纷纷抵制学校和出版社、甚至上升到对课本主编的人身攻击,最终该课本在家长们的口诛笔伐中被全部撤回。

当这些家长沉浸在保护孩子免受“黄色课本”荼毒的胜利喜悦中时,中国的儿童性教育又退回到了原点,再被人们热烈讨论时,却是在5个多月后的现在,又一批孩子受到了侵害的现在。

比起孩子的懵懂无知,家长对性教育的无知无为才是不法分子们最大的助攻。

为了让孩子学会反抗性侵害,我们作为家长的再也不能只是当个“吃瓜群众”了,孩子的性教育,必须立刻马上提上到日程中来。

有家长可能会抱怨:“这太难了,如何开得了这个口啊!”

看到了吗?其实重点不是太难,而是家长们根本就不知怎么开口跟孩子谈“性”。

针对这部分家长,“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一句让朵妈印象深刻的话:“只有性教育不能转弯抹角一定要直白。”

是的,不要羞于启齿,孩子的性教育越早开始越好,说得越简单直白越好,越晚开始芥蒂反而越大,孩子的好奇探索心越强。

一般来说,3岁~学龄前是一个比较适合进行性教育的时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在经历性蕾期,会对自己的器官产生好奇,家长最好是让孩子独立睡觉、洗澡,从而帮助他们建构起自己的身体界限,认识到自己的性器官是别人不可侵犯的。

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细节,却对孩子的性观念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与“儿童猥亵案 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些事!”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儿童猥亵案 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些事!”还看
零下10度,幼儿园坚持全天户外
孩子被打,却不敢还手
孩子在园里这些事情很重要
寒假不规划开学差距大
你知道吗?男孩的安全感来自于妈
猜你喜欢
美术班害了孩子吗?
中外妈妈育儿方式比较
幼儿英语学习窍门先游戏后开口
孩子撒谎可能是在发求助信号
中国父母倾向美国子女教育方式
职场妈妈育儿有八“忌”
宝宝以自我为中心不是自私
儿童学英语启发兴趣更重要
“独一代”不会育儿愁煞祖父母
如何科学选择早教音乐
电子产品让孩子很受伤
走出小儿智力开发教育误区
孩子3岁前教育不要全丢给母亲
最易伤害BB智力的三个失误
5个特征说明孩子被宠坏了请立即
注重提高孩子“体商”
婴儿过早加辅食影响发育
家庭教育父母要不要统一战线?
BB的“爱”不可替代的小日子
宝宝扔摔玩具也是学习
孩子上早教要防被“忽悠”
三个月的BB会“吃醋”
婴儿感受周围环境能力表现
论“孔融让梨我不让”对与错
最利孩子成长的早教有哪些?
早期教育的科学依据
宝宝性启蒙要从0岁开始
如何让宝宝感受音乐节拍
儿童智力认识的三大误区
培养BB开朗性格注意8大细节
日本培养天才的13绝招
教育孩子失败的原因
多关注孩子用爱构筑城堡
别忽略宝宝体商培养敏感期
伊顿蒙台梭利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瑞典幼儿园里的“强盗逻辑”
让宝宝在家即可拥有全英语环境
蒙台梭利的故事
父母越无私孩子就会越自私
“限时隔离”的教育能不能用
警惕2岁孩子被双语扰乱思维
世界名人与蒙台梭利
中国父母的育儿误区
让1岁的宝宝疯狂爱上英语
玩具噪音会损伤宝宝听力
宝宝入园,你准备好了吗?
该不该“穷养儿子富养女”
儿童成长不可缺少运动
让孩子吃苦受累的好处有哪些?
BB“难养”要看气质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