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捉弄宝宝 后果真的很严重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不要捉弄宝宝 后果真的很严重

不要捉弄宝宝 后果真的很严重

2017-08-24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过年那几天,特特妈带着三岁的特特走亲访友,聪明可爱的特特赢得了长辈们的喜爱和夸奖,大家都争着抱他和他玩儿,一位爸爸的好友很喜欢特特,他一会儿挠特特痒痒,一会儿又拎着特特的胳膊让特特的身体转起来,特特开始高兴得咯咯直笑,后来这位叔叔干脆和特特玩起了头倒立,抓着特特的双脚,猛的一提,把特特提到了半空中。特特平时的胆子就很小,被叔叔这么一拎,吓得哭了起来。特特妈赶紧过来哄孩子,哄了好一会儿特特的情绪才平稳下来,可是他却怎么也不让那个叔叔抱他,弄得叔叔很尴尬,本来是想让孩子高兴,没想到却适得其反。

这样的场景我们经常能见到,大人见到可爱的小孩子总想逗孩子玩儿,但是有些时候大人的逗常常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虽然孩子小,表达不出来自己的感受,但是他们的神情却分明表现出来他们不喜欢这样。教育专家在她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中提到,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经常是成人把自己降低到儿童的情趣中,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捉弄孩子,则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场景:

一、很多大人喜欢用小男孩的小鸡鸡逗孩子,用手做出剪刀的样子吓唬孩子要剪掉小鸡鸡,看到孩子害怕的样子,大人会高兴地笑起来。

二、总问孩子你是跟爷爷奶奶亲还是姥姥姥爷亲,跟爸爸亲还是妈妈亲。家长不应该为了强化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问这样的问题,这样的发问只会给孩子埋下投其所好、学会撒谎的种子。

三、孩子正玩儿得高兴,大人却凑过来打扰孩子,看着孩子着急的样子,大人会乐得哈哈大笑。

四、挠痒痒逗乐。有些人喜欢挠痒痒来逗孩子,这种被动的让宝宝长时间笑的方式非常不可取,幼小的宝宝还没有自主意识,他可能会很难受,但却无法表达出来,而且宝宝笑的时间过长,有可能会缺氧,甚至窒息。

五、给孩子某个东西,不会痛痛快快的给,而是提条件,或者骗孩子东西飞了,孩子急得哭了,大人才会把东西交给孩子。

六、有时孩子的妈妈离开一下,大人们就会吓唬孩子,妈妈不要你了,妈妈走了。孩子就会着急四处要妈妈,甚至大哭。

对于这些常见的场景,教育专家说,成人觉得这很好玩儿,以为不过是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伤害。它对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

宝宝受捉弄后,家长要及时疏导宝宝的负面情绪

怎样判断宝宝受了捉弄?宝宝受了捉弄家长该怎么办呢?

教育专家说,凡遇到孩子被大人捉弄,家长要礼貌而坚决地制止。这不是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大事。当然,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面对事情的反应也不一样,怎样判断宝宝是否受了捉弄呢?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绪和反应来判断。比如孩子因为被捉弄突然变得不开心,受到惊吓后害怕某样事物,出现反抗或退缩行为,甚至哭闹,当这些负面情绪出现时,家长应该及时帮助宝宝疏导。比如害怕被剪掉小鸡鸡的小男孩,妈妈可以告诉他,叔叔不会剪宝宝的小鸡鸡,他在和你开玩笑,如果你害怕,叔叔以后不会和你开这样的玩笑了。这样讲,既消除了孩子的顾虑,又缓和了气氛,不会让朋友尴尬。如果有些人特别喜欢捉弄孩子,那么家长带孩子出去的时候要尽量回避这些人,免得给孩子带来伤害。

总结:由以上的我们可以看出,捉弄孩子不仅仅会让孩子不舒服,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心身健康,因此希望大人们在给孩子玩的时候要掌握一定的度,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开心而伤害到宝宝!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与“不要捉弄宝宝 后果真的很严重”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不要捉弄宝宝 后果真的很严重”还看
教育孩子这三件事千万不能省
宝宝上幼儿园前必知的规矩
儿童性教育要分期进行
娃长大了是不是你心水的型?
为什么要强调孩子的情商培养
猜你喜欢
睡觉爱做梦的宝宝更聪明
父母该如何正确对待害羞宝宝
父母期待太高孩子易逃避
帮助宝宝认识自我的方法
如何看待孩子的占有欲
我们的孩子是被吓大的吗
宝宝的性格由什么决定
孩子受委屈先释放情绪
培养宝宝的坚强性格
如何早期发现儿童心理障碍
宝宝“吃手”不一定是坏事
父母总是挑错会挫伤孩子
如何正确引导宝宝的嫉妒心理
培养儿童健康心理“十注意”
宝宝的精神最怕的四种饥饿
父母11种行为让宝宝自信全无
孩子心理不健康有哪些表现
宝宝五种高危性格父母要注意
0到3岁是宝宝身心成长地基期
宝宝认生害怕陌生人的原因
培养孩子自信,从三点做起
父母言行误区会让BB变胆小
孤独症4大表现家长莫大意
如何处理宝宝的认生情绪
如何消除宝宝的不安全感?
对付逆反期宝宝妈妈需斗智斗勇
小宝宝身上的大暴力全解析
关注宝宝成长预防自闭症
教你帮助宝宝战胜恐惧心理
如何改变孩子急躁任性好哭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帮你找根源
父母的小动作能给宝宝安全感
宝宝认生,爸爸妈妈知多少
用美好的语言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培养小宝宝过硬的心理素质
哪些事能让宝宝自己做主?
宝宝怕黑不是“胆小鬼”
儿童孤独症早发现早干预
了解宝宝的成长密码
宝宝认生是心理发育所致
请把人生七分之一的时间留给孩子
父母怎么对待孩子的占有欲
关注宝宝性格塑造的关键期
暴力教育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孩子言行不一,家长该怎么做?
教宝宝如何抵制住玩具的诱惑?
帮宝宝建立安全的依恋
警惕!2岁小孩吃手可能是心理问
12点帮助宝宝摆脱妒忌心理
分年龄段建立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