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捉弄宝宝 后果真的很严重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不要捉弄宝宝 后果真的很严重

不要捉弄宝宝 后果真的很严重

2017-08-24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过年那几天,特特妈带着三岁的特特走亲访友,聪明可爱的特特赢得了长辈们的喜爱和夸奖,大家都争着抱他和他玩儿,一位爸爸的好友很喜欢特特,他一会儿挠特特痒痒,一会儿又拎着特特的胳膊让特特的身体转起来,特特开始高兴得咯咯直笑,后来这位叔叔干脆和特特玩起了头倒立,抓着特特的双脚,猛的一提,把特特提到了半空中。特特平时的胆子就很小,被叔叔这么一拎,吓得哭了起来。特特妈赶紧过来哄孩子,哄了好一会儿特特的情绪才平稳下来,可是他却怎么也不让那个叔叔抱他,弄得叔叔很尴尬,本来是想让孩子高兴,没想到却适得其反。

这样的场景我们经常能见到,大人见到可爱的小孩子总想逗孩子玩儿,但是有些时候大人的逗常常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虽然孩子小,表达不出来自己的感受,但是他们的神情却分明表现出来他们不喜欢这样。教育专家在她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中提到,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经常是成人把自己降低到儿童的情趣中,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捉弄孩子,则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场景:

一、很多大人喜欢用小男孩的小鸡鸡逗孩子,用手做出剪刀的样子吓唬孩子要剪掉小鸡鸡,看到孩子害怕的样子,大人会高兴地笑起来。

二、总问孩子你是跟爷爷奶奶亲还是姥姥姥爷亲,跟爸爸亲还是妈妈亲。家长不应该为了强化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问这样的问题,这样的发问只会给孩子埋下投其所好、学会撒谎的种子。

三、孩子正玩儿得高兴,大人却凑过来打扰孩子,看着孩子着急的样子,大人会乐得哈哈大笑。

四、挠痒痒逗乐。有些人喜欢挠痒痒来逗孩子,这种被动的让宝宝长时间笑的方式非常不可取,幼小的宝宝还没有自主意识,他可能会很难受,但却无法表达出来,而且宝宝笑的时间过长,有可能会缺氧,甚至窒息。

五、给孩子某个东西,不会痛痛快快的给,而是提条件,或者骗孩子东西飞了,孩子急得哭了,大人才会把东西交给孩子。

六、有时孩子的妈妈离开一下,大人们就会吓唬孩子,妈妈不要你了,妈妈走了。孩子就会着急四处要妈妈,甚至大哭。

对于这些常见的场景,教育专家说,成人觉得这很好玩儿,以为不过是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伤害。它对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

宝宝受捉弄后,家长要及时疏导宝宝的负面情绪

怎样判断宝宝受了捉弄?宝宝受了捉弄家长该怎么办呢?

教育专家说,凡遇到孩子被大人捉弄,家长要礼貌而坚决地制止。这不是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大事。当然,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面对事情的反应也不一样,怎样判断宝宝是否受了捉弄呢?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绪和反应来判断。比如孩子因为被捉弄突然变得不开心,受到惊吓后害怕某样事物,出现反抗或退缩行为,甚至哭闹,当这些负面情绪出现时,家长应该及时帮助宝宝疏导。比如害怕被剪掉小鸡鸡的小男孩,妈妈可以告诉他,叔叔不会剪宝宝的小鸡鸡,他在和你开玩笑,如果你害怕,叔叔以后不会和你开这样的玩笑了。这样讲,既消除了孩子的顾虑,又缓和了气氛,不会让朋友尴尬。如果有些人特别喜欢捉弄孩子,那么家长带孩子出去的时候要尽量回避这些人,免得给孩子带来伤害。

总结:由以上的我们可以看出,捉弄孩子不仅仅会让孩子不舒服,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心身健康,因此希望大人们在给孩子玩的时候要掌握一定的度,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开心而伤害到宝宝!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与“不要捉弄宝宝 后果真的很严重”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不要捉弄宝宝 后果真的很严重”还看
孩子遭遇了校园暴力怎么办?
幼儿园不是万能的家长必备功课你
主要看气质:不同气质宝宝的养育
宝宝不爱去幼儿园竟然是因为这个
幼儿园宝宝问这6个问题千万别答
猜你喜欢
爸爸别错失孩子的成长瞬间
看各国性教育有何不同
凡事都要“从娃娃抓起”?
日本老太的“超级育儿法”
宝宝会走后的早教重点
男孩女孩的五点教养区别
父母如何应对宝宝的无理要求
破“宅”而出给孩子玩的能力
3要点助你选择家庭早教套装
诗人沈睿写给天天的满月贺信
孩子的教育首先从母亲开始
刘墉:不做虎爸做弄臣
中国常见的九种错误家教方式
聪明爸妈不强制宝宝“分享”
不要用“否定”来教养孩子
85后父母的草根育儿经
要让孩子听话不要用“绝对”
呵护小宝宝眼睛的五大行动
孩子早教需注意“因龄施教”
1-3岁宝宝各阶段发育特点
一岁半前BB能力和猩猩差不多
教育,不能让“情感”走开
新生宝宝护理的10大禁忌
隔代育儿冲突--宝宝谁养
孩子,在“问题”中成长
0-1岁宝宝亲子早教游戏指导
育儿和种树是一样的道理
测试轻松鉴别宝宝“对眼儿”
学会给不到2岁的宝宝讲道理
宝宝洗手除菌最好选择肥皂
盘点《家有儿女》中的教子误区
孩子的天赋如何关注和培养
别把孩子当“小屁孩”
早教:善用“生活元素”
一岁半前上亲子班等于白上
自由的早教让孩子轻松成长
给孩子选塑料拼图别太鲜艳
把孩子给爸爸照看是最佳选择
当BB看到性爱镜头,这样回答
早期阅读,从胎教开始
迎接孩子的一岁
给孩子立规矩当心五大陷阱
培养逻辑思维塑造天才宝宝
“甩手爸爸”4大认识误区
“古代”家长VS“现代”孩子
怎样安排孩子的大小便训练
新生儿黄疸应注意事项
令人惊讶的新生儿原始反射
父母需掌握哪些教育智慧?
给父母一张关于BB成长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