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这8种行为 家长如何去搞定?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宝宝的这8种行为 家长如何去搞定?

宝宝的这8种行为 家长如何去搞定?

2017-06-06

害羞

认生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发展阶段,有些长大后自然会减低,有的则会持续一生;这与宝宝个人的气质有关,观察幼儿可以发现,有些活泼外向,有些则容易害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喔!

破解法:

宝宝害羞,是自我意识萌芽的表现,不必急于矫正,但如果害羞过头,父母就得找出问题所在,并积极解决!一般来说,造成宝宝害羞的原因有二种,其一是自身因素,其二是家庭因素。

自身因素可能与孩子身材过胖、过瘦、身体有缺陷,或是觉得自己长的不好看有关。家庭因素则可能是父母要求过高,或过度保护,例如,父母如果万事要求完美,可能使小孩因经常担心事情做不好而挨骂,产生胆怯或害羞的情绪;而过度保护,则会使小孩难以克服陌生焦虑,害怕与人接触,长久下来,可能会使小孩产生自卑的性格,有碍发展。

若宝宝有过度害羞的毛病,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专家建议,此时父母应多鼓励小孩与同侪接触,并多让小孩有表现的机会,以赞美、鼓励来代替责骂,让宝宝觉得自己是被接纳的、被喜爱的,让其在安全感的环境下,建立自我价值。

模仿

模仿是社会行为的重要部分,与学习问题解决能力有极大的关联,也是检视幼儿心智成长的重要依据。专家解释,婴儿约到三、四个月大时,才真的会模仿,如模仿妈妈的各种动作等,期待与妈妈建立关系。

等小孩大些,约四岁左右,就会开始展开模仿游戏,疯狂地模仿周围的人,并显得乐在其中,常见的有借由模仿父母举止等行为,来了解成人的世界,或表达自己的感受。

破解法:

虽然早期的婴儿模仿只是一种反射驱使行为,不是真正的模仿,但父母还是可多与孩子互动,如张嘴、吐舌等。可提供宝贝有趣的刺激,有助于开启宝宝头脑的新连结,为接下来的发展程序奠定基础。

竞争

处于婴儿时期的宝宝,并不真的具有攻击或竞争的意图,其注意力的焦点多半为玩具。宝宝经常会去抢别人手上的玩具,有趣的是,当玩具到手后,他可能马上就扔掉不要了,转而再去抢别人手上的另一个玩具。

待成长至幼儿时期,宝宝就会有明显的竞争意图,在言语上或游戏时,会想超越其他人,专家说,如果仔细听小孩的对话,常会听到甲宝宝炫耀说:我有玩具枪,你没有。乙宝宝想都没想就回说:我也有,昨天妈妈才买给我的,比你的新,而且更棒。事实上,乙宝宝的妈妈可能根本就没有买玩具,但宝宝会为了与他人比较、竞争而撒谎。

破解法:

幼儿时期的宝宝有种的举动是很正常的行为。当幼儿期的宝宝为了强过他人而撒谎时,家长不可断然地认定小孩有撒谎的坏习惯,应先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说谎?再来判定。面对孩子的竞争行为,父母的态度很重要,若鼓励良性竞争,可以促进幼儿自尊的形成,及成就动机;但反过来说,若经常教导孩子,一定要考100分、争第一,反而会使幼儿流于恶性竞争的不好习惯中,不得不小心。

反抗

有些小孩很叛逆,经常将不要挂在嘴边,怎么办?如果父母有这样的忧虑,就得先着手了解,宝宝为什么会反抗。从婴儿十八个月起,就开始有反抗意识,此时宝宝对自我有了认识,知道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表现于外的,就是常说不要。

人生的第一次反抗期,大约是在三岁左右出现。幼儿会开始和爸妈作对,妈妈叫他不要做某一件事,他偏偏就要去做;而且任何事情都想自己动手处理,可却又经常把事情搞砸了,经常把妈妈搞的很头痛,不知如何是好!六岁左右的宝宝,虽然颇具独立性,但自尊心强,不愿受批评,有强烈的反抗性,容易与人发生纠纷。

破解法:

面对宝宝的反抗行为,父母不必担心宝宝会成为叛逆小子,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根据研究显示,如果婴幼时期没有过反抗行为的小朋友,可能会成为意志力薄弱的小孩,所以家里的小孩出现反抗行为,其实是件很好的事情喔!但要注意,也不可一味的放纵宝宝,否则会将事情搞的更糟!

正确的处理方式应为,有技巧的转移小孩的注意力。首先父母先深呼吸,做和宝宝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接着经常使用赞美的方式来对待小孩,例如,夸赞宝宝:你会自己收玩具,好棒啊!可不可以再帮妈妈一个忙呢?最后要提醒,千万不要用打骂的方式,因为若以威胁、打骂来应付的话,可能会引起小孩更大的反弹!

有利社会行为

人类的天性中就含有利社会行为!从出生开始,人类就不断的发展利社会行为,唯有透过互助合作,种族才得以存活。专家认为,宝宝从出生~六个月,就开始展现此项行为的特质,例如心情好时对大人微笑;情绪不佳时则哭闹;此外,宝宝也会主动参加社会游戏,喜欢和妈妈玩躲猫猫等。待成长至六~十二个月,宝宝开始会在游戏中扮演主动的角色,并开始与他人分享的行为,也会对熟悉的人表现自己的情感。

再大些到了一~二岁左右,小孩开始会服从大人简单的要求,对游戏的规则有初浅的认识,并开始会安慰人,主动帮忙妈妈。二~三岁的幼儿的反应则更加明显了,孩子会知道应该要帮助人,也愿意表达乐于助人的意愿。想知道婴幼儿的利社会行为表现还有哪些?现在就告诉你!

1.同情和怜悯:

到医院的育婴室走一趟,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只要其中一个宝宝哭了,其他的宝宝也会哇哇哇的哭起来,这就是宝宝的伴哭现象,但这只是一种听觉刺激反应,不是真的有所反应。

大约要到十八个月左右,宝宝才能约略体会其他人的感受,并安慰人,如见到家人因伤心而哭泣,小宝宝摇摇晃晃的走去给对方一个拥抱。不过,并不是每个宝宝见到别人哀伤时,都会有相同的反应,其中仍存有个别的差异性,举例来说,有些宝宝会因知道,别人伤心的情绪可能会影响自己,因而反而会伸手打在哭的人,以期能解除自己不愉快的感觉。

幼儿时期的宝宝,对他人的悲伤已经能采取有效的行动,例如,如果有其他的小朋友伤心而哭泣,宝宝可能会走过去拍拍他,或想些好玩的点子,企图安慰他、帮助他渡过伤心的时刻。

破解法:

怎么培养宝宝的同情心?妈咪是关键!专家指出,当婴幼儿出现伤害他人的行为时,若妈妈以惩罚的方式来处理,则宝宝可能会较缺少同情心喔!相反的,如果妈妈以说理的方式代替处罚,劝导孩子给予受害者帮助,那么孩子会较有同情心。所以当下回小朋友有不当的行为时,先别急着处罚,试着用温和说理的方式来处理吧!

2.分享与合作

如果以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就太小看他们?!当不会说话的婴儿试图用手指东西与你沟通时,就是分享的开始;而当他开始会和你躲猫猫时,就是合作行为的开始。很奇妙吧!幼儿时期的分享,则需视孩子的经验不同,而有所差别。举例来说,如果其他的宝宝曾和他分享玩具,那么日后他也会和其他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反之则不会。此时,宝宝也会藉由与同侪玩耍的机会,来学习合作的行为。

破解法:

不要将孩子整日关在家里,多带他出去和其他小孩玩吧!只要能提供适当的环境,让孩子有机会与他人相处,孩子就能学到如何与人分享与合作。

攻击

婴儿时期的攻击行为多不具敌意,例如当宝宝动手抢别人手上的物品时,注意力多在物品上,而非人的身上,其目的只是在夺取物品,而不是真的想伤害人,所以时常会出现打人或力道稍重的情形。长大些,到了幼儿期,虽然较少有攻击身体的情形,但敌意却增加不少,宝宝会开始有嘲笑他人的行为,特别是三~五岁时,经常会为了抢玩具,而有意图的伤害同伴。

破解法:

宝宝经常动手打人,或是喜爱用不雅的话语辱骂同伴,怎么办?其实幼儿的攻击行为会随着年龄增长、社会互动增多、自我控制增强而获改善,所以不用太过紧张。不过,如果你对宝宝的行为感到难以控制时,不要随便扔一个玩具让宝宝宣泄,否则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宝宝认为,生气时打人是被允许的唷!试试看专家老师的方法吧!或许可以减少孩子的攻击行为!

1. 不相容反应技术:

如果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只是为了吸引长辈注意,该不该制止呢?阻止了,怕孩子变本加厉;不理会,又怕孩子以为打人是被许可的行为,究竟该如何是好?此时不妨采取不相容反应技术法,除非孩子有严重的攻击行为出现,否则不应加以干涉,另一方面,则对与人分享的幼儿加以奖励。

2. 使用暂停法:

用暂停法来对付宝宝的攻击性行为也十分有效喔!执行起来也不太困难,妈咪可以试看看。下回当宝宝出现攻击行为时,就立即中止他的活动,请他到一旁静坐,同时不可开口说话,旁人也不能与他交谈,约维持5分钟左右,即可收到不错的成效。但要注意,不宜将幼儿关在密闭或黑暗的空间内,以免产生反效果。

3. 打造不具攻击性的环境:

这个方法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提供足够的玩具,及宽广的活动空间,避免小孩因碰撞,或抢夺玩具产生攻击事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千万不可漏掉,即不要给宝宝具有攻击性的玩具,记住了吗?

性别角色发展

幼儿时期的女宝宝常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哥哥可以站着尿尿,我却不行?由此可以得知,孩子对于自己的性别角色并不十分清楚,那什么又是性别角色?黄倩仪解释,即在一社会中公认的,男性或女性应有的行为,如女生应温柔贤淑,若男生有此特质,大家可能会嘲笑他娘娘腔,造成他的社会适应有困难。

而宝宝怎么认定自己是男是女,就与性别概念发展有绝大的关系。三岁左右的幼儿对自己的性别并无太多的认知,若问一个二岁的男生,你是男生还是女生?他可能一会回答男生,过一会却又变成女生。到了四岁左右,孩子可能会知道自己的性别,但不知道不能改变,所以如果问一个四岁的女生,你长大要当男生还是女生,她可能会答说男生。再大些到了五岁,孩子会根据头发的长度来判定男女,如果看到长发的男生,会直觉得他是女生。

破解法:

一~三岁是孩子性别概念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家长应教导孩子,男生与女生性别角色上的差异,否则日后要调整就不容易了。为了让您了解事情的严重性,黄倩仪举一个个案作说明:小可是一个可爱的男孩,但因妈妈喜欢女孩子,所以从小就将他打扮的像女孩子一样,长大后,小可也真有倾向女孩子的打扮,造成他日后发展的障碍。

因为社会对不男不女的现象,接受度尚不高,所以建议家长宜摒弃男生性别的刻本印象,或是重男轻女的观念,给予孩子具性别尊重的两性教育,如让孩子轮流做家事、不要对女孩过度保护,或让男孩做不必要的冒险等,才是最恰当的方式喔!

角色取替能力

当孩子踏入幼稚园时,开始了有别于家庭的环境,就需要有我与别人不同,有不同的心情、能力及想法,也就是孩子必须脱离自我中心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想法与自己有所不同,想和他人做朋友就得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对方着想才行,这就称做角色取替能力。

破解法:

当宝宝遇到人际挫折时,是最好的教育机会。黄倩仪建议父母,此时可以用关心的口吻询问幼儿,你觉得他为什么生气?如此一来可以刺激孩子去考虑对方的立场,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技能。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与“宝宝的这8种行为 家长如何去搞定?”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宝宝的这8种行为 家长如何去搞定?”还看
早教有哪些方法家长必知四大早教
3岁宝宝需要训练哪些能力
音乐是宝宝大脑的开发师
熊孩子爱打人聪明妈妈酱紫做
太早入托孩子性格内向懦弱,很多
猜你喜欢
咀嚼训练游戏:吃硬东西
父母错误心态毒害宝宝心灵
养育出色女儿父母各不同
教育BB抓住10个最佳时机
莫把童趣当做宝宝才艺之路的祭品
数学启蒙给宝宝数数123
新生儿太听话有可能智力低下
德国人的传统:继承父辈玩具
一岁前的孩子每月学个动作
中国家教三大“悲哀”
注意低情商宝宝的三种表现
看“海绵宝宝”的孩子学习差
“好孩子”的定义是什么?
3个月婴儿已能察觉他人情绪
溺爱可让孩子发育成低能儿
适合0-1岁宝宝的7语言游戏
新妈妈要学会适当忽视孩子
孩子自己“造词”正常吗?
让宝宝更好的独坐和扶站
越早会撒谎执行力越强
完美父母容易教出自卑孩子
感悟郑渊洁的瘸腿信鸽获奖
三种“早教错误”有益宝宝
3岁男孩只喜欢妈妈正常吗
谁是扼杀孩子天性的刽子手?
细数2岁孩子4大怪癖
电子儿童,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
孩子迷上化妆家长很纠结
警惕伤害孩子身心10种溺爱形式
贵族运动能培养孩子贵族气质?
看美国家庭让孩子了解的应急预案
宝宝百岁必做哪些事?
孩子遭遇了校园暴力怎么办?
2岁宝宝为啥不喜欢一起玩
一父亲的独门育儿经
父母最爱做10大“蠢事”排行榜
父母不该说的6大关键词
正话反说要讲技巧
要温和对待孩子大声尖叫
新生儿身心特点科学早教
美国女孩瑞秋慈善之水感动世人
超级奶爸60万字记录儿子成长历
你带男宝宝去女澡堂洗澡吗
拒绝孩子时最容易犯的3个错误
教育孩子时,请控制你的废话
教育孩子的2大难点
教育孩子也得学点辩证法
带孩子上班双赢的职场早教
最容易伤害宝宝自信的口头禅
切记家长绝不能说的四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