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教育和赏识教育二选一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棍棒教育和赏识教育二选一

棍棒教育和赏识教育二选一

2017-04-19

小朋友经常乱丢乱扔东西,欠好好吃饭睡觉,和另外小朋友不克不及“和平共处”……遇到这些情况,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打屁股、打手板,但这种教育方式所引发的争议却越来越大。

棍棒教育和赏识教育你支持哪个?在快乐教育、赏识教育理念冲击下,“不打不可器”传统家教观念依然流行,家长本身打骂孩子的现象也依然广泛存在。

棍棒教育和赏识教育二选一1“棍棒教育”应“下岗”原同族长都是把孩子当“小皇帝”的,只有对极少数顽童,家长实在是管得没招了才会选择棍棒教育。家长如果不是一时气急,一般来说是不会打骂孩子的。实际上,对于0-6岁的孩子,这些不得已而为之的“棍棒”教育并非合适的教育方法。无论什么情况下,打孩子都是不行取的。

豆豆:两岁半的小男孩

被打情形:豆豆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总爱摆弄家里的各式电器,电源插座被他看上了,一个劲地玩个不绝,妈妈批评了他好几次,他仍然屡教不改,妈妈情急之下打了豆豆。

豆豆妈妈理由:电源插座不像另外东西,危险性很大,虽然有防电装置,但小孩玩东西没有分寸,可能会把它玩烂,漏电,后果不胜设想。和豆豆说5次了,他依然好像没有听见,装不知道,继续摆弄电源开关,情急之下我就打了他屁股。

专家观点:两岁的孩子还不克不及知道“电”是什么,也不知道触电是什么样的危险,家长可以用一杯热水碰一下他的手,让他感觉到危险的概念。别的,这个年龄的孩子都有对外界环境好奇的特点,应给他们营造宁静的环境,少下禁令,给他们本身探索的自由和权利。像豆豆妈妈,就可以把插线板收起来,别的在电源处贴上有图案的贴纸,这样就不会有危险了。

妞妞:两岁的小公主

被打情形:每到吃饭时,妞妞都不高兴,不喜欢吃饭,喜欢吃零食。一到吃饭时就把嘴闭得紧紧的,妈妈怎么说都不听,妈妈着急了,就打了妞妞。

妞妞妈妈理由:她比来也不知道怎么了,对吃饭特别抵触,一到吃饭时就闹脾气,不愿吃,怎么讲道理都不可,现在这么大的孩子不吃饭只吃零食怎么行,我实在没措施就打了她几次。

专家观点:妞妞这么大的孩子正处于“第一反抗期”,她有了“我”的概念,她认为吃饭没意思就会强烈反抗。她认为吃饭是大人强加给她的意愿,而不是本身想做的事情,别的,她开始反感吃饭,觉得吃饭烦懑乐,到了吃饭的时间孩子不吃饭,家长一再说教,可能拔苗助长。这时候,家长应该找一件孩子喜欢做的事,和饭菜结合起来,好比妞妞喜欢玩兔子毛绒玩具,可以把胡萝卜插在米饭里,告诉她小兔子最爱吃胡萝卜了,把饭菜做得五颜六色,这样孩子在吃饭时就能感觉到有乐趣、有食欲。这时候打孩子只会使她更厌恶吃饭,不克不及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子墨:3岁的小男孩

被打情形:子墨刚上幼儿园,平时在家里玩具都是他一个人玩,到了幼儿园也不许另外小朋友和他一起玩玩具,谁敢动他心仪的玩具,就打谁。一次,爸爸来接他,看到他打了另外小朋友,就打了子墨。

子墨爸爸理由: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使用暴力解决问题还得了,况且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别人家的孩子要是被打了家长必定也不干,我要先板过来他这弊端,让他尝尝被打的滋味。

专家观点:北京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保教主任张曼认为,用棍棒对待孩子是家长最后的兵器,也是家长无能的体现。

遇到类似这种情况,家长首先应该分辨本身的孩子是因为自我意识太强,不允许其他孩子共同玩玩具,还是不会与另外小朋友沟通、交流,用身体碰触来表现对另外小朋友的喜爱。子墨属于第一种情况,家长应该先批评他,告诉打另外小朋友是不合错误的,这样做会让另外小朋友害怕,以后就反面你一起玩了,然后告诉他怎么和别人相处,不厌其烦地和他讲道理,而且密切关注他的举动,有苗头及时纠正过来。

棍棒教育和赏识教育二选一2

宝宝不听话家长应该怎么办惩罚教育——艺术批评的方式千万种棍棒教育不行取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园长冯蕙燕认为,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

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必然要冷静,不克不及打孩子,如果家长打了孩子,恰恰让孩子又增加了一个欠好的模仿对象。家长应该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让孩子向好的标的目的发展。

冯园长介绍,教育从来都不该该只采取单一的手段,在鼓励的同时,如果发现问题、弊端,应该及时进行批评,甚至惩罚。惩罚有很多种方式。如对幼儿园孩子的打架行为,老师可以将他们强行隔离,坐椅子上十分钟不许动,这对幼儿来说非常有效;惩罚也可以是褫夺做错事的孩子的某些自由,家长可以让酷爱看电视的孩子几天都不许看电视,在一段时间内取消吃美食的机会;学校可以通过处分、警告,褫夺参加活动或评奖的机会等进行惩罚;还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惩罚方法叫“后果惩罚”,按照孩子的年龄确定孩子对所犯错误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损坏、弄脏家里的物品,可以让他本身修复、打扫,如果他不克不及胜任,就要教育他,这样做给别人增加了麻烦。

专家表现,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必需要因人而异、适度。惩罚不是侮辱,更不是体罚,体罚、侮辱是对儿童的一种伤害,是侮辱人格的行为。家长打骂孩子也是非常错误的做法,“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封建观念,且不说体罚孩子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单就其后果来说也是非常糟糕的。从长期研究数据来看,经常受到家长或老师打骂的孩子容易产生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挨打后转过身去打别人,产生了比力严重的暴力倾向;另一种是酿成胆小鬼,怯懦怕事。

孩子的世界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事,在成人眼里所谓的“小事”往往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良机。只有注意从点滴小事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才会培养出有健全人格的孩子。

赏识有度——赏识是孩子的阳光赏识也讲技巧惩罚教育与赏识教育,真的是水火互不相容吗?记者采访的多位幼儿教育专家均认为,应该以赏识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对儿童教育来讲,当然应该以鼓励、表彰为主。因为孩子越小越容易认不清本身,非常容易自卑。“世上没有坏孩子”,赏识教育的秘密在于唤醒“好孩子”。0-6岁的儿童处于一个“他律”阶段,容易以别人对本身的评价为判断自身行为的尺度,如家长、幼儿园老师说本身是好孩子就认为本身是好孩子。

惩罚是“要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目的是让孩子对本身的过失负责。惩罚也是先要鼓励、必定孩子,告诉他是个好孩子,大家都很喜欢他,而不克不及让孩子产生被侮辱、被孤立的感觉;第二步是告诉孩子他犯了错误,做了错事;第三步要指出孩子错误行为的危害性;最后要让孩子积极面对错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父母要懂得赏识孩子、鼓励孩子、多对孩子竖大拇指、资助孩子“找光明”。教育孩子,态度是最好的方法。但赏识也要有度,一味的赏识会使孩子混淆本身的优点和缺点,盲目自信。

棍棒教育和赏识教育二选一3

赏识教育的误区家长可以经常赏识孩子,说了以下这些话语,这些话听起来是正面赏识的,也有鼓劲的作用,似乎也符合一些基本的教育理念。可认真分析,它们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倒霉影响。赏识教育是很有技巧的:

事例1:

小凡从幼儿园回来后对妈妈说:“我一点也不喜欢大龙。”

妈妈回答:“别这么说,大龙是个好孩子。”

分析:妈妈本意是希望孩子能与他人友好相处。但孩子终究是在向你表达观点,你不加分析地就一口否定,等于也否认他对小伙伴的判断力,可能按捺他今后判断他人、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

建议:专家表现,孩子不喜欢他人总有一些理由。还是同孩子聊聊吧,问问他:“大龙对你怎么了?他做了什么事情让你不高兴了?下次碰到他准备怎么办?”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

事例2:

6岁的铮铮告诉妈妈今天她的画得到了老师的表彰。

妈妈回答:“我早就知道你是最棒的。”

分析:如果总是用“最标致的”、“最可爱的”这样的语言鼓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令孩子对本身的期望过高。一旦孩子渐渐发觉并非如此,反过来有可能导致自我怀疑,产生自卑等负面情绪。

建议:专家分析,别用“最聪明”“最标致”这样的词语表彰孩子,最好用“你努力了”“你动脑筋了”这样的句子鼓励孩子。

事例3:

乐乐从幼儿园回来闷闷不乐,因为小朋友嘲笑他有个大蒜头鼻子。

妈妈回答:“你的鼻子挺标致啊,妈妈就喜欢你这个样子。”

分析:妈妈当然知道本身不外是在宽慰孩子。可是,孩子就真的不知道吗?他甚至可能会因为你不睬解她的悲伤,从而把烦懑压在心底,造成在今后的社交中出现心理障碍。

建议:专家认为,家长应先问问他,是不是在和谁做比力。然后告诉她每个人的边幅都有本身的特点,这是无法比力的,多说几次孩子就会习惯于接受现实。对于能够改变的现实你可以给孩子提出积极的建议。千万不要一上来就乱慰藉。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与“棍棒教育和赏识教育二选一”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棍棒教育和赏识教育二选一”还看
溺爱在中国流行的三大原因
如何建立安全的依恋感?
父母看孩子日记的后果
父亲在训导中的角色
女人"好色"源于童年缺父爱
猜你喜欢
立家规实战守则
孩子有心事体态告诉你
“比较”是一种毒药
1-3岁自我保护能力锻炼
宝宝任性全因父母犯四错
增强孩子自尊心有六招
父爱有利于孩子的人格健康
父母不可错过的早教时机
让害羞宝宝变勇敢的好方法
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如何做
震后儿童心理辅导应急手册
识字真的是越早越好么?
十二招培养孩子乐观品质
让孩子出类拔萃的教育方式
十种科学亲子小妙招
让宝宝学会面对现实
如何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聪明妈处理隔代育儿有妙招
6条家教误区易惯坏孩子
如何引导孩子爱上做家务
最毁孩子发展的父母四行为
新父母应绕开的九个错
谁在鼓励孩子“讨价还价”
早教不等于早期知识传授
当孩子成了父母床上第三者
妈妈太好强孩子反而没主见
15个细节决定孩子一生成败
家教,十个关键“一分钟”
如何与新生宝宝进行沟通
孩子教养好8个道理必须教
危害最大的两种育儿观念
电子时代的育儿选择
管教孩子行为的16个对与错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隔代教育”的四种类型
夫妻VS亲子,孰重孰轻?
爸爸难当or妈妈难当?
隔代教育如何做到"三赢"?
月龄不一样,早教大不同
多夸孩子也能毁孩子
教出优秀孩子的10大妙计
适合不同血型的最佳早教
现代父母教子3大要点
如何处理孩子们之间的矛盾
三招改变“窝里横”
教养方式与性格的形成
育儿别忽视了“公德”
“多夸孩子”也能毁孩子
5招巧对宝宝"餐厅兴奋症"
决定孩子命运的八大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