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常见疾病的保健常识及防范措施(上)-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新生儿百科 >新生儿疾病 >新生宝宝常见疾病的保健常识及防范措施(上)

新生宝宝常见疾病的保健常识及防范措施(上)

2015-12-09

  如何防止新生儿黄疸?

  约有90%左右的新生儿于出生后2~3天即有皮肤发黄疸现象,7~10天后消退。原因是血清内间接胆红素浓度增高的结果,称为新生儿黄疸或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皮肤发黄大多数是生理性的,一般不需要治疗。但是家长必须注意皮肤发黄开始与消退的时间,以及皮肤发黄的程度。如果足月儿皮肤发黄时间超过2周,就应该考虑为病理性黄疸,即要到医院诊治,查明引起黄疸的原因,积极治疗。

  如何防止新生儿红屁股?

  在医学上称为尿布疹。原因是尿布湿了未及时换,刺激皮肤发红,发展下去会引起小水疱,糜烂。因此,要经常用温开水给孩子洗屁股,擦干后涂上花生油或菜籽油或扑上爽身粉。

  如何防止婴儿湿疹?

  也称奶癣,主要是对蛋白质过敏,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的皮肤症。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疱疹、渗液、结痂等,常见于面颊部,特别多见于眉区。

  治疗此病方法是:局部可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糊剂或软膏涂抹,严重者可用可的松软膏、地塞米松软膏、肤轻松软膏等涂抹;若影响到睡眠,可用小剂量即能镇惊安眠,和有一定止痒作用的扑尔敏、非那根等药物。

  如何防止新生儿发热?

  初生儿体温超过正常称为发热,常见原因有:当夏天气温炎热,可伴随环境温度而升高;若体液摄入量太少,会产生脱水热;此外如有感染或服用某些药物时也可引起发热。平时应注意小儿是否发热。若有怀疑,可用体温计放在腋下、口腔或肛门检查。正常腋温是36~37℃,肛温是365~37.5℃。若超过上述温度,就叫发热。若无体温计,可用咀唇轻触孩子的额部,有发热感;患儿口腔温度高,哺乳时母亲奶头有灼热感。

  对于初生儿发热,不可随便使用退热药,若体温不超过38℃,无需服药,要注意观察;若因室内太热,衣着过厚散热不良,应使室内通风换气,在通风时要给小儿盖好被子,防止冷风直接吹到病儿身上。室温应保持在18~25℃之间,适当减少衣被,病儿的体温便随外界温度降低而下降。若属脱水热,可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

  在小儿发热出现烦躁、惊厥时可适当应用慎惊药物。要加强营养和护理,当体温超过39℃,要作物理降温,可将冰袋、冷水袋置于小儿的前额、枕部,亦可用酒精擦浴,温水擦浴等办法辅助治疗。若小儿发热且伴有嗜睡、惊厥等症状,或发热持续不退,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如何防止新生儿感冒?

  尽管感冒是一种普通的疾病,但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差,若不及时处理,轻则由于鼻塞引起呼吸和哺乳困难,重则并发肺炎,故对初生儿感冒一定要积极防治。

  方法是:主要从护理入手,卧室要空气流通,禁止患感冒的人接触小儿,母亲如有呼吸道感染时,应少接触小儿,并在喂奶时戴上口罩。当有鼻塞影响吸吮时,可在喂奶前用0.25%~0.5%麻黄素滴鼻;如伴有发热,要使用抗菌素。

  如何防止新生儿大便异常?

  新生儿出生后1~2天内排出的大便为褐绿色的粘稠糊状物,内含有胎毛,主要由衰老的红细胞、浓缩的消化液、脱落的上皮细胞、吞咽的羊水和脂肪等组成,称为 胎便。开始哺乳后,大便即渐渐变成黄色或黄绿色,若出现黑便或柏油样便,则说明有消化道出血。原因是初生儿体内缺乏维生素K及其它凝血因子所引起。消化道出血除了便血外,还可出现呕血。若失血过多,患儿出现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严重者威胁婴儿生命。

  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可暂停喂奶,保持患儿安静,并立即送医院治疗。为了预防初生儿自然出血,可在产前由孕妇口服维生素K,难产,早产或有消化道畸形的新生儿,产后要注射维生素K。

  初生儿大便异常的另一种情况是便秘。原因是肠肌松弛,肠肌弹力发育不佳及结肠的反应性不足,肠蠕动减少。

  处理方法是:将肥皂削成铅笔头样粗长一寸左右,蘸水后轻轻塞入肛门,1~2分钟后,肥皂头与大便一同排出。

  此外,大便异常还可见到腹泻。原因是喂奶不当如吃奶不定时,护理不好小儿受惊或受热,或人工喂养的奶粉成份太浓,皆可引起腹泻。发生腹泻时,应根据原因给予及时处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与“新生宝宝常见疾病的保健常识及防范措施(上)”相关文章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手足口病怎么
宝宝咳嗽怎么办宝宝咳嗽注意什么
宝宝感冒怎么办宝宝感冒注意事项
宝宝哮喘怎么办宝宝哮喘吃什么
宝宝肋骨外翻怎么办宝宝肋骨外翻
看过“新生宝宝常见疾病的保健常识及防范措施(上)”还看
新生儿拉肚子怎么办
新生儿脐疝
新生儿痤疮
脑膜炎
新生儿败血症严重吗
猜你喜欢
分娩误区:分娩方式对于胎儿智商
不同分娩方式的注意事项
高龄产妇怎么顺产
你知道吗?无痛分娩的三个误区
剖腹产后使用镇痛泵的副作用
分娩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什么是分娩之痛
让准爸爸陪产的坏处
什么是无痛分娩
缓解分娩镇痛的五种姿势
孕妈妈如何克服分娩恐惧
解读站立分娩,减少分娩时间
分娩之会阴侧切术
二胎!这些孕妈妈还要被侧切
关于剖腹产孕妈妈必知事件
适合水中分娩的人群
分娩方式影响孩子的未来
分娩方式之无痛分娩
孕妇什么情况适合剖腹产
容易顺产的孕妈必要条件
产科医生:别让爸爸陪产
面对分娩选择方式,看这些
水中分娩的孕妇要求
引产时的清宫几率
你了解剖腹产吗?
分娩时合理用力
什么是胎儿入盆
顺产还是剖腹产?
顺产达标条件,你达标了吗?
饮食影响分娩方式
分娩之产痛
你不知道的奇葩分娩姿势
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要考虑这些因
剖腹产和顺产宝宝的发病率
剖宫产率持续走高因为误区
什么是“侧切”
分娩姿势大解密
分娩方式:催眠分娩
分娩方法之剖腹产
分娩选择:顺产?剖腹产?
不一样的分娩:水中分娩
剖腹产对宝宝的不良影响
关于站立分娩的好处
患妊娠合并症要选择什么分娩方式
转剖腹产吃食物了怎么办?
无痛分娩适合的人群
孕妈妈不选择顺产的原因
自然分娩孕妈妈身体的必备条件
孕妈咪克服分娩之痛之法
分娩之侧切与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