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知给宝宝进行合理喂养的原则-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新生儿百科 >新生儿喂养 >父母必知给宝宝进行合理喂养的原则

父母必知给宝宝进行合理喂养的原则

2015-11-27

  所谓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这些孩子不仅体重较低,而且全身脏器发育也不够完善,尤其是胃肠道消化功能较弱,而生长发育却特别快,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若喂养上稍有不当,很容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和发生营养不良。因此,早产儿的喂养必须细致又合乎其生理需要。

  首先,母乳是早产儿最理想的食品。由于人乳内含乳白蛋白多,容易消化吸收。加上母乳中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能增强早产儿的抵抗力。如果母乳不够,可选用新鲜牛奶。配制方法是3份牛奶加1份水,加适量糖。煮开后食用。假如用全脂奶粉,可将奶粉与水按1:8的浓度配制成牛奶,煮沸后食用。牛奶中脂肪和蛋白质经稀释和煮沸加热处理,进入胃肠后易于消化吸收。

  其次,早产儿维生素的储存不足,宜早日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和维生素C等。尤其是冬天出生的早产儿,光照不足,很容易得佝偻病,应尽早补充维生素D。一般认为,应从出生后第10天开始给予浓缩鱼肝油,每日一滴,直接滴人口内,切勿加入奶品中。以后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增量。并口服钙粉,每日2~3次,每次0-1克,这样可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早产儿体内储存的铁也严重不足,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因此,从出生第三周起就可服用硫酸亚铁糖浆等补铁制剂预防因铁不足而造成的贫血。

  此外,早产儿的胃容量小,平均只有30毫升,如果一次授奶星过多,不能容纳,会引起呕吐,故应根据早产儿的生理特点给奶量,并按出生周龄逐渐加量。生后第一周每天每公斤120毫升,第二周始适当增加,最大可加至每天每公斤体重180毫升。为了适应胃容量小、需要量多的矛盾,间隔时间就得根据少量多次的原则,按不同体重安排如下:1000克以下者每小时限一次,1000克的1个半小时一次,1500克的2小时一次,大于2000克者3小时一次,夜间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与“父母必知给宝宝进行合理喂养的原则”相关文章
学会选择配方奶的几大要点帮助我
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人工喂养注意事项人工喂养方法
母乳的保质期长达12个月如何做
背奶妈妈你要背多久背奶妈妈的注
看过“父母必知给宝宝进行合理喂养的原则”还看
初乳的营养成分
给宝宝增添辅食需注意六个方面
母乳喂养的好处
人工喂养
解析母乳喂养最常见的五个问题
猜你喜欢
新生宝宝出生时小头的病因及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
新生儿惊厥的3大症状
新生儿湿疹的病因有哪些?
导致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原因及防治
新生宝宝的百特异症状的预防及保
早产儿得黄疸的5个主要原因
婴儿宝宝发烧时可以吃鸡蛋吗?
男宝宝最常见的异常问题有哪些?
新生宝宝患溶血性黄疸该怎么办?
新生儿呕吐的护理须知要点
新生儿时期常见黄疽疾病的表现症
宝宝母乳性腹泻的表现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生理现象
新生儿出生后的4大常见疾病
新生儿母乳性腹泻该怎么办?
新生儿患黄疸肝炎的5个表现症状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怎么办
婴儿吃药时采用哪种姿势是最理想
新生宝宝患有百特异症状的主要病
宝宝黄疸肝炎的发病过程是怎样的
新生宝宝出血性丘疹的原因及防治
新生儿窒息的最佳防护方法
婴儿出生后患白痱时的治疗及护理
婴儿患有溢脂性皮炎该如何进行治
婴儿宝宝用药过量的危害有哪些?
新生儿败血症的防治措施
新生儿出生时小头的检查诊断方法
什么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患白痱后的日常预防方法及
婴儿宝宝百特异症状的检查方法诊
引起新生儿抽风的常见原因有几种
婴儿宝宝的百特异症状及治疗护理
新生儿先天畸形的原因
导致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原因及防治
产后皮肤问题
新生宝宝母乳性腹泻的常见原因
导致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原因及防治
新生儿呕吐的2个治疗方法
新生宝宝患有白痱的主要原因与诊
新生儿出生后即有持续青紫的病因
如何预防新生儿惊厥?
新生宝宝出生后“四凹征”的病因
新生儿湿疹反复该如何预防
如何给新生宝宝喂药呢?
新生儿出生后即有持续青紫的检查
新手父母必知预防宝宝尿布疹的建
导致新生儿惊厥的7个原因
哪些小宝宝容易得佝偻病?
新生儿患黄疸的常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