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居家环境噪音误区-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月子百科 >产后注意事项 >宝宝的居家环境噪音误区

宝宝的居家环境噪音误区

2015-11-26

  宝宝真的需要这般安静吗?安静世界中的宝宝才安稳开心吗?

  小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上,他需要逐渐适应这个有空气、有阳光、有更多各种各样声音的新世界。父母们采取谨慎的、过渡式的方式,让宝宝逐渐接受和适应环境的确是值得提倡和称赞的。但是,如果反日常的安静,就会起到物极必反的效果,那样对宝宝的成长发育却是有害无益的了。

  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就不安静

  宝宝在出生前已经就可以听到声音了,孕28周左右的胎儿,他的听觉已经发育得很完善了。在妈妈温暖的肚子里,宝宝不只能听到妈妈心跳和肠子蠕动的声音,肚皮外的各种声音他们也能听到:爸爸妈妈的说话声、音乐声、汽车喇叭的嘀嘀声等等。虽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能给他留有印象,但是他们仍然会记住很多旋律。就像专家说的那样,宝宝出生以后,会对在妈妈肚子里听到过的声音做出反应:在一个新奇而陌生的世界里,那些曾经熟悉的声音会给他很大的安全感,或者使他安静,或者令他开心。可见,我们的小宝宝从来就不是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和我们大人一样,身边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同时陪伴着他。试想,妈妈正在大街上走,而在妈妈肚子里的宝宝却要睡觉,在这种时候,即便是喧嚣的街市,宝宝也能在肚皮里睡得高兴。

  声音是小宝宝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当宝宝来到了这个世界上的时候,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其实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发展心理学家指出,自然界本身就不是静悄悄的,不要把宝宝当成特殊的 小动物,在家里有动静的时候,宝宝是同样可以入睡的。而且,当宝宝一觉醒来的时候,如果听到他熟悉的声音,会使他感到非常放松,比如厨房里做饭的声音,或者爸爸妈妈说话的声音,从而使宝宝感觉自己并不孤单。

  听,对于小宝宝而言意味着认识世界

  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宝宝的听觉器官就已经是发育成熟的了。所以,听,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本能:他可能还看不清楚东西,但是他却能够听到声音。可见,宝宝最初是通过声音来认识世界的。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直到孩子上学前,他们还都能把声音转化成画面。

  所以,从宝宝一出生,听,就意味着对这个新世界的各种信息进行搜集和学习。

  那么,平日里,家人的正常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声音,比如:走路声、水声、炒菜声、门铃、电话铃声、说话声等等,这些声音都会给婴儿以听觉的刺激,联合其他各种感观,使他逐渐认识和熟悉他所生活的环境。日复一日,电话铃声让宝宝认识了电话(还会看到爸爸朝着这个东西不停地说话);喳喳的炒菜声让宝宝把它和饭菜的香味联系了起来;收音机叽里咕噜的广播让宝宝终于认识了那个神奇的方盒子,还有爷爷

  唯恐家里的声响吓着宝宝,而把屋里弄得安安静静没有声响,是完全错误的。小宝宝最初会对声音产生惊吓的反射(也许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你突然说出一句话时,尽管声音不大,宝宝也会好像被吓了一跳似的,全身一抖),甚至哭起来,这都是正常的神经反应。因为他们虽然可以听到声音,却无法辨别声音所来的方向,也不能分辨出是什么声音。而且,宝宝对声音的敏感度也不一样,也许尖锐的门铃声就比厕所冲马桶的水声更让宝宝烦感,也许轻轻的翻报纸的声音也能把小宝宝从梦乡中惊醒。让宝宝不再总是被吓一跳是需要一个对声音熟悉和认知的过程的,总不让宝宝接触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宝宝就会永远对这些声音感到陌生,对生活中的事物无所认识,这种惊吓也就更容易发生和延续时间更长,对宝宝的听力、神经和大脑的发育也都是不利的。

  宝宝的听觉发育不仅是天生 也要后天训练

  尽管宝宝天生有着敏感的听觉,听力的发育完善也是需要后天训练的,因为他需要把那些直观的反射与大脑相关联,产生有意义的反射。美国听力学高等专科学院校长brad stsch教授认为:婴儿的听觉受大脑发育程度的控制,他对声音的处理也就不可能一蹴而就。新生儿出生时,声音被从听觉的神经带到大脑,但是大脑不知道用这些信息做什么。所以,随着宝宝逐渐对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和事物(包括实物、动作)相关联来认识,他们的大脑才会逐渐将分辨出的信息(如声音的方位、声音的意思)记录下来。由于这样不断的学习,大脑和听力的发展相互促进,才能使宝宝的听觉更加的敏锐。

  同时我们还知道,对于婴幼儿来说,学习语言,模仿是基础。模仿的基础则在于听音。可见,敏锐的听觉,也是学习语言重要的前提条件。

  宝宝的天性:喜欢热闹也需要安静

  白天的时候,给宝宝听音乐、讲故事,和宝宝做游戏;让他看大人做家务事,比如洗碗啊、洗衣服啊、扫地、拖地等等,告诉他这是在做什么。宝宝听着你的话语,看着你的表情,注视着你的动作,辨别着不同东西发出的不同的声音,这些都会使他感到新奇和喜悦。6个月到1岁,是婴儿听力发育的黄金时期,平日里他得到的语言和声音的刺激,会在他的小脑袋里储存起来,成为将来认知和说话的基础。而且,在一个声响和谐而适度的环境里生长,宝宝的心情也会很愉快,性格也会比较开朗。当然,宝宝也同样需要有安静的时刻,不仅让他的小耳朵能够得到休息,也让他的精神不至于总是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在宝宝睡觉的时候,虽然不需要鸦雀无声,但给宝宝提供一个舒适柔和的睡眠环境仍然是必要的。因为良好的睡眠质量才能够让宝宝身心得到更好的休息和发育。只要不发出巨大的噪音般的声响,一般的日常活动是不会影响孩子睡觉的。

  防止家庭噪音污染小宝宝3个小tips

  避免噪音对宝宝的污染,永远都是很必要的。有些特殊的噪音你也要留心:

  * 家人的争吵声。严厉的话语、激动的神情和愤怒的语气,对于孩子的听觉是一种刺激,对于他的心灵也未尝不是一种噪音。

  * 说笑声。大人聚在一起,可能无意中就会谈笑得热情高涨,声音也高涨。如果你准备邀几个朋友聚聚,那么最好不要在家里。

  * 有声响的玩具。有些电动的发声玩具,声音的分贝过高,宝宝抱在怀里玩儿久了,会对听力有所伤害。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与“宝宝的居家环境噪音误区”相关文章
宝宝饮食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宝宝
老祖宗留下的给宝宝把尿裹腿等方
新妈妈遭遇感冒还要继续母乳喂养
新生儿的6种情感交流方式
有损宝宝视力的八种事
看过“宝宝的居家环境噪音误区”还看
剖腹产用收腹带
十大“坑爹真经”你中了几个
给新生宝宝最佳辅食建议
8个新生儿潜在的危险和危险区域
产后瑜伽注意事项
猜你喜欢
不能为新生儿注射预防针的几种情
24小时内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宝宝出生后的第一针
新生儿出生后第2天接种卡介苗
及时为宝宝增添健康保护膜
接种卡介苗防哮喘并非”一劳永逸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新爸爸妈妈须知的宝宝的疫苗接种
5月出生的孩子生活最快乐
新生儿第一针卡介苗,作用十分重
新生儿7种情况不适合打卡介苗
“设计婴儿”为父母解决遗传病的
“疫苗”孩子非打不可吗
第二类宝宝疫苗预防接种手册
卡介苗的保护作用是相对的
不应这样看待疫苗接种
新生儿接种疫苗后的护理方法
小儿接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应注
乙肝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
宝宝接种疫苗到底安不安全
计划外疫苗:麻风腮疫苗
打好宝贝健康第一仗
注射乙肝疫苗的有效期
接种是抵抗细菌和病毒的最好方法
接种疫苗的禁忌
计划内疫苗12岁内
新生儿免疫接种全程指导
宝宝及时接种疫苗有效预防乙肝
计划外疫苗:流感疫苗要分清剂型
接种麻疹疫苗对身体没影响
注射卡介苗会不会感染
新生儿打乙肝疫苗越早越好
了解宝宝降生需要接种哪些疫苗
麻疹疫苗的接种的禁忌事项
黄疸没退能打乙肝疫苗?
宝宝接种疫苗后有哪些反应
早产儿的免疫接种是否与足月儿有
应该尽早给早产儿进行免疫接种
什么情况新生儿不能打卡介苗
早产儿疫苗接种有别正常儿
早产儿更需要疫苗的保护
新生儿免疫接种让宝宝健康成长
怎样为宝宝撑好疫苗保护伞
新生宝宝便便异常的8种情况
疫苗接种前的注意事项
计划外疫苗
帮你解答宝宝接种卡介苗疑问
解答新出生打乙肝疫苗的八个疑问
接种反应是疫苗特性所致
孩子真的需要接种所有疫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