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涉及分娩情节的影视剧数量还真不少,可是这么多的影视作品,在我这个专业医生眼里,大部分镜头语言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为了增加镜头的真实感,很多有追求的导演即使是在最角落、最不起眼的位置的道具布景,也尽量按照故事背景选取,避免穿帮;在枪战片里,对于细节的刻画甚至可以让观众闻到空气中的火药味。但是,在关于分娩的情节方面,导演们似乎都不怎么愿意下功夫,绝大部分分娩镜头,都是一位满头大汗的姑娘,在那儿发了疯一样,近乎歇斯底里地喊叫;而且,如果大肚子说自己肚子疼了,那么过不了多久肯定就要喊叫了,然后叫过几声就可以听到婴儿的哭声了。这似乎已经成为影视剧中生孩子的常规套路。
分娩的镜头好像只是为了交代是哪个人在生孩子,而观众感受不到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煎熬,感受不到宫缩带来的折磨,感受不到分娩时的辛苦;如果这些都感受不到,那么就一定感受不到宝宝生出来那一刹那带给产妇无与伦比的释放和满足!在电影中,分娩的过程似乎变成了一个热闹,甚至像一场游戏,根本无法准确地向观众表达这么一个重要的信息:分娩,其实是一个女性从平凡通往伟大的极富寓意的开端,在经历过上帝给女人安排的种种痛苦磨砺之后,她有了一个骄傲的身份——母亲!
至于影视剧中的情节,那其实真的就是在演戏!
母鸡下蛋也没那么快,何况生孩子分娩,这个人生伟大的开端,实际上是怎样的过程?
首先你得知道,分娩应该是一个过程,而且通常情况下,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平均需要十几个小时。分娩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产程。既然实际上产程时间是这么长的,那么可想而知,影视剧中那种一痛就生,演得是多么“写意”了。
既然产程时间这么长,那么为了方便医生对分娩过程的观察处理,就把产程人为地划分成几个时间段,分别是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影视剧中那种大汗淋漓、哇哇乱叫的镜头,实际上只是第二产程。第二产程的时间确实是比较短的,一般不超过两个小时。但是,第一产程的时间可是要长得多了,你不能仅仅把第二产程用力的过程当作生孩子,之前的过程就忽略不计了。就好像足球比赛,射门进球的瞬间固然是精彩的,但是为了射门而相互配合、组织进攻的过程也是不可或缺的,不能因为最后短时间的绚烂,而忽略了之前的付出。所以,在介绍最后的极限冲刺之前,应该先说说第一产程。
痛得死去活来可能也只是第一产程第一产程的定义就是从正规宫缩临产到宫口开全的过程,简单点儿说就是一个“开门”的过程,开产门,或者民间说法叫“开骨缝儿”。所以,不是说用力屏气的时候才叫生孩子,从开骨缝儿起就开始分娩了,准确地讲是从正规宫缩开始的。
什么叫正规宫缩呢?就是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所谓的“阵痛”,一阵一阵地痛。阵痛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都是一定的,比如间隔5~6分钟,持续半分钟。而且,痛的程度会逐渐加剧,间隔时间逐渐缩短,持续时间逐渐变长。伴随着阵痛,产门在一点儿一点儿地打开,一指、两指……一直到十指就完全打开了。而在开产门的同时,因为宫缩的推挤作用,宝宝的小脑袋也在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下降。等到产门都打开了,宝宝的脑袋也到了门口了,等待接下来更强大的力量把他推出门外。
既然是阵痛,那么一定会有“痛”这种感觉的。很多人到了孕晚期会有宫缩,比如像来月经时候的下腹酸胀,或者紧缩感,间隔时间并没有那么规律,或者间隔时间相对比较长。这时候不少人就会紧张了,以为马上就要生了。不得不说,这很可能还是受影视剧的影响,因为那里边的产妇,只要肚子一痛,下一步孩子就出来了。实际上没那么快,至少绝大多数初产妇都不会那么快。如果肚子还没感觉到痛,或者疼痛还可以忍受,不是那么剧烈,宫缩的间隔时间还没有那么规律,那么短时间内是不会生的。这在医学上被称为假临产。这种假临产,不同的人持续的时间也不一样,甚至有人会持续几天。所以,有人说自己生孩子生了三天三夜,这显然是把假临产也算进去了。假临产基本都是无效宫缩,只要不影响休息,宝宝监护没有异常,就不需要医学干预,可以“让子弹飞一会儿”。
真的痛起来有多痛呢?我两个大学室友的老婆生孩子,刚临产的时候,肚子刚刚开始痛,我跟她们说,如果熬不住了,可以打分娩镇痛。两位巾帼英雄均表示,生孩子的痛还能忍,能不打就不打吧。我表示赞许:“够坚强!”这时候,她们还可以对着我笑。
接下来产程不断进展,等到宫口开了3厘米的时候,两位巾帼英雄的表现也是惊人地相似:“我不行了!受不了了!我要打麻醉!”
后来我问她们:“你们之前也做好心理准备了,知道宫缩会非常痛。实际感受下来,和你预期相比,是更痛了还是差不多?”
“实际比预期的更痛!”
“更痛多少?”
“比预期的还要痛10倍!”
比你能想象得到的还要再痛10倍,就是这么痛!
折磨无数女性的痛经,在分娩阵痛面前也要甘拜下风,因为,这是人类可以忍受的最大限度的疼痛!我室友老婆之所以一开始还打算忍一下,就是因为这种阵痛的强度是逐渐增加的,而且频繁程度也逐渐变紧,持续时间逐渐拉长。开始可能还能将就着忍受,到了第一产程后期,就很少有人还能继续淡定了。所以,如果平时在产房看到表情平静的产妇,甚至还可以微笑着回答医生的问题,那么一般产程都还比较早。
那么第一产程的后期是什么时候呢?就是我那两个室友老婆最终缴械投降的时候——宫口开3厘米,在医学上,宫口开到3厘米之后,就可称为进入活跃期了,而之前称为潜伏期。之所以这么命名,是因为潜伏期的时候宫缩还没有那么剧烈,宫口开得也比较慢;而进入活跃期之后,宫缩强度明显增加,频度变密,宫口也开得快起来了。
那风情万种的一次大便在逐渐变紧的阵痛之中,分娩也从第一产程跨入第二产程,就是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的这段时间,进入了分娩最为痛苦难熬的时刻。而这个过程通常会伴随着一种特殊的感觉——解大便。
前面讲过春哥曾经与羊水栓塞狭路相逢,最终战而胜之,彰显侠客风范。不过,俗话说谁年轻时没犯过二啊,据说春哥还是小住院医生的时候,也出过一次大乌龙。
那时候春嫂怀孕,到了孕后期,有天晚上吃完饭,春嫂不停地抱怨肚子不舒服,隐隐地有点儿痛。开始,春哥以为是吃坏肚子了,可是听春嫂描述是阵发性的下腹痛,春哥凭着他职业的敏感性,觉得有点儿不妙——难道要早产?果然,没过多长时间,春嫂竟然有了轻微的便意感。春哥当时就紧张了:完了,这是真的要早产啊!可不能生在家里啊,虽然他那时候已经会接生了,不过家里哪有各种无菌器械啊;更关键的是,当时孕周太小,早产儿需要马上有新生儿科医生的抢救复苏,否则很难存活——得赶紧上医院啊!
于是,春哥立马决定,让春嫂尽量慢慢深吸气,张嘴哈气,不要用力,同时赶紧拨打120叫救护车。很快,120把春哥和春嫂拉到了我们医院的急诊室,这时候,春嫂便意感也已经越来越强了。
急诊室的同事们当然不敢怠慢,迅速把春嫂扶到产床上,做了阴道检查:咦?宫口还一点儿没开呢!再摸摸肚子,哪有什么宫缩啊!春嫂她,是真的要解大便呀。顿时,急诊室里笑翻了天。那次,春嫂解了她人生中最高规格的一次大便:由专业妇产科医生全程护送,120救护车紧急转运到急诊室,医务人员严阵以待、充分检查之后的一次大便!
从此,120护送春嫂解大便的事迹就成了我们医院一个经久不衰的段子。事后大家问春嫂:“肚子痛是像来月经那样的吗?”“哪有啊,就是有点儿绞痛,像是要拉肚子了。”春嫂也很无辜,她其实就是想解个大便而已,本没想搞得如此烦琐。
春哥就更不好意思了:“真是的,平时产房里这样的患者碰上的太多,当时就顾着紧张了,怎么就没摸一摸宫缩呢?唉!这事儿啊,要是真落到自己头上,还真是慌了神儿了。”
好钢用在刀刃上,力气用在肛门口如果说第一产程只需要孕妇忍受宫缩的疼痛就可以了,那么进入第二产程之后,孕妇不但要承受更加剧烈的宫缩,自己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生孩子的辛苦在第二产程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很多时候不是说你付出了巨大艰辛,就可以换来理想的结果。如果像影视剧中的那样,不停地大喊大叫,憋得脸红脖子粗,那基本上是生不出来的。有时候给产房外的家属交代情况,说产妇已经用力一个多小时了,宝宝脑袋才看到一小点儿,那边的老公马上就急了:“哎呀,她怎么那么没用啊,一个多小时了还生不出来!”我会纠正他们:“可别说她没用,换你可能还不如她呢。她真的很努力了,只是力气没有用对地方,没准再过10分钟突然找到感觉了,也就快了。”
那么第二产程怎么算力气用对地方了呢?一般生孩子时候的体位称为膀胱截石位,就是说平躺在产床上,两腿弯曲尽量分开。要说起来,根据重力原理,应该是蹲着生孩子更容易些,但是,蹲着生医生没办法帮忙接生,最后生是生出来了,可是一出来宝宝就头冲下落到地上,这太危险了。所以,为了方便医生接生,也就只好摆这么一个姿势。
姿势摆好,感觉一阵宫缩来袭的时候,配合强烈的宫缩用力屏气,力气用在肛门口,就是便秘解大便的感觉,而不是都憋在脖子和脸上,相反,肩膀和脖子应该尽量放松。这里说的是屏气,一定不能把气吐出来,而且一口气屏得越久越好,所以,像影视剧中那样哇哇乱叫,视觉上是有冲击力了,实际上是用不上力气的。而一阵宫缩通常持续将近一分钟,没有人生孩子的时候能一口气屏那么久,所以中间要换气。要知道,宫缩是很珍贵的,不配合宫缩的用力就是浪费力气,所以,这就要求宫缩来的时候要不惜力气,中间换气的时间要短,马上深吸气继续向下用力,充分利用宫缩的这一分钟。等到一阵宫缩过去了,就要身体彻底放松,好好调整一下呼吸,等待下一波宫缩来袭。
所以,第二产程用力的时候,应该是间断有节奏地向下屏气,如果感觉有大便解出来了,就说明力气差不多用对地方了。
是的,就是那种大便解出来的感觉。
曾经有个产妇,正在用力生呢,生到一半产妇突然停了,在旁边指导鼓励的医生很着急:“感觉很好,别停下来啊,有宫缩的时候要继续用力啊!”
患者一边忍着宫缩的阵痛,一边很不好意思地说:“医生,我,我好像大便解出来了。”
“嗨!你说这个呀,看到了,没事没事,说明你感觉找对了。你就继续解吧,会给你清理的。等大便解完了,孩子就生好了!”
是不是感觉口味有点儿重啊?可是现实中分娩室医生的工作环境差不多就是这样,经常要与大便相伴。孟子教育我们要“闻过则喜”;而对于产科医生来说,差不多是“见便则喜”,看见大便出来了,那么基本可以判断用力的感觉八九不离十了,这生孩子就有希望了。
当然了,估计这样真实的场景电影里是不大好演的,那么,就让影视剧里的产妇们继续喊叫吧,咱不学就是了。
上一篇:产妇分娩出现羊水栓塞母子相继死亡
下一篇:产妇羊水栓塞危在旦夕,多学科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