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最爱干的这些“坏事”,其实是他们的社交工具-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优生优育 >备孕百科 >孩子们最爱干的这些“坏事”,其实是他们的社交工具

孩子们最爱干的这些“坏事”,其实是他们的社交工具

2020-09-08

今天要查字典幼儿网查字典幼儿网分享的话题,缘于暑假期间发生的一件小事。

当时娇娇外婆带着一岁多的小表弟来深圳住,正好对门也有个差不多大的小男孩,两家就经常串门,让两个小孩子一起玩。

第一次见面时,可能因为见到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小伙伴,小表弟非常兴奋,冲着对门的小男孩“啊~~”地大叫,对门的小男孩也用同样的方式,对着他大叫。

在这个还没法用精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年纪里,两个人你叫一声,我叫一声,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交流着。

当大家都被他们俩的特殊对话逗乐时,对门小男孩的奶奶走进来。

一看到小男孩朝着娇娇的小表弟大叫,一把把小男孩拉过来,黑着脸说:

“不能对着别人大叫,这样不礼貌。”

小男孩脸上兴奋的表情一下消失了,原本很亮的眼睛也一下暗了下来,不敢吭声了。

我赶紧说道:

“奶奶,没关系,他们俩一见面就互相大叫,这是他们俩在交朋友呢。”

对门奶奶一听,觉得好像也有道理,便笑着对小男孩说:

“你冲着小弟弟叫是你喜欢他对不?”

小男孩一看奶奶笑了,被压制的欲望又得到了允许,便又冲着娇娇的小表弟大叫。

孩子们最爱干的这些“坏事”,其实是他们的社交工具1

那一整晚,我家里充斥着两个小家伙此起彼伏的叫声,和一群大人欢乐的笑声。

两个小男孩互相大叫,乍一看很不礼貌,但实际上,这些大人认为孩子在干的“坏事”,其实是他们的社交工具。

孩子的脑回路,有时候跟大人真的很不一样。

他们在用只有他们能懂的方式,去探索、去沟通,而大人唯有知道这些“坏事”其实是好事,才不会破坏孩子的社交机会。

都有哪些被大人看作是“坏事”,但其实是孩子们在社交的事情呢?

今天娇妈跟大家好好盘一盘。

1、满嘴屎尿屁

“你个臭妈妈”

“那个南瓜像臭粑粑一样”

“我家有个大臭屁老爸”

很多妈妈应该都被孩子满嘴的“屎尿屁”烦过好长一段时间,孩子屡教不改,乐此不疲。

这是因为,3-5岁时,“生殖器期”来临,孩子开始对自己的排泄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还喜欢说跟“屎尿屁”有关的话。

这个时期,也被称为“污言秽语敏感期”或“诅咒敏感期”。

带有“屎尿屁”的话,简短犀利,孩子说的时候,会觉得很痛快,很容易被孩子们用来表达激烈的情绪和感受。

尤其是他们发现一说这些词汇时,大人会抓狂、大声制止或批评。

他们会觉得终于引起了大人的注意,掌控了大人的情绪,并且感受到一种窃喜、冒险的刺激。

“屎尿屁”,还是孩子们重要的社交工具。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群不熟悉的孩子里头,只要有一个孩子先开口说了一句“屎尿屁”相关的话,其他孩子便纷纷开启“屎尿屁”模式,大家你一句我一句,一下就玩成一团。

孩子们最爱干的这些“坏事”,其实是他们的社交工具2

“屎尿屁”这种大人不愿意也不好意思多说的东西,一旦出现孩子们的交流中,很容易成为一种不言自明的共同语言:

“哇,原来你也觉得这个好玩!”

“我也经常这么说,我们是一样的!”

“他居然也说屎尿屁,原来他也很好玩。”

而且不同孩子嘴里迸出的“屎尿屁”的组合不同,大家被逗笑的机会就更多,能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可接近的氛围。

大家说着同一种话,同一类词汇,就好像是在宣告:

“我们是一伙儿的!”

于是顺利地融入集体。

所以,当孩子满嘴“屎尿屁”时,大人不要武断地制止,这不是什么天大的坏事,这是他们必经的一个心理阶段,也是孩子间重要的社交工具。

一般来说不予理会,孩子就不会经常挂在嘴边,等孩子大了慢慢就不说了。

2、打人

孩子在1岁以后,有个问题通常让妈妈们很头大。

年龄相仿的孩子们聚到了一起,最大的爱好就是冲突——你打我一下,我推你一把,一不留神两个扭打在一起。

不了解儿童发展心理特点的家长们,会把这些现象简单归结为孩子没礼貌、没教养,但这恰恰是孩子们社交的开始。

但孩子天生是不会社交的,他们掌握不好正确的社交技巧,才会出现打人的现象。

也正是每一次的冲突,给了孩子不同的学习机会,让他们能观察别人的反应,探索别人的边界,最终才能学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度。

既然冲突是孩子的社交方式,那难道孩子打人,咱老母亲就在一旁袖手旁观?

不是的,每个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1岁之前,打人是无意识的,他们在用肢体动作来寻找和他人连接的方法。

如果打人会伤到别人,家长只需要把孩子分开就好。

1岁-3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不知道正确的沟通方式是什么,所以喜欢也是打你一下,不喜欢也是打你一下。

家长只需要告诉孩子,如果你喜欢别人,可以去摸摸或者抱抱,别人就会很开心。

如果你不喜欢他,也不能打人,不理会他就好。

如果孩子是被欺负了才打人,可以告诉孩子不只有打人这一条路,大声说出自己的不满也是可以的。

4岁之后,孩子开始形成规则意识,懂得一些是非观念,有自己的小想法。

当同伴和自己的意见不一致时,容易发生矛盾,大打出手。

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如果只跟孩子说打人是不对的,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够的。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可以引导学习友好、独立地处理问题,让他们多换位思考,理解同伴的感受,跟同伴一起想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3、抢玩具

抢玩具也是一个孩子相处过程中很典型的问题。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1岁左右的孩子,自己的玩具不玩,不打招呼就拿走别人的玩具,然后两个孩子就拔河似的在抢一个玩具。

这并不是他不懂礼貌、贪得无厌,而是他还没有“物权”这个意识。

1岁之前的孩子,谁想拿走他的玩具,都不生气。

这是因为1岁之前的孩子,物权意识尚不明确,他还没有“我的”这个概念。

1-2岁之间渐渐有了,但依然不明确,觉得只要自己想要的,就都是我的。

所以他见了别人的玩具就拿,甚至去抢。

3岁以后,孩子会慢慢了解到,自己分给别人玩的玩具,还是可以要回来的,渐渐孩子就乐于查字典幼儿网查字典幼儿网分享了,但也还是会存在两个人同时要玩一个玩具互不相让的现象。

这些争抢,这些冲突,会让孩子对物权、边界、规矩有更多的认知,是孩子进行社交的一个重要方式。

父母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在抢夺玩具的过程中既不伤害到对方,又不会剥夺孩子社交的机会呢?

孩子们最爱干的这些“坏事”,其实是他们的社交工具3

首先,从孩子们一开始交往,就应该给自己和孩子都确立一个原则:

谁的玩具谁就有决定权。

大人不能强行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分给别的孩子,也不能诱劝他让给别人。

这是对孩子物权的的尊重和保护。

其次,当争抢开始时,家长可以先在一旁冷静旁观,先留些时间给孩子,让他们自己解决。

如果家长太早介入,就剥夺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锻炼社交能力的机会。

如果他们自己化解不了,战争升级,家长再介入,去保护受到攻击的孩子,再协调怎么解决。

第三,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多种协调的解决方案,引导孩子学会跟别人商量如何分配玩具。

比如可以一个人玩一会,或者用剪刀石头布来决定等等。

让孩子自己多动脑筋去想,去协调。

孩子满嘴“屎尿屁”,会打人,爱抢玩具,这3件“坏事”,大人一般的第一反应,就是制止。

但这些“坏事”里,包含了很多冲突、矛盾、摩擦,正是孩子学习如何跟人交流、表达态度、达成意见、解决问题的好时机。

当孩子再干这3件“坏事”时,大人一定要沉住气,管住嘴,先别动,还孩子一个社交的机会。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与“孩子们最爱干的这些“坏事”,其实是他们的社交工具”相关文章
孩子讲这3个口头禅,家长要警惕
金秀警方返还赃物获群众点赞
换季等于生病?宝宝秋季高发的4
这五类家长带娃,很容易被人贩子
一孕傻三年,你怀孕时都做过哪些
看过“孩子们最爱干的这些“坏事”,其实是他们的社交工具”还看
亲爱的宁次少爷,有生之年,我的
《人民日报》整理:一读就错的1
孩子是来报恩、过路、还是讨债,
宝宝睡觉时出现这种状况,有碍智
让幼儿园老师“偏爱”你家宝宝不
猜你喜欢
基因相似的夫妇易“妊娠中毒”
孕前补碘来预防出生缺陷
备孕期间准爸爸的必修课
哪类肾病不宜怀孕生子
哪两大类因素影响优生优育
三十以后怀孕真的危险吗?
孕前吃补叶酸要掌握“门道”
优生优育要避开这些季节
女人什么时候怀孕才最好?
疑问:高龄怀孕该注意些什么?
哪些生活习惯对优生不利
准爸妈备孕要注意的五禁六忌
龋齿是否会遗传
男性生育别错过黄金年龄
你选对最佳受孕时间了吗?
关于遗传性疾病
生孩子间隔短有损“老二”健康
父母的基因遗传可影响孩子性格
孕前应先“打理”母体环境
这些情况下绝不可以怀孕
妈妈身材好宝宝智商会更高
孕前别忘了检查口腔
解读孕前精液检查与不孕优生
孕前准备情绪管理很关键
专家:孕前最好做胸部B超
孕前化妆易造成胎儿畸形
成功受孕必备五个“最佳”
什么样的父母容易生天才宝宝?
这6类人最会生出畸形儿
肥胖遗传男随父女随母
孕前未准爸爸要远离这些场所
10种情况下女性不宜受孕
婚前检查利于生育健康的后代
备孕时必须警惕九种疾病
揭秘:靠补叶酸生双胞胎不靠谱
智力遗传的秘密?
矮个基因“传男不传女”?
为子宫驱寒才能迎来“好孕”
孕前用哪些药物会影响优生
做好准备,春季怀孕并不可怕
春天出生数学英语成绩差
谁的基因决定宝宝相貌智商
孕前靓妈也要做好防辐射准备
防止胎儿畸形不可以做的11件事
女人:应珍惜第一次怀孕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怀孕
经期保健的八个谎言
34-40岁才是女性最佳生育年
如何制造“高智商”宝宝
手指长短与生育能力有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