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是直接命令式的,"洋洋,你不要玩了,快去写作业""洋洋,你不要喝凉水,肚子会疼的""洋洋,你早点睡觉,要不然明天起不来了"等等,诸如这样,家长每天"不厌其烦"的重复孩子不要做同样的事情,总结就是——心累。
上述中的洋洋是我朋友的孩子,洋洋今年6岁了。朋友经常跟我抱怨:"孩子太不听话了,特别调皮,我每天都得追着他让他干这干那,就这样,他还总是不听,甚至有时和我唱反调,有时生气极了我都想揍他一顿!"
最近也有一位读者和我查字典幼儿网查字典幼儿网分享了她的一些教育心得。
她的孩子叫青青,今年也6岁了。孩子对任何东西都很好奇,有一次家庭聚会,大人们都喝着啤酒,青青看到了非要喝,大人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反倒让青青更加着急,更加渴望想要喝酒,甚至哭着吵着要喝。
妈妈看到场面有点难以控制,便弯下腰平和的对青青说:"你可以喝,我给你倒一杯",青青听了高兴极了,喝了大大一口,可刚喝下去便吐了出来"妈妈,太苦了,太难喝了"。
晚上回家,青青告诉妈妈:"妈妈,我再也不要喝酒了",从那天起青青不仅再也不闹着要喝酒了,而且经常提醒爸爸不要喝酒。
这位读者采用的教育方法就是:自然后果律法。当孩子不愿听取家长劝告时,家长就不需要试图阻止孩子的行为,应该满足孩子需求,让孩子体验该事情产生的后果,以此达到教育效果。
这个方法对于朋友家的洋洋同样适用,其实妈妈不需要每天"唠叨"要求洋洋做这做那,可以顺着洋洋的意愿让事情发展下去。
不做作业可以,第二天他会受到老师批评;喝凉水可以,肚子疼的时候他就理解自食恶果;不早点睡可以,第二天迟到他会受到老师批评。
每个孩子生来就有很强的自尊心,当他受到别人批评时,他会尝试着积极的改正,毕竟他们都喜欢被老师夸奖而不是批评,不是吗?
所以宝妈们要适当的使用“自然后果律”法,比吼骂管用多了
自然后果律是由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他基于儿童的"理智睡眠期"的状态,提出反对对这一年龄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和惩罚教育,主张让儿童通过亲身体验其过失的不良后果去认识自己的错误,从中吸取教训,获得经验,学会服从"自然法则",以此加以自行改正。
这样儿童受到的惩罚只是因其过失所招来的自然后果。这样的惩罚不仅不会伤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而且会让孩子吸取教训,进行自我教育。
儿童损坏自己使用的家具,家长不要急于批评,也不要急于给他添置新的家具,而应给孩子一段时间,让他切身感受到没有家具的不便。从而发现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
孩子不吃饭,家长不要着急上火,仅仅告诉他:"饭点不吃饭的话,一会没有饭,妈妈也不会给你做的",如果孩子还是没吃,不用管,当他饿的时候就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行为。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其实也很简单,当然更在于家长的坚持。
可以见得重视"自然后果律",不管对孩子,还是对父母,都是事半功倍的。
1、帮助孩子获取经验,丰富认知
大多数家长都反映,越是自己强调的事情,孩子越是朝着反方向去做,似乎故意和家长唱反调,这令很多家长头疼、苦恼。有些家长甚至动粗,你不听话我就揍你,但这毕竟不是理智、科学的教育方法,而且打孩子时作为父母的也心疼,自己也生气,所谓动怒伤身。
其实,我们要理智思考,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的心智尚未发展完全,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而这种好奇会促使他们去做父母禁止他们做的事情,就如偷尝禁果般。他们会觉得很有趣,并且没有意识到这将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后果。
当不良后果产生后,他们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通过反思,改正错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在错误中学习到了一些经验,丰富了自己的认知。
外面阴云密布,伴有阵阵徐风。"妞妞,快要下雨啦,你把雨伞带着",妞妞并没有在意妈妈的警告,转身朝学校去了。放学后,雨下的很大,妞妞只的飞奔回家,身上也淋湿了。从这以后只要是阴天,妞妞都会随身带把伞。
2、让孩子学会自省,实现自我教育
当家长明知孩子将要做的事情可能是错误的时,家长可以不用阻止孩子去尝试,去犯错。我们知道有时我们说的太多根本无济于事,孩子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他们不碰壁就不会知道自己的错误。
当他们碰壁时就会知道有多疼,就会知道自己错的多离谱,自己错到了哪。而这一过程正是他们的自我反省,通过反省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实现自我教育,促进自我发展。
孩子的自我发展远比家长"不厌其烦"的教育有用的多。
3、培养孩子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不断探索,尝试的源头。正因为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他们想尝试一切事物,尤其是那些家长们禁止让做的事情,这对他们来说就是诱惑,于是他们以身试险,在尝试中犯错,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进步。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有好奇心的孩子更具有创造的能力。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创新创造能力就要尊重、支持孩子的好奇心,那么我们就要允许孩子犯错,不要抹杀孩子的好奇心。自然后果律以孩子的好奇心为前提。
正确利用"自然后果律"引导孩子,才能达到你想要结果
1、首先确定自然后果的结论正确
家长在引用自然后果律的时候,一定要先确定孩子在试错后反思的结论是正确的,也就是要设定一个正确的结果,进而顺其自然。
在对待青青想要喝酒的问题上,家长首先设定的是孩子不能喝酒,因此顺其自然,让孩子去尝试喝酒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然后孩子会得出一个结论:自己不能喝酒。这就是一个完美的自然后果律的例子。
2、让孩子试错,感受结果
自然后果律就是让孩子亲自体验"错误性",感受试错后带来的不良后果,以此进行反思,得出结论,而这些结论都是孩子自己总结的,因而会让孩子对这件事情加深记忆。
比如,孩子平时写完作业自己不收拾,一般我们家长会帮着孩子整理起来,但我们完全没必要这么做,要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要让孩子知道。
我们可以采用自然后果律法,孩子可以不整理,那么他的后果就是第二天上学急急忙忙找不到作业,可能会迟到,而没有作业、迟到,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老师的批评会让他产生深刻的印象,为了避免批评,他会改正自己的行为。
3、换位思考
家长要想让孩子在自然后果律中得到正确的结论,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这件事情,即换位思考,要了解孩子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是因为孩子的好奇心还是习惯。
如果孩子是出于好奇心,那么家长可以积极鼓励,让孩子通过自然后果律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孩子是出于不良的习惯,习惯性的顶嘴,习惯性的叛逆,那么家长就要考虑自己的教育问题了。
是否平时对孩子教育过于强势,是否经常打骂孩子,这些都会造成孩子的叛逆,故意不听话,反着干等行为。
作为家长,我们只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导者,而非决定者。我们要时常换位思考,考虑孩子的心理,情感,如果说教没有作用,我们何不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尝试自然后果律,让孩子自己去总结,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错的,这样更会让孩子印象深刻。
上一篇:孩子雪糕掉地上,缠着妈妈哭闹要重
下一篇:孕早期你可能遭遇的5大谣言,你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