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第一年的饮食指南-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新生儿百科 >新生儿喂养 >宝宝第一年的饮食指南

宝宝第一年的饮食指南

2017-07-18

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年中,爸爸妈妈不仅要为宝宝的生长发育提供所需的营养,还要注意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适时引入不同食物,帮助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引导宝宝对食物的兴趣和喜爱。

新生儿期(0~1个月)

喂养指南

母乳喂养:按需哺乳

24小时内喂奶10~12次。

每次20~30分钟。

间隔2小时左右。

夜里也需要哺乳宝宝2~4次。

大约从第2周开始添加维生素D,每天400IU。

混合喂养:每次都要先喂母乳

距上次哺乳结束时间30分钟以内时。如妈妈新产生的母乳较少,可喂配方奶。

距上次哺乳结束时间30分钟以上。妈妈有母乳先喂母乳,没有母乳才喂配方奶。

大约从第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IU或者400IU,减去配方奶粉中提供的量。

配方奶喂养:按需哺乳

24小时之内喂奶8~10次。

间隔3小时左右。

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IU,减去配方奶粉中提供的量。

单纯哺乳期(2~6个月)

喂养指南

母乳喂养:按需哺乳

3月龄内:应按需哺乳,尽可能让宝宝吃饱。

4~6个月:逐渐定时喂养,每3~4小时一次,每日约6次,可逐渐减少夜间哺乳,帮助小宝宝形成夜间连续睡眠能力。但因个体差异,需区别对待。

混合喂养:视宝宝情况而定

妈妈有母乳时先喂母乳。

母乳不足时补充配方奶,喂饱为止。

每次喂养间隔时间尽量延长,可长到3小时。

继续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IU。

配方奶喂养:由不定时转为定时

3个月内:因新生婴儿胃容量较小,生后3个月内可不定时喂养。奶量约500~750mL/日。

3个月后:此阶段的宝宝可建立自己的进食规律,此时应开始定时喂养,每3~4小时一次,约6次/日。允许每次奶量有波动。

继续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IU,要减去配方奶粉中的D含量。

温馨提示

宝宝在6月龄内应继续坚持纯母乳喂养,无需额外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母乳的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

如因种种原因不能母乳喂养,则应该以婴幼儿配方奶粉代替。

每周要称量宝宝体重、身长,并与标准曲线对照,监测宝宝体重、身高的增长。

辅食添加早中期(6~9个月)

随着生长发育,消化能力逐渐提高,单纯乳类喂养不能完全满足6月龄后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宝宝需要由纯乳类的液体食物向固体食物逐渐转换,这个过程称为食物转换,也称辅食添加。

饮食指南

添加非乳类泥糊状食物的月龄为6月龄,不要早于4月龄。

如果宝宝奶量稳定,生长发育良好,每次摄入约180mL,说明已具备接受其他食物的消化能力。

应首先选择能满足生长需要、易于吸收、不易产生过敏的谷类食物(最好为强化铁的米粉),米粉可用奶液调配。

其次引入的食物是根茎类蔬菜、水果,主要目的是训练婴儿的味觉。

7~9月龄逐渐引入第二阶段食物,包括肉类、蛋类、鱼类等动物性食物和豆制品。

添加辅食的顺序

种类:应按“淀粉(谷物)、蔬菜、水果、动物”的顺序来添加。

质地:应按液体(如米糊、菜水、果汁等)、泥糊(如浓米糊、菜泥、肉泥、鱼泥、蛋黄等)、固体(如软饭、烂面条、小馒头片等)的顺序添加,从一种质地过渡到另一种质地。

数量:应按由少到多的顺序,一开始只是在喂奶之后试吃一点,然后逐渐增加。

温馨提示

在这个阶段,无论是吃母乳还是吃配方奶,宝宝饮食仍要以奶为主,其他食物为辅。

不要把蛋黄当作第一个辅食,因为蛋黄容易引起宝宝过敏。

不要把辅食放进奶瓶里,而应用勺喂养,训练宝宝的吞咽功能。

辅食添加后期(10~12个月)

1岁内宝宝的喂养还是要坚持以奶类为主、其他食物为辅的饮食原则。在食物制备上,10个月以后宝宝食物的形状从碎末、细条、薄片、厚片方式过渡,到1岁多之后逐步过渡到接近大人的食品(但仍需注意少油少盐的制作原则)。

饮食指南

母乳或配方奶每天2~3次,总量保持在600~900mL,用两餐辅食代替中间的两餐奶。

每天谷物约100g,宝宝如果不爱吃米糊,可以小米、大米、红米和黑米等谷物杂粮粥代替。

每天补充水果50g,从果泥慢慢过渡到薄片。

每天鸡蛋1个或鹌鹑蛋3~4个。

每天蔬菜50~100g(菜叶和菜秆各两三根便可),切碎蒸熟。

每天鱼或肉类25~50g,切成肉末蒸熟。

温馨提示:

可在进食后再给宝宝饮奶,自然形成一餐代替一顿奶,食物不应影响总奶量。

此阶段食物种类可由独立品种逐步向2~3个品种混合在一起过渡。

1岁前宝宝的所有食物应清淡,无盐,少糖、油。

不食用蜂蜜水或糖水,尽量不喝果汁。

虾、蟹是易过敏食物,不要给1岁前的宝宝吃。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与“宝宝第一年的饮食指南”相关文章
学会选择配方奶的几大要点帮助我
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人工喂养注意事项人工喂养方法
母乳的保质期长达12个月如何做
背奶妈妈你要背多久背奶妈妈的注
看过“宝宝第一年的饮食指南”还看
婴儿吃奶量
如何混合喂养
新生儿不吃奶怎么办
催乳的方法
新生宝宝不需要额外的水分妈妈喂
猜你喜欢
3岁以内的宝宝吃这些,冬季不感
早产儿脑积水可用“洗脑”疗法
早教可防治早产儿智力低下
宝宝出生体重超9斤易患关节炎
哪些胎记需要专业治疗
宝宝小枕头大学问
早产宝宝应和父母“心贴心”
给早产儿按摩的17种手法
新生宝宝大脑智力开发(四)
产后催乳需防乳腺炎的病发
早产儿喂养和视听刺激
护理早产儿的临时妈妈
怎样应对新生儿的三大状况
当心高氧下早产儿失明
早期营养过多并非好事
鸡皮疙瘩是怎么产生的
早产儿大脑受损对男孩影响明显
好心情为你带来充足的乳汁分泌
早产儿也能用手分辨形状
早产宝宝的接种注意及禁忌
新生宝宝大脑智力开发(一)
喝草药去胎毒易造成危害
寒冷冬季也要防宝宝“中暑”
警惕新生儿黄疸伤耳
喂哺早产宝宝的5项须知
冬季早产儿受凉易患硬肿症
早产儿护理需知
早产儿养护新方法:袋鼠妈妈
新生儿的心理健康特点
十种新生儿的异常现象
早产儿“追上”足月儿的秘密
新生宝宝的语言智力开发(二)
要科学对待新生儿黄疸
早产儿出院一周得回来复诊
早产儿如何预防脑瘫?
拥抱对早产儿尤其重要
足月小样儿父母5大注意要点
早产儿呵护的4个方面
肌肤之亲促早产儿成熟
“肌肤之亲”促早产儿成熟
早产儿出院后家庭护理的多项要点
早产儿更需要精神抚慰
早产儿易并发哪些疾病
新生儿睾丸未下降是咋回事
新生宝宝大脑智力开发(三)
体重过轻早产儿易患抑郁症
早产儿与足月儿的区别
凌潇肃儿子出生,宝宝寡言少说话
早产宝宝怎么补维生素?
早产儿护理三大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