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的妈妈注意到,儿子看着悬挂在摇篮上的玩具时,总是喜欢“对眼”,时间久了,这位妈妈开始变得很紧张,难道这些旋转的玩具会导致孩子“斗鸡眼”吗?
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对眼”(俗称:斗鸡眼),与旋转式玩具是没有关系的。不过,孩子发生“对眼”的这种情况,特别是尚在摇篮中的幼儿出现“对眼”情况,应该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尽快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眼科检查,确诊是否真的患上了眼睛内斜视(对眼)。
在眼科门诊工作中,经常见到一些焦急的家长带着“对眼”的孩子来就医,检查之后才发现孩子是“假性斜视”。家长疑惑了,只听说过“假性近视”,还真没有听说过“假性斜视”!
其实,“对眼”也有真假性之分,一些婴幼儿由于面部轮廓尚未发育完全,出现鼻梁扁平(俗称:塌鼻子),双眼之间距离较宽,严重的还有倒睫毛等。具有这些面容特征的婴幼儿,大多伴有“内眦赘皮”的体征,即与正常儿童相比,双眼的内侧靠近鼻根部,各多出一半月形皮皱,导致内侧眼球巩膜(白眼球)暴露较少,使旁人容易产生双眼的角膜(黑眼球)靠得很近的错觉,尤其是孩子向侧面注视时,一只眼的角膜会被“内眦赘皮”遮盖,看起来更像“对眼”。这种“对眼”就是“假性斜视”。
如果是“假性斜视”的孩子,您只需用手指将孩子鼻梁旁的皮肤轻轻地对称捏起,使被遮盖的双眼内侧巩膜(白眼球)暴露出来,您会发现,孩子的“对眼”立即就消失了。不太严重的“内眦赘皮”随着年龄的增长,鼻梁骨逐步发育变高,撑起双眼内侧的多余皮肤,“假对眼”症状也就自然消失了。
还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可以帮助家长判断孩子“对眼”的真假:在距离孩子双眼一米左右,用光线较柔和的手电筒,水平照向孩子的鼻根部位,如果是“假性斜视”,电筒光投射在双眼上的光点应该都位于角膜瞳孔区的中央。如果一个光点在角膜瞳孔区的中央,另外一个光点向上下、或向左右偏离了瞳孔区的中央,则说明孩子患有垂直或水平方向的“真性斜视”,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医。
温馨提醒:如果孩子经过医生确诊是“真性斜视”,应该尽快开始治疗。因为3岁以内的儿童,正处在视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斜视”治疗一旦延误,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弱视,同时,立体视、平衡视的功能也会丧失,为孩子长大后的就业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治疗“对眼”的年龄越小越好,治疗的常用方法有:配戴远视矫正眼镜、配戴斜视矫正眼镜(压贴三棱镜)、手术矫正斜视等。
上一篇:6~7个月:我能坐着看世界
下一篇:婴儿床边挂玩具,小心宝宝成“斗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