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种错误母乳观念 不知害了多少人-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0-1岁百科 >婴儿护理 >这6种错误母乳观念 不知害了多少人

这6种错误母乳观念 不知害了多少人

2016-10-20

现在生下来的孩子,只要妈妈有奶,肯定会进行母乳喂养的,这样喝母乳的孩子身体以后也非常好,不易生病,不过也有一部分人会说喝母乳时间久了,不好,会没有营养,到底哪种说法是对的呢?母婴频道小编就以下的内容,为大家找到了许多的正确说法,一起来看看。

误区1 母乳6个月后就没营养了我们常常听到说,母乳6个月后就没有营养了,或者有些人会说宝宝一岁后就没有营养了。其实母乳的营养一直在变化,宝宝初生、几周、一岁甚至更大的时候,母乳的成分是不同的,甚至每一天不同的时间,母乳也会发生变化。母乳是根据宝宝身体的需求产生的,宝宝的需求在变,母乳也在变。

宝宝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初生到三四个月的时候,宝宝长得特别快,所以母乳里的脂肪含量也特别高。这个时候如果把奶挤出来,可以看到奶水特别白、浓,这样的奶营养特别丰富。

而宝宝1~3岁时,他的生长速度减慢,对营养的要求不如以前高,所以母乳的营养成分也没以前高,脂肪含量降低,奶水也就没这么浓了。妈妈大可放心,不同阶段的母乳都是专门为宝宝该阶段而配方生产的,里面的成分最适合宝宝的生长,比起任何别的辅食,如蔬菜、水果、稀饭、肉,母乳的营养价值是最高的。当然了,宝宝半岁以后,开始吃辅食,身体上也有这个需求,所以宝宝在这个阶段可以开始加辅食。刚开始加的时候,不要加太多,因为宝宝一岁以内,奶还是主食。

误区2 乳房不胀了,乳汁不够了三、四个月以后,有些妈妈发现乳房不胀了,就担心是奶不够,其实是妈妈的乳房跟宝宝达到供需平衡了,所以乳房是软的。妈妈刚生完宝宝时,她的产奶荷尔蒙会骤然增高,产奶量比宝宝的需求要多,所以乳房常常发涨,需要挤掉一些。

这6种错误母乳观念 不知害了多少人1

但挤的时候不要挤光,可以留一点,这样妈妈的产奶量和宝宝的需求才会达到平衡;如果每次都挤光,那产奶就会一直供大于求,因为妈妈的乳房会以为宝宝需要这么多奶。如果奶太多,妈妈可以用卷心菜的叶子放在乳罩里,或者喝薄荷茶来减少奶量。当妈妈和宝宝达到产奶供需的平衡时,乳房就不会胀了,会觉得比较舒适。除非宝宝多睡一小时,妈妈才会觉得有点胀。

误区3 一定要一边喝10~15分钟,再换一边其实不需要,国际母乳会提倡的是:让宝宝自己决定什么时候不吃一边,再换另一边。当他自己不吃了,或者睡着了,你可以试一下让他吃吃第二边,有的宝宝会吃,有的宝宝不需要吃了,不用强迫他。有的妈妈乳房容量没有别的妈妈大,宝宝吃一边没有吃饱,那就要吃两边,或者一边要吃很长时间,这都没有关系。而有的妈妈,她的宝宝胃口小,她的乳房容量偏偏是大的,那宝宝只要吃一边就够了。乳房容量、宝宝胃容量、成长的因素、基因,有很多因素会导致宝宝吃奶的方式不一样。所以还是那句老话“看孩子,别看表”。宝宝会告诉我们,他什么时候吃饱了,什么时候还要吃。

误区4 吃到后面乳房瘪瘪了,就没有乳汁了虽然到后面乳房瘪瘪了,但还会有喷乳反射,宝宝还是会吃到很多奶。因为你的血液一直在循环,所以乳房会一直产乳。后面虽然乳流量变慢了,但会一直产奶,而且现产的奶脂肪含量高,会很浓很白,宝宝可能不需要喝很多就饱了,就好比是吃了很多奶油。

这6种错误母乳观念 不知害了多少人2

误区5 每次宝宝吃完,都要把剩下的乳汁挤出这也是个误区。越挤奶越多,但奶太多了,也会有些问题,比如得乳腺炎、乳腺闭塞。另外,如果奶太多了,通常没有喝到后乳,宝宝就饱了,所以大便可能是绿色的,会有泡沫,会觉得胀气;而且前乳比较稀,宝宝就会频繁要求喝奶,这样喝的次数越多,妈妈就挤得越多,挤得越多奶也越多,形成恶性循环。

不管怎么样,还是吃妈妈的母乳是最健康的,不过一定要新鲜呀!以前的一些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理由,大家还是不要相信,以免担误了小宝宝的健康成长,毕竟科学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向你的朋友介绍这几个真理,让大家以前的误以为都快点改变过来,为了大家的宝宝,一起加油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与“这6种错误母乳观念 不知害了多少人”相关文章
为什么新生婴儿一定要哭不哭打屁
新生儿白天不睡觉怎么办宝宝白天
奶瓶的保质期是多久奶瓶多久更换
如何给婴儿选购贴身衣物?
新生儿很多“异常”不是病
看过“这6种错误母乳观念 不知害了多少人”还看
宝宝被蚊子咬
婴儿多大可以出门
宝宝能吹风扇吗
宝宝睡前故事
婴儿受到惊吓怎么办
猜你喜欢
有助提高生育能力的秘诀
高龄女性如何备孕
警惕:11种女性易怀上畸形儿
受孕方法误区你知多少?
中医秘方祝你早孕
让孕前减肥行之有效的五原则
如何孕育高智商宝宝
冬季备孕积极准备迎接新生命
怀孕前丈夫要注意什么?
为了你的后代,婚检吧!
孕前烦恼太多易影响生育
10天排毒计划让身体健康活力
人类受精卵也有“脉搏”
孕前过度准备适得其反
这五类疾病最容易遗传
生孩子需有“完美计划”
人类的喜怒哀乐可以代代相传
告诉你春季怀孕的三大坏处
新一年,开始美丽的孕前计划
备孕时千万别让子宫做这些事情
睡前4小动作抗衰又保健
女性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孕?
怎样才能避免出生缺陷?
自测:你具备做爸妈的条件吗
甜食是子宫“杀手”吗?
二胎妈妈要了解的若干事
智力遗传因素关键在于母亲
抑郁症也会遗传
预防遗传病责任在父母
孕前准备不是“定时炸弹”
晚育妈妈需要做哪些检查项目
别让卵子错过最佳“保质期”
哪些疾病容易遗传给宝宝呢
如何预防遗传病的可能性
春天出生比其他月份的笨吗?
精米精面降低性欲
决定生男生女的8大因素
哪些孕妇不适合生男孩
会“隐身”的四种可怕妇科病
孕前少吃这让你不孕的食物
乙肝爸妈也可以生健康宝宝
“三高”白领更应择时怀孕
专家教你如何绕过不孕雷区
是什么决定了胎儿性别?
女性不孕症警惕5个疾病信号
哪些疾病怀孕前必须治愈
抽烟对精子的影响
怀孕不能太“算计”排卵时间
染色体异常会带来哪些影响?
如何降低遗传疾病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