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恐惧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3-6岁百科 >儿童心理与性格 >儿童恐惧心理

儿童恐惧心理

2015-03-02

什么是儿童恐惧心理

儿童恐惧心理指的是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对某些事物感到恐惧,如怕动物,怕水,怕火,怕黑暗,怕陌生人,甚至对代表某些事物的词语也会发生恐惧。儿童恐惧心理的危害儿童恐惧若经常发生,会影响孩子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严重者可导致心身疾病或者精神疾病。

儿童恐惧心理的表现

恐惧反应可表现为惊慌、惊叫,退缩、痛苦、求救,甚至逃避或对抗,这在孩子接受医疗时(如注射药物)表现最为典型。儿童恐惧时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表现为呼吸加快,心跳增速,表情紧张,瞳孔扩大,手抖,严重者可呈现紧张惊恐状态,面色苍白,肢体软瘫,甚至一时性大小便失禁或精神抑制等。

儿童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常听一些年轻的父母反映:自己的孩子胆子太小,不敢一个人熄灯睡觉,不敢去接触小狗小猫之类的正经小动物,还有的孩子十分害怕打雷闪电等等。这种现象即为心理学上所说的一种恐惧情绪反应。研究表明,儿童恐惧的对象是随年龄增长、经验丰富而改变的。幼童多对动物、陌生的物体或突然失去身体支持等感到恐惧。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的扩大,便对想象中的一些动物、黑暗及有伤害性的威胁感到恐惧;且年龄越大,其主观想象的、预料的危险引起的恐惧越多。引起幼儿恐惧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熟悉的情境发生意外的变化。儿童在习惯的情境中已形成适应性的知觉模式,有一定的对会方法,而当情境变化时,本已掌握的对付方法就会“失效”,使儿童感到焦虑和不安,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第二,受他人恐惧情绪的感染。儿童在看到、听到别人处于恐惧状态中时,即使自身处境并无任何引起恐惧的因素也会坐立不安,受到感染。如听到恐惧影片中人在惊恐状态下的喊叫,他会感到毛骨悚然。或听到成人讲一些鬼怪故事后,由于无知及大人的消极暗示,其内心也会产生恐惧感。

第三,后天的经验所致。它是通过条件反射产生的,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线”便是这个道理。儿童幼时如果受到恫吓或遇到的刺激较强烈,以后即使碰到轻微的刺激也会产生强烈的反应。如最初被一黑狗咬过,由怕黑狗到怕所有的狗,继而怕所有的四足动物。这是一种心理泛化的作用。

如何克服儿童恐惧心理

1、儿童恐惧心理的矫正方法很多,其中最简便而有效的是“示范脱敏法”,即让儿童有保护地逐步接触恐惧对象,逐渐消除恐惧心理。例如,儿童对黑暗处,要以先抱着或拉着他的手走过黑暗处(暗室或野地),同时告诉孩子黑暗并不可怕。经过一两次,待孩子适应后,可改为陪着他通过黑暗。再后可和孩子一先一后,保持一段距离分别通过黑暗。最后让孩子单独通过黑暗。经过这样的锻炼,孩子也就不再惧怕黑暗了。儿童恐惧心理的矫正实际上是对儿童勇敢精神的训练。训练中可辅以奖励的办法,当孩子表现勇敢,不恐惧时就立即予以奖励和表扬。

2、语言解释法 儿童惧怕某事物,常是因为无知,不了解该事物。一旦明白真相,其恐惧心理便会自然消除。如儿童对雷电的恐惧,教师、家长可向儿童说明雷电产生的简单道理,从而消除他对雷电的恐惧,并说明不足惧怕的理由,成人此时最好还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表情。

3、转移注意法 顾名思义,即当儿童看到、听到所怕的事物时,成人可用玩具或语言来分散他的注意力,使其注意力从惧怕对象上转移,从而忘掉恐惧。

4、榜样示范法 老师和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老师和父母要做好榜样。一方面,不要用恐吓类的话语刺激孩子,如用鬼神、毒蛇、老虎来吓唬孩子,虽然能奏效一时,但在孩子的心灵上却播下了恐惧的种子,是得不偿失的。另一方面,父母要加强孩子行为习惯的指导,以坚毅勇敢的行为影响孩子,培养他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的心理。

如何预防儿童产生恐惧心理

一、是不溺爱孩子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溺爱对儿童心理发展是最有害的。对孩子溺爱的父母往往对孩子过度保护,看见孩子有一点恐惧表现就立即带孩子避开恐惧对象,使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勇敢精神的机会。长此下去,对孩子坚强个性的塑造是绝无好处的。被溺爱的孩子大多胆怯,依赖性强,自信心不足,这样,其恐惧的发生率会更高。

二、是对孩子不宜反复无常

有些家长一会儿说孩子应该这样,一会儿又要求孩子那样,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做对做错都挨批评,就会形成行为恐惧的心理。因此,成人对孩子的教育要规范,前后要求要一致,父母双方对孩子的要求也要一致。

三、是父母不可随便对孩子发脾气

孩子对父母过分惧怕,会整日心神不定,看父母脸色行事,怕父母无缘无故发脾气,怕自己无缘无故受罚,以致形成畏畏缩缩的坏习气。

四、是不要过分责难孩子

孩子做错了事可有节制地表示气恼,正确运用孩子对做错事的恐惧心理,教育和引导孩子学好,不能过分责难。过分责难会挫伤儿童的自尊心,降低孩子的自信心,甚至加重孩子的恐惧心理。

儿童恐惧心理起到的积极作用

恰当地运用儿童的恐惧心理,可以实施对儿童的教育和激励。例如,运用儿童对做错事的恐惧心理,引导儿童行为规范化;老师利用学生对坏成绩、不及格的恐惧心理,引导、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做好学生;利用孩子对爬高或其它危险情境的恐惧心理,指导孩子选择安全、健康的游戏或玩耍方式。

如何看待儿童恐惧心理

成人对儿童的恐惧心理不要大惊小怪,要给予耐心的解释,给予安慰和鼓励,给孩子壮胆,帮助孩子消除恐惧。

查看全部

上一篇:儿童性格培养

下一篇:儿童攀比心理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与“儿童恐惧心理”相关文章
四五岁宝宝的生活本领你知道吗
孩子内向
孩子逆反心理
儿童攀比心理
儿童恐惧心理
看过“儿童恐惧心理”还看
四五岁宝宝的生活本领你知道吗
孩子逆反心理
宝宝害羞
儿童攀比心理
孩子内向
猜你喜欢
新生儿28天的检查项目
增强宝宝免疫力的升级方案
早产宝宝接种疫苗时的要求有哪些
宝宝乙型脑炎疫苗接种的年龄段
新生儿黄疸能打乙肝疫苗?
新生儿阿氏评分的细节是什么
1岁内宝宝的基础疫苗接种有哪些
宝宝的黄疸未退能接种乙肝疫苗吗
父母必知宝宝接种卡介苗的基本常
宝宝额外的计划疫苗有哪些?
宝宝麻疹疫苗接种时的注意事项
有哪些宝宝不能接种卡介苗?
新生儿发育健康的全面体检项目
宝宝在哪些情况下应暂缓预防接种
增强新生儿免疫力的4大方案
父母要及时给新生宝宝接种疫苗
宝宝在哪些情况下不能吃糖丸?
新生宝宝免疫力低下的3大信号
接种疫苗的保护时间能维持多久?
宝宝疫苗接种后会有哪些反应?
宝宝接种疫苗后的禁忌事项(1)
新生宝宝特殊接种的项目
宝宝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能接种疫苗
增强宝宝免疫力的方法有哪些?
用免疫剂的孩子可以接种疫苗吗?
宝宝接种百白破的方法
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接种方法
宝宝注射百白疫苗时的注意事项
儿童计划免疫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时的禁忌事项
为什么宝宝要接种麻疹疫苗?
家长秋季护理宝宝鼻腔卫生的须知
宝宝什么时候可以接种脊髓灰质炎
宝宝服用糖丸时的注意事项
接种甲肝疫苗需要做监测吗?
我国计划的宝宝免疫疫苗《5》
宝宝接种百白破疫苗时的注意事项
宝宝何时接种白喉疫苗?
如何尽快的帮助宝宝完善免疫能力
如何预防宝宝百日咳群聚感染
家长秋季护理宝宝嘴部卫生的须知
怎样认识宝宝的免疫系统和预防接
提高宝宝免疫力的要点是什么?
宝宝肺炎疫苗接种的好处
新生儿最初接种的疫苗有哪些?
宝宝接种疫苗后的禁忌事项(2)
宝宝什么时候可以接种百日咳疫苗
提升宝宝免疫力的7大规律建议
宝宝接种免疫疫苗时的禁忌
宝宝什么时候可以接种肺炎球菌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