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先兆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出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症状
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热衰竭症状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状特点: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热射病症状特点: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小儿中暑的突出表现是高热,一般中暑时体温往往达到38℃-39℃,严重的中暑甚至体温可达41℃以上。病初患儿出汗较多,继而因出汗太多可能引起丘脑下部和汗腺功能失调,皮肤反而无汗,干而灼热,面部潮红,无汗时患儿体温往往会进一步迅速升高。同时伴有口渴,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有的患儿又出现惊厥和昏迷,严重时并发脑水肿、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和重要脏器功能损害。
对小儿中暑应注意预防,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直射。在炎热季节要做好室内通风。对体弱儿尤其要注意预防中暑。一旦发生中暑,要立即采取有力的降温措施,可采用物理降温,也可用药物降温,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一般维持在36℃-37℃,这种恒定的体温是由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体内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的结果。当周围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再加上通风不良,人体的辐射与传导对流散热方式发生障碍,外界温度反而通过辐射使体温升高,这时就主要依靠出汗蒸发方式散热。但当高温、高湿环境同时存在,出汗蒸发散热也受到影响,而使体内余热大量蓄积,体温便迅速升高。体温升高时,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蛋白质和糖类代谢亢进,体内产热增多,这样又会促使体温升高。
下丘脑受高温影响会使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大量出汗又会使机体失水失盐,可使血容量不足导致循环衰竭。超高热中暑会引起脑膜血管充血和脑水肿,也会使心肌细胞受到损伤。
小儿中暑时,最先表现症状就是发热,体温可达38℃-39℃,严重者甚至可达41℃,中暑患儿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久,预后就越差。因此,迅速降温是中暑治疗的关键。
小儿中暑分两型:一是婴儿中暑,多发生在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是由过暖引起,多见于寒冷季节。另一类型是年长儿中暑,病因与症状接近于成人,多发生于夏季。
轻症中暑时,婴儿应立即敞开衣被降温。物理降温难以奏效时,可给予药物降温:氯丙嗪加入0.9%的氯化纳液中静滴。对体温下降不理想者,可再加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年长儿应立即搬移至阴凉通风处或空调房间,用温水擦身以降体温,一般不用退热药,只有在下列情况之下可试用:
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有中暑高热不退时。
②中暑同时伴有其它急性感染。
③中暑高热不伴有循环功能不全,经各种降温措施,体温仍居高不下者,但用量不宜过。
对中暑患儿怎样进行降温
患儿中暑后,应尽快将其安置于阴凉通风处,脱去衣服,平卧于床上,给予喂服淡盐水或其它饮料。然后在头部放置冰袋,用低于皮肤温度的温水进行擦浴。擦浴时间用力要均匀,不可过度用力,以免损伤皮肤。擦至腋窝、腹股沟、?窝等血管丰富处停留时间最好长些,以助散热。如果经温水擦浴后体温仍不下降,可以用酒精擦浴。酒精浓度以30%以宜,通常是先从患儿颈部开始,自上而下进行擦浴,擦至腋下、肘部、掌心、腹股沟、?窝、足心等部位时停留时间应稍长,以提高散热效果。
一般经上述物理降温方法,患儿体温可以逐渐下降,其它症状也会随之好转。如果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可以给予药物降温,同时应该静脉补充液体。
一旦发现宝宝有中暑的症状,你也不要惊慌,只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宝宝的情况就会好转的。
1、立即将宝宝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
2、让宝宝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宝宝的衣服己被汗水湿透,应及时给宝宝更换干衣服,同时打开电扇或开空调,以便尽快散热,但风不要直接朝宝宝身上吹。
3、快降温,使宝宝的体温降至38度以下。具体做法是:用凉凉的湿毛巾冷敷宝宝头部,或给宝宝洗温水浴。
4、在宝宝意识清醒前不要让其进食或喝水,意识清醒后可让宝宝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
如果你发现孩子有中暑的迹象,应该立即把他从高温的地方转移到阴凉通风透气的地方或者室温《25℃的空调房间。
1、体温38℃以下的中暑
如果你的孩子有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的症状,但是体温没有超过38℃,可以用冷湿敷的办法进行降温。
具体做法是:
(1)毛巾冰敷
把毛巾叠成两层或四层放在冰水或冷水中浸湿,取出拧去一些水分,使毛巾滴水即可。让孩子仰卧在床上,把毛巾放在孩子额头上,可以用两块毛巾交替更换。
(2)喝清凉含盐的饮料
同时可以让孩子喝一些清凉含盐的饮料,以补充因大量出汗而造成的体液损失。还可以让孩子吃适量的西瓜或冰镇绿豆汤,或服用一些解暑中药。这样,孩子的中暑症状就会逐渐消失。
2、体温超过38.5℃的中暑
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浑身皮肤干燥发烫,除上述措施外,还必须采取冰水或酒精擦浴来快速降温。在家里如果一时找不到冰水或酒精,也可以用白酒来代替。
具体做法是:
(1)酒精擦浴法
先把孩子身上的衣服全部脱掉,找一块小毛巾或一些纱布,蘸上经过稀释的酒精(75%的酒精1份加清水1份),分别在孩子的颈部、腋下、肘窝、大腿根部来回反复地轻轻擦拭。通过酒精的挥发作用可以把体内的热量迅速散发掉。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前胸和腹部不能擦,因为这两个部位对冷刺激特别敏感,如果擦拭的话,会引起心跳减慢和腹泻等不良反应。
(2)冰袋冷敷法
把冰箱冷冻室的制冰盒内的冰块放入冰袋中,没有冰袋也可以用热水袋来代替。冰袋外面用毛巾或布包好,放在孩子头下枕着,也可以放在孩子腋下和大腿根部。
提醒:
在给中暑的孩子降温的时候,妈妈一定要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脉搏和面色。当孩子的肛温降到38.5℃以下时要暂停酒精擦浴或冰袋冷敷。但是若孩子体温持续不降,并且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搏细弱、甚至四肢抽动、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就应该立即把孩子送到附近医院急救治疗。
1.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年轻父母应该重视和预防夏季宝宝中暑的发生:
招数一:注意收听高温预报,合理安排宝宝的作息时间。如遇高温天气,尤其是每天的中午和午后(11~14点),尽量减少带宝宝外出,并适当宝宝午睡的时间,饮食宜清谈,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每天勤洗澡、擦身;
招数二:如遇带宝宝参加野外活动、外出旅游或观看露天体育比赛,一定要带上防暑工具,如遮阳伞、太阳镜等,不要让宝宝在太阳下长时间曝晒,并注意到阴凉下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