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产伤-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新生儿百科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产伤

新生儿产伤

2015-03-02

什么是新生儿产伤

新生儿产伤是指分娩过程中因机械因素对胎儿或新生儿造成的损伤。近年来由于加强了产前检查及产科技术提高,产伤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仍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及远期致残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基层单位。锁骨骨折是产伤性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与分娩方式、胎儿娩出方位及出生体重有关。 大部分患儿无明显症状,故易漏诊,但患侧上臂活动减少或被动活动时哭闹,痛、骨玻璃音,甚至可扪及骨痂硬块,患侧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

新生儿产伤种类

头皮产伤

头皮产伤包括产瘤、头皮血肿、腱膜下出血。

1.产瘤:通常发生于头位自然产,由于头皮的外伤造成表浅部位的出血性水肿,它的位置不局限在一头骨缝内,临床上不需要任何治疗,通常3天会消失。

2.头皮血肿:发生原因不明,较常发生于产钳生产婴儿,它可以发生于颅骨任何部位,但只局限于单一骨缝内,不会超越头骨中线,大部分血肿在几周内自然消失,少部分会有钙化情形发生。

3.腱膜下出血:发生原因是由于胎头在通过骨盆腔时,外力的压迫和拖拉造成。它可能合并大量出血造成休克死亡。触诊时有波动感,临床上需注意大量失血、黄疸等并发症。

颅骨骨折

颅骨骨折包括线性骨折、凹陷骨折、枕骨分离。

1.线性骨折:最常见的颅骨骨折,因生产时头骨受到压迫引起。单纯的线性骨折大部分不会合并其它伤害,除非合并颅内出血。大部分的单纯性线性骨折不需要治疗,会自行愈合。

2.颅骨凹陷性骨折:头部膜性骨凹陷造成,又称为乒乓球骨折。发生原因有可能是不正常的产道挤压、产钳使用不当,出生后头部外伤所造成,治疗以保守观察,真空吸引,手术矫正为主。

3.枕骨分离:头部外伤导致,常合并后脑窝硬膜下血肿及颅内产伤。颅内产伤包括:

① 硬脑膜上血肿:造成原因多是因为影响到中脑膜动脉的线性颅骨骨折引起的,临床症状有脑压增加,前囟门膨出,抽搐、眼球偏向一边,确认诊断以计算机断层为主,治疗需采紧急外科手术,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② 硬脑膜下血肿:起因于静脉或静脉窦断裂引起,临床上以脑干压迫症状如:眼球偏向、昏迷、瞳孔不等大、角弓反张,检查以计算机断层扫描,治疗需要紧急外科手术,约有20%~25%,有抽搐、水脑、神经障碍等后遗症。

③ 蜘蛛膜下腔出血:此为新生儿最常见的颅内出血,多因外伤、缺氧造成,临床上以抽搐、神智不清、焦躁不安、呼吸暂停表现,诊断以计算机断层扫描,主要后遗症为水脑。

脊柱伤害

通常发生于颈椎,常起因于复杂性臀位生产,临床症状和伤害的严重度及位置有相关性。高位脊柱伤害可能会造成死亡、呼吸衰竭、脊髓休克症候群;低位脊柱伤害可能会造成四肢或下肢无力、括约肌无力、感觉消失等症状。临床诊断以磁振摄影为主,并发症包括四肢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体征因损害部位不同而异:

(1)椎骨骨折最常见于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连接处,由于椎骨部分的或暂时的移位,脑脊膜血管有可能被撕破屈此血液可充满椎管,脊髓损伤的程度取决于所发生椎骨移位的大小。如移位足以引起脊髓完全的横断,则受累以下部分发生萎缩,并且由这个水平以下的神经纤维所支配身体的部分就出现永久性的麻痹。麻痹症状如果部分是由水肿和出血造成,随着水肿和出血的消失,症状会有明显的改善。

(2)新生儿出生后最初几天因脊髓出血,双腿软弱无力,不能活动。如果损害部位较高,累及颈部区域,则手臂麻痹症状明显,健反射和本能反射活动消失,膀胱膨胀,尿从尿道滴出并常常伴有严重便秘。如果几周之内不改善,则开始出现营养障碍,损伤部位以下肌肉萎缩,挛缩并有变形,皮肤变薄,溃烂。更有严重者出现呼吸抑制至休克,双侧下肢瘫痪等。

产伤引起的脊柱损害症状要与先天性肌无力等原因引起的四肢瘫痪相鉴别。

臂神经丛损伤

新生儿产伤中神经丛受伤较脊柱伤害发生率高,起因于头位生产对肩膀的拉扯,或是臀位生产对头部的牵引所造成,较常发生于体重过重胎儿。依受伤部位可分为欧勃氏麻痹(Erb‘s palsy),克兰氏麻痹(Klumpke’s palsy),及全臂神经丛受伤。

1.欧勃氏麻痹:主要影响第5、6颈神经根,主要影响肩膀和手臂使病人上臂无法外展及外旋,患侧惊吓反射消失。

2.克兰氏麻痹:主要影响第8颈神经根,第一胸椎,影响手和手指,病人无法握物。

3.全臂神经丛麻痹:主要影响第5神经根至第1胸椎,手上臂和前臂皆受影响,可能合并Horner‘s syndrome,包括眼睑下垂、无汗症、瞳孔缩小。

治疗一般需7~10天的固定不动,再给予被动的运动,大部分约80~95%的病人会复原,6个月内完全恢复功能,少部分病人若无法恢复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脑神经及周边神经受伤

1.正中神经:多为产后伤害造成,临床表现为拇、食指抓握动作变差。

2.坐骨神经:多为产后造成,受伤症状为髋部外展变差及膝部以下关节较不能动。

3.桡神经:受伤常合并肱骨骨折,临床症状为手腕无力下垂。

4.咽神经:可与颜面神经合并发生,临床症状为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发声困难。

5.横膈神经:80~90%合并臂神经丛受伤,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需辅助呼吸器改善症状,大部分6~12个月内会恢复,严重者需开刀治疗。

6.颜面神经:可能与产钳使用有关,受伤的眼睛无法闭眼,患侧的脸部无表情变化。

骨折

产伤骨折( birth fracture ),是指小儿在出生过程中酿成的骨折,多因胎儿体重过大、臀位产、剖腹产以及其他难产所致。多发性骨折应考虑为先天性成骨不全等引起的病理骨折。产伤骨折的好发部位依次为锁骨、肱骨干、股骨干、颅骨、肱骨或股骨的骨骺分离。最多见,约占产伤骨折的90%。

骨折后除具有骨折症状外,还可见患侧肢体自主动作减少,这种情况易被误为瘫痪,但它并非神经损伤所致,故称假性瘫痪。此外,给小儿换尿布、穿脱衣裤或擦身洗澡移动某侧肢体时,常有不明原因的突然啼哭,这是骨折断端移动而引起的疼痛。此时,必须将患侧肢体暴露,并与另一侧肢体进行对比检查,常能发现异常。

但锁骨骨折症状有时并不明显。直到骨折已愈合,在胸廓上方锁骨处出现橄榄大小的肿物时才引起注意。家长发现上述情况不必担忧,这是骨折愈合所产生的新生骨,即使骨折断端位置未对齐,甚至畸形愈合,对日后功能影响也很小。

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发病居首位,骨折多位于骨干的中 1/3 ,初期无明显的症状,多于伤后 2~3 周局部骨痂生成而隆起才被发现。

锁骨骨折诊断时注意与产伤麻痹相鉴别。

产伤锁骨骨折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绷带绕经两侧腋窝于背部交叉,固定形似“∞”字,称八字绷带固定。绷带必须松紧适宜。八字绷带包扎过紧可压迫腋窝血管和神经,使手指苍白、肿胀或发紫。神经压迫后虽有麻木感,但新生儿无法表达,重者可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包扎太松达不到固定的目的,也就失去了固定的意义。

长骨骨干骨折:

1. 股骨干骨折:多因臀位产过程中扭转屈膝的大腿或过分牵拉伸直的下肢所致,这种骨折也可见于剖腹产。治疗最好采用双下肢悬吊滑动牵引,个别病儿可配合应用小夹板固定。牵引重量以患儿臀部抬起离床面 2cm 左右为宜,应特别注意踝部绷带和胶布的缠绕,避免发生足部血运障碍。一般牵引 2~4 周,解除牵引后适当用小夹板保护即可。

2. 肱骨干骨折:多为臀位产所致,多系横形或螺旋形骨折。治疗可采用小夹板固定或患肢贴胸壁固定。固定 2~3 周即可见明显骨痂,并发的神经症状常在 6~8 周后消失。

骨骺分离:

新生儿有些长骨骨骺尚未骨化,为软骨成分, X 线检查不显影,诊断比较困难,误诊率很高。临床表现有关节肿胀、不能主动活动,呈假性麻痹,被动活动时因疼痛而啼哭, X 线片仅有脱位征象。产伤骨骺分离多为 Salter-Harris Ⅰ型,一般预后良好。

1. 肱骨远端骨骺分离:在婴幼儿,尤其新生儿创伤性肘关节脱位极为罕见,而肱骨远端骨骺分离则相对多见。临床上患肢无自主活动,被动屈肘时患儿哭闹,并有局部肿胀结

合 X 线片可作出诊断。肱骨远端骨骺分离多为尺偏型骨折,故肘内翻为常见的合并症,治疗可采用闭合复位屈肘位石膏固定,移位明显时,亦可肘外侧切开复位、细克氏针固定。

2. 股骨近端骨骺分离:该部位骨骺分离少见,诊断困难。若发现有以下情况应考虑股骨近端骨骺分离:出生后患肢呈假性瘫痪,移动下肢时患儿啼哭,无炎症体征, X 线表现髋臼发育正常,却有半脱位征象。该损伤采用 Bryant 牵引即可。

3. 股骨远端骨骺分离:股骨远端骨骺出生时已骨化,诊断多无困难。此类骨折的并发症较多,宜及早采用双下肢悬垂牵引。

产伤儿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产伤是分娩过程中引起的损伤,多发生在难产和手术操作后,但亦可能发生于自然分娩。尚有少数产伤儿是自身成骨不全等疾病导致。在分娩过程中可因机械操作造成损伤,可发生于新生儿的各个部位及组织,其中以颅内出血最为严重。

1.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部分患儿虽未死亡,但可能留有后遗症。有损伤性和缺氧性两种。前者是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严重变形,致脑膜撕裂,损伤静脉窦或静脉而出血,后者由于胎儿窒息及胎头受压,使颅内静脉淤血、缺氧,导致脑组织水肿及脑实质点状出血。

1.1 颅内出血的观察

(1)小脑幕上出血:多呈兴奋型,如不安哭吵、尖叫、呕吐、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局部或全身痉挛,愈合较好。

(2)小脑幕下出血:多呈抑制状态,嗜睡、肌力弱,反射迟钝或消失,预后差。

(3)由于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囟门饱满、恐怖表情、抽搐、反复窒息、昏睡。

1.2 颅内出血的护理[医学教 育网 搜集整理]

(1)绝对安静、头部稍垫高,观察≥3天。

(2)护理操作减少到最低限度。必要的护理集中一次做完,动作要轻柔。尽力减少搬动。

(3)严密观察面色、呼吸、哭声、呕吐及有无抽搐。喂乳时间适当延迟。若吸吮吞咽不好或频吐,可静滴10%的葡萄糖溶液,操作要熟练,避免过多刺激。

2.头颅血肿

头颅血肿是骨膜下血管破裂导致。使用胎头吸引助产多见,平产也有发生。位于新生儿头顶,单侧或双侧,有波动感,边界清楚,出生后1~3天可渐增大,不需处理,但要保护头皮不受损伤感染。4~5天后靠血肿本身压力新生儿凝血功能上升而停止发展,3~8周后逐渐吸收,少数机化后可终身存在。头颅血肿若过大,可因红细胞破坏产生胆红素而引起新生儿黄疸加重,应警惕核黄疸的发生。同时对过大的血肿严格消毒后抽出积血,加压包扎,给予抗生素和止血剂。

3.皮肤损伤

负吸术及平产均偶可出现头皮擦伤,臀位产可造成新生儿会阴部、阴囊、大阴唇皮肤擦伤及血肿。护理要注意损伤的清洁,并涂以红霉素眼膏保护皮肤防止感染。

4.胎头水肿

 

胎头水肿是胎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在胎头通过产道时受压迫发生剥离引起,范围大小不定、不受骨键限制,这种产伤不需特殊处理,让新生儿保持安静,在24h内会自行吸收。

查看全部

上一篇:小儿脑瘫

下一篇:新生儿皮肤缺失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大班歌唱活动《冬天的花儿》优质课-女教师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与“新生儿产伤”相关文章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手足口病怎么
宝宝咳嗽怎么办宝宝咳嗽注意什么
宝宝感冒怎么办宝宝感冒注意事项
宝宝哮喘怎么办宝宝哮喘吃什么
宝宝肋骨外翻怎么办宝宝肋骨外翻
看过“新生儿产伤”还看
控制过敏性鼻炎病情妈妈应做好预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现象父母要了解
新生儿肺炎,需加强护理和监护哦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湿肺
猜你喜欢
新生儿睡觉可以用枕头吗
莫让“捂热综合症”侵害宝宝的健
新妈妈产后恢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产后帮助伤口复原该怎么吃
产后轻松甩掉烦恼赘肉的体型恢复
导致新生儿睡觉不踏实的因素有哪
有效改善产后腿部肌肤的方法有哪
孕妇冬季必需忌口的食物
如何应对产后出现的几大疾病
剖腹产的女性坐月子需要注意的要
产后要如何保养才能恢复原有的身
产后妈妈,如何减肥才能恢复往昔
凯特王妃暴瘦至44公斤疑似患上
新妈妈夏天做月子的“五不要”
小小凉席讲究多勿让凉席“误伤”
新妈妈产后控制体重的最佳黄金时
新妈妈月子里必知的4个瘦身减重
宝宝走路跑跳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细数错误避孕带来的13大危害
妈妈们训练宝宝入睡
科学家在印加儿童木乃伊中检测到
夫妻血型配对表为创造健康的下一
产后是女性胸部保健的绝佳时机哦
周杰伦妻子昆凌离家工作因思念女
哺乳期间应该如何预防乳房下垂呢
产后坐月子最补的吃法
冬季坐月子必吃八种营养食物
分娩前,医生和红包的问题
新妈妈哺乳期必知的5大减肥秘诀
为宝宝健康护航枕头问题需注意
恢复孕前美好身段,减肥不可过于
日本妈妈生下双面儿,或因孕期性
准妈妈冬季需要做到“三少”
新妈妈如何把握住最佳“减重”的
剖腹产后该怎样让身材恢复如初呢
睡前简单5仪式让宝宝更快进入梦
新妈妈剖腹产后的4个减肥小妙招
如何让宝宝拥有高质量睡眠
产后如何预防几个容易衰老的部位
新生宝宝睡姿和睡眠习惯影响健康
产妇利用蜂蜜减肥的方法与注意事
女人产后的最佳瘦腿方法及注意事
产后调养该注意什么事项
产后如何恢复完美身材
产后如何快速恢复以往的曼妙身材
女性产后月经失调的几种原因
走进科学之:射精的过程
产后新妈妈怎样兼顾减肥与宝宝的
分娩后,新妈妈该怎样呵护自己的
让宝宝安心入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