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漾奶-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新生儿百科 >新生儿喂养 >新生儿漾奶

新生儿漾奶

2015-03-02

什么是漾奶

有很多正常的新生儿,出生后的头几个星期常常在吃完奶后从口边流出一些奶液,每天可有多次,这种情况俗语叫“漾奶”。

有少数婴儿在喂奶后因改变体位(多见喂奶后不久给婴儿换尿布)而引起漾奶。除漾奶外,一般情况良好,小儿发育不受影响,体重照常增长,则属正常。随着月龄增长,漾奶慢慢就会停止,大约于生后6个月内自然消失。

漾奶的原因

新生儿胃容量极小,胃的肌肉很薄弱,胃神经的调节功能发育不够成熟。胃贲门(胃入口处)肌肉松,而幽门(出胃处)又较紧,加之胃呈水平状,胃底平直,奶水容易返流,引起呕吐。如果喂养姿势不对,喂养不当,喂得过饱,喂奶时哭啼,吸空奶瓶,乳头过大或凹陷等引起大量气体吞入;或用奶瓶喂奶时,橡皮奶头孔眼过大,吸奶过急,过冲,或喂奶后过多、过早翻动婴儿,都容易引起呕吐。

新生儿漾奶的处理方法

溢乳即漾奶,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就好像宝宝吃多了,有时顺着嘴角往外流奶,或有时一打嗝就吐奶,这些一般都属生理性的反映。这与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及其解剖特点有关。正常成人的胃都是斜立着的,并且贲门的肌肉与幽门一样发达。而新生儿的胃容积小,胃呈水平位,幽门肌肉发达,关闭紧,贲门(上口)肌肉不发达,关闭松,这样,当新生儿吃得过饱或吞咽的空气较多时就容易发生溢乳,它对新生儿的成长无影响。处理时,只要每次喂完奶后,竖抱起新生儿轻拍后背,即可把咽下的空气排出来,且睡觉时应尽量采取头稍高右侧卧位,便会克服溢乳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侧卧位,可预防奶汁误吸入呼吸道并由此引起的窒息。为了防止宝宝头脸睡歪,应采取这次奶后右侧卧位,下次奶后左侧卧位,这样要比仰卧位好,且可避免误吸奶汁到呼吸道的危险发生。若发生呛奶,应立即采取头俯侧身位,并轻拍背,将吸入的奶汁拍出。

新生儿鼻子漾奶

如新生儿嘴角或鼻腔有奶流出时,应首先用干净的毛巾把溢出的奶擦拭干净,然后把新生儿轻轻抱起,竖抱拍其背部一会儿,待新生儿安静下来(睡熟)再放下。如果总是从鼻子里漾奶,就要24小时做好监护,以防呛住窒息等危险。

新生儿漾奶的注意事项

溢奶后一定要及时清理干净口、鼻中溢出的奶,以防吸入气管。如果发现新生儿吐出的东西中有血迹,或者因漾奶造成新生儿被卡住或咳嗽,则应该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如连续吐几次,每次喂奶时均吐,应注意孩子是否有发热,大便情况如何,精神有无改变等等。可能胃肠道本身有问题,也可能其他系统有病变存在,应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新生儿漾奶与呕吐的区别

正确认识和区别婴儿的漾奶和呕吐,对每一位初当乳母的人来讲是很重要的。

婴儿漾奶,是指喂奶后随即有1~2口奶水返流入嘴里从嘴边漾出。也有少数情况是因为乳母在喂奶后不久给婴儿换尿布而引起漾奶。一般情况下,这不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所以可视为正常现象。随着月龄的增长,6个月内婴儿漾奶会自然消失。

吐奶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吐奶也可称喷奶,不同于漾奶,是由于消化道和其他有关脏器受到某些异常刺激而引起的神经反射性动作,呕吐时奶水多是喷射性地从嘴里、甚至鼻子里涌出的。

吐奶的原因较复杂。新生儿呕吐与其他年龄婴儿不同,这与新生儿消化道解剖、生理特点有很大关系。新生儿胃容量小,呈水平位,而且胃的入口贲门括约肌发育差、较松弛,而出口的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较紧张,形成出口紧入口松,奶水容易返流引起呕吐。一旦遇到喂养和护理不当,如喂奶次数过多,喂奶量过大,乳母乳头过大、凹陷,或用奶瓶喂奶时橡胶奶头孔眼过大,致使婴儿吸奶过急;或喂奶后让婴儿平卧,或者过多、过早地翻动婴儿,都容易引起婴儿吐奶。这种吐奶在改进喂养和护理方法后即可防止,所以也不算病态。

另外,一些疾病也可以引起婴儿吐奶,如食道和胃肠道的先天畸形、肠梗阻等。新生儿患脑膜炎、败血症和其他感染也可以出现吐奶,这些疾病引起的吐奶常较剧烈和频繁,且不是一两天能恢复的。所以遇到新生儿吐奶时,要仔细观察每天的吐奶次数,大小便怎样,有没有腹胀、发热或精神不好等症状。当吐奶又伴有其他症状,或每天吐奶次数在2~3次以上时,应及时到医院让医生检查。

预防宝宝漾奶的七大措施

1.喂奶前先换尿布,喂奶后尽量少搬动婴儿。

2.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

3.对于用奶嘴吃奶的宝宝,选择大小最为合适的奶嘴;

4.给宝宝喂养较为稠厚的奶方;

5.注意喂奶姿势,不要喂得过饱,在啼哭时不急于喂奶,不吸空奶瓶,喂奶完毕一定要让宝宝打个嗝: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再把宝宝放到床上,躺下入睡时,头要稍抬高,身体向右侧卧,使奶汁易经胃进入十二指肠,同进也可防止溢出的奶误吸入气管或肺发生窒息,这样就不容易吐奶了;

6.吃奶后不宜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应当侧卧一会儿,然后再改为仰卧;

7. 喂奶量不宜过多,少量多餐,间隔不宜过密

查看全部

上一篇:新生儿哺乳

下一篇:配方奶粉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与“新生儿漾奶”相关文章
学会选择配方奶的几大要点帮助我
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人工喂养注意事项人工喂养方法
母乳的保质期长达12个月如何做
背奶妈妈你要背多久背奶妈妈的注
看过“新生儿漾奶”还看
人工喂养要了解3大基本程序
宝宝吃胡萝卜健康成长推荐的五款
一个月的宝宝吃多少奶
15~30天的宝宝人工喂养
混合喂养如何断奶
猜你喜欢
剖腹产后伤口发炎怎么办?
新妈妈产后该如何预防哺乳期乳腺
新妈妈产后有口臭该怎么办?
产后腰酸背痛的原因
新妈妈产后腹痛的防治方法
产后便秘有哪些预防法?
有三种病在生完孩子后自动康复
为何新妈妈产后容易发生便秘?
哺乳期严禁服用的药物
产后应怎样避免腰酸背痛?
如何缓解产后背部酸痛?
产后手部疼痛的按摩法
产后便秘的食疗方法
新妈妈产后大出血是怎么回事?
如何治疗产后痔疮?
产后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
新妈妈如何预防产后痔疮?
哺乳期妈妈如何预防发烧?
新妈妈产后颈肩部劳损的自我治疗
哺乳期妈妈发烧的缓解方法
新妈妈妊高症遗留的高血压
产后恶露的颜色是怎样的?
产后治疗恶露不尽的食疗方
新妈妈产后不适症的缓解方法
新妈妈哺乳期用药的原则
产后新妈妈的口臭咋预防?
产后便秘的食疗方法
新妈妈产后多汗该怎么办?
新妈妈哺乳期会怀孕吗?
产后腹胀的预防措施
产后的月子病有哪些?
产后臂部疼痛的按摩法
产后排尿难的原因
新妈妈哺乳期得了乳腺炎怎么办?
新妈妈产后腰痛的自我按摩治疗方
产后脱发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产后新妈妈口臭的原因
新妈妈如何防止产后褥热
新妈妈哺乳期怀孕该怎么办?
月子病应该如何治疗?
产后疼痛的处理方式
新妈妈产后缺乳必知的自我治疗法
产后恶露不尽怎么办?
产后肩部疼痛的防治法
产后月子病能治好吗?
产后背腰部疼痛的治疗方法
新妈妈为何容易得产后痔疮?
产后排尿困难的治疗方法
哺乳期乳腺炎治疗的注意事项
产后恶露多久干净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