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月子百科 >产后疾病 >带下病

带下病

2015-03-02

带下病是什么

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又称“下白物”、“流秽物”。相当于西医学的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带下增多。产后带下病是产后女性朋友容易发生的妇科疾病。

正常女子自青春期开始,肾气充盛,脾气健运,任脉通调,带脉健固,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的粘性液体,特别是在经期前后、月经中期、妊娠期及产后量增多,以润泽阴户,防御外邪,此为生理性带下。若带下量明显增多,或色、质、气味异常,即为带下病。临床上以白带、黄带、赤白带为常见。但也有带下过少者,带下与月经都有周期性,带下过少常与月经量少、闭经的某些病症相一致。

带下病以带下增多为主要症状,临床必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诊治。西医妇科疾病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及肿瘤等均可见带下量多,应明确诊断后按带下病辨证施治,必要时应进行妇科检查及排癌检查,避免贻误病情。

带下病以湿邪为患,故其病缠绵,反复发作,不易速愈,而且常并发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疾病。产后的女性因为在生育后消耗不少的体力,容易感染湿邪,因此,产后女性朋友们要重视带下病预防。

产后带下病的原因

产后带下病发病原因,从西医的角度解释说,这是由阴道炎、子宫颈炎、骨盆腔发炎、子宫颈癌、子宫肌瘤、子宫体腺癌、阴道异物等诱发产生的妇科疾病,致病原因还是以子宫颈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为多见。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产后带下病主要由于湿邪影响任、带二脉,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因所形成。湿邪有内外之别,外湿指外感温邪;内湿,多因脾虚失运,肾虚失固所致。

1、湿热:湿热(毒)因摄生不洁,或久居阴湿之地,或因手术损伤,以致湿热、病菌入侵带脉,发为带下。亦有肝经湿热下注,或因热毒蕴腐,损伤血络,导致带下赤白。

2、脾虚: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牌运失健,湿浊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为带下病。

3、肾虚:素体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封藏失职,亦有肾阴偏虚,相火偏旺,灼伤血络,任带失因而带下赤白者。

产后带下病的症状

带下病是指带下的期、量、色、质、气味发生异常,并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为特征的妇科疾病。产后带下病的症状具体有:

1、产后妇女阴道内流出的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症状者,可诊断为本病。

2、赤带与经间期出血、经漏有别。赤带,带下色赤,与月经周期无关。经间期出血常发生在月经周期的中间,有周期性,经漏为月经点滴而出,淋漓不尽。

3、脓浊带下质黏如脓样,且有臭味,为热毒损伤任、带二脉血气所致,但与阴疮排出的脓液有别,阴疮则为妇人阴户生疮,初起阴户一侧或双侧肿胀疼痛,继则化脓溃疡,脓液量多,臭秽而稠,两者可通过妇科检查而鉴别。

4、带下如五色夹杂,如脓似血,奇臭难闻,当警惕癌变。应结合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产后带下病的诊断

产后带下病的诊断可通过其发病症状诊断。凡出现带下量增多,色、质、臭气异常,或伴阴痒者,便可诊断为本病。临床上检查比较复杂,必须进行妇查及白带涂片检查,找出病位及病因。但也有不少检查正常而诊为带下病者,本病尤其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然而对于一些带下病要提防是其他妇科疾病,因此,发现症状要进行详细检查。赤带、赤白带、黄色带或臭秽带下,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或绝经后妇女出现上述症状时,要警惕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病证,及早诊治。

产后带下病的治疗

带下病应根据病症不同,配合外治法治疗。如外阴炎、阴道炎宜配合外阴熏洗、阴道冲洗、阴道纳药;子宫颈炎宜配合阴道冲洗、局部上药、或电熨、冷冻、激光等外治法;盆腔炎宜配合肛门导入、中药外敷、理疗等外治法。下病的病因以湿为主,故治疗始终以除湿为要,湿热者宜清利,寒湿者宜燥湿。脾肾两虚为带下病之内因,故治疗宜调补脾肾,治脾宜升宜燥,治肾宜补宜涩。

此外,治疗产后带下病还可以食用以下药方:

1、湿热治法:清利湿热。

方药:易黄汤加减。

黄柏10克、知母10克、车前子10克(包煎)、土茯苓15克、六一散10克(包煎)、椿根皮10克、白果10只、山栀10克、川牛膝10克。

加减:兼见脾虚者,加山药10克、白术10克、芡实15克、薏苡仁15克;肝经湿热偏甚者,加龙胆草6克、柴胡10克、木通6克、黄芩10克、生地12克。

2、热毒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蒲公英15克、金银花15克、野菊花10克、紫花地丁15克、天葵子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鸭跖草30克。

加减:挟瘀腹痛者,加桃仁10克、生苡仁15克、红藤15克、败酱草12克。热甚伤津者,加生地15克、赤芍12克、麦冬12克。

3、脾虚治法:健脾益气,除湿止带。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炒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淮山药12克、白扁豆15克、茯苓12克、炙甘草3克、木香6克、莲子肉10克、砂仁15克、砂仁3克(后下)。

加减:腰酸腰痛者,加杜仲10克、川断10克、桑寄生10克。下肢肿者,加猪苓12克、车前子15克(包煎);阴痒者,加蛇床子12克、花椒6克。

4、肾阳虚治法:温补肾阳,固涩止带。

方药:内补丸加减。

鹿角霜10克(包煎)、菟丝子10克、潼蒺藜10克、黄芪10克、桑螵蛸12克、制附块5克(先煎)、杜仲10克、补骨脂10克、赤石脂12克(先煎)、煅龙牡各15克(先煎)。

5、肾阴虚治法:益肾滋阴,清热止带。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地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山药12克、地骨皮15克、茯苓10克、麦冬10克。

加减:腰膝酸软者,加川断12克、怀牛膝10克;

头昏目眩者,加枸杞子12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0克。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12克、夜交藤30克。

如何预防产后带下病

如何预防产后带下病?这一点大家有必要把握,只有把握了带下病的预防措施才能够帮助大家正确的诊断并治疗这种疾病。

1、保持外阴清洁,特别注意经期、产后卫生、提倡淋浴及蹲式厕所。

2、勿久居湿地,经期产后避免水中作业及生冷饮食,以免外浸内侵;饮食宜清淡,以免辛辣油腻滋生湿热。

3、严格按医嘱执行内治及外治,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月经期停止使用阴道冲洗及坐浴塞药治疗,以防止感染。

4、若反复治疗效果不佳时,应令其配偶接受治疗,如果有滴虫或霉菌感染时,应同时治疗;中老年妇女则考虑有无糖尿病等全身疾患,可作血糖、尿糖检查,并进一步诊治。

5、医务人员行妇科检查以及手术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或霉菌者,应禁止游泳,专盆专用,内裤勤煮烫暴晒。

6、做好计划生育工作,避免早婚多产,定期进行妇科普查,发现病变,及时治疗。

带下病是白带异常导致的,一般在中老年发病率较高,幼女患病则大多是自身免疫力较差造成的。学习如何预防产后带下病是需要自身配合才更有效,女性朋友们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这是远离妇科疾病的基础。

查看全部

上一篇:产后痛经

下一篇:妊娠糖尿病后遗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与“带下病”相关文章
为什么会患产后痔疮产后痔疮的危
产后抑郁症如何预防产后抑郁症的
产后并发症是什么产后大出血容易
产褥感染产妇宜取的体位跟预防治
产褥感染怎么办产褥感染的七大处
看过“带下病”还看
外阴擦烂
产后月经不调怎么办
卵巢肿瘤
产后自汗
产后阴道炎
猜你喜欢
宝宝需接种的疫苗有哪些
宝宝服用糖丸时的注意事项
宝宝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能接种疫苗
2个月宝宝接种甲肝疫苗的注意事
宝宝在哪些情况下不宜接种疫苗?
宝宝疫苗接种后会有哪些反应?
如何预防宝宝百日咳群聚感染
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接种方法
孩子接种疫苗后家长该注意什么?
宝宝麻疹疫苗接种时的注意事项
用免疫剂的孩子可以接种疫苗吗?
宝宝在哪些情况下应暂缓预防接种
宝宝接种疫苗前要检查身体吗?
宝宝接种疫苗后皮肤红肿是怎么回
宝宝什么时候可以接种肺炎球菌疫
宝宝接种麻疹疫苗的注意事项
宝宝什么时候可以接种脊髓灰质炎
宝宝乙型脑炎疫苗接种的年龄段
接种甲肝疫苗需要做监测吗?
宝宝接种后有哪些正常反应?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时的禁忌事项
宝宝在哪些情况下不能吃糖丸?
为宝宝增强抵抗力的好办法
宝宝1岁时的预防接种
新生宝宝什么时候接种卡介苗
宝宝接种疫苗时可以两种一起打吗
宝宝什么时候可以接种百日咳疫苗
宝宝何时接种白喉疫苗?
新生宝宝接种疫苗时的误区有哪些
宝宝的黄疸未退能接种乙肝疫苗吗
新生宝宝特殊接种的项目
不管宝宝在哪出生都享受计划免疫
2个月宝宝接种流脑菌苗的注意事
小儿预防接种后发热怎么办?
宝宝接种百白破制剂的注意事项
新生宝宝什么时接种乙肝疫苗
为何宝宝打完预防针后要多喝水?
孩子被狗咬没出血也要打疫苗吗?
教你如何安排宝宝免疫计划
家长们不要忽视宝宝的疫苗
宝宝接种不同疫苗时的禁忌
宝宝接种免疫疫苗时的禁忌
为什么宝宝要接种麻疹疫苗?
宝宝接种卡介苗的注意事项
2个月宝宝接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接种疫苗的保护时间能维持多久?
宝宝接种百白破疫苗时的注意事项
哪些情况下新生宝宝不宜接种疫苗
增强宝宝免疫力的三大阶段
父母要及时给新生宝宝接种疫苗